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美國最具爭議的問題,哈佛為何敗訴?
userphoto

2023.07.11 四川

關注

兩周前,美國社會向來最具爭議的政策之一——自上世紀60年代開始踐行的“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被推翻。

美國最高法院針對涉及哈佛大學和北卡羅萊納大學被控在招生時考慮種族比例的案件裁定,憲法禁止大學在招生過程中考慮申請人的種族因素。這一判決被視作自推翻墮胎權判例后又一次歷史性裁決,也有觀點指出,這一裁決更多體現(xiàn)美國最高院保守派壓倒性勢力以及保守主義的全面回歸。

看理想兩位節(jié)目主講人龐穎、詹青云,關于此次平權法案被推翻特別錄制了一期番外,延續(xù)《思辨力35講》的節(jié)目形式,龐穎和詹青云分別從支持者、反對者的兩方立場就平權法案的爭議與利弊進行了一場辯論。問題不僅關乎種族正義、教育平等,也關乎社會的公正與良善。

??正反雙方選擇僅為展現(xiàn)辯題辯論思路,并不代表個人立場,請勿對辯論方人身攻擊。

講述 | 龐穎x詹青云

來源 | 看理想節(jié)目《思辨力35講》

01.

“平權法案”的推翻事實

龐穎:“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最近被推翻了,所謂的“平權法案”是對美國受壓迫的少數(shù)族裔的一種補償性措施,它指的是企業(yè)或?qū)W校,鼓勵雇傭或者錄取不只是弱勢的種族,也包括弱勢的民族、少數(shù)民族女性或者不同性取向者等等各種各樣的弱勢群體,以防止種族、性別歧視或者其他類型歧視。它是一種積極行動。

這個政策在歷史上最開始出現(xiàn)的時候,一方面是為了通過一種優(yōu)惠對待去補償黑人在歷史上所受到的不公平的待遇,以及想要幫助他們能夠回歸到一個比較正常的軌道上來,讓他們有更公平的機會、結果。另一方面也希望通過這樣的政策來追求一些積極的社會價值。

這個法案曾經(jīng)被多次挑戰(zhàn)過,因為它被認為造成了逆向的歧視。它惠及的是少數(shù)群體、弱勢群體,反過來,它就對強勢群體造成了實質(zhì)上的、客觀上的歧視,比如差別對待、不公正對待。

有幾次最高法院詮釋了在大學錄取當中的“平權法案”。當時法庭給出的答案是,并不說這是對歷史上錯誤的補償,而是說這是為了幫助大學滿足想要的“多元性”——一個大學如果它的學生群體是多元的,那學生彼此能夠互相學習,這種學術氛圍是對每一個學生都更好的。于是保留了“平權法案”。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2003年,最高法院的桑德拉·戴·奧康納(Sandra Day O’Connor),曾經(jīng)說“這是一個階段性的措施”,她認為在25年之后,也就是2028年,希望美國就不再需要給某些少數(shù)族群這樣額外的幫助了。

現(xiàn)在2023年,這個法案被推翻了,結果是6:2(杰克遜大法官申請了回避,他是哈佛監(jiān)事委員會的成員,有利益沖突)。共和黨推上去的6個大法官,都投了贊成推翻“平權法案”,而2個由民主黨推上去的大法官,則投了反對。

如果用我當時在節(jié)目里講的一個框架equality、equity和justice,就是平等、公平和正義,可以這樣來理解,平等是指無論這個人是高個子、矮個子,當他被墻擋住看不到一個足球賽的時候,你給每個人一個相同高度的腳墊子,這看上去是平等的。但是高個子能看到球賽,矮個子看不到球賽。

公平的意思是矮個子我們給他一個高墊子,高個子我們給他一個矮墊子,這樣他們的眼睛都在同樣的位置,他們都能看到球賽。

正義的意思是我們把社會上所有系統(tǒng)性的不公平都給消除掉,把攔著球場的這堵墻撬掉,大家無論高矮都能夠自然而然、舒服地看到球賽。

在6:2的大法官的解釋當中,代表主流意思的首席大法官(小約翰·羅伯茨,John Glover Roberts Jr)認為,根據(jù)美國當時的憲法第十四修正案,想要實現(xiàn)的是一個“不看膚色”的美國。他認為美國的社會已經(jīng)沒有系統(tǒng)性的歧視或者已經(jīng)非常少了,所以我們現(xiàn)在可以給每個人相同的待遇,無論高、矮,無論是黑人、白人,都用同樣的標準去衡量。

但是兩個反對意見,他們認為現(xiàn)在美國系統(tǒng)性的種族歧視非常嚴重,我們還遠遠沒有到達那個理想世界,在這個世界,我們?nèi)匀恍枰a償性的措施。也就是說給矮個子高墊子,高個子矮墊子,幫黑人和拉丁裔一把,推他們進他們本來可能進不去的學校。

02.

任何以種族出發(fā)的區(qū)別對待都值得被審視

詹青云:雖然我很難真心地站在保守派的一邊,認為推翻平權運動是一件對的事情,但是我也能夠接受他們提出的很多反對意見。

羅伯茨大法官有一個非常顯著的優(yōu)點,就是他寫東西寫得特別明白,所以抽中羅伯茨辯論的時候特別容易,不像其他大法官本來就寫得云里霧里,更別說代表他辯論。

不管怎么說,羅伯茨大法官這個判決意見寫得非常大氣,一點都沒藏著掖著。他的每一句話都可能成為將來被引用的法律本身,而不只是一個判例。大法官在對一些爭議性的問題寫判決的時候,通常會比較保守。但是羅伯茨反對“平權法案”的判決寫得非常寬廣,簡直就是擺明了——我就是要反對“平權法案”這個概念本身。

除了事實陳述部分,他用了一些篇幅去寫哈佛的錄取到底是怎么回事。他進入法律討論的部分,幾乎是在回溯美國司法歷史上對于“平權法案”這個概念本身,也就是他挑明了“我不是只針對哈佛,我是針對在座所有人”。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他的判詞里用到了一些非常寬廣的語句,比如他說消除歧視就是要消除任何形式的歧視。這個事情可就大了,不只是哈佛的錄取招生,還有公司招人、政府合同要給什么樣的人、公司將來還要不要推廣多元化的雇傭,所有美國社會已經(jīng)被奉行為一套運行基本原則的部分,以及由“平權法案”這個概念引申出來的一系列政策都可能被挑戰(zhàn)。

“平權法案”不是一個只針對少數(shù)族裔的運動,它針對的是社會上的任何少數(shù),所以它在歷史上大部分時間內(nèi)還被用來爭取女性的平等權利。所以我覺得這是一件很大的事情。

龐穎:我還以為他的這句話是另外一個解讀,是說給黑人優(yōu)待也是歧視他們。所以你要eliminate all,你不能更差地對他們,也不能更好地對他們。

詹青云:對。

龐穎:但是這個all指的不是說你在大學錄取要這樣,你在公司錄取也要那樣,我覺得它還是限縮在這個案子本身的大學錄取當中的“平權法案”。

詹青云:我不這樣覺得。因為語言本身就是武器,用這么大的詞、這么模糊的方式來寫,它就是為任何形式的挑戰(zhàn),打開了這扇門。

而且你看它上下文的分析當中,有一段——無論是被告哈佛一方的律師,還是那些寫反對意見的大法官都提到了——有的時候以性別作為標準進行的區(qū)別對待是為了一些社會利益。他直接寫,大概有“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的那個意思,就是歷史給我們的教訓很多時候應該是從社會利益出發(fā)的,以族裔膚色為標準的區(qū)別對待,最后帶來的都是災難性的后果。

他說到這兒,已經(jīng)是非常明顯的暗示,任何形式的區(qū)別對待都值得被重新審視,這是我贊成他的第一點 。

03.

現(xiàn)在是否已到“平權法案”該消失的時候?

詹青云:剛才龐老師也提到桑德拉·戴·奧康納在2003年非常重要地讓“平權法案”得以存續(xù)的判例當中,說這是一個“夕陽法案”,它是這個社會必要進行的過渡,但我們最終的期待是,它會消失。所以我們就有必要問一個問題,現(xiàn)在這個社會是不是已經(jīng)到了它應該消失的時候?這是我們的第一個戰(zhàn)場。

一個有意義的比較方式是我們回頭去看,是什么樣的社會條件催生了“平權法案”,要用這樣的一種形式來實現(xiàn)族裔的平等。

“平權法案”這個概念,尤其是針對族裔的“平權法案”的概念,早在南北戰(zhàn)爭之后就被提出來了。南北戰(zhàn)爭解放了黑人,廢除了奴隸制,但是在美國最初建國的兩百年里,大量的黑人被販賣到美國,他們只做奴隸,只在種植園里勞作,沒有其他的生存技能,沒有任何的社會資本。所以沒有一定程度的支持,他們就真的很難獨立地生活下去,這不是他們的錯,是真實的社會歷史條件造就的結果。

當時,很多在一夜之間獲得了自由的黑人都選擇了回到種植園。為什么?因為他們沒有其他的生存技能,所以在那個時候就有人提出了所謂“四十畝地一頭驢”這樣一個計劃——給每一個成年黑人分配四十畝地和一頭驢,讓他們能夠獨自生活下去。這是提出所謂的Affirmative Action的時代大背景。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可是到今天,南北戰(zhàn)爭已經(jīng)過去了將近兩百年,今天的美國社會跟那個時候有顯著差別,很難再用一個族群的共同的生存狀態(tài)、現(xiàn)有技能、社會資本來定義這群人了。因為這個族群已經(jīng)發(fā)生了顯著地分化,有的人成為了中產(chǎn),有的人成為了精英,有的人還住在貧民窟,這中間有許許多多的個人選擇、個人經(jīng)歷。

我不是想要指責有的人不夠努力,只是說今天已經(jīng)很難用膚色這件事情定義出一群人,族群已經(jīng)分化了,變成了許許多多的個體,而這個時候再以膚色為區(qū)分手段去提出一個優(yōu)待性的政策,是對這個膚色本身預設的刻板印象——認為只要是這個膚色,不管在過去兩百年間做出了什么樣的選擇跟改變,就仍然需要社會的特別優(yōu)待。這個條件已經(jīng)不成立了。

第二,為什么在過往將近兩百年的時間里,一直要用“平權法案”這種方式去積極地要求社會的各種各樣的團體予以黑人優(yōu)待?因為歷史觀念偏見的力量真的非常強大,在美國漫長的歷史上,大公司不愿意雇傭黑人、好的學校不招收黑人學生。一直到艾森豪威爾當總統(tǒng)的時候——大家可能聽說過小石城流血案件——他需要派國民自衛(wèi)隊用槍去護送黑人學生進學校。那個時候種族之間的隔閡是非常深的,不用強制性的手段,不用配額、配比,學校真的可以做到純白,不招收黑人。

今天我們所面對的社會現(xiàn)實顯然已經(jīng)不是這樣,因為原告和被告已經(jīng)顛倒了,今天變成哈佛說“我真的很需要用這種方式多招黑人學生”,而法院說“你不可以”。當年是法院說“你這些學校必須結束種族隔離,必須得適當招收學生”。當時法院要求的是你只按學術表現(xiàn),而不是按膚色來決定你招誰。今天同樣的道理,法院也是在說你只按學術表現(xiàn)或其他個人特質(zhì)來決定你招誰,而不是按膚色為標準。

04.

好的大學對黑人的幫助,

要大于對白人、亞裔的影響?

龐穎:首先,我承認他說的這個論點是我認同他方最重要的一個論點,如果你可以做到以個人為單位去考慮他的經(jīng)歷,他的個人的體驗、生命經(jīng)歷,有多少是反抗種族膚色給他帶來的劣勢,或者是他的家庭的狀況、他的社會經(jīng)濟狀況給他帶來的一些逆境,是會比“一旦是一個顏色就全部一刀切”這樣集體地看要更好。

但問題是,當取消了“平權法案”,它會帶來很多負面的東西。

首先,黑人可能仍然是一種處境,雖然有個體差異在里面,但整體上來講還是有種族和膚色帶來的劣勢。當然,這里面有一些個體是不符合集體敘事的,但究竟是個體的多元性比較多,還是集體的黑色膚色給他們帶來的劣勢比較多,這個不好說。

在加州,1997年就推翻了在大學錄取當中的“平權法案”。與1997年相比,1998年,加州的大學中黑人錄取的數(shù)量降低了40%。有學者專門去研究了他們之后收入等等的影響。

研究者找到了1998年被加州的大學拒絕的那些黑人,也找到了剛好被這個大學拒絕的一些亞裔和白人。他們發(fā)現(xiàn)被加州拒絕的黑人和拉丁裔的收入,比進入了這個大學的人平均少了5%。但是被加州的大學拒絕的白人和亞裔,他們和剛好進了這個學校的亞裔和白人的收入并沒有差別。

具體是什么原因,這個研究沒有特別明確的研究結果,但一些猜測是,好的大學對這些黑人的幫助和對他們整體社會經(jīng)濟狀況的影響,要大于對白人和亞裔的影響。

《激辯風云》

大學,特別是我們現(xiàn)在講的這些精英大學,它輸出的都是像律師、醫(yī)生,將來對這個社會比較有影響力的人。包括最高法院里的兩個黑人,他們也說自己當年是“平權法案”的受益者。包括米歇爾·奧巴馬,她公開地表示,自己當初是因為“平權法案”才有了后來的職業(yè)機會。

雖然大法官說,我當年從耶魯法學院畢業(yè),去報什么律所,人家不愿意要我,因為一看我的膚色,就覺得我其實根本沒有本事進耶魯,是因為膚色才進了耶魯。但它并沒有本質(zhì)性的影響,最終他還是能用實力去證明。

一個人的水平,不是被大學選拔決定的,大學四年里的教育會把你教育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所以就算黑人進來的時候分數(shù)比白人、比亞裔少了一些,但是有了這個機會,接受了四年的教育,對他將來成為一個更加有影響力、能夠改善族群處境的人,對于讓這個國家的決定層有多元性,是有積極作用的。

05.

稀缺資源的分配:給誰才實現(xiàn)了正義?

詹青云:龐老師剛才說上大學能夠給這些黑人帶來很大的好處,他們的收入有顯著的提升。那不就相當于把上大學比作一個按需分配的東西嗎?是不是我們?nèi)パ芯窟@個社會當中誰上了大學能夠最顯著地提高收入,證明這個大學的培養(yǎng)對他最有價值,我們就把上大學的機會給誰?

這里就聯(lián)系到羅伯茨在他的判決意見當中一個非常重要的論點,這也是我一開始就想說的,他說大學是一個零和游戲,不是我們所有人面前有一堵墻,我們把這堵墻拆了以后,所有人過得更好,而是有人面前的墻被拆掉了意味著這個墻會懟到別的人面前。

而這就是為什么這個官司的核心原告方,是一個代表那些被哈佛拒絕了的亞裔,一個新的受害者出現(xiàn)了。羅伯茨提到,在2003年所謂奠定“平權法案”在接下來20年法理基礎的格魯特訴布林格案里,一個提醒是,我們今天仍然認同“平權法案”被應用于大學的錄取,但是它有一個非常重要的限制條件,它永遠不能夠被負面地應用,也就是它不能夠被應用來針對限縮那些少數(shù)族裔的選擇。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在這個案子當中,一個新的少數(shù)族裔就被看見了,就是亞裔。你說接受大學四年的培養(yǎng)對黑人很有好處,可問題的關鍵從來不在說“上大學有沒有價值”,大學當然有好處,但是它是稀缺資源。問題的關鍵是這個資源應該被分配給誰才實現(xiàn)了正義,而不是說上了大學的人有進步,這是正義。

今天因為一些黑人的條件不夠,你給了他一個小凳子,他踩起來看到了球賽,可是那些辛辛苦苦讀書的亞裔,他們就看不到了,這個是分配的不正義。而這就推翻了應用平權運動的理論基石,這個理論基石是說我們給弱勢、少數(shù)以照顧,我們犧牲掉多數(shù)的一部分利益是為了實現(xiàn)社會整體的和諧和多元??墒墙裉觳粌H犧牲了多數(shù),還犧牲了另一個默默無聞一直很善于忍耐的少數(shù),就是亞裔。

龐穎:我要反駁兩個點。第一個是,大學的錄取究竟應以什么為標準?究竟“公平”是最高原則,還是社會的公益是最高原則?亦或大學本身的利益是最高原則?又或者,它是一個不同原則之間的妥協(xié)和平衡?

比如,哈佛有大概1/3本科錄取是來源于所謂的Legacy(遺產(chǎn))錄取,也就是如果有家人曾經(jīng)畢業(yè)于哈佛本科,或者是巨額資助者/家庭的孩子,以及除了這種校友家族關系之外,還有所謂的特長生。請問這些跟學術表現(xiàn)應該怎么算分?或者,分數(shù)和這些東西之間應該怎么平衡,就是為了多元性嗎?那多元性又是為了誰呢?大學的錄取標準應該以什么為標準?但可以確定的是,“絕對公平”并不是它的最高標準。

《怒嗆人生》

第二個相關的問題就是亞裔,經(jīng)常有人將亞裔同非裔、拉丁裔對立起來,但實際上也有一種簡單粗暴的說法認為,亞裔被人當槍使了,因為亞裔丟失的名額,究竟是給了黑人還是給了白人?依然以加州、密歇根為例,當它們?nèi)∠恕捌綑喾ò浮?,黑人和拉丁裔減少,亞裔和白人的錄取率增加了。但從這個結果看,可能會認為亞裔的名額原是被非裔搶走了,可是錄取當中的大頭,也就是那些享有盤根錯節(jié)關系和勢力的白人的優(yōu)勢卻被忽略了。也就是說,當平權法案失效,非裔和拉丁裔的錄取名額減少,請問亞裔就一定能靠自己的分數(shù)拿到他們應有的比例嗎?這其實并不好說。所以究竟是白人也打壓了亞裔,還是白人其實才是非裔和亞裔之間的一個對立?這是我對這兩件事的回應。

此外,美國的多數(shù)精英大學都是私立學校,也就是要自擔經(jīng)費。這也是為什么學校為了生存會將部分錄取名額留給捐款特別多的人,實質(zhì)上這同樣不公平。所以,究竟是為了學校自己、為了社會,還是為了絕對公平?

如果一個錄取措施能夠讓社會整體變得更好,我覺得已經(jīng)是所有的目的里最良善的目的了。

06.

以膚色為標準對人進行區(qū)分,

本身是極端敏感的事

詹青云:我前面談到的問題并不是為了談及大學的錄取標準,大學的錄取標準是非常復雜的。而想談的真正核心理論是,在一個社會里以膚色為標準,對人進行區(qū)別對待是一件極端敏感的事情。在沒有什么實在理由、沒有什么顯著差異的情況下,非要對人進行區(qū)別對待,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敏感的事。

在美國的司法標準里,要接受所謂的嚴格審查,就是有一個巨大的正當利益,只能用這個手段實現(xiàn)。這就是為什么我們?nèi)ズ饬俊捌綑喾ò浮钡臅r候,要用非常審慎的眼光。而前面提出這一切的論據(jù)是說,如果“平權法案”進行區(qū)別對待,它幫助到了弱勢少數(shù),這或許是一個它可以成立的理由,可是當所謂的“平權法案”在實質(zhì)上傷害了另一群少數(shù)群體時,它的合理性、合法性就已經(jīng)不存在了。

至于大學的錄取標準,以及亞裔和黑人之間是否形成對立的問題,當然就是大家之前熱議的哈佛招生到底會考慮什么,其實在庭審的過程當中以及羅伯茨的判決意見里都已詳盡列舉——哈佛招生第一輪初篩看這幾項分數(shù),包括學術成績、課外、運動等,也包括一個非常玄妙的分數(shù),叫做“個人特質(zhì)”。

在個人特質(zhì)這一項非常主觀的因素上,亞裔和黑人被顯著地對立了起來,根據(jù)法院的要求公布出來的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亞裔在這一項的得分顯著地低,而且是作為一個整體的低,而黑人在這一項的得分是最高的。

在庭審的過程當中,進行法庭辯論的時候有非常尷尬的一幕,就是塞繆爾·阿利托(Samuel Alito)大法官連續(xù)問了哈佛的律師三次這個問題,即“怎么解釋這個所謂的個人特質(zhì)分數(shù)”,是不是哈佛的招生委員會,發(fā)自內(nèi)心地覺得亞裔或亞洲人在個人特質(zhì)上就是不行;還是承認說,其實每個種族在個人特質(zhì)上有高低,但是整體應該趨于平均,可哈佛就是用這一項的分數(shù)來實現(xiàn)配額制,打壓亞裔申請者。

《芝加哥七君子審判》

這是整個“平權法案”的歷史當中,一直很難回避的問題。左派總是喜歡談一些非常虛、非常玄的概念。從1964年 CRA(Civil Rights Act)被推出來的時候,它就非常懸地在美國的國會當中被通過。當時就有一個很重要的爭議——你們這個東西不就是要搞配額制嗎?而在過往所有支持“平權法案”的判例當中,配額制就是被明確反對的,不能以膚色為標準給每一個人群不同的配額,那就真的是一種赤裸裸的區(qū)別對待、赤裸裸的歧視。

而左派一直回避,說我們不搞配額,不搞這種強制要求,但我們就是反歧視。所有民主黨的總統(tǒng)在支持“平權法案”的時候都說我們不要“quota”,所有左派的大法官投給“平權法案”的時候也都說不能要“quota”,但是我們要“anti-discrimination”,可是這兩個詞到底有什么本質(zhì)上的區(qū)別?當年“平權法案”推出來,要求這些大企業(yè)、參與國防事務的公司,你的團隊當中必須得雇傭部分黑人,這不就是實質(zhì)上的配額嗎?但是他們總是說“我們只是反歧視”。

羅伯茨在他的判決意見里問哈佛,“你說這是一個夕陽法案,到什么時候我們能夠終止這個’平權法案’?”哈佛說,“到有一天我們這個校園實現(xiàn)多元的時候”。但這其實是一種非常偽善的說法,羅伯茨說,所謂“多元”應用到現(xiàn)實當中,不就是哈佛一年又一年地表示,今年招收的黑人學生比例又完美地維持在了百分之十幾的水平不變嗎?他們有很多本質(zhì)不敢說出口,因為擔心那在政治上錯誤的,又只能用一些非常虛、非常玄的概念來替代它。

同樣的,羅伯茨在判決當中說,哈佛所有以膚色為區(qū)分標準進行的區(qū)別對待,它必須提出一個非常重要的好處,而且證明這個區(qū)別對待是唯一實現(xiàn)這種好處的手段。哈佛提出的好處都是一些很虛的東西,比如“學校里有一個多元的學生群體,就能培養(yǎng)未來的社群領袖,就能更好地培養(yǎng)公民”,但這種好處是無法被驗證的。

甚至羅伯茨用了一個很諷刺的說法,說如果你們真的這么講究社會多元,就不該籠統(tǒng)地說亞裔,是不是應該區(qū)分一下東亞、南亞、東南亞裔?這樣才能實現(xiàn)社會多元。所以左派用這一套話術已經(jīng)支撐了這么多年,到了今天我們把它放在一個真正嚴格的審查標準之下,就會發(fā)現(xiàn)這些東西很難被證明。

07.

如果社會土壤還沒有做到不看顏色

龐穎:我想分享一個非常有趣的觀點,是哈佛法學院的教授珍妮?蘇克(Jeannie Suk)講的,她是一位亞裔女性,現(xiàn)在哈佛法學院任教。她說,這些大學為不錄取亞裔給出的解釋是“你不夠多元,不夠有趣”,或者亞裔每個人跟每個人都一樣。

其實這是一個反推,她只能這么說。我查過哈佛最新一屆本科生錄取,按種族的比例,亞裔在美國大概在整體人口里面占百分之六點多,但是在哈佛最新一屆的本科生錄取當中占27.9%。

那白人呢?就是白人,不是拉丁裔的白人,他們的人口比例是58.9%,但是哈佛現(xiàn)在本科里邊,白人只有40%,也就是說其實白人在有這種校友的錄取的這種背景之下,已經(jīng)變成一個以人口比例來講,underrepresented race。

珍妮?蘇克就講了一件事,說美國現(xiàn)在的社會真的能夠允許亞裔成為他們精英大學當中占比最高的種族嗎?當然,如果我們按金斯伯格的邏輯,“最高法院里面九個都是女的,也沒什么”,我們也可以說“哈佛里面都是亞裔也沒什么”。

我們雖然可以這么說,但如果真的有這么一天,亞裔是他們精英大學中超過白人的存在,這是不是一個他們能夠接受的事情?會不會在社會上造成更多的針對亞裔的仇恨,以及一些社會的不穩(wěn)定?

所以,如果這個社會的土壤沒有做到不看顏色,那學校錄取能不能做到不考慮它?如果學校暗地里考慮這個東西,它是不能說自己考慮了這個東西的,因為考慮了這個東西是違法的,這就變成了配額制。

不能說不想讓亞裔過于多,但是能說什么呢?除了分數(shù)之外,錄取與否的自由考量因素就是多元性。所以他只能說我沒招的那些亞裔不夠多元,珍妮·蘇克的錄取信里面寫的是“你看上去跟其他的亞裔不一樣,所以我們錄取你”。

《怒嗆人生》

所以回到我自己主動的一個論點,如果這個社會還沒有做到能夠不考慮種族、不考慮膚色,那么所有的政策也都不考慮膚色,會不會讓那些被歧視的人更處于劣勢?

現(xiàn)在大家擔心的其實是什么?擔心下一步是公司當中的種族政策。比如說,我們公司的北美區(qū)每年都會發(fā)布一個報告,其中會公布男性比例、女性比例、性少數(shù)比例、不同族群的比例,以及在不同事業(yè)發(fā)展路線上的比例等等。有人認為晉升公不公平,應該跟人口當中的比例比較;有些人則認為晉升公不公平,應該是進入公司和晉升到最高職位的比例去進行對比。但至少現(xiàn)在大家還可以爭,如果像阿詹剛才說的,以后我們在社會的方方面面都不能考慮種族了,是不是以后我們連這樣的數(shù)據(jù)都不敢公布了?

每個人都要工作,每個人都要在社會中與人打交道。如果現(xiàn)在我們就認為這個社會中已經(jīng)沒有任何跟膚色有關的歧視,不需要有任何的幫助,不需要任何的介入,那真的是撿了芝麻丟西瓜。

08.

如何改善這個社會以膚色為基礎的不公?

詹青云:最后這一點我是認同的,就像我一開始說的羅伯茨的用語之寬廣,讓我覺得很害怕。當年提倡公共工程的承包商要實行配額制的哈羅德·伊克斯,他是羅斯福時代的內(nèi)政部長。他在同一時代推廣女性的同工同酬,所以“平權法案”有一個非常廣的應用場景。我們通常只會關注到公司招人和大學錄取,尤其是大學錄取,但是它背后的隱身效果是非常嚇人的。

把Affirmative Action譯成“平權法案”是不準確的。當年是約翰遜總統(tǒng)的時代提出來的這個詞,他們之所以選了Affirmative Action,據(jù)說只是因為讀起來朗朗上口,都是A打頭。但是這個詞我覺得選得蠻好的,因為它提倡一種行動,action,就是你必須有所作為。而我覺得現(xiàn)階段的“平權法案”已經(jīng)淪落到了一種懶惰。

比如哈佛每年會把控一下,亞裔20%多,白人40%,黑人百分之十幾,大概這樣就可以了。就像原告方提出的,事實上哈佛招的黑人里面有2/3都是中產(chǎn)階級的孩子。那些真正想要去幫助,想要去實現(xiàn)多元的黑人,并沒有享受到“平權法案”的果實。這就是也有很多人詬病的“平權法案”,最終只是造福了所謂的少數(shù)當中精英的一群人,這是一個相當之不負責任的做法。

而不去想怎樣行動,只是以膚色為簡單的標準,只是為了完成好的社會形象展示,就的確會帶來很多現(xiàn)實的傷害,這個傷害不只是對亞裔和白人的,它還包括對黑人本人的傷害。

《綠皮書》

當“平權法案”非常簡單地對膚色進行一刀切的時候,它的證明效果就被顯著地削弱了?!捌綑喾ò浮睂嵭械浇裉?,它真的讓人下意識產(chǎn)生刻板印象的時候,是這種行動方式出了問題,這個社會應該探尋更好的行動方式。就像羅伯茨說的,你仍然可以考量一個人的膚色對于他的成長所造成的阻礙,以及一個人為了克服這種阻礙所付出的努力和對他的人格的證明。

膚色是一種處境,正如同性別是一種處境,我仍然認同這件事,可是你不能把這種處境當做一個簡單的一刀切,而是應該去考量每個人在這種處境之下他做了什么。

更何況處境是一件復雜的事情,一個人不是只有性別和膚色這兩種處境,他同時有階級的處境、有地域的處境、有原生家庭的處境,所有這些處境都應該被復雜的考量。而復雜的考量不只能夠把資源給那些真正值得的人,也能夠消除我們這些人對于一刀切之后造成的這種真正的刻板印象和歧視。至少不能用政策推波助瀾。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哈佛大學招生有“潛規(guī)則”?實情讓人大跌眼鏡|哈佛大學|面試|哈佛
原創(chuàng) | 美國名校,更愛錢
哈佛歧視黃皮膚?亞裔得多考140分才能進!
逆向種族主義:為何「平權法案」會讓亞裔學生考學難? | 循跡曉講
重磅!哈佛敗訴!亞裔學生贏得了這場長達9年的官司,以后華人進名校會更容易嗎?
美國教育第一大案:哈佛敗訴,但亞裔是大贏家嗎?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