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 南宋 趙孟堅《墨蘭圖》卷 紙本淡墨 34.5×90.2cm故宮博物院 有文征明題跋 清人諸著錄
最著名的趙孟堅《墨蘭圖》看上去極簡單不過,寥寥幾根線條,粗細(xì)差不多,墨色也很相似,幾乎都是淡墨。一眼看去十分平凡。觀者容易問“它好在哪里”,且史上大文學(xué)家、鑒藏家,也是趙孟堅好友周密提及此畫,“趙孟堅墨蘭最得其好,其葉如鐵花,莖亦佳……前人無此作也”。周密闡其理由,認(rèn)為孟堅之蘭前無古人,“鐵花”一語中的,表明筆力遒勁,氣勢非凡。將蘭草畫至這個地步非常不易,前提需要深厚的法書功底,能骨法用筆方達(dá)氣韻生動,歷代畫蘭者眾多,可見蘭之“清”者卻罕見,稱之:寫蘭。從花卉形態(tài)看,趙氏墨蘭屬春蘭,但畫家有意夸張其生命旺盛姿態(tài),綻放如夏蘭之絢爛,有著春蘭花朵的含蓄飽滿,又有蕙蘭長葉的舒放飛舞,寫出寄托與心情。每一筆都見書法和筆墨功夫,最難得也是看似最簡單處,趙孟堅寫蘭以淡墨多,換句話說,這是藝人最高的自信,只有一種表達(dá)方式,無需在形式上過多尋求與眾不同,將趙氏墨蘭圖套用傳統(tǒng)《芥子園畫譜》畫蘭訣是沒用的,大師劍走偏鋒,出手即巔峰。在舍棄濃墨的功能與優(yōu)勢下,成功表達(dá)蘭葉穿插、花朵俯仰、荊草繁雜,除了幾點點苔皴少許重墨,幾乎都是清一色淡墨,趙孟堅憑借高超筆墨技法完美寫就蘭草“清”氣品質(zhì),見畫如古馨香襲面而來。不愧畫家自題詩:六月衡湘暑氣蒸,幽香一噴冰人清。
圖2 五代 黃居寀《花卉寫生圖冊》 天津人民美術(shù)出版社
歷代文士愛蘭、贊蘭、寫蘭,流傳“一世蘭,半世竹”之說,意思用一生功夫畫蘭,半生功夫畫竹,蘭竹既需要嫻熟筆墨技法又兼?zhèn)渖詈裎幕B(yǎng),如何體現(xiàn)其傲骨堅韌的高貴品格為畫蘭竹的真正寓意,并借助美好品性寄托文士思想。身為南宋最后的皇室貴族,趙孟堅的存在讓人聯(lián)想舊王孫溥儒,面對山河易主的悲戚處境,肩負(fù)經(jīng)國濟(jì)世天生使命的王朝后裔,隱退或?qū)箤崬槠D難抉擇,況有生之年遇新朝更替,仕元趙孟頫與遺民鄭思肖形成極端反差,之后揚州八怪、四僧都是畫史典型反叛案例,他們都或多或少借助寫蘭發(fā)泄胸中臆氣。后人更愿意拿他們作比,贊揚忠烈氣節(jié)不隨世移,為此甚至杜撰歷史,將原本相差五十多歲的趙孟堅(字子固)、趙孟頫(字子昂)堂兄弟二人編入故事,今天讀來略帶八卦氣息?!端稳溯W事匯編》記趙孟堅入元后不仕,隱居故鄉(xiāng)嘉興廣陳鎮(zhèn),這時在元朝當(dāng)官的堂弟趙孟頫來看望他,孟堅閉門不接見,夫人勸他不要這樣,于是允許子昂從后門入室。落座后,婦人客氣道:“弁山吳江一帶近來安好?”子昂答:“好。”子固這時回了句雙關(guān)語,原文說:“弟奈山澤佳何!”《匯編》作者很會講故事,一句話彰顯趙孟堅大義凜然的民族氣節(jié),子昂羞愧不已瞬時退出,子固命人清洗弟坐過的椅子。“奈山澤佳何”兩層含義:你已入元,舊山河與你何關(guān);山河破碎,你奈何得了嗎?每一句都戳中宋后裔內(nèi)心脆弱的尊嚴(yán),震碎同為太祖十一世孫的顏面,趙子昂哪里還坐得住,雖書中未提,腦海立現(xiàn)人物灰溜溜退出后門的畫面。這是遺民的憤慨,也是遺民的無奈,看似質(zhì)問他人,也在呵責(zé)自己。實際上趙孟堅逝于南宋滅亡前十年,蒙元大軍即將南下破城的歲月,無正史記載其與從弟孟頫往來關(guān)系,故事都為后人聯(lián)想作。
圖3 宋 佚名《秋蘭綻蕊圖》25.3×25.8cm 扇面頁 故宮博物院
趙孟堅畫蘭雖寄托深厚家國情義,但并未生些抱怨,在這一點上,揚州八怪名氣居首位者鄭板橋就不幸許多。子固畢竟皇族出身,物質(zhì)生活上從不會出現(xiàn)短缺,鄭燮卻面對一世飄零半世賣畫求生的顛簸命運,寫詩作畫諫諷當(dāng)時為常有之事,每一筆都流露大公精神和刺世思想。身為畫家的鄭板橋,終究褪不下理想主義的外衣,同時也完成藝術(shù)上批判現(xiàn)實主義的符號化身,辭官歸揚州的鄭板橋?qū)⑻m花創(chuàng)作推向爐火純青。鄭燮刺世思想主要在題畫詩中流傳下來,比如淡泊名利的隱士形象。沒有入世就談不上出世,首先,考試戰(zhàn)線拉的太長,從二十歲到四十五歲都在不停地參加國考,用他自己的話說“康熙秀才,雍正舉人,乾隆進(jìn)士”;不僅當(dāng)官很晚,最親近的人一個個離他而去,幼年喪母,14歲又喪繼母,中年喪子,39歲喪妻,57歲妾所生子又夭折;好不容易靠京城慎郡王允禧推薦當(dāng)上山東范縣、濰縣縣令,只十二年政治生涯就被迫辭官,稱病告老還鄉(xiāng)。鄭燮畫蘭,常在蘭花周邊畫上荊棘叢生,并說“東坡畫蘭,常帶荊棘,見君子能容小人也”。仕途坎坷之人難免常陷郁結(jié),便尋求史上命運更加受阻的偉人來自我慰藉,蘇東坡便是治愈天下文人良劑之典型,鄭板橋又說“無小人亦不成君子,故棘中之蘭,其花更碩茂矣”,有點讓暴風(fēng)雨來的更猛烈些的味道,同時也體現(xiàn)鄭燮的豁達(dá)。他說的荊棘、小人是誰?要從鄭板橋辭官說起。乾隆十八年(1753),山東濰縣發(fā)生大饑荒,鄭縣令為解決災(zāi)事,不顧勸阻,自行開倉賑恤,并逼迫當(dāng)?shù)馗患澋蛢r售糧,就此得罪很多富豪而被高密,遂以賑災(zāi)不當(dāng)被懲。鄭板橋或許并不是當(dāng)官的料,據(jù)說有人勸阻他先向上級報告再開倉,鄭板橋說:“這都什么時候了?等請示被批準(zhǔn),還有一個百姓活著嗎?上級有什么譴責(zé),由我擔(dān)著!”沒想到秋季又遇到歉收,傳鄭縣令將養(yǎng)廉錢都捐贈百姓,但仍杯水車薪,辭官時毅然決然將災(zāi)民借據(jù)付之一炬。不得不說,民間對鄭板橋的清官印象好到骨子里,《清史列傳》記載,“官山東省先后十二載,無留牘,亦無冤民”,結(jié)果“以請賑忤大吏,乞疾歸”。不管后人如何神話這位縣太爺,鄭板橋一首寫竹詩卻是肺腑,闡釋文人畫之文人精神,“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為何說傳統(tǒng)文人畫前提系文人身份,此處完美解答,板橋先生以“忤大吏,乞疾歸”代價留下千古“狂士”的美名。種種事跡,說明鄭燮何以晚年一邊賣畫一邊企圖歸隱,他將自己比作芝蘭,“便以乾坤為巨室,與君高枕臥其間”,此君便是高崖峻壁之蘭草。悉數(shù)觀察鄭板橋的蘭花,多生長在懸崖峭壁或深山幽谷中,以逆境體現(xiàn)蘭花高潔偉岸和堅忍不拔品性。鄭燮又笑世人將蘭花搬入溫室種植,“塵世紛紛植盆盎,不如留與伴煙霞”,還有“他日江南投老去,竹籬茅舍是芳鄰”,都寫對幽蘭擬人化的文學(xué)想象和逸士追求,自稱:七十三歲人,五十年畫蘭。看似簡單草草逸筆的蘭花,實為花鳥畫科之最難。
圖4 清 鄭板橋《懸壁幽蘭圖》
圖5 清 鄭板橋《荊棘叢蘭圖》
將蘭花神化的是春秋《左傳》,賦予人格精神的是孔子,后世畫蘭者幾乎沒躍過這兩個傳統(tǒng)。左傳記載鄭穆公鄭蘭刈蘭而死,鄭穆公生母燕姞早年是鄭文公姬妾,但不怎么受寵,一日,她夢見天神送她一枝蘭花,說“我是你的祖先伯鯈,蘭花香味國中第一,帶著它就能受到世人愛戴,你要把蘭花當(dāng)兒子一樣愛護(hù)”。不久,燕姞便受到鄭文公召喚侍寢,她說“我沒什么才能,但僥幸懷了兒子,你不信的話可以蘭花為證”,鄭文公答應(yīng)。之后燕姞果然誕下兒子,起名“蘭”。多年以后,鄭蘭生病,看到即將枯萎的蘭花,告訴身邊人,說蘭花凋謝時就是他離去之日,果然鄭穆公與蘭花一同死去。其實蘭花的出現(xiàn)象征先祖伯鯈、天神、神符令,燕姞攜它產(chǎn)子暗示蘭花國母身份,以蘭作證又是蘭為神像之意,無才無能為大德,鄭穆公起名蘭也是暗示蘭為王者象征。刈蘭而卒的傳說奠定國蘭地位,鄭王因蘭而生,為蘭而死。鄭蘭去世百年后,孔子接替大任完成周游列國的志向,但其儒家周禮制度并未被各國統(tǒng)治者接受,孔子這時也發(fā)出怨天牢騷,將自己比作與群草為伍的香蘭,顯然與蘇東坡、鄭板橋的蘭生于荊棘思想類同。但孔子說法更為諷刺,“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不聞其香,則與之化矣;與不善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不聞其臭,亦與之化矣”。將蘭花比作善人君子從孔子口中說出,就完全確立正統(tǒng)觀念,告誡慎伍、慎友,接著又說君子獨處時,做給自己看最難,慎獨的榜樣也是蘭花?!爸ヌm生于深谷,不以無人而不芳;君子修道立德,不為困窮而改節(jié)”,立牌坊給外界看容易,但獨自芬芳卻太難,孔子將修身立志作為隨時隨地的要求,且不隨窮富而更改,所謂窮不失志,富不癲狂。孔子游列國后返回魯國途中,看到幽谷中蘭花獨茂,又發(fā)出矛盾心理,說蘭作為王者香卻與眾草為伍,聯(lián)想自己滿腹經(jīng)綸卻實現(xiàn)不了經(jīng)國濟(jì)世的理想,一輩子學(xué)富五車為誰用?“譬猶賢者不逢時,與鄙夫為倫也”,遂即下車為蘭鼓琴,俗話說龍困淺灘被蝦戲,道出歷代貶謫之士的心聲??鬃訉⑻m花推向品德高尚的巔峰,自此千年傳統(tǒng)再未下過儒家道德的神壇,清代揚州八怪、四僧做蘭花圖,只不過將蘭花氣節(jié)世俗化,多了一絲形式主義意味,思想上卻從未越級。
圖6 南宋 鄭思肖《墨蘭圖》大阪市立美術(shù)館25.7×42.4cm
元末畫壇奇人倪瓚,在元亡后也選擇浪跡天涯,過上江湖隱士的日子,他有首詩紀(jì)念了屈原、蘭花、鄭思肖,直抒不與新朝合作的反叛精神,且對抗到底?!扒镲L(fēng)蘭蕙化為茅,南國凄涼氣已消;只有所南心不改,淚泉和墨寫離騷”,蕙蘭已枯,南宋亦接受了現(xiàn)實,唯有鄭所南、屈原愛國節(jié)操遺存下來,成為倪瓚?yīng)氉詫瓜氯サ木裰е陀職庠慈G陨硌硣顬槠鄳K,成為中國古代忠貞不屈、不食周粟的代表符號,鄭思肖提到過屈原精神,而清代石濤、八大又暗指過鄭所南,由此也看出中國文人精神的傳承與不廢。屈原一生被流放兩次,共二十多年之久,至死不改心志。他力勸楚懷王聯(lián)合齊國抗秦,遭到權(quán)臣反對而被楚王冷落,屈原胸懷遠(yuǎn)略,認(rèn)為楚若與秦結(jié)盟,便成為六國的眾矢之的,早晚處于被孤立處境,于是被對手讒言而遭五年漢北放逐。貶謫期間,屈原擔(dān)心的事情還是發(fā)生了,因楚秦結(jié)“黃棘之盟”而受到齊、魏、韓三國敵對,楚國陷入三國圍攻,不得已求助秦國,秦國以扣押楚國太子橫為條件援助楚國,楚懷王因此付出巨大代價。政治風(fēng)云變幻無端,太子橫在秦國做人質(zhì)期間因私斗殺掉一個重臣,驚慌之時逃回母國,秦楚兩國關(guān)系就此降至冰點,盟國之約變成廢紙,戰(zhàn)爭摩擦此起彼伏。流放回國的屈原回到楚國后,可笑的是又重演悲催歷史,此時的秦昭襄王謊騙楚懷王在咸陽會盟,屈原依舊堅持觀點,告訴楚王說秦為虎狼之地,萬萬不可去??蓱淹踉谧犹m、上官大夫、靳尚等人慫恿下,又一次上當(dāng),到秦國后被困三年直到死去。楚頃襄王即曾經(jīng)在秦國做人質(zhì)的太子橫,仍大夢不醒再次向秦求和,被屈原大夫義正言辭地嚴(yán)厲斥責(zé),屈原又被流放沅湘,這次達(dá)18年之久,聽到故國郢國被秦攻破的消息,屈原大夫羞愧與悔恨交加,投身汨羅江。在《離騷》、《九歌》中常有蘭花形象出現(xiàn),例如“紉秋蘭以為佩”、“結(jié)幽蘭而延佇”,23年異國流浪卻初心不移,日夜風(fēng)餐露宿而雖九死其尤未悔,成就路漫漫其修遠(yuǎn)兮。
圖7 明 仇英《蘭草圖》故宮博物院
作為畫無根蘭斗士鄭思肖,直接將屈原作為精神偶像,與元異族抗?fàn)幍降??!八夹ぁ比∽运稼w,肖為趙字一部分,字“憶翁”為不忘故國,號“所南”意永不朝北(蒙元)坐,鄭思肖極端愛國行為很難找出第二人,連居室都更名“本穴世家”,移花接木“大宋”二字。最著名的無根蘭作品現(xiàn)藏于日本大阪市立博物館,此件作品用墨極簡且淡,很難找出比鄭思肖這件墨蘭圖用墨更少的畫作了,相比趙孟堅墨蘭圖,它看上去更為簡潔也更難理解,認(rèn)識中國文人畫的難度不僅在于筆墨技法鑒別,還在對文化史的邏輯梳理,如果不知道符號背后的深層含義和歷史故事,寥寥數(shù)筆墨痕也就是失卻大半意義。鄭所南畫蘭不僅不畫根,還形單影只,叢枝不成雙,《遺民錄》記載他畫蘭不畫土,世人驚訝,問其原因,思肖回答“土為番人奪,忍著耶?”故土淪為他邦,亡國悲苦難以直面現(xiàn)世。鄭思肖更為傳奇的作品是血淚史詩《心史》,傳說他死后將百首詩藏于蘇州承天寺枯井內(nèi),直到三百多年后,于崇禎年間被寺院僧人發(fā)現(xiàn),心史重見天日,冥冥之中,為明王朝末日點起精神的冉冉星火。密封手稿包紙上寫“大宋孤臣鄭思肖百拜封”,一時間蘇州城士人競相閱讀,成為天下有志之士的精神良藥,世稱“鐵函心史”。鄭思肖將思念故國的倔強情懷寫進(jìn)題詩,且故意不用元朝大德年號,仍用南宋趙顯“德祐”年號,而此時距南宋亡國已有三十年。火爆一時的《甄嬛傳》中,沈眉莊一句“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打動雍正皇帝,正是吟詠鄭思肖詩句。
圖8 高師《春蘭圖》
圖9 高師《蘭石圖》
圖10 高師《蘭叢圖》
蘭,自古與失意文人并現(xiàn),蘭香之稀有高貴比喻文人才氣,崖谷絕境的生長環(huán)境比擬士人窮途困境,山中孤獨綻放又是隱士超逸象征。儒家教育思想提倡入世治國平天下,但當(dāng)滿身才學(xué)無處可用,或遭受政治打擊時,又不得已暫退朝堂,隱居和文藝創(chuàng)作是文人最后的稻草。于是揚州八卦、四僧不得已混跡市場,賣畫求生,道家甚至佛家出世思想又占上風(fēng),胸懷志向的知識分子在理想彼岸與現(xiàn)實此岸中左右搖擺,文人與蘭花有著天然親近感,這種親近感當(dāng)下仍不褪色,蘭也進(jìn)而成為懷才不遇的符號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