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仁杰晚年做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擁立被廢的廬陵王李顯再次走上皇帝的寶座。武則天稱帝后,在皇位繼承問題上遲疑不定,有心把皇位傳給武家人。但是在狄仁杰的努力下,武周政權回歸大唐。那么在這個棘手的問題上,狄仁杰到底做了什么?
李顯被廢后,武則天稱帝建立武周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但是到了武周王朝后期,武則天開始糾結于繼承人問題,不知傳位于武家人還是李家人。在這個問題上,一心匡扶李唐政權的狄仁杰,竭盡全力成功勸說武則天順應民心還政于李唐。狄仁杰因此被歷代政治家、史學家稱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義士。而按照古代社會的傳統(tǒng),皇位繼承歷來都是一個敏感的問題,狄仁杰在這個問題上, 是如何說服強悍的武則天的呢?
從武則天當上皇帝的那天起,她的身份就隱含著矛盾,她的政權來源于李家,來源于母親的身份, 那么,這個政權又會歸向哪里?可以說武則天當時并沒有想清楚。所以在這個問題上, 武則天一直沒有做最后的決定,而身為宰相的狄仁杰,他心里的天平當然是傾向李唐的,那么,如何做才能讓武則天還政于李唐呢?
雖然武則天明白,無論是朝中大臣還是平頭百姓,支持李家子孫做皇位繼承人的都占大多數(shù),但是想到一旦傳位給兒子,就意味著自己辛苦建立的大周王朝一代而亡,武則天當然難以接受。在民心與私心之間,武則天最終選擇了讓位于李唐。陜西師范大學于賡哲教授,為您精彩講述《狄仁杰真相》之《乾坤底定》。
【李顯被廢后,武則天稱帝建立武周王朝,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女皇帝。但是到了武周王朝后期,武則天開始糾結于繼承人問題,不知傳位于武家人還是李家人。在這個問題上,一心匡扶李唐政權的狄仁杰,竭盡全力成功勸說武則天順應民心還政于李唐。狄仁杰因此被歷代政治家、史學家稱為有再造唐室之功的忠臣義士。而按照古代社會的傳統(tǒng),皇位繼承歷來都是一個敏感的問題,狄仁杰在這個問題上, 是如何說服強悍的武則天的呢?】
狄仁杰在第二次當宰相以后,人雖然在洛陽,但是他的心始終在房州,那個地方時他們這一派希望之所在,也是這個階段內,朝廷政治斗爭的的焦點所在,而此時在房州的一所宅院里頭,那個焦點正在以淚洗面。人家南唐后主李煜是垂淚對宮娥,他連宮娥都么有,垂淚對老婆,此人就是唐中宗李顯。李顯當過一次皇帝,高宗去世的時候,就是他即位的,可是即位沒幾天,要拜自己的岳父韋玄貞為宰相,遭到大臣的反對,在辯論中口不擇言,來了一句:“我以天下于韋玄貞何不可,而惜侍中邪?!蔽鋭t天就借扎個機會把他趕下臺。李顯被廢以后,被改立廬陵王,先是流放到均州(湖北丹江口)。
他的心情遭到極點,這個時候李顯,簡直是倒霉之極,岳父韋玄貞也被流放到了嶺南,結果當?shù)氐囊粋€酋長,看上了韋玄貞的女兒,韋玄貞不給,這個酋長居然把韋玄貞夫婦兩個人都殺了。這說明昔日天子一家人,已經(jīng)流落到任人欺凌的地步。后來武則天當皇帝了,剛當皇帝的那個階段,武家子弟非常想讓武則天立自己為太子,這里面武承嗣、武三思跳的最歡的,后來又一件事情,何太子位有關,對狄仁杰這派可以說大有刺激。
什么事呢?一次祭祀,長壽二年(公元693年),武則天大享萬象神宮,是武則天新建的宏偉的禮制建筑,高度達到三百余尺,在古代是數(shù)的上的高度了,在萬象神宮完工的時候,儀式非常壯觀,武則天親自譜曲,光舞蹈就動用了九百多人,武承嗣、武三思在萬眾矚目的時候,露了一小臉。獻祭的時候,武則天首獻,武承嗣亞獻,武三思終獻,這是一個很危險的政治信號。
按照慣例,皇帝首獻的是沒問題的,做亞獻的一般是皇太子,此時武則天正在猶豫,是立武家人做太子呢,還是立李家人為太子,無論是立李家人還是武家人,對她來說都是有利有弊,武承嗣做了一個亞獻,說說明此時武則天的心已經(jīng)傾向武承嗣了,武承嗣的野心有實現(xiàn)的可能了,狄仁杰現(xiàn)在正在彭縣做縣令。他對這件事鞭長莫及,在朝中能抵御武承嗣的主要是李昭德等人。
后來狄仁杰被派往河北抵御契丹,結果又發(fā)生了一件事,還是和廬陵王有關系,對狄仁杰來說也很觸動,契丹人叛亂打出的旗號是“何不歸我廬陵王”,契丹人很高明,用這個旗號來縮小自己的對立面,是告訴中原人,我們的戰(zhàn)爭不是和中原人的戰(zhàn)爭,而契丹人和武則天的戰(zhàn)爭,契丹能拿廬陵王來炒作,說明當時唐朝人對廬陵王很同情,跟徐敬業(yè)是一樣的,都拿廬陵王說事,至少可以代表部分民意。
【從武則天當上皇帝的那天起,她的身份就隱含著矛盾,她的政權來源于李家,來源于母親的身份,, 那么,這個政權又會歸向哪里?可以說武則天當時并沒有想清楚。所以在這個問題上, 武則天一直沒有做最后的決定,而身為宰相的狄仁杰,他心里的天平當然是傾向李唐的,那么,如何做才能讓武則天還政于李唐呢?】
狄仁杰想讓大唐復國,大唐要想復國的話,狄仁杰采取的是和平手段,在繼承人問題上做文章,徐敬業(yè)和契丹人都這么關心李顯,狄仁杰能不關心嗎?要想解決繼承人問題,最佳的人選就會是李顯,所以狄仁杰一門心思的,想讓李顯做繼承人,要想讓武則天把李顯接回來當太子,他采取的方式,很符合狄仁杰一貫的性格,溫和但是執(zhí)著,他不采用任何強硬的手段,也不搞什么陰謀詭計,他就是持之以恒,用誠意去打動武則天,他反復的勸,很執(zhí)著也很磨嘰,武則天在他面前不敢說話,一說話就轉到廬陵王上去。狄仁杰游說武則天的要素有以下幾點。
第一:用母子情來打動武則天。武則天有一次做夢,夢到一只鸚鵡飛不起來,翅膀折了,武則天很迷信,這個夢讓她很不安,于是第二天在朝堂上問群臣,這個夢什么意思?狄仁杰馬上就站起來了,說鸚鵡就是陛下您,武啊,飛不起來的原因是您現(xiàn)在,只有一個翅膀,就是皇嗣李旦,如果你把廬陵王接回來,兩個翅膀就全了,就能飛起來了。他就是利用這個機會勸武則天,勸武則天接回李顯。當時武承嗣、武三思也在場,氣的是鼻子不是鼻子,臉不是臉的。
還有一次,武則天又做了一個夢,下雙陸棋不勝,雙陸棋是唐代流行的棋類游戲,兩個人下,各有十多個棋子,然后擲色子,根據(jù)色子的點數(shù),移動你的棋子,先把棋子移動到自己大本營的獲勝,又問狄仁杰什么意思,狄仁杰說:“雙陸不勝,蓋為宮中無子,此是上天之意,假此以示陛下,安可久虛儲位哉?”雙陸棋不勝,那是因為你大本營里沒子,一定要把“子”接回來這才能贏。武則天當時還沒有被狄仁杰勸動,一聽狄仁杰太磨嘰了,就有些不高興說:“是朕家事,斷在胸中,卿豈合預焉?!?,這是我的家事,你來參與不太合適吧。狄仁杰說:“臣聞王者以天下為家,四海之內,悉為臣妾,何者不為陛下家事,君為元首,臣為股肱,臣安得不預焉?!碧煜戮褪悄愕募?,你是家的頭腦,我是家的四肢,我怎么沒有權利參與呢?武則天當時也沒有想立李家人為太子,也就沒聽他的,命人扶了出去。狄仁杰這兩次說夢,有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利用母子之情,打動武則天。所以說《舊唐書》評價說:“每從容奏對,無不以子母恩情為言,則天亦漸省悟。”
第二:用迷信心里勸說武則天。利用祭祀問題來勸說武則天,說高宗皇帝把兩個兒子,托付給您了,你現(xiàn)在想立其他姓的人來做太子,這不是違背天意么?姑侄的感情能和母子的感情相比嗎?您千秋萬歲以后,兒子當以在太廟祭祀你,可是我沒有聽說過,有誰當了天子,而在太廟里祭祀自己的姑姑的。李昭德也說過和這很類似的話,記錄狄仁杰說過這話的是《舊唐書》和《資治通鑒》,記錄李昭德說這話的是《新唐書》、《舊唐書》、《資治通鑒》、《唐會要》,狄仁杰和李昭德都說過這樣的話。這句話的高明在于,一是利用了母子之情,二是利用武則天的迷信心里,另外是說明你和武承嗣、武三思、是有鴻溝的,因此這樣話很能打動武則天。
第三:得道多助。他這個主張并非特例,而是代表社會上一種思潮,李顯被流放長達十余年的時間,狄仁杰也被兩次流放,他不能保證對朝政的持續(xù)影響,此時抵御武家子弟的,保護李家子弟的,主要是像李昭德、劉仁軌、魏元忠這些人,在武則天面前構成了一種輿論氛圍,讓武則天明白,大家對武則天的統(tǒng)治沒有什么異議,但是堅決反對武家子弟,不愿意他們做太子。
這樣的一種輿論氛圍,對于狄仁杰來說非常有利。1、這個主張?zhí)岢鰜淼臅r候,不至于太突然。2、這些的人思想、主張構成一種壓力,迫使武則天認真考慮這些人的主張。其中有個大臣叫吉頊,在立李顯為太子,也起到了不少作用,關鍵是成功的利用了二張,張昌宗、張易之,這是武則天的面首,他們是一個機構的同事,吉頊勸說二張說:“公兄弟貴寵如此,非以德業(yè)取之也,天下側目切齒多矣,不有大功于天下,何以自全,竊為公憂之?!笔窃谔嵝讯?,你們現(xiàn)在風光無限,但是地位不是靠立功得來的,武則天死后,你們也就活到頭了。這對二張來說是振聾發(fā)聵,事關自己的未來的身家性命,就問吉頊怎么可以立功呢?吉頊說:“天下士庶未忘唐德,咸復思廬陵王,主上春秋高,大業(yè)須有所付,武氏諸王非所屬意。公何不從容勸上,立廬陵王,以系蒼生之望,如此,非徒免禍,亦可以長保富貴矣?!?。天下很多人都在惦記立廬陵王,你們勸說成功的話,以后新皇帝即位,你們不但可以免禍,還有大功。二張是言聽計從,枕頭風的威力很強的,武則天有點心動,她也知道二張是提不出這樣建議的,就知道他們背后是吉頊出主意,又把吉頊叫來,吉頊進行了正面勸說,武則天很受觸動。
這問題就出來了,誰是勸說武則天的首席功臣呢?狄仁杰還是吉頊?吉頊死了以后,唐睿宗時期,唐睿宗曾經(jīng)專門下制表彰過吉頊“時王命中否,人謀未績,首陳返政之議,克副祈天之基?!?,這里用了首陳返政之議,吉頊是立李顯為太子的首先提倡者,那吉頊是首功了,但是歷朝歷代的人都不這樣看,我也要說狄仁杰是首功。你從李顯被接回洛陽,立為太子這個過程當中,很富有戲劇性,武則天在狄仁杰等人的勸說下,最終決定立李顯為太子,武則天自己也明白自己的統(tǒng)治繼續(xù)下去沒有問題,可是,自己去世以后,這個問題就難說了,立武家人為太子的話,就會天下大亂,人們都不擁護武家子弟,武家也就完蛋了。如果立李家為太子的話,可以保證政權合法平穩(wěn)過渡,武家也就有了生存的希望,所以權衡再三,武則天決心立李顯為太子。
【雖然武則天明白,無論是朝中大臣還是平頭百姓,支持李家子孫做皇位繼承人的都占大多數(shù),但是想到一旦傳位給兒子,就意味著自己辛苦建立的大周王朝一代而亡,武則天當然難以接受。在民心與私心之間,武則天最終選擇了讓位于李唐?!?/span>
當時李顯是在房州居住,武則天就派一個使者,秘密地來到房州,以接廬陵王一家看病為由,把廬陵王一家接回洛陽,武則天想給狄仁杰一個驚喜,于是召狄仁杰前來議事,議事的主題又是廬陵王,把李顯藏在大帳后面,她在前面和狄仁杰探討問題,狄仁杰說的淚流滿面、慷慨激昂。武則天一把把廬陵王拉出來,推到了狄仁杰的懷里,“還卿儲君”,狄仁杰高興的無以倫比,后來走下臺階,含淚拜賀,說:“太子還宮,人無知者,物議安審是非?!?,你就這樣把太子接回來,既不隆重也不莊嚴,天下人都不知道。
他的意思是要武則天,用個儀式把太子接回來,儀式越隆重太子地位越重要,而且,狄仁杰很狡猾,儀式越盛大,武則天想反悔就越難,武則天答應了。她讓太子出城,住在洛陽城南面德龍門驛站,是洛陽南門最主要的驛站。第二天,她用盛大的儀式歡迎李顯回到洛陽,據(jù)說當時是人情感悅,老百姓歡欣鼓舞,說明前任皇帝回來了,要當太子,等于宣布李唐未來要復國了。
在這個儀式過程中,只有武承嗣不高興,忙活好多年,最后什么也沒撈著,對武承嗣來說是萬箭鉆心。于是,在李顯還都半年以后,武則天時期最壞最陰險的人物,武承嗣死掉了,郁郁而卒。《舊唐書》說“以不得立為皇太子,泱泱而卒”,氣死了。當年多次陷害狄仁杰都沒有成功,狄仁杰連罵他一句都沒有,卻殺人于無蹤無影之中。
但是武則天畢竟姓武,她可以把天下交給自己的兒子,不可能完全放棄武家子弟,武承嗣死后,武則天下令厚葬,緊跟著又任命武三思為檢校內史,狄仁杰兼納言,說明武則天立李顯為太子以后,還想平衡武家和李家兩派的利益,到了這一年的九月份,皇嗣李旦正式向武則天提出讓位于自己的哥哥,于是李顯被確立為皇太子,武則天宣布大赦天下,以示慶祝。
也就在這個當口,突厥進犯,狄仁杰一看就會來了,中國古代皇太子,要想順利繼位,光靠太子身份不夠,最好要建立功勛,突厥來是個機會,如果李顯也擊敗突厥的話,就是建功立業(yè)了,此前,負責抵御突厥就是草包將軍武懿宗,招兵一個月報名的只有幾百人。武則天在狄仁杰反復勸說下,任命李顯為河北道行軍大元帥,狄仁杰為副元帥,老百姓一聽李顯來當元帥,來應募的是人山人海,一兩天的功夫,就招足了五萬人。最好狄仁杰以副元帥的身份,率領十萬大軍上了前線,突厥人一看主力來了,就殺害了掠奪的百姓,向北逃跑了。
這使武則天看到人心向背,也使狄仁杰感到非常欣慰,等于人民是用腳投票,證明了他的正確性,也正因為狄仁杰擁立有功。所以使得狄仁杰成為大唐歷史,乃至中國歷史上的一代名相,杜杜甫曾經(jīng)寫過一首詩《狄明府》:“狄公執(zhí)政在末年,濁河終不污清濟。國嗣初將付諸武,公獨廷諍守丹陛。禁中決冊請房陵,前朝長老皆流涕。太宗社稷一朝正,漢官威儀重昭洗?!边@首詩可謂是包含感情,代表唐人普遍的心態(tài),狄仁杰終于完成了他晚年最大的政治心愿,不過話說回來。唐中宗李顯這個人,在唐朝所以的皇帝當中,是比較昏庸的一個,那么,問題就出來了,狄仁杰為什么選擇他呢?狄仁杰是不是做錯了呢?下次再講。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