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立志:“不為圣賢,便為禽獸”。
志向如此高遠,又該如何實現(xiàn)呢?
大儒唐鑒對曾公說:“入圣之基,每天必須寫日記,但最關鍵的是反省?!?/p>
于是就有了曾國藩三十而立,學做圣人,脫胎換骨從寫日記開始的說法。
談起日記,大家都不陌生。曾國藩能靠寫日記,成為“圣人”。你呢?
是不是跟30歲之前的曾國藩一樣:
顯然,無論是不能堅持寫還是寫流水賬,都不能用日記實現(xiàn)自我改變。
為此,來自于英國政府行為觀察小組的核心成員瑟維斯和加拉維,他們通過大量的實驗和數(shù)百萬人行為助推過程中,總結出一套人人必須學會的做事《小邏輯》。
《小邏輯》像實現(xiàn)目標指導書一樣,沒有停留在理論層次,而是提供了一套助你實現(xiàn)目標的做事底層邏輯。通過學習這套邏輯,我們將能輕松走出目標不清晰、選擇困難、行動力不足等困境。
我把這套邏輯稱之為「實現(xiàn)目標底層邏輯」。它們分別為:設定目標—制定計劃—承諾機制—獎懲機制—分享機制—反饋機制—連接紐帶。事實上,我們做的任何一件事,都離不開這七步曲。當然也包括寫好日記。
所以,接下來,我從設定目標、制定計劃和反饋這三個必備環(huán)節(jié),來分享如何像圣人曾國藩一起,用日記改變一生。
曾國藩想要成為“做圣人”。大儒唐鑒建議從寫反省日記開始。于是,他以君子標準要求自己,制定了“日課十二條”:分別為主靜、靜座、早起、讀書不二、讀史、謹言、養(yǎng)氣、保身、日知其所亡、月無忘所能、作字、夜不出門。
你看!曾國藩的大目標是做圣人,小目標是完成“日課12條”。用列寧的話來說:“要向大的目標走去,就得從小的目標開始。”。曾國藩做到了!我們呢?
哈佛大學曾做過關于目標的實驗。實驗選取一群能力、背景相差不大的學生,進行調查、統(tǒng)計,結果是
25年后,哈佛再次對這群學生進行訪問、統(tǒng)計,結果顯示:
這個實驗中,我們可知大部分人沒有目標,而有明確目標的人更容易成功。因為有目標的人,如同一名飛行員駕駛飛機,沿著清晰的航線,駛向目的地。而沒目標的人,就算有勇氣起飛,沒清晰路線,最終也會毀于途中。
所以,很多時候,問題不在于我們不想出發(fā)起飛,而是許多人不知道如何給自己一條清晰的航線。慶幸的是《小邏輯》這本書提供了設定目標三條黃金法則,可供我們參考:
按照這三條黃金法則,我通常會在日記中,這樣寫下自己的目標:
首先:列出一些能讓自己幸福的、想做的事
如:5年內,我要出書;每年我要旅行3次、讀書等等
其次:挑目標
例如:2019年,除了自己好好讀書外,我還想做一個讀書環(huán)境。于是,我把這個目標挑出來,準備做好計劃,再落地執(zhí)行。
然后:拆分目標
查理芒格說:“反過來想,總是反過來想?!蔽曳纸饽繕朔绞绞侵苯佑谩傅雇品ā埂R宰x書為例,每周讀2本書,每月讀8本書,2019年讀96本好書。然后再在每天To do list 清單,安排當天準備看什么書?哪寫章節(jié)?預計用多長時間完成?
OK!你現(xiàn)在知道如何給自己定目標了嗎?如果不知道,請你做這個練習。
拿出日記本,隨心寫下你的想法。
1.哪種事能讓你感到幸福,不要擔心實現(xiàn)不了
2.想一想自己想成為什么人,挑1-2件近期努力就能實現(xiàn)的目標
3.將大目標拆解為容易執(zhí)行的小目標。
可以借助利用SMART原則:
具體的(Specific)
衡量的(Measurable)
達到的(Attainable)
具有相關性(Relevant)、
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ased)
搞定目標之后,下一步就是做好計劃。
本山勝寬曾說:“計劃擬定得完善與否,將決定你是否能真正達到目標。好的計劃可以將夢想般的遠大目標,轉換為當下該做的「To Do Tist 清單」?!?/strong>
換句話說,在日記中,不僅要寫出你的目標,還想要寫下簡單的、具體的計劃。
曾國藩學做圣人的具體計劃就是完成“日課十二條”。此外,他還發(fā)誓要戒煙:“客去后,念每日昏錮,由于多吃煙,因立毀煙袋,誓永不再吃煙。如再食煙,明神殛之!”于是,他這樣做:
曾公可謂理智,戒煙雖難,但他的計劃高明矣!他只做了一個動作,把煙具扔掉,從此手再不碰煙具。
然而,現(xiàn)在中的你我,努力想實現(xiàn)一個目標,是否總是想得太復雜,然后無法行動?曾國藩用戒煙的行動告訴我們:復雜化的計劃是失敗的。越簡單的計劃越容易實現(xiàn)。
《小邏輯》這本書也指出制定好目標要遵循的三個黃金法則:
以我為例,前段時間有人建議我每天泡腳10分鐘??墒?,我以沒泡腳盤、沒時間和泡腳沒啥好處等理由拒絕了。
后來,我從這三個黃金法則得到啟發(fā),想了一個方法:把洗手間里的水桶直接當成泡腳盆,在晚上寫日記時,我邊寫邊泡腳,這不就完事了嗎?
所以,現(xiàn)在你需要知道了。目標難以實現(xiàn),可能不是你不努力,而是計劃過于復雜,讓你無從下手。那么,如何將復雜目標轉化成簡單易行的計劃呢?
現(xiàn)在,我們來做第二個練習,拿出日記本,寫下一個你最想養(yǎng)成習慣的小目標。以下班做運動為例,我們可以這樣做最簡單計劃:
1.“觸發(fā)器”:什么事,能觸發(fā)你行動。如當你下班,以步代車的方式,來鍛煉身體
2.“例行程序”:你需要做什么事,才能完成目標。如從上班地點到回家,需要多長時間等等
3.“重復行為”:周一至周五,每天下班都以步代車。
按照以上三個步驟來的思路完成下班后做運動這個目標,相比之前你經常折騰去健身房等做法,是不是相對更容易讓你堅持運動呢?
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在《刻意練習》中說:“目標細而微,可操作,有計劃。能否自我檢查是決定練習效果的決定因素?!?/p>
也就是說,設置目的和制定計劃都是為了服務于行動。毫無疑問,行動是最為關鍵的一步,但能否持續(xù)行動取決于是否能得到有效的反饋。
曾國藩道光二十二年(1842)十月一日以后的日記,也會采用發(fā)“朋友圈“的方法,手抄完日記,傳遞給朋友,讓朋友們去點評。他說:“勢必有所激、有所逼、方能有所成。”曾國藩之所以能一直堅持寫日記,跟這種發(fā)“朋友圈”得到有效的反饋,也有密切相關。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