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推不動”!前后級搭配與音箱的匹配,2樓補充:怎樣正確解讀功放的功率
大家懂了吧,前后級搭配與音箱的組合一定要注意阻抗之間的匹配,如果搭配不好就出現(xiàn)“推不動”現(xiàn)象?,F(xiàn)在很多人用不帶前級輸出的入門級次世代功放改造成帶前級輸出的,你說會出好聲嗎? 順便再次表達個人觀點:若要玩好各種音頻,我覺得先搞好模擬部分,所講 的模擬部分是指功放的功率部份、前級放大部分、前后級系統(tǒng)的前級放大部分、后級部份,之后到音箱。這幾個條件就像是基礎,一個良好的基礎才能發(fā)揮DD、DTS、DTSHD、DDHD、LPCM等等各種音頻。 在一些入門級的AV功放,我不見得DTSHD和DDHD有好大的優(yōu)勢。電影院 到現(xiàn)在仍是DD、DTS,沒有什么次世代,也許電影院的DD、DTS部分參數(shù)與家用有別,但主體我想應區(qū)別不大。但為何你在電影院看聲音也很好呢,關鍵是模擬部分,在理解次世代音頻方面,我并不認為次世代會比非次世代“多”了什么聲音,無非是采樣頻率的不同 ,音源的壓縮度不同而已,5倍的數(shù)據(jù)量也許僅帶來5%-10%的精度變化。問題是你的設備足夠還原那差異嗎?功率是王道,對于多聲道系統(tǒng)來說更加更加的如是。它提升遠"超次世代"音頻的提升。中低端日系AV機無論是家庭影院還是聽立體聲,聲音不通透,俗一點說,沒 吃飯,有氣無力。用純后級是在許多方面類似追求大馬力引擎的想法,雖然不是隨時想飄車,但是馬力大的引擎蘊藏充沛的動力,在超車的瞬間爆發(fā),才能滿足駕使的快感。大功率后級亦然,在動態(tài)對比大的交響樂中,低吟之時要能悠長細膩,高亢之時則要慷慨激昂, 如果后級放大器在音樂高潮來臨時崩潰了,那可真是煞風景的事,而電影大片的大動態(tài)更是如此。 在音箱系統(tǒng)中音箱和后級最保值,好音箱和后級相當于房子可一步到位用幾十年;AV前級則不是,壽命比房子裝修還短;3-5年就要換。7.1聲道還沒普及9.1聲道 11.2聲道以 來,HDMI1.3A還沒普及HDMI1.4A又來了(支持3D電視等),HD藍光格式也就是強調(diào)無損傳輸?shù)穆曇?傳輸帶來的最大優(yōu)點就是信息量增大,高低頻延伸更高更深,失真進一步減小. 但是這只是一方面,我們還強調(diào)聲音的演奏質感,音樂的感染力.鮮活感.動態(tài)等等,中低端日系AV機 無論是家庭影院還是聽立體聲,聲音不通透,俗一點說,沒吃飯,有氣無力。說白了就是功率不夠,而多幾十瓦功率的更高型號價要貴很多,音響是一個系統(tǒng)要追求平衡,有一套好的音箱和后級等于有一套好基礎的空房,至于前級就象房子裝修自己看著辦;如果家里有一臺 帶7.1輸出中高端AV機是不是有另外一種玩法。 附語:有人問我功放換保險管有用嗎?我告訴你有用,什么金.銀.合金等保險管我不評價;例如,原本為1/4A Fast blow的換上4A Fastblow。我敢保證,由細絲換上粗絲的音響提升程度,遠遠超越由1千元電源線換上1萬元電源線的效果!何解原廠裝勘時只用1/4A保險絲?因為電路的最大 耗流量不超過1/4A,因為它要依規(guī)格取得電器安全認證而非為倩聲,因為保險絲在耗流量接近滿度規(guī)格時便先已開始產(chǎn)生限流作用。警告發(fā)燒友:任何不按規(guī)格而擅自更換較高阻值保險絲的行為,將破壞保修條文,保修立即失效,請注意 “推不動”或者說“推不好”就是指輸出音頻波形和原來波形相比失真大。 關于功放與音箱的匹配,說法有很多。生產(chǎn)功放廠商說,功放功率一定要大于音箱功率,這樣功放有多余功率儲備,聲音會好聽些;音箱廠商說,音箱功率最好要大點,這樣音箱能有較大承受功率,萬一系統(tǒng)"回受",這樣不至于損壞音箱。作為消費者,卻不知道如何是好?根據(jù)音頻信號的屬性,其峰值因子約為10-15DB,從保證音質這個角度來說,功放應在此動態(tài)范圍內(nèi)不發(fā)生任何限幅情況,即功放的最大輸出功率應是揚聲器額定功率的5-8倍,這樣的功率配置音質雖然很好,但投資會很大,因此,一般都會把這個功率配比定在1-2倍揚 聲器單元的額定功率。1-2倍的這個范圍也許太空泛了,我可以給大家一個較具體的經(jīng)驗。 1.在一些要求較低而投資有限的工程,功放的功率起碼相當于音箱的額定功率。但要非常注意保持聲音不失真。過小的功率配置看起來不會損壞揚聲器單元,其實不然。過小的功率極易發(fā)生過載削波,產(chǎn)生大量諧波,燒毀高音單元。 2.一般工程建議功放的功率是1.5倍。而低音部分最好超過1.5倍,這樣才能獲得足夠的力量感。 3.要求極高的場地,例如錄音室監(jiān)聽,音樂廳等,最理想是音箱功率的兩倍匹配。 4.功放的阻抗最好和揚聲器的阻抗相一致,現(xiàn)在較為高級的功放都有不同的音箱阻抗輸出。 最后,在匹配完之后,要看看聲壓級(也就是我們所說的靈敏度),“靈敏度”才是決定音箱的重要指標。 注:根據(jù)網(wǎng)絡文章及個人心得觀點整理。補充:以下文章是家電論壇"中尉" 版主編寫 ,我偷個懶 。 怎樣正確解讀功放的功率? 先來看一看中文官網(wǎng)上這兩款功放的參數(shù)。 再來看一下美國官網(wǎng)上這兩款功放的參數(shù),前者為安橋SR507,后者為天龍1610 先看上面第一組中文網(wǎng)站上的兩張圖片 ,我們看到安橋SR507的參數(shù)是“160W/聲道,6Ω ,1kHz ,JEITA ,單聲道驅動 ” 而天龍AVR-1610卻標注了兩組參數(shù):第一組 :“額定輸出/前置75W+75W,中置75W,環(huán)繞75W+75W(8Ω、20Hz-20kHz、THD0.08% ) ” 第二組 :“實際最大輸出功率/前置:130W+130W、中置:130W、環(huán)繞:130W+130W、(6Ω 、JEITA 再看上面第二組美國官網(wǎng)上的兩張圖片 ,我們看到安橋SR507同樣標注了兩組參數(shù)第一組 :“75 W + 75 W (8 ohms, 20 Hz-20 kHz,0.08%, 2 channels driven, FTC ) ”第二組 :“100 W + 100 W (6 ohms, 1 kHz, 0.1%,2 channels driven, FTC ) ” 天龍AVR-1610倒是只標明了一組參數(shù):Power Output; Watts Per Channel 75 All Channels Rated @ 0.08 THD 這里我們會發(fā)現(xiàn): 1、在SR507和AVR-1610的參數(shù)中,都出現(xiàn)了6Ω,JEITA 的字樣;而SR507里還多出了兩個說明,1kHz 和 單聲道驅動 。這里有些什么奧秘? 2、在AVR-1610第一組參數(shù)中,出現(xiàn)了8Ω、20Hz-20kHz、THD0.08% 的字樣,它們又說明什么? 3、為什么AVR-1610的兩組功率參數(shù)相差如此之大? 4、第二組圖片中的參數(shù)附有FTC 的字樣,這是什么意思? 正確認識上面這些數(shù)字、認清廠家這些數(shù)字游戲前,基本的功課是不能少的,有一些基本概念是需要我們掌握的。 1、6Ω與8Ω的區(qū)別 2、20Hz~20kHz 與 1kHz的區(qū)別 3、THD是什么 4、JEITA、FTC又是什么 首先要說的,因為主要是針對剛剛入門或者還未入門的網(wǎng)友,因此對這些問題的討論,我們不求全面,而是盡量做到簡單易懂。 比如音箱的阻抗,發(fā)燒友和電子專業(yè)人士都知道,在工作過程中,音箱阻抗是不斷變化的。 但為了使后面的文字能讓初燒朋友們?nèi)菀卓炊?,我們只討論阻抗固定的情況,而類似的這種變量問題就不在討論范圍內(nèi)了。所以發(fā)燒友朋友們手里有磚的話,也請不要急著拍。1、6Ω與8Ω的區(qū)別 高中物理電學中,我們都學過功率計算公式:P=U2/R。簡單的說,功率等于電壓的平方除以電阻。 由此公式我們可以看出,輸出功率與負載電阻是成反比的。即負載阻抗越小,同一功放的輸出功率越大。 反映在定義上,就是:額定輸出功率是指在一定的負載阻抗下(通常是8Ω)及一定的諧波失真下(根據(jù)廠家給出的0.1%或0.3%等),在輸入端饋入正弦波信號,在輸出端負載上,獲得的最大功率,利用公式P=U2/R求得。 由此可見,當R=6Ω時,此時的輸出功率P一定大于R=8Ω時的輸出功率。 2、20Hz~20kHz 與 1kHz的區(qū)別 這里先要簡單介紹一下國際通行的額定功率的測量標準: 1974年,國際聯(lián)邦貿(mào)易委員會(Federal Trade Commission,也就是后面要提到的FTC)就如何測定功率放大器的額定功率做了規(guī)定,以兩個聲道 驅動一個8Ω 揚聲器負載,在20~20000Hz 范圍內(nèi)諧波失真小于1% 時測得的有效瓦數(shù),即為放大器的輸出功率,其標示功率就是額定輸出功率。 為什么一定要規(guī)定“20Hz~20kHz” 呢? 這里我們用一個很簡單的比喻來說明:假設一個交響樂團內(nèi)所包含的所有樂器都能自動演奏,但需要一臺功放為它們提供電力。在所有樂器都以不失真的最大音量工作時,功率為單純一只小提琴供電更省力氣,還是為所有樂器供電更省力氣?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同理,當測試信號僅為一個1kHz的正弦曲線信號時,相對于20Hz~20kHz的寬頻帶信號,功放工作起來要省很多力。 對此,我們從人耳的等響曲線 中也可以很清楚的看出來。 以響度級為10方的這條為例,在1kHz的頻點上,聲壓達到10dB即可,而在63Hz的頻點上,想要達到相同的響度級,聲壓要達到40dB,這是因為相對于中頻,人耳對于低頻的反應更加遲鈍。 而我們都知道,聲壓每增加3dB,輸出功率就要增加1倍。由此也可知:要達到相同的響度級,功放在低音頻段上的功耗更多。 這也就是為什么在采用20Hz~20kHz的寬頻帶測量條件時,所測得的功放輸出功率要小于僅以1kHz為測量條件時的輸出功率。 3、THD是什么 在解釋THD之前,先舉一個例子。 假設有兩名舉重運動員A和B。 A可正常舉起的最大重量是180Kg 的杠鈴,因此可以較輕松的舉起150Kg 的杠鈴來,并且保證整套動作不變形,而且能堅持10秒鐘 舉起的狀態(tài)。 B要差一些,可正常舉起的最大重量145Kg ,拼了老命,也能舉起150Kg 的杠鈴來,但此時挺腰、提臂、推舉等動作已經(jīng)有變形了,而且最多只能舉起3秒鐘 。 那么,雖然兩個人都舉起了150Kg的杠鈴,我們也并不能說他們兩個人具有相同的“功力 ”,而且很明顯,B舉的時間長了,更容易受“內(nèi)傷 ”,因為這已經(jīng)超過了他的能力范圍。 這個例子說明什么?機器和人一樣,要在它的能力范圍內(nèi)工作,否則就會不正常,出現(xiàn)異常,我們可以把這種工作異常的現(xiàn)象,稱為“失真 ”。 而上面所說的B,他的動作變形越大,我們就可以理解為“失真越嚴重 ”——這種解釋方法可能多少有些牽強,但為了以最簡單的方式描述,請技術高手們高抬貴手。 下面再回過頭來看什么是THD。 THD是Total Harmonic Distortion的縮寫,也就是“總諧波失真 ”的意思。 這個概念用術語解釋起來很容易,但對于沒有聲學基礎的剛入門的朋友而言,看了也沒有多少用處。 大家只要知道:聲音是一種波,失真就是原本應該回放的波形信號,用到了很多亂七八糟的干擾,出現(xiàn)了雜波,就可以了。這樣解釋明白嗎? 此外,大家知道THD值都是用百分數(shù)來表示的就可以了。 一般說來,1kHz頻率處的總諧波失真最小 ,因此不少電子產(chǎn)品都以這個頻率的失真作為的指標。這里也同樣牽扯到上面所說的“1kHz“ 的問題了。 鑒于總諧波失真與頻率有關,因此美國聯(lián)邦貿(mào)易委員會(FTC)于1974年規(guī)定,測量總諧波失真,必須是在20Hz~20kHz 的全音頻范圍內(nèi)進行測量。 而且測量功放的額定輸出功率時,必須接駁阻抗為8歐 的揚聲器、總諧波失真小于1% 條件下測定。總諧波失真在1%以下,一般耳朵分辨不出來,超過10%就可以明顯聽出失真的成分 。 FTC同時還規(guī)定,總諧波失真的最低要求為:前級放大器為0.5%,合并放大器小于等于0.7%,但實際上都可做到0.1%以下:FM立體聲調(diào)諧器小于等于1.5%,實際上可做到0.5%以下;激光唱機更可做到0.01%以下。 說到這里,大家應該就明白了,為了在THD=10%時,測量所得的功率數(shù)值,大于THD=0.08%時測量所得的功率數(shù)值。 因為到了THD=10%時,就相當于舉重運動員B舉起了160Kg的杠鈴,雖然舉起來了,但恐怕是要受內(nèi)傷的,而且動作已經(jīng)變形的不成樣子了。4、JEITA、FTC又是什么 JEITA:Japan Electronics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dustries Association 日本電子信息技術產(chǎn)業(yè)協(xié)會 FTC:Federal Trade Commission 美國聯(lián)邦貿(mào)易委員會 。 FTC標準我們在前面已經(jīng)提到了幾次,它所規(guī)定的額定功率的測量標準是:8 ohms, 20 Hz-20 kHz,THD<1% 而JEITA標準的測量條件(注:費了好大力氣,也沒有找到JEITA組織對于功放輸出功率測定標準的相應標號文件,所以這里以常見情況來說明):6ohms, 1kHz, THD=10% 可能有同學會問:SR507的“100 W + 100 W (6 ohms, 1 kHz, 0.1%,2 channels driven, FTC) ” 這個標稱值,雖然標明是FTC標準,為什么里面的測定標準即不是FTC所常用的8 ohms、20Hz~20kHz,也不是JEITA標準所用的THD=10%的失真值呢? 簡單的說,這應該就是廠家們玩兒的一個數(shù)字游戲了。以不同的參數(shù)值作評定標準,把功率值標高一些,總會有消費者分不清東南西北的。 而且,F(xiàn)TC、JEITA的測定參數(shù)也并不是完全固定的。比如FTC,是要求THD<1%時的輸出功率。 THD=0.8%和THD=0.01%,都符合這個標準,但這兩種失真值下的輸出功率肯定是不同的。 通過上面的簡要介紹,我們都知道了,媒體上——包括各廠家官方網(wǎng)站——刊載的參數(shù)并不能簡單的相信。 而是要結合其測定標準來考量。 但這樣就帶來一個問題:很多官網(wǎng)上——尤其是中文的官網(wǎng)——所標明的輸出功率,都是按JEITA標準測量的,因而沒有太大的參考價值。 當然,我們都知道可以去下載官方的PDF版的說明書,里面一定有詳細的、符合FTC標準的輸出功率的測量值。 但有時候有些功放的說明書并不太好找,比如雅馬哈的RX-V3900,在雅馬哈中文網(wǎng)站上就下載不到它的PDF說明書。 這時候我們怎么判斷這臺機器的輸出功率呢? 其實很簡單!我們?nèi)フ疫@款功放的背部大圖! 在網(wǎng)上找功放的高解析度清晰大圖并不是難事,隨便搜一搜,都能找到一大堆。 問題是在得到它們的圖片后,從這些圖片上我們能得到什么有用的信息呢? 以下面天龍1910功放的背部清晰大圖為例(這是天龍中文網(wǎng)上的圖片,但工作電壓是230V,顯然這是一臺港版機的圖片): 在圖片的右下角,有一個白色的方框,里面標注了一些參數(shù)。 其中有這樣一頂:POWER CONSUMPTION 也就是“總功耗”的意思,這才是真正有意義的指標。 這個參數(shù)指明了這臺功放的最大功耗,對于1910,就是460W。 也就是說,在七個聲道同時工作時,這臺功放可以提供最大460W的總功耗。 這時候一定也會有同學問:按照前面FTC的標稱值,1910每聲道額定輸出功率是75W,但460W除以7,算下來每聲道只有65W的功率 ,這是為什么? 因為這個75W,也并非是在7個聲道同時工作時測量所得的,一般都是在雙聲道工作狀態(tài)下測量所得。因為在制定FTC標準時,那個時代還沒有多聲道的AV功放。 也就是說,如果七個聲道全部都以持續(xù)最大功率輸出,每個聲道連75W都到不了。 而且460W的總功耗中,還有一小部分是熱損耗!比如1910,工作過程中摸起來像是一個20W或者30W的燈泡所發(fā)出的熱量,如果再把這部分熱損耗扣除,再平均分配到7個聲道上,每個聲道的輸出功率是多少?只有61W多一點。 61W,這個數(shù)值與最開始某位同學所說的130W,相差了多少?一倍! 說到這里,這個題目所涉及到的內(nèi)容,基本也該結束了。 或許有的同學會多問一個問題:是不是只要輸出功率一樣或者差不多,不同功放的推力就相同? 為什么在同樣的輸出功率下,會有老燒友說HIFI功放的控制力遠強于AV功放? 這里簡單的說一句:功放的輸出功率有時候并不完全代表它對音箱的控制力。在考量功率實際控制力的問題中,我們還要綜合考慮很多問題,比如阻尼系數(shù)、濾波電容、前后級的情況等等,這里就不詳細介紹了,否則就是一篇論文了。 [
本帖最后由 WTS-AV 于 2010-9-2 02:44 PM 編輯 ]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
點擊舉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