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論壇10本期壇主:李喬)
在廣東、香港人心中,南雄珠璣巷是一塊神圣的地方,因為在很多人的家譜中都記載說自己的祖先是從那里遷來的。追根溯源,南雄珠璣巷由北宋都城開封府的一條巷名移植而來。北宋末年,宋室南渡,南遷臣民落足南雄之后,為表達對故都的懷念,遂以故都的一條巷名稱自己的聚居之地。
北宋都城開封府即今河南開封市,它位于豫東平原、黃河之濱,是中國八大古都之一。戰(zhàn)國屬魏,魏惠王九年(前361年)遷都于此,稱大梁。自戰(zhàn)國時代的魏國起,五代的梁、晉、漢、周、北宋以及金朝后期都曾建都于此,屬“七朝古都”。
魏都大梁
見證魏姓誕生
春秋末年,韓、趙、魏三家分晉,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進行變法,使魏國很快成為戰(zhàn)國七雄之一。魏武侯時,繼續(xù)拓展文侯的事業(yè),向南發(fā)展,取得了鄭、宋、楚三國的大片土地,并占據(jù)了大梁,從此魏國在黃河以南占有了廣大的土地,使魏國初具霸主規(guī)模。為了鞏固霸業(yè),加強同中原諸國聯(lián)系,魏惠王九年(前361年),將國都從安邑(今山西西南)遷至大梁(今河南開封),這也是開封有史可考的第一次建都。當(dāng)時的大梁城東西長達10里,人口30萬,是與秦都咸陽、楚都郢城、齊都臨淄、趙都邯鄲齊名的大都城,可謂中原“萬家之都”?;萃醵吣辏ㄇ?44年),逢澤(今開封市東北)會盟,魏國盛極一時。魏惠王自恃國力強大,不斷向外用兵,這使魏國逐漸走向了衰落。桂陵之戰(zhàn)、馬陵之戰(zhàn),魏軍大敗后,魏國從此一蹶不振。雖然一度有魏公子信陵君聯(lián)合諸侯抗秦之舉,但也挽救不了魏國覆亡的命運。魏王假三年(前225年),秦將王賁引黃河、鴻溝水灌大梁城,虜魏王假,魏國滅亡。亡國之后的魏國王族以國名為氏,就是新百家大姓中排名第44位的魏姓。魏國從立國到滅亡,歷8位君主、220年,其中有6位君主定都大梁,大梁作為魏國國都存在了將近140年時間,因此,今河南開封應(yīng)為魏姓的得姓之地。
在魏國建都大梁之前,曾有大禹后裔被分封在今天開封這塊土地上。商湯滅夏,大禹之后封于杞(今杞縣及開封縣陳留鎮(zhèn)一帶),此后杞國“時封時絕”。武王克商之后,再封禹后東樓公于杞國故地。《史記?陳杞世家》載:“周武王克殷紂,求禹之后,得東樓公,封之于杞?!迸帷都狻氛f:“杞,今陳留雍丘縣也。”雍丘為杞國都城,秦置雍丘縣,治所在今河南杞縣。春秋時期,夾在宋國、鄭國兩國之間的弱小杞國屢屢遭到強國欺凌,民無寧日,國祚幾絕,無奈之下,杞國只好從世代居住的雍丘向東遷徙到山東境內(nèi)。公元前445年杞國被楚所滅,子孫分別以杞、樓、婁為氏,其中婁氏為當(dāng)今人口較多的姓氏之一。
陳留著郡
孕育蔡阮望族
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之后,廢分封,置郡縣,設(shè)立了陳留縣,治所在今開封陳留鎮(zhèn)。漢武帝元狩元年(前122年)置陳留郡,治所在陳留。若以今天的行政區(qū)劃而論,相當(dāng)于今河南東至民權(quán)、寧陵,西至開封縣、尉氏,北至延津、長垣,南至杞縣、睢縣之間的地區(qū)。其后,郡治屢有變更,但均未出今開封市境。隋初廢。
漢魏六朝以致隋唐間,先后有衛(wèi)、仇、王、邊、任、伊、阮、吳、時、典、周、茅、袁、屠、富、智、緱、謝、潁、虞、路等多個姓氏在陳留形成望族,其中以阮氏、蔡氏家族最為顯赫。
蔡氏家族最有代表性的人物當(dāng)推東漢末年的大學(xué)者蔡邕,他博學(xué)多才,通曉經(jīng)史、天文、音律,擅長辭賦,官至左中郎將,封高陽鄉(xiāng)侯。蔡邕之女名琰,字文姬,以《胡笳十八拍》和《悲憤詩》蜚聲于世,是漢代著名文學(xué)家、女詩人,其才華得到曹操的賞識。由陳留蔡氏分衍出來的濟陽蔡氏在魏晉南北朝時期發(fā)展成為僅次于王、謝、元、蕭四大門閥的世族。
阮氏家族的肇興始祖阮少時隨蔡邕學(xué)習(xí),曹操素聞其名,召為司空軍謀祭酒,管記室。他長于書記,曹操書檄多出自他手,為“建安七子”之一。阮長子阮籍官至步兵校尉,封關(guān)內(nèi)侯,崇奉老莊之學(xué),政治上則采謹(jǐn)慎避禍的態(tài)度,與嵇康、劉伶等七人為友,常集于竹林之下肆意酣暢,世稱“竹林七賢”。阮籍之侄阮咸,亦為“竹林七賢”之一,與籍并稱為“大小阮”,精通音律,善彈琵琶,有一種古代琵琶以“阮咸”為名。
靖康之難
引發(fā)北人南遷
北宋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大舉南侵,戰(zhàn)禍遍及幾乎整個黃河中下游地區(qū)。金兵攻占開封后,“百姓軍人奪萬勝門奔逃者達四萬余人”,金兵擄走徽、欽二帝,史稱“靖康之難”。次年七月,隆太后率六宮及衛(wèi)士、家屬赴南方避難。冬,高宗趙構(gòu)經(jīng)汴河退至揚州,后定都臨安(今浙江杭州)。宋朝南遷后,“民從之者如歸市”,由此引發(fā)了中原族人的又一次大規(guī)模南遷。
此次中原人移居地包括今浙江、江蘇、安徽、湖北、湖南、福建、廣東等地,其中多數(shù)北宋將相臣僚追隨高宗移居臨安,原居北宋都城開封的不少下層百姓也定居臨安。據(jù)《都城紀(jì)勝》、《夢粱錄》等記載,臨安的王家絨線鋪、榮六郎印刷鋪、陸太丞儒醫(yī)、宋五嫂魚羹、李七兒羊肉、李婆婆雜菜羹、太平興國傳法寺、開寶仁王寺等商店、藥鋪、寺廟均系開封人南遷臨安后開設(shè)或建造,大多沿用開封舊名,目的自然是用以招徠來自開封的老顧客。由于居民多來自開封,就連南宋以后杭州的語言中也帶有明顯的北音。明代郎瑛《七修類稿》說:“(杭州)城中語言好于他處,蓋初皆汴人,扈宋南渡,遂家焉,故至今與汴音頗相似?!?br>
南宋末年,元軍大舉入侵,臨安陷落,南遷江南的中原族人又不得不再次南遷,擁進廣東、福建等地。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wù),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