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精英教育十五:
尖子生的失色和丑小鴨的成長 “好”父母培養(yǎng)出傷心的孩子-----家庭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
今日學堂校長 張健柏
經過兩年時間我對“在家教育”的探索和實踐后,2004年的秋季,今日學堂正式開辦,經過試讀后,收了第一批11個學生。其中的兩個當年七八歲的學生,其個性特征基本上是對照版,這兩個孩子的成長過程特別典型。值得家長們參考,借鑒。
第一個孩子的名字叫小菁。她是武漢某名校的優(yōu)等生,學習成績很好。家長從小特別注意她的教育和培訓,從小“望女成鳳”,雖然家庭經濟情況一般,父母都是普通工人,但是卻特別重視孩子的教育,愿意為孩子的教育付出一切。由于了解到今日學堂的教育理念很好,而且孩子也很喜歡,父母決定讓孩子從名校退學到學堂來上學。這個孩子,就是我們故事中的“尖子生”。
她是學校里老師的寶貝,也是父母的希望和驕傲,而且她學習也很用功。雖然父母的經濟條件不符合學堂的要求,但是對于一家精英學堂來說,我們愿意給這種很優(yōu)秀的學生提供機會。事實上,因為她表現出來的超強學習能力和學習愿望,以及考慮到該家庭的困難,我們甚至愿意為她提供全額獎學金。當然,她的父母拒絕了這個提議,因為他們說:只有還有一點能力,就不愿麻煩別人。我們很尊重這種很有自尊的父母,也很愿意幫助他們實現夢想。
另外一個孩子名字叫小慧。她出生在一個富裕家庭,但是卻是一個“問題孩子”,她的學校班主任說她“弱智”,而且有自閉傾向,當然,成績也不好。根據我們的觀察,她很膽小,回避和害怕周圍的一切。而且不會與同學相處,也害怕老師接近,在教室里基本上是一個人單獨縮在一邊。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她的前途不妙:因為我們發(fā)現她喜歡重復地做一件很單調的事情,這就意味著缺乏進取心和探索新事物的愿望,將來學習不會有太大的進步。與上面一個自信滿滿的“尖子生”相比,這個孩子顯得特別自卑和無助。當然,她就是我們故事中的“丑小鴨”了。
本來,按照學堂的招生條件,這個孩子是不合格的,不會被錄取。但是有兩個原因,使得我們還是錄取了這個孩子。
第一:孩子的智力實際上沒有問題,她的問題是心理問題。而只要家長配合良好,學堂對于學生的心理問題是有能力調整好的。實際上,孩子的心理問題(所謂的“自閉癥”),主要源于孩子感受到父母不和,嚴重的家庭感情沖突和冷漠,自己覺得有嚴重的不安全感和受到威脅情況下的反應。該孩子個性上又比較敏感,不知如何面對這種家庭局面,所以采取封閉自我的態(tài)度來保護自己。所以是能夠調整的,只要讓她感覺安全和信任,就會慢慢舒展開來。
第二:學堂的老師對于孩子的母親,某企業(yè)的創(chuàng)業(yè)老板印象良好,她是一個態(tài)度積極進取,優(yōu)雅明理的商界成功人士。根據我們學堂的原則,愿意更多地幫助這樣的家庭,解決孩子的教育問題。因為這些孩子將來可能會掌握一筆較大的財富,因此把他們培養(yǎng)出來,會讓這批財富不要被浪費掉。這些錢如果掌握在教育比較成功的孩子手里,對于家庭和我們國家,社會都是更有益的。即使我們學堂無法把這個孩子變得“優(yōu)秀卓越”,但是可以讓她“正常”一些,這就夠了。這位母親對孩子的要求不高:只要孩子“正常”就好,能夠在學堂快樂就好。學業(yè)上根本不報什么希望,沒有讓孩子“出人頭地”的要求。這與小菁的父母過高的期待相比,小慧的母親可以說是沒有期待。這兩種心態(tài),必然帶來不同的結果。
結果好像也很“正常”。一年半以后,小菁就多次得到媒體的采訪。學堂原來計劃五年達到的目標:英語方面達到大學英語水平,結果她只需三年就基本完成了任務。因此她成為了學堂的明星,也成了其他家長們很羨慕的孩子,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夠像她一樣。父母對她也很寵愛,實際上,她幾乎就是父母生活中最重要的目標,也是父母未來的希望。
小慧呢?很不幸,雖然學堂的老師花了大力氣,僅僅用了一年時間就讓孩子的心理恢復正常,不再自閉。在學習上也漸漸進入正軌??墒牵@個離異家庭的孩子父親,卻因為想通過奪走孩子來打擊母親,因此要爭奪孩子“教育權”,還到處寄匿名信攻擊學堂,給學堂造成很大的不良影響。他還用各種手段來“收買”孩子,結果這個糊涂的孩子相信了父親的謊言,回到體制內學校讀書。母親只能含淚撒手。
回到體制學校里后,該孩子很快又成為“問題學生”,成績巨差,而且很不開心。因為孩子的父親把她弄回去后,根本就不關心她的教育問題,生活上交給保姆管,平時不太理她,也不
因此,一年半以后,小慧逃回了母親身邊,表示死也不回去了。當然,母親還是把她送回今日學堂,希望我們能夠幫忙。
這一次,我們發(fā)現:原來在學堂學了一年的內容,幾乎被她忘光了。當然跟不上原來的班級了,只好上小班補課。而且,這一年半時間內,在不負責任的父親和學校的“教育”下,帶來了一大堆的壞毛病:懶惰,貪吃貪玩;能躺著就不坐著,能坐著就不站著。缺乏進取心,膽小怕事,回避困難,注意力不集中。
這種情況,讓孩子的母親又氣又急,不知如何是好。她知道這孩子這樣下去就沒救了,長大一定是個廢物。即使是送到今日學堂,也沒有信心能夠轉變她。因為學校畢竟是個學校,不能對孩子采取強制措施。而她養(yǎng)成的這些壞毛病,必須要更強的機緣,更嚴厲的訓練才能夠轉變。
各位猜猜看:從這個時間點,又過了接近兩年以后,在小菁和小慧進入學堂學習四年多的今天,她們都快到12歲的時候,會有什么樣的戲劇性結果出現?
答案是讀者,家長,甚至是學堂的老師都想不到的:
“尖子生”小菁開始上演我文章中說過的“12歲逆轉現象”。由于學堂10歲以上的孩子強化了運動和競爭性課程,她原來的“優(yōu)勢”無法發(fā)揮,有些課程甚至成了最后一名(如劍道學習)。因此,一向喜歡逃避身體鍛煉的小菁公開對老師和同學表示:她不愿意變得更優(yōu)秀,也不愿意當精英。上精英學堂太累了,要學的東西太多了,她更喜歡做個“普通人”。她也不愿意上體制學校,因為體制學校太弱智了,因此她選擇回家“自學”。
而最近的一個暑假,她在家里的“自學”方式,就是成天坐在床上不下來,抱著電腦看視頻節(jié)目和下載一些無聊的小說看,據說一天可以看十幾部影視片。有時會同樣的內容看十幾遍。而且家長說,回家一個月幾乎每天都這樣,家長“很無奈”。我們看到她9月份回校后,人明顯胖了一圈。人要在暑假期間長胖很不容易,還是要有點“功夫”的。當然,這是家長辛勤供養(yǎng)的“功勞”。
至于“丑小鴨”小慧,在學堂學習兩年后,已經變了一個人。這個學期她頗具野心的計劃是:全面超過張鐘瑞-----今日學堂最老資格的學生,也是被媒體報道最多的學生。現在她在好幾個學堂的學習項目上,已經成為學堂的第一名。老師反應:近一年來進步最大的就是小慧。原來不喜歡動腦筋的小慧,現在思考和表達問題的能力是班上的中上等水平,而且學習意愿,學習能力大幅提高。目前她的一個計劃,就是要在兩個月內,學習并全面背會一整部英語原版的,有大量精彩演說臺詞的電影劇本。這個工作,可能很多大學生都會望而生畏,但老師知道她不難做到。雖然英語項目上,小菁依然是第一,但是她目前的優(yōu)勢,如果不進步的話很快會被其他學生趕上,小慧就是其中努力趕超的一個。
為什么會產生如此巨大的變化?原因何在?
最關鍵的地方,居然在于:家庭和父母的教育觀念差異!
小菁的父母,是屬于“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窮不能窮教育”的父母,對孩子非常付出。而且,由于學堂的孩子們普遍家庭環(huán)境很好,他們?yōu)榱瞬蛔屝≥?/span>“受委屈”,各種條件都盡量地滿足孩子。實際上小菁的物質生活條件比小慧還優(yōu)越一些,小慧雖然家境很好,但是家長在物質上很少滿足她的要求,甚至還會有意地剝奪她對物質的愛好和迷戀。比如,小菁有不少時髦的電器:蘋果的mp4,還有最近一年就換了三個手機,據說家里還有PSP,但學堂不許玩這些東西所以沒帶來。這些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反而是家境優(yōu)越的小慧都沒有的,她連一個手機都沒有。她幾乎是學堂最晚配電腦的孩子,而且用的是家里一臺有七八年歷史的筆記本電腦,其他孩子都是用新電腦。所以小慧是典型的“富家窮養(yǎng)”。
另外,由于小菁父母的文化水平都不是很高,而孩子的學習成績很好,到學堂后知識面很廣,父母也很自豪,認為孩子“有出息”,處處對孩子容讓,甚至是縱容。所以,這是一個典型的“窮家養(yǎng)嬌兒”的案例。而這種嬌慣的結果,就是小菁今天幾乎是必然出現的狀態(tài)-----不負責任!
而小慧,由于親身父親的放棄責任,她不得不面對明理的母親更嚴格的教育要求。實際上,小慧的母親承認自己沒有辦法,把孩子全權委托給我教管。也就是說:除了平時在學堂里學習,假日就回到我家,與張鐘瑞在一起接受我的“家庭教育”;所以,我算是她的“教父”吧。偏偏我這個人很不自戀,即使不是自己生的孩子,也一點不給面子,不怕別人說我“虐待孩子”。
責任和榮譽:最基本的學習原則:
小慧的變化,就是從假日的訓練開始的。因為學堂的教育是非“強制性”的,所以不可能對學生的個性行為做更多的事情。而且,也不是所有家長都喜歡讓學堂“修理”自己孩子的。雖然說“玉不琢,不成器”,但家長們普遍還是“讓孩子得到最好的享受”和“愛心”。
可是我的家庭教育,就是強調要“修理孩子”。我不認為孩子天生就是“好的”,與孟子的性善論相比,我更相信荀子的性惡論,所以才需要“教育”和“教化”。所以我的家教原則性很強,而且是強制性的。也就是說:布置的任務必須完成,目標必須達到。比如:我不能接受孩子們偷懶和逃避問題的行為,他們必須是積極進取的,他們必須為自己的行為負責。節(jié)假日我可能會布置更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如無法完成任務,就必須接受處罰。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逃避問題,會得到更嚴厲的處罰。因此面對是最好的解決方法。處罰措施當然并不是簡單的打罵,更多的是冷淡處理和“沒飯吃”。實際上,我認為饑餓是最好的訓練手段,當人處于饑餓的狀態(tài)下,大腦會空前的活躍,也更容易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相反,如果你讓自己的教育對象衣食豐足,往往惰氣很重。此時你要求她為自己負責,要求她面對困難,除非她有強烈的榮譽心,否則是做不到的。
而“榮譽”是需要特別培養(yǎng)的。如果一個人連基本的責任感都沒有,就別談“榮譽”和其他更優(yōu)秀的品質了。我的對策也很簡單:如果小慧能夠負責地完成她能力所及的任務,她就“衣食無憂”。完成得好,自然就有榮譽。如果不肯面對自己的責任,對不起,就沒飯吃了??赡苓€會挨板子。
實際上,當時由于覺得這孩子實在太懶了,作為女孩子完全不能接受:我對她說過:女孩子如果有懶和饞的毛病,簡直就是毫無可取之處了。還差一點讓她去接受最有挑戰(zhàn)性的任務:到少林武術學校去訓練。我覺得,只要接受過嚴格正規(guī)的武術訓練的孩子,基本上都會發(fā)現:讀書實在是一件非常輕松和有趣的活動。所以,對于不愛學習,或者天性懶惰的孩子,我的辦法就是讓他們去做體能訓練,以及各種有挑戰(zhàn)性的活動,這樣才能有效去除他們身上的“懶氣”,也才能希望他們有基本的責任能力。也才能希望他們在將來的學習和工作中有信心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相反,如果天天衣食無憂,被父母照顧得無謂不至的孩子,又喜歡看看電視,玩玩電腦的孩子,會理所當然地發(fā)現:相比起來,讀書學習實在是一件苦差事!雖然父母全身心“照顧孩子”的出發(fā)點是希望孩子“好好學習”,其實基本上都會帶來相反的效果。這種由于孩子的天性不同,同樣在生活上過分照顧,會帶來不同的結果。
可以分為三類不同天性的孩子。
第一類是比較有良心的,他們有感激的心,會覺得父母對自己付出這么多,所以即使不喜歡,也會勉強自己聽父母的話,好好學習,讀書,考試,升學,這樣給父母一個交代。如果人不笨的話,他們基本上都可以考上大學。目前大學里的很多學生就是這個類型的。
第二類就是沒多少良心的自私孩子。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對父母的付出心存感激,她們更有可能認為“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因此年紀稍大,就會理直氣壯地“追求自己的理想”,放縱自己,置父母的辛苦和愿望于度外。特別是:如果她們平時本來就很不尊重父母的話,就更不會在意父母的感情,會更在意自己的感受,追求自己的“理想”。
第三類孩子也沒有良心,不過更狠心,更無情。他們很可能把父母視為工具,理所當然地認為父母要為自己追求“理想生活”付出一切。而且如果父母能力不強,不能提供他們更優(yōu)越的物質條件,他們甚至會對父母懷恨,覺得父母沒有別的父母有本事,因此很對不起她,會鄙視父母。因此才會出現一些孩子因為父母未能滿足其物質要求而遷怒父母,辱罵,毆打父母,長大后發(fā)現父母年老沒用了,還會把父母趕出家去流浪的。更嚴重者還有殺了父母的。這樣的案例已經報道得很多了。
所以,古人才說“嬌寵養(yǎng)逆子”。的確如此。
不幸的是:小慧,小菁都不是第一種乖乖女。小慧如果知道她母親對她的付出和希望,就不會離開學堂。如果愿意為父親“付出”,也不會在體制學?;烊兆?,當“問題學生”。實際上,她們倆都不是天生良善,很愿意負責任的人。
當然,她們也不是第三類的叛逆,她們只是自私而已。如果生活能夠迫使她們學會為自己負責,她們也會掌握這一課,并逐漸養(yǎng)成習慣。如果學會了責任,就能學會尊重,就會有榮譽感,就轉變了她們的心智,她們也有機會成為善良,感恩,孝順的孩子。
這里的問題是:在我的嚴厲要求下,小慧不得不學習和補上這一課:為自己負責!并感激她得到的一切。
而小菁的父母,認為她不需要學習這一課,因為他們居然允許女兒不尊重父母,也允許她不需要為自己負責。顯然他們以為學習好就代表一切。
于是,她們的命運,自然就開始走向不同的結局。雖然在學堂接受相同的課程和教育方式,但是由于在周末,假日和寒暑假的待遇不同,由于父母的態(tài)度原則上的區(qū)別,造成了今天的差別。
因此,父母們:即使孩子進了一個很好的學堂,你準備好了真正配合孩子的學習沒有?
需了解小慧和小菁的教育原則具體比較,請參見下文:
精英教育實施典范:責任和榮譽--奧巴馬的九條家規(guī)解讀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