第一,要公道正派,其實就是突出中層管理者要以德為先。我向來有一個認識,無才無德者,在當今的組織中,危害不算很大,因為,此類人已基本沒有晉升的機會,在組織中發(fā)揮的影響也很有限,不足為道;有德無才者,加以培養(yǎng),是有可能從無才、向小才、中才轉化的,大才估計沒可能,大才是需要天資和悟性的。既便無法向才轉變,此類人對組織是沒有危害的,少部分是可以從事重執(zhí)行、偏事務的中層管理崗位;有才無德者,對組織的危害最大,一旦有位,會想方設法算計組織、算計他人,而且還往往會假公道正派之名,行陰謀詭計、達不可告人之實,手段高明、隱蔽,讓組織和他人防不勝防,該類人絕不可用;有才有德者,天縱英才,德行天下,組織一方面應大膽早用、大用,另一方面加強引導和保護,如此,領導者和組織必如虎添翼也。如此看來,適當用些有德無才但不妨,天機自會安排有德才人來補,哪有每個組織都幸運的擁有個個龍精虎猛的中層啊。真要有,怕是如南非世界杯的阿根廷,恐怕很快玩完。包包好煙,極可能不知啥是好煙,只有好煙搭上差煙(不是有才無德似的假好煙)抽,吞云吐霧間,才能品咂出味兒來也。
第二,要善于學習。學習實在是職場的老問題了。但是舉目一望,真正好學、會學、學懂、知行合一者實在是太少了。好學,是一個態(tài)度的問題。中層管理者,必須有學習的習慣、閱讀的習慣,從來不翻書者,中層管理就根本不能入門;會學,是個取向和方法的問題。學什么,涉及到一個人的志趣和職業(yè)取向,職業(yè)核心能力的東西不學,哪怕能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那也是花繁不能成錦。怎么學,則涉及學習方法。受應試教育的影響,進入職場的人,說起學習,不少還是停留在看書,而且是讀死書、死讀書那種。其實,在職的學習,讀書當然是一個基本的內容,但向別人學、向實踐學,通過溝通交流學、通過自我實踐、自我反思學;學懂,是一個學習能力的問題。學習只入腦,未入心,也是一個學習、特別是職場學習不易自我察覺的問題。職場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還是好學、好書的人,甚至可謂博覽群書、飽學之士。天文地理、歷史人文、世間萬象,看似無所不知、無所不曉,但言之所至,說的無外乎死知識、吊書袋子,沒有自己的理解、思想和觀點,這種學習,充其量是知識入腦了、記住了,讀書對他來說,至多算是個看上去很美的標簽罷了。所謂入心,就是學了之后,常能做到人心中所有、筆下口中所無,真正將知識內化、固化于自己思想體系的一部分,讓始終它處于鮮活、發(fā)展的狀態(tài);知行合一,是一個將學習轉化成實踐并取得成果的問題。我們畢竟不是山居隱士,學習只為了修身養(yǎng)性。職場的學習是為了能夠轉化成現(xiàn)實的結果。有知識不代表有行動,特別是知行合一的行動。不少人,學的是一套,甚至說的也有一套,但真正干起來還是老的一套。知要轉化成合一的行,是需要突破自我,是需要創(chuàng)新,絕非易事。除了要有智慧,還得有千徊百轉的堅韌、百折不撓的勇氣,所謂“紙上學來終覺淺,絕知此事需躬行”,學而復思之,學而復習之,行行重行行,才是職場學習的真義。
第三,要精于管理。如今任何組織的管理者,包括中層管理者,如果曉得按傳統(tǒng)、經(jīng)驗來辦事、管理,那肯定是OUT的了。大到社會發(fā)展的巨變、知識更新的日新月異,中到一個組織發(fā)展的復雜化,如形態(tài)、使命、職能、分工,也極可能相隔三年、卻恍如隔世,小到組織的成員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的多元,使管理越來越成為一個專業(yè)化工作。一個合格的現(xiàn)代中層管理者,必須熟知現(xiàn)代管理的理論和方法,還得能綜合運用行業(yè)的、心理學的、經(jīng)濟的、法律的、歷史人文的、成功學的、信息化等等的派生管理知識和技能,也就是說,中層管理者,不單得懂得如何管理業(yè)務、事務,更重要的是得懂得如何管理人,不單得讓自己強,還得讓別人強。有道是:一枝獨秀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
第四,要團結協(xié)作。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一人成龍,三人成蟲,是千百年來中國人在群體性格方面的一個缺陷。當今時代、如今的職場,絕非任一己之力就能包打天下的了。團結協(xié)作,比什么時候都更為迫切。但事不關己高高掛起,只管掃好門前雪、哪管他人雪如山的本位主義,還是存在于如今的職場。背后拆臺、看他人笑話的陰風也時不時仍在作祟,也常常使得想干事的人明槍易檔、暗箭難防,木秀于林風必摧、出師未絕身先死也。即使如此,常懷組織的事就是我的事、別人的需要就是我的工作的胸懷的人,堅持堅持再堅持,你就是一個組織不要或缺的人,是組織的中堅力量了。
第五,要善于培養(yǎng)人才。培養(yǎng)人才,關鍵得有培養(yǎng)人才的意識和情懷。大道理咱不說,比如說為組織養(yǎng)才、聚才之類的,現(xiàn)在都興個顧個了。小道理還是得擺一擺。作為中層管理者,因為組織和工作的需要,自己手下總得有一把幾個人以上,將在自己的管理下工作幾年甚至更長。我們也知道,職業(yè)發(fā)展和職業(yè)滿意度,對一個人的一生甚至具體到日常的生活,都是直接相關的。遇上一個從來不顧從不關心下屬、不理會他們死活的管理者,人家天天可都是郁悶著哪。如果中層管理者,因為自己德行不佳、能力不強、管理不當,耽誤工作不說,那簡直就是耽誤人。你想啊,一個人能有多少個幾年能讓劣質的中層折騰啊,這不是謀財害命么?所以,從這個角度來看,關心人、培養(yǎng)人,中層管理者,至少得有這樣的小意識和小情懷。至于培養(yǎng)人的方法,能掌握更好,不能掌握,你就給下屬支持、舞臺和機會,大伙都是人精,你給他塊土壤,他就生根,你給他雨露,他就冒芽抽枝,你給他片陽光,他就會開花結果。
第六,要敢于負責。有功勞就撈,有責任就推,這不是一個中層管理者該有的境界。但現(xiàn)實情況往往相反,推是常態(tài),可我們不妨分析一下,中層管理者,你的責任能往哪里推啊,還不是往下屬身上推。你可別忘了,你是中層,你上邊還有主管領導,按層級管理來規(guī)律,他只追究到你這一層,你越是推,責任就越往你身攏。而且,你越是推,在他那兒,事故責任也極有可能會轉化成人品責任。領導不常說:“是人都會犯錯誤、有失誤,關鍵是要知錯能改”。中層管理者一副將責任拒之千里之外的樣子,領導還能對你有信心哪?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你推責任,下屬也不待見你,說到底,部門的工作,要么是你的要求,要么是你把關不嚴。既便兩者都不是,只要不是殺人放火,、逼良為娼,你擔了,下屬都會心存自責、內疚、感激,死心塌地就追隨著你了。
第七,要反省自糾。如果要我排序,我認為,中層管理者,批評別人最次,接受批評次之,最首要的是要自我批評。自我批評,就是要真正的面對自我、自我反省。孔圣人有曰:人非圣賢,孰能無過?怎辦辦呢,他老人家有辦法:日三省乎己。我們也熟知在西方文化中地位如同在中國文化中孔子一樣地位的蘇格拉底,也曾認為認識世界的起點和難點在于“認識你自己”,這句名言至今還鏤刻在特爾斐神廟上。人最不了解的是自己,最難面對的也是自己,最最難的是反省和糾正自己。再難,中層干部也需要對嘗試著面對,至少要有面對的意識。
因為,在組織中,你不是你自己。每天清晨,每天睡前,不妨回想、清理一下自己的所言所為,不為自我表揚,而是專給自己找刺兒,而且,必須得找出來,而且,明天就改,找不出來,你就沒真正面對你自己,改不掉,你就無法成就你自己。真要找不出來的時候,只需自己一個問題:你以為你是誰啊,大賢至圣了?瞬間,你會提糊灌頂、剎時清醒,有這一分警醒,足矣!
當然,中層管理者的必備素質還有很多很多,可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七項,你擁有了,還生不出個十全十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