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時、視人、視事、視場合——這是說話的四大前提。其中,“視人”是一件很難在一瞬間就可以完成的事,因為“視人”不僅要看其外在,還要關注其內心之所想。世間萬象,人心萬種,如果一個人只顧自己把話說完,而忽略了“聽者”余后之所想的話,冷不丁哪句話得罪了誰,弄不好自己還蒙在鼓里呢。
有道是“言者無心,聽者有意”,而“意”實質上就是指對說者本意的曲解,甚至造成不良反應。無疑,“聽者之意”是個不好伺候的玩意兒。同樣的一句話,不同的人聽到了可能會有不同反應。有的人可能會覺得沒什么,一笑了之;而有的人就可能會敏感些,覺得自尊心受到了傷害。因此這就要求人們應該盡量避免說一些有傷人之嫌的話,因為可能你是無心說出的話,卻給他人造成了莫名的痛苦。除了利益之爭而辯,誰又愿意看到自己說出的話無意中傷害了他人呢?
有一則故事,說的是有個人請客,看看時間都快到點了,還有一大半的人沒來,心里很焦急,便自言自語地說:“怎么搞的,該來的客人還不來?”一些敏感的客人聽到了,心想:“該來的沒來,那我們是不該來的——?”于是悄悄地走了。
主人一看這種情況,更著急了,便說:“怎么這些不該走的客人,反倒走了呢?”剩下的客人一聽,又想:“走了的是不該走的,那我們這些沒走的倒是該走的了!”于是又都走了。
最后只剩下一個跟主人較接近的朋友,看了這種尷尬的場面,就勸他說:“你說話前應該先考慮一下,否則說錯了,就不容易收回來了。”主人大叫冤枉,急忙解釋說:“我并不是叫他們走哇!”朋友聽了大為光火,說:“不是叫他們走,那就是叫我走了。”說完,頭也不回地離開了。
這一則故事雖然純屬杜撰,如果不認為說話者有愆尤,可能很多人會認為這些走掉的客人統(tǒng)統(tǒng)都是蠢蛋。但若是回到說話者角度來看問題,更深層的謬誤便出來了:這個請客的主人顯然是忽略了自己的出口之言與言下之意之間的因果關系。你沒想到的當屬你的無心,但在場的客人對你的言下之意難免會從另一個極端加以引申,以至出現(xiàn)如上那幕連環(huán)性的“走客”誤會。我看要是追究其罪的話,該罪當歸主人自己的無心口誤。
“說者無心,聽者有意”的另一個含義是基于聽者處于隱形狀態(tài)而論的。俗話說“墻有縫,壁有耳”“路上說話,草窩里有人”“沒有不透風的墻”“隔墻須有耳,窗外豈無人”,這些大抵都是對說話者“防隱”意識的一種告誡。尤其是本身就是帶有隱性的話,如果說話時被他人偷聽了,那可就危險了!
且不說出門在外有多少天災人禍,光是平常說話時稍稍一不留神,身邊一個陌生人也許就會把你的存折掏空。
說者無心,往往表現(xiàn)在身邊的人放松了應有的警惕。有一位王女士坐車到異地辦事,當她掏出手機打電話時,才發(fā)現(xiàn)手機里預存的話費已經用完了,王女士就借車上售票員的手機給她的一位親戚打電話,讓他去買一張100元的話費卡充到手機里來。一會兒,對方就來電告之將卡買好了,叫她記一下卡號和密碼。王女士掏出自己的手機一邊摁鍵,一邊大聲和對方核對著號碼。
聽者有意,這大多屬于防不勝防的小心眼之人。還接著前面的事往下說。等王女士將所有號碼摁完后,以為錢已充進自己的手機里了,可一核對,還是沒有錢。她以為搞錯了號碼,又和對方進行了核對,并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差錯。后來,王女士的親戚拿著卡到售卡點,經查卡里已經沒有錢了,售卡點告之已經被充值了。到底是什么原因?王女士百思不得其解。
后來據(jù)售票員反映,當王女士和親戚核對號碼的時候,有個小伙子也拿出手機摁鍵,王女士說一個他摁一個,當王女士說完不久,小伙子便起身下車,一溜煙走了。無疑,那個小伙子就是通過偷聽卡號密碼的方式竊取了王女士的話費。
那位小伙子作為聽者有意的受益者,因其無德理應受責,但我們更應該感到可怖的是:因為說者無心,現(xiàn)實生活中又有多少人仍然在沒完沒了地重復著這位王女士的錯誤呢?
這起事件給每個人敲響了一個警鐘:管好自己的嘴,不僅僅是在熟悉的社交場合,同時也要留意自己身邊的草草木木是否也長了邪惡的耳朵!
人的五官各有各的敏感專長。因思考而說,因聽而思考,這兩個敏感區(qū)的一來一去,耳朵無疑占據(jù)了絕對的上風。但凡聽則解——無論是曲解還是深解——“聽者之意”一直成為眾多“說者”心頭之患,原因就是太多人不“慎言”,不同程度地吃過“聽者之意”的虧了。
對于曲解者,說話的人總是感到很委屈,可能他本是好意,但聽者卻敏感過度,扭曲了說者的意思,并為此悶悶不樂,甚至會神經質地亂加引申,產生悲觀和逆反情緒;對于深解者,那都屬于地道的邪惡之徒,說者就更不舒服了,就像前面說到的那個王女士,她怎么會想得到,就連這么普通的對話,也會為一個陌生的“有意”者“聽”了引出禍端來呢?其實歸結起來,還就是要怪自己的嘴太輕,管不住。
當然,從“聽者有意”角度的要求人人都管好自己的嘴,這是天下最難的事。就連具有卓越口才能力的圣羅蘭和具有超人的組織能力的蘇菲亞·羅蘭,不也都有過因為自己的“無心”而得罪下屬的經歷嗎?這就說明,在為人處事當中,說話的方式是要有所考究的。尤其是聲量控制、遣詞用句等方面要格外的謹慎小心,否則就很容易遭到他人之“意”的曲解或深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