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援(公元前14年一公元前49年),字文淵。東漢伏波將軍,扶風茂陵(今陜西興平縣)人,客家先人。其先祖趙奢為趙國大將軍,號馬服君,子孫因為氏。王莽末,為新成大尹。漢光武帝即位,為綏德將軍、太中大夫、隴西郡太守、虎賁中郎。建武十三年(公元前37年),交趾女子徵側(cè)、徵貳反,攻占其郡,九真、日南、合浦蠻夷皆應之,寇略嶺外六十余城,自立為王。為了安定邊境,維護國家統(tǒng)一,建武十七年,光武帝璽書拜馬援為伏波將軍,以扶樂侯劉隆為副,樓船將軍段志率樓船大小二千余艘,士卒二萬余人等南擊交阯。軍至合浦段志病卒。帝詔其領兵。自合浦緣海而進,隨山刊道千余里。建武十八年春,軍至浪泊上,大破交趾,斬首數(shù)千級,降者萬余人。次年正月,斬徵側(cè)、徵貳,傳首洛陽,嶺南悉平,封為新息侯。在合浦郡及交趾期間,立井邑,設城郭,教民穿渠灌溉,以利農(nóng)事,遺卒留屯,授以漢律。這些留在合浦郡地的馬軍部下及其語言,便成為了后人所稱的“馬留人”、“馬佬話”。其所過足跡,后世則命之伏波灘、伏波廟、漢城等,分布在南流江流域和北部灣畔,百姓傳為神人而祭祀。歷代編修的《廉州府志》均為之作傳。
據(jù)考證,馬援的妹妹許配給他的引路將軍黃任漢,生有三個兒子,平定叛亂后,黃將他的長子黃萬定留任廣西。黃萬定授封平夷大夫,合浦郡太守,他的十三個兒子都被封蔭為廣西世襲各都峒土司,一直延續(xù)1800年至清末,其后裔繁衍生息于欽防北各地。防城修有黃氏宗祠,是防城港市的文物保護單位。黃萬定的后裔中有一部分人講客家話,自認是客家人。(資料來源:《廉州府記》及廣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伏波文化論文集》2010年10月)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