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起靜是個演員,一個不想當明星的演員。
除了不想當明星,她還沒有請助手、沒有造型師、在亞視三十年沒有跳過槽,娛樂圈的大舞臺,她為自己選擇的位置是角落,她知道戲如人生,現(xiàn)實里的路人甲乙丙丁,一樣要有人在舞臺上呈現(xiàn),那,就是配角。
2009年,做了一輩子綠葉的鮑起靜,憑《天水圍的日與夜》奪得金像獎最佳女主角,這是一部故事片,卻被她演成了紀錄片。她很驕傲這一點,因為證明那戲中人與她早已合而為一。她說自己樂于做個“群眾演員影后”,就是那種你可以記不住她名字、但你一定會被她用生命演繹的角色打動的類型。她說,像她這樣的演員,在香港其實很多很多。
不被看好的“妞妞”
與共和國同齡的鮑起靜,父親是香港著名左派電影人鮑方,從小家里就時常被夏夢、石慧等左派影人擠滿,排戲、朗誦、演出,這時鮑起靜會躲在一邊,偷看明星們的風采:“我記得夏夢穿一條黑色的裙子,很簡單的高跟鞋,化一點點妝,站在那里朗誦,身材很高,好迷人;石慧是很活潑的女孩,說起話來‘噠噠噠’不停,像小花旦,好可愛?!憋L采流轉之外,角落里的鮑起靜心想這輩子恐怕也成不了大明星,“因為就算站出來,也沒人看得到自己”。
17歲時鮑起靜在父親影響下,進入左派的長城影業(yè)藝員培訓班,當時正是內陸“文化大革命”時期,受文革思潮影響,她們接受的培訓朝著紅衛(wèi)兵小將、工農兵形象的方向飛奔,譬如她們也會到香港的農村如大嶼山“下鄉(xiāng)”,到田間,進工廠,雖然只有幾個月,時至今日鮑起靜都覺得那是最好的體驗生活方式:“我在荃灣做過抽紗工,一個抽紗桶有四十幾磅重,要完全用腿的力量把它們彈到高架子上,師傅老說我笨,但等我最后學會時會很開心?!绷眍惖娜腴T學習,使得鮑起靜日后自覺避開娛樂圈浮華一面的影響:“那時的鍛煉改變了我對演戲的看法,我從來就不想當大明星,只想做個普通演員,前者三五年后不成功就會被淹沒,后者才能讓我踏踏實實地堅持到今天。”
曾經在香港轟轟烈烈的左派電影,在鮑起靜的時代逐漸走下坡路,很多題材只是在左派內熱鬧,脫離了現(xiàn)實和群眾,“比如我當時就拍了一個《阿蘭的假期》,講一個女工如何被剝削、工人如何團結的故事,現(xiàn)實里人們根本不喜歡看?!奔词惯@樣鮑起靜也從來沒想過脫離長城投奔邵氏,她自言受父親鮑方影響很重:“父親是個謙謙君子,氣質就像他演的‘屈原’。父親同時也很開放,允許鼓勵三個孩子自由發(fā)展,他從來不會期待我們要有什么成就?!睂︴U起靜的演員之路,鮑方很早就說:“這個妞妞不會有大的出息,反正她喜歡這個工作,就讓她干下去吧?!?/span>
二十年才學會演戲
雖然也曾在培訓班接觸過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表演,但沒有系統(tǒng)學習,鮑起靜就這樣懵懵懂懂地當上演員,甚至主角,即使和后來成為老公的方平合作的《白發(fā)魔女傳》一時風靡香港,她也依然沒覺得會演戲:“拍電影做女主角時,其實一切都在為你服務,導演、燈光、攝影、化妝、服裝都是,那時候不用怎樣思考。直到拍電視劇,一切就靠自己了,沒有人為你包裝,必須自己去創(chuàng)造角色,我足足用了十幾二十年才慢慢領悟?!?/span>
左派電影公司倒掉后,鮑起靜去了亞視,第一部戲就是《大地恩情》,從女主角到配角,鮑起靜沒有絲毫失落反而覺得自己像個傻瓜,她都不忍回頭再看當初的表演:“太多錯誤了,我那時候怎么那么笨。”直到《再見艷陽天》和《肥貓正傳》,鮑起靜才找到感覺:“《再見艷陽天》里我第一次演了一個反派主角,有很大的發(fā)揮空間,而且一百多集,越演越過癮;《肥貓正傳》是一部只有兩母子的劇,我第一次擔任這么重的戲,而且鄭則士要求特別高,他要求特別真實的媽媽的形象,跟他學到了很多東西?!边@也正是鮑起靜的演戲理論,“演員是有生命的,觀眾看演員就是要看他的生命,不是看他的動作設計,要看內心看感情,教一個演員就是教他一切從內在出發(fā),從自己的真實感情出發(fā)。”
如今鮑起靜最忙的時候平均兩三天就要拍一集,她不怕累,怕的是自己從“老戲骨”變成“老滑頭”,“‘老滑頭’就是覺得自己很有經驗,夠應付了,對每個角色不會再創(chuàng)新,也沒有再深入演繹?!滨U起靜覺得演員就是要在完全不及格的戲里面,發(fā)揮自己的一點光芒:“你的責任就是,無論這個戲怎么爛,觀眾看了之后,覺得你是盡心盡力去演這個角色。你有一點點的取巧,觀眾是看得出來的?!?/span>
功德圓滿《天水圍》
2009年,“群眾演員”鮑起靜迎來了事業(yè)的最高峰,憑許鞍華導演的《天水圍的日與夜》奪得香港金像獎影后,這一年她六十歲,十足的大器晚成,很多老朋友都替她開心,鮑起靜也覺得“是上天賜給我的一個禮物,給爸爸媽媽一個安慰?!比欢?,最大的安慰或者說強心劑,是注入給香港電影圈的—一部關注普通人階層的《天水圍》,將香港電影中久違的質樸與真誠找了回來。
《天水圍》的樸素從劇本就看得出來,鮑起靜透露最初看到劇本嚇了一跳,太薄了!就幾頁紙,兩三個演員,也沒什么劇情,從頭到尾在吃飯:“我想導演怎么這么大膽,拍這么簡單的一個戲?”樸素還體現(xiàn)在報酬上,十三天的出演是五萬港幣,“如果每個演員都想收一千萬、兩千萬,香港電影會負擔不了,那香港電影就完了?!睒闼氐臉O致是導演對演員表演的要求,就是兩個字“不演”,導演要求“很生活,很平淡,做的每一個動作都很平凡”。讓已經有幾十年表演經歷的演員突然不演地去演,就像一個武功高手完全不用套路技巧去格斗,是很難的,可鮑起靜做到了—她頂著自己剪的短發(fā),穿起最家居的衣服,用當年學紡紗的熱忱跑去超市學開榴蓮,她無愧于電影協(xié)會對本片的評語“像紀錄片一樣”—“我很開心,這說明我們不是演員,而是活生生的人物?!?/span>
就是這樣一個樸實無華的戲,感動了很多人,很多行內的演員稱贊這個“媽媽”的形象超越了鮑起靜以往的塑造,而女兒的淚水更讓鮑起靜覺得難得:“我女兒一路看這個戲一路哭,我問她你哭什么?她說很感動。我說:在國外念書十多年,你會看這種戲嗎?你對這個階層了解嗎?她說:我看了之后,就懂了?!?/span>
一個演員的自我修養(yǎng)
鮑起靜是香港娛樂圈里的異類。小時候她親眼見過夏夢、石慧整天被化妝、服裝團團包圍,長大后又身處紙醉金迷的演藝界,但她從來都自己化妝、甚至自己剪頭發(fā),包括金像獎頒獎典禮的發(fā)型都是她自己剪的。
六十歲的鮑起靜,見證了香港電影最繁榮的八九十年代,堅守在低迷蕭條的新世紀,見慣星起星落,一個演員真正成功的要素在鮑起靜的眼里早已超越相與行的層面:“香港八十年代最紅的是劉德華,他風頭最勁時是被黑社會拿著槍頂著腦袋拍戲的,因為有時候電影只需要有他的名字、還沒開拍就能收回成本來。這背后是他全香港都知名的用功和努力,他不一定是最有天分的,但他絕對是最全面發(fā)展的努力的人?!?/span>
時代不同,鮑起靜覺得決定演員能取得怎樣成功的最終還是人品:“人品好看問題的角度就是正確的,分析劇本就是對的。如果沒有正確的人生觀,你連劇本好壞都分不清楚;如果自私自利、不為別人著想,這樣的精神狀態(tài)怎么能拍好一個戲?”每次給訓練班的學生講課,鮑起靜都會不厭其煩地講她的“人生觀理論”,鼓勵學生愛國、要了解國家歷史、了解自己的根:“香港的年輕人,從來都覺得離自己的國家很遠,從來沒承認自己是中國人。也不能怪他們,因為這一百年都是英國人統(tǒng)治,我只能慢慢地,一點一滴去感染他們,希望盡一點自己的力量?!?/span>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