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公歷12月22日或23日,表示冬季的寒冷將要到來。此時處于太陽黃經(jīng)270度,太陽直射南回歸線。太陽的輻射量和口照時數(shù)到達最低點。北半球白晝最短,夜晚最長,故又稱它為日短至。冬至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與夏至一樣是陰陽轉折時期,陰極而生陽。過了冬至,白天就會一天天變長?!端貑枴C}要精微論》說:“冬至四十五日,陽氣微上,陰氣微下。“意思是說,從這一天以后到立春的四十五天,陽氣漸升,陰氣漸降,白晝漸漸變長,夜晚漸漸變短。
冬至,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jié)氣,也是一個傳統(tǒng)節(jié)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jié)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jié)”、“長至節(jié)”、“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我國已經(jīng)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冬至來了。它是二十四節(jié)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冬至三候為:“一候蚯蚓結;二候糜角解,三候水泉動。”傳說蚯蚓是陰曲陽伸的生物,此時陽一氣雖已生長,但陰氣仍然十分強盛,所以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縮著身體。糜與鹿同科,卻陰陽不同。古人認為糜的角朝后生,所以為陰,由于冬至陽生,所以糜感陰氣漸退而解角。由于陽氣初生,所以此時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動并且溫熱。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