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上紫砂壺 作者:趙 暢
趙暢一九六一年出生。做過中學語文教師,當過中學校長。曾任浙江省上虞市委常委、宣傳部長,現(xiàn)任上虞市政協(xié)副主席。中國作協(xié)會員、浙江書協(xié)會員、浙江省雜文學會副會長。近年來先后在《人民文學》《人民日報》《光明日報》《青年文學》等報刊發(fā)表散文、隨筆、雜文三百余萬字。出版文學專著十四本。曾獲中國作協(xié)首屆郭沫若散文隨筆獎、全國第二屆青年文學獎、浙江作協(xié)“1997—1999優(yōu)秀作品獎”、《人民文學》征文二等獎等。
愛上紫砂壺,那是一見鐘情的事。
二十多年前,當我從外祖父書桌上看到一把老舊得可以的紫砂壺時,它從此易主而成了我的寶貝。
外祖父不僅贈壺于我,自然還教給我許多聞所未聞的關于紫砂壺的一些常識。紫砂壺的好差,泥質(zhì)自是最為重要的。記得當年外祖父掀開壺蓋,將壺肚暴露在自然光下,一邊指著壺肚,一邊念念有詞:“你看,這反射的色光很豐富吧,說明這壺的泥質(zhì)不錯?!闭f著,他又信手拿起熱水瓶,將熱水注入壺內(nèi),霎間,壺的泥色一下變色了?!斑@叫顯色性,顏色變化越大泥質(zhì)越好可養(yǎng)性就大”,外祖父如數(shù)家珍,頗為得意。
外祖父贈與的紫砂壺,有著嬰兒肌膚的細膩手感,光亮如古鏡的典雅古樸之視覺感受,以及著色圓潤而深厚的古玉風范。見我定定的凝視,醉醉的把玩,情不自已,愛不釋手,外祖父對“包漿”有了一番獨到的看察和詮釋?!鞍鼭{,只可意會不可言傳,如果非解釋不可,那就好比一張新竹席,過了若干年后,那竹席便附著了一種褐亮的顏色,這顏色大凡就是包漿了?!蔽锱c物之間,除了個性,定有著可以相互溝通的共性,比如“包漿”,信乎!
對于“包漿”的好壞,自還取決于養(yǎng)壺的水平。外祖父告訴我,養(yǎng)壺旨在令其涵香納味,使壺煥發(fā)出本身渾樸的光澤。養(yǎng)壺,除了要選質(zhì)地上乘的紫砂壺。更要用好茶去養(yǎng),以精心挑選的不同香味的茶葉,配合不同溫度的水,去養(yǎng)壺之色澤,養(yǎng)壺之香氣……聆聽外祖父的一番“真經(jīng)”,我剎那間覺得,養(yǎng)壺其實也是養(yǎng)心情、養(yǎng)氣質(zhì),自己盡可藉養(yǎng)壺的心情,以歲月為茶,去涵納歲月也讓歲月蘊養(yǎng)自己。
紫砂壺在制作形態(tài)上,盡管千變?nèi)f化,但最終都逃不出兩種樣式,一者為仿真花器,一者為傳統(tǒng)素器。仿真花器是以自然界的動植物為本而入藝的。外祖父贈與的那把壺,以葡萄藤及松鼠入壺蓋、壺把、壺嘴、壺身,精巧別致,算是地道的仿真花器。傳統(tǒng)素器則是以簡單的幾何造型為器型,沒有任何多余的裝飾物。想起四年前,工藝美術大師韓美林夫人周建萍曾贈我一把美林先生的創(chuàng)作壺,該是典型的素器。此壺最引人注目的當是那壺蓋的頂那把手的柄,無論頂與柄,一桿獨立,挺拔如柱,遠遠望去,似上可刺天,下可入地。自然,制作這把壺的難度亦在于此,在千度以上的高溫窯中焚燒,它能不改初衷,不走樣,可謂神奇。壺頂壺柄能制作得如此出神入化,那么“壺把隨著壺身走,壺咀順著把末出”的意韻,當是瓜熟蒂落、水到渠成的了。
微闔雙目間,我自可想見韓美林大師制作紫砂壺的情形。那些色澤沉著、神態(tài)各異的紫色生靈,蘊藉著他的體溫,融注著他的情感,在他手中慢慢成形,然后在爐火中涅槃重生,響起清脆悅耳的金屬之聲。自然,每一把紫砂壺的制作過程,對于韓美林大師,猶如新生命降臨般莊嚴。面對剛剛完成的作品,想必他定然會久久地凝視,默默地沉思,靜靜地傾聽,在手中反復把玩,直至手中的壺,那富有韻律的曲線,與自己的心音和弦。他是一位美術大師,但在我看來,他更像是一位詩人,一位用泥土與烈火鑄造著凝固詩篇的紫砂詩人。
于是乎,生活中再也離不開紫砂壺了。如果說,紫砂壺是一捧有生命的土,有靈魂的土,有情感的土,有哲思的土,那么,對我來說,其注定走不出書齋,注定與書香相濡以沫。每臨周日,持一把溫熱的紫砂壺,那暖香便從指尖抵達心底,思緒和靈魂都因之而變得柔軟而溫情。而啜幾口釅釅的香茶,思維的春泉便汩汩而至,連閱讀寫作的文字都滋潤著暖香。而夜幕降臨之時,那紫砂壺仿佛悄然生長于夜色的一朵紫色花,讓文字亦一起成了雨后繁茂生長的花草。
有人評說我的文字富有質(zhì)感,其實,這是因為吸納了來自紫砂壺的溫度和質(zhì)樸。要知道,如果字里行間有些許布滿春天的芬芳和彌漫的詩意的話,那么,這是由純凈簡約的紫砂壺給予的。
是啊,較之于精美的瓷器,紫砂更加敦厚;較之于溫潤的玉器,紫砂更加淳樸;較之于貴重的青銅器,紫砂更具文氣;較之于華麗的金銀器,紫砂更顯內(nèi)斂。擁著一把上好的紫砂壺,自己便是守著一個心跳、血流、脈動的不老之夢。
世界上只有江蘇宜興有這種鮮艷的土,而且這種土與我們脈管里的血液的顏色那么相近,我總以為這是上帝的恩賜。我更了解到,這種特殊的陶土自十世紀以來就為人所知,但是宜興茶壺的制作則是隨著明末文人盛行飲茶而繁榮起來的。在宜興,要挖地十米才能找到這種陶土,然后將其過篩、凈化,在洞穴中放置一段時間,便可同其他配料混合。但是,紫砂壺對于文人的吸引力并不僅僅在于原料本身。歷代名士都有將自己鐘愛的詩詞歌賦鐫刻于壺體的愛好,他們深知,自我把玩可心養(yǎng)心,饋贈友人可以明志,留給后人則可順帶著傳承幾句遺訓。紫砂壺,藝術成就當以清代為最。臺灣建筑師宋緒康曾說:“清代茗壺最具魅力之處是它將詩、書法、繪畫和篆刻完美地融于一體。對這些作品的文學和藝術修飾令人賞心悅目?!笨芍^一語中的。
如果你了解宜興,了解在古老土地上生生不息傳承了六百年的紫砂歷史,你就不難理解紫砂對于每一位制作大師可說是一種宿命了。你信嗎?是的,歷代紫砂藝術大師,為我們留下精湛藝術的同時,也為我們樹立起了一座座精神豐碑,他們留存至今的紫砂作品,不僅記錄著紫砂藝術的滄桑歷史,同時也如一雙雙睜大的眼睛注視著后來人。是不是可以這樣說呢?握一把有些年代的壺,便是在觸摸歷史,感染大師的精神。壺里記載著歷史,壺藝的興廢更與國運的盛衰有著不可分割的關系。但凡國泰民安、國運昌盛的朝代,一定是大師輩出、極品涌現(xiàn)的時期。而兵荒馬亂、民不聊生的年份,一定是壺藝凋敝、大師受辱的歲月。我沒去過江蘇宜興,但當代大師級人物我能一口氣報上幾個,以至連他們的代表作品也能說個十不離九。何以能出那么多大師?出那么多傳世作品?還不就是因為生逢其時么。
為《紫砂精英》的電視專題片寫解說詞的作者康爾先生說過:“捏惠山泥人與捏紫砂茶壺意味是不一樣的,前者捏的是兒童玩具,后者捏的是成人雅玩。燒磚塊瓦當與燒紫砂茶壺意味也是不一樣的,前者燒的是建筑材料,后者燒的是工藝精品。收藏金銀珠寶與收藏紫砂茶壺意味更加不一樣了,前者的動機是消費、投資,而后者的原委則是情趣、雅好以及對傳承民族文化的責任?!倍潭處籽?,康爾先生便道出了紫砂壺之無可替代的特質(zhì),可謂妙絕。
有一天,我去浙江省上虞市鳳鳴山覽景。在煉丹始祖、《周易參同契》作者、東漢之時“情好道術,不肯仕宦”的魏伯陽“煉丹”之地,我深感此地氣場的豐沛充盈。在自然的氣場里,我亦慢慢走進了魏伯陽曾經(jīng)的生命氣場中……而在半山腰的鳳鳴山莊品茗之時,我突然將紫砂壺與魏伯陽聯(lián)系在了一起。不是嗎?在道家隱士的心目中,紫砂壺定然是立體的陰陽太極圖。因為壺上可以看到堅挺與圓潤,看到陽剛與陰柔,觀察到符號化的陰陽兩極難舍難分地糾纏。如斯想著品著,品著想著,我竟不知自己生在何時,身在何處了!
海外游子(三題)作者:陳志澤
陳志澤福建泉州人。長期從事文學組織與編輯工作。在《新華文摘》《當代》《散文》《美文》《散文百家》《散文詩世界》及本省報刊發(fā)表大量散文、散文詩,作品入選《中國新文藝大系1976—1982散文集》等。出版?zhèn)€人作品集十七部,主編文學書籍百余部。散文詩集《愛的星空》獲華東地區(qū)優(yōu)秀文藝圖書獎,散文集《歲月的回聲》《守望》獲福建省優(yōu)秀文學作品獎?,F(xiàn)為中國作協(xié)會員、中國散文詩學會常務理事、福建省文聯(lián)委員、福建省作協(xié)主席團成員。
故鄉(xiāng)的色彩
他已記不得是第幾次回故鄉(xiāng)了。除了同許多海外游子一樣的故鄉(xiāng)情結,像磁鐵對于鐵的吸引力,他無法不被吸附回來;他還有自己作為藝術家的特殊原因,那就是他走遍世界也很難感受到,像故鄉(xiāng)泉州這般美麗獨特的色彩!而色彩的感受是藝術家藝術生命最需要的營養(yǎng),久違了那種大自然賜予的,失之一分太淡,多了一分則太濃的恰到好處的絢麗和豐富,久違了那種隨著季節(jié)的流轉(zhuǎn)紛至沓來的輪回不止的美,他就又饑又渴,難以忍受,要千里迢迢撲向故鄉(xiāng)了。
走在山道上,故鄉(xiāng)的山嶺映入他的眼簾,心,像峰巒一樣翻滾、騰躍。故鄉(xiāng)以出產(chǎn)“鐵觀音”茶聞名于世。山嶺是茶的山嶺。身旁是茶山,眼前是茶山,環(huán)顧四方也是重巒疊翠的茶山。茶山的綠是少見的醉人的綠?。〔璧哪垩吭诿劝l(fā),茶的綠葉在舒張。太陽的嘻戲、親吻留下美麗的齒痕,為綠葉繡上花邊,露水的凝聚在綠葉上留下晶瑩和潤澤;太陽在撫愛著茶樹,柔美的茶葉在陽光下泛綠,綠得閃亮、綠得透明!綠,是故鄉(xiāng)的顏色,是最美的顏色、養(yǎng)眼的顏色。只有回到故鄉(xiāng),他才能從異國林立的高樓大廈里脫身,在這無邊的綠海里游泳??!他停住腳步,久久沉醉在這綠海里。他努力想象著,這茶山特有的綠隨著季節(jié)會有些什么變化嗎?他突然看到有古老的水車隱約出現(xiàn)在山中。他定睛仔細看去,沒錯,是水車。水車在慢悠悠地唱,泉水就是它潔白的歌謠。他的心不禁一顫,那白花花的泉水,像白綢緞,在飄;像白色的小鳥,在茶樹叢中跳……泉水流過巖石,泉水流過溝渠,泉水流過茶園。這歌唱的潔白,流動與跳躍的潔白,也從他的心上流過、跳過,他的心豈止是一顫,還頓時覺得清涼、覺得濕潤、充滿了生命的液汁……
老屋的后院是菜地,這種山野人家的“自留地”風景是在國外難以見到的。各種菜蔬都在水靈靈地長,一幅樸素而傳神的國畫!再遠些就是果園了,家鄉(xiāng)的柑橘遠遠望去,竟是珠光寶氣的,這就是水彩畫的最好范本了。走得更遠些,簡直可以觸摸到山的氤氳和天空的流云了。這不就是蘇軾在《前赤壁賦》中說的“目遇之而成色”的感覺嗎?天底下最豐富、最美麗、最有靈氣的色彩總在眼前流淌閃爍……
在回到故鄉(xiāng)的日子里,他到處尋夢。他的腳步在茶鄉(xiāng)流連;他的腳步踏著寶蓋山帶著海色的風濤,踏著登向古色蒼然的姑嫂塔的一級級石階;他徜徉在“四序有花長見雨,一冬無雪卻聞雷”的古城,看不夠舉目可見的紅磚白石,古榕的蔥蔥翠綠,刺桐花的燦若云霞;他的腳步又邁向當年下南洋的出海處,他永難忘懷的海邊。直到后來,他才發(fā)現(xiàn),這里的海色原來是最美的,他見過許多國家美麗的海灣,還沒有見到海色這么美麗的海灣。當年出洋時灰蒙蒙的海空、渾濁的波濤自然不失一種色彩的體驗,但故鄉(xiāng)的海色如此美麗是后來才感悟的。與上一次一樣,此刻呈現(xiàn)在他眼前的海碧藍、碧藍,天空和海的顏色一樣的藍而又不盡相同。海天一色,既溶為一體又可分辨,夠你細細品味的。而半月形的沙灘是金色的。藍色與金色是如此鮮明、如此協(xié)調(diào)的配搭,成為人間最美的圖畫。
他隨時掏出速寫本,在上面筆走龍蛇。造型勾勒出來了,色彩則印在腦海里。
他記得,他的幾幅參加國際比賽得了大獎的油畫作品,都是在回故鄉(xiāng),感受了故鄉(xiāng)的色彩獲得靈感之后創(chuàng)作的,權威的評委說他的油畫融入中國傳統(tǒng)的水彩畫的技法,有種獨特的韻味。只有他自己知道這其中的奧秘。他在頒獎會上致詞時說,他特別感謝故鄉(xiāng)。只有他自己知道這話的含義。家鄉(xiāng)美術家協(xié)會的朋友問他,這一回,你又有什么新的發(fā)現(xiàn)與感受呢?你準備捧出什么大作?他笑而不答。他天天出門去,用大把大把的時間感受和體驗故鄉(xiāng)的色彩……
與墓里的母親聊天
他叫吳長榆,許多人都叫他長榆叔。菲律賓馬尼拉海灣灼熱的風浪,早已把他拍打得皮膚黝黑。一看就知道是個異國漢子。但一張口,那濃重的鄉(xiāng)音就暴露了“身份”。骨子里還是不折不扣的閩南人的氣質(zhì)、閩南人的情懷,血管里流動的還是閩南人特別溫熱的血液。
割不斷的家鄉(xiāng)情結使他常常返鄉(xiāng),老了也不改移。不愛多動了,就是回家“動”得很勤。每次在家鄉(xiāng)見到他,我都不由自主要用一種凝視的目光望著他:高高的個子,身板子卻不見一點彎。銀發(fā)梳得一絲不茍,瘦而矍爍;極為平和,話語不多,但一開口常風趣幽默,引起笑聲。他屬于內(nèi)向的人,他的思想和智慧是深沉的,顯現(xiàn)出來的,卻是樸素、平凡與謙遜。只有在他不多的,卻引人發(fā)笑的話語從他心靈深處流淌出來的時候,你才驚異于他的睿智,他的不同凡響!你才能理解他在異國的開拓和成功的必然。他一年之中要從國外回來多次,他把自己辛勤積攢下來的財富慷慨地給了母校,融入公益事業(yè)的基礎和血肉,他得?;貋砜纯此麄儯纯此麄兊哪?,聽聽他們的聲音。
他?;貋?,其中有一項是到母親的墓前與母親聊天。清明節(jié)更是一定要回來的、必不可少的一次。他一定要回來祭掃母親的墓。他的掃墓很特別,固定的儀式之后就向母親匯報。用他自己的話說,是“老小孩”同母親聊天,無所不談,天南海北到家中瑣事。他用純正的閩南話和母親交談。只有他這樣的老華僑才能說這樣地道的閩南話,也才能和母親談得有味。例如他告訴母親他一進家門就煮了一鍋番薯粥吃,說出口是這樣的:“一入厝門,你仔就炕了一大鼎番薯糜裝到肚里了。”這時,他會聽到母親贊道:“肴(會)吃好,肴吃好,肴吃身軀才會勇(強壯)!”他和母親的聊天想到哪里聊到哪里。母親在墓里頭,他的外頭,就像隔著門檻的交談;就像在飯桌上面對面的問答;就像在地頭、樹下對答;更像在母親床榻前的問候、暢敘和閑聊……他知道母親會詢問些什么,他知道母親最想曉得的是什么,因而知道,他說出來的和心里說的話,能在母親的心弦上,發(fā)出歡樂的回響。吳長榆不忘記同母親開玩笑,他覺得,母親聽了他的話笑了,合不攏掉了牙的嘴……吳長榆心里說了什么話咱們不曉得,從他沉靜、凝思的臉,顫了顫的眉稍;從他禁不住的笑意,嘴好一陣翕動、囁嚅著;從他的各種表情、神態(tài),可以想象他在說些什么。他常向人們講述母親含苦茹辛對他的養(yǎng)育,母親的生活習俗,在母親身旁的童年趣事……過去的一幕幕,此刻都映現(xiàn)在眼前了,他就默默地在心里回應著,無聲的話語像溪流蕩漾起漣漪。吳長榆說出來的話一如平時的風趣幽默,在母親的面前,他確實很快樂。話就多了。是的,母親已居住在墓里頭,但這不應該悲傷。母親結束了辛勞,得以安息,進入夢鄉(xiāng),應該快樂。
吳長榆每次同墓里的母親聊天,末了,都要向著母親三鞠躬說:“阿母,你累了吧,我下回再來和你‘講古’,下回又會有許多新故事……”
二哥從美國來
聽說二哥要回來,我們國內(nèi)的親人——他的一位大哥和五個弟妹都非常高興。但我們在高興之余又有些擔心,二哥已八十高齡了,只身出遠門身體吃得消嗎?電話里,他朗聲說,許多人都勸我不要回去,但醫(yī)生為我檢查過身體,說我的身體好得很。我太想念你們了,老夢見你們,夢見家鄉(xiāng),夢見父母……提到父母,他話語發(fā)顫:“父母已到天國,見不到了……”
說來真有點不可思議,二哥旅居美國數(shù)十年,只回來過一次,這是第二次。自從他定下歸期后,我們就盼望這一天早點到來。
二哥終于回來了。他是到澳門參加一個基督教的會議先回泉州的,順道回泉州挺順便的,也多花不了什么錢。按照閩南僑鄉(xiāng)的風俗,華僑回鄉(xiāng)是免不了要帶不少東西送給親人與鄰居的,這才風光、體面。千年的風俗鐵打的一樣,不可違背。有的“貧僑”就因花不起錢,出洋后便再也沒回來過,直到客死異國他鄉(xiāng)。但二哥痛快地接受我們的意見,和上次一樣,空手回來,不帶任何物品。他知道我們是真心實意的,確實也不缺什么。一貫節(jié)儉而又上了年紀的他,就與傳統(tǒng)風俗相悖,坦然地、輕輕松松地回來了。
闊別的二哥當然受到熱烈歡迎?;丶业囊恍瞧?,請他吃飯的宴會全都排滿。二哥的妹妹——我的三姐還特地從上海趕來,外甥女也非得陪著母親來,非得要見見這個沒見過面的二舅。二哥的弟弟——我的三哥也特地從南京趕來。這樣,由于二哥從美國回來,我們兩國四地的七個兄弟姐妹就大團圓了,與上一次團圓相隔近三十年,真令人感慨萬千!
二哥當年出國,同許多閩南人一樣是到南洋的。因為是以“學生身份”辦理護照出國的,他在菲律賓就只能念書,不能公開工作。誰不知道,華僑之所以出洋,還不是因為國內(nèi)日子過不下去,想出去賺幾個錢?二哥也一樣,心心念念想的是做工、賺錢,好贍養(yǎng)父母,可一偷偷做點工就被查出,就被警告、訓斥。多少年過去了,大學里的專業(yè)念了一個又一個,還得一直念下去,只好一走了事遷居到美國。二哥國外生活的苦況可想而知,可二哥的講述卻輕松、詼諧?!安贿^,當老學生也有好處,我的中文、美術、外語專長到了美國都派上用場,初到美國職業(yè)難求,幸好我有好幾技之長,幾家美國人開的公司爭著要我。” 二哥笑了??孔约旱牟鸥沙燥?,二哥吃得有味。他最后待下的大公司員工幾千人就他一個華人,可見希罕。二哥的薪水不薄,但他一直改不了節(jié)儉。他之所以數(shù)十年只回來過一兩次顯然是因節(jié)儉已成癖。二哥退休后到基督教會工作,教會請他當長老,待遇與牧師相同??伤麍猿址治牟皇?,一定把這一份工資“奉獻給主”。原來,二哥早把自己節(jié)省下來的收入都奉獻給主,退休后不但不少,還更多了。這就是二哥節(jié)儉成癖的奧秘。二哥是個虔誠的基督教徒,他把很豐厚的收入都奉獻給了上帝,自己情愿過簡單的生活,也寧可對親人“吝嗇”。我們誰也沒有笑話他傻,而是敬佩他,欣賞他自由、灑脫而充實的精神生活。
二哥的發(fā)型有點特別,一問,說是二嫂給剪的,且是幾十年如一日。二哥說,在美國理發(fā)很貴,這樣的長頭發(fā)容易剪,就不用到理發(fā)廳了,省錢又省時間。為了健康,二哥基本素食,且鹽也不下,油也不下。他一直工作不息,禮拜天更忙,一大早就到教會上班。二哥的健康身體就是這樣修煉出來的嗎?或者真是上帝在庇佑他?每次,我望著耄耋老人的他快步行走的矯健身影都不禁從心里贊嘆。
二哥到澳門開會的機票是早就讓我代買的,不到千元,可他一定要如數(shù)給我。我說就當我為你送一程。他說,親兄弟,明算賬。二哥真的算得清清楚楚。二哥又得回去了,我們都想送點輕便的物品,可二哥全都不收。他說,這樣好,這樣好。
車來車往的父親 作者:周 偉
周偉一九七一年生,現(xiàn)居湖南洞口。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邵陽市作協(xié)副主席。著有散文集《鄉(xiāng)間詞韻》《鄉(xiāng)村女人的風景》《原生態(tài)散文十三家》(合著)等。作品見于《大家》《天涯》《芙蓉》《百花洲》《中華散文》《散文》《美文》《海燕·都市美文》《兒童文學》《人民日報》等,多被《新華文摘》《作家文摘》《讀者》《散文海外版》《散文選刊》等轉(zhuǎn)載,入選年度中國散文排行榜及六十多個中國文學作品年選本。
父親退休了。父親那輛永久牌的自行車卻沒有退休,一以貫之地“自行”在路上,馱人載物,車來車往。
許是奶奶和母親嘮叨的緣故。小時候,在有月亮的夜晚,在夢中,我常常清晰地看見父親和他那輛永久牌自行車的點點滴滴。父親起先是在一個小糧庫里干,說穿了,是他里里外外一個人在操持著。每到收糧谷的時候,一個人上上下下,跳來跳去,要過秤要開票要算數(shù),還要付錢還要晾曬還要裝庫。收糧谷那些日子,大家也和父親一樣,整日整日都在歡快的舞蹈。靜下來的時候,曬谷晾谷,偌大的一個糧庫庫坪,就只有了父親一個人。平展展的一地谷子,鋪展開去,從地上連接到天上,金黃一色,無邊無跡。夕陽照著父親,父親滿目黃金。母親盡管時常惦記著父親,她也幫不上父親的忙。那時,母親帶著我和姐姐住在離父親二十多公里的小鎮(zhèn),奶奶又住在離小鎮(zhèn)十多公里的鄉(xiāng)下。這樣,父親每月忙中抽空請一天假,要先到小鎮(zhèn)上來看母親、姐姐和我,然后,又馬不停蹄地帶著我和姐姐去看奶奶。那天,父親不停不歇,屁股不著凳,奶奶和母親都心痛,說,這樣連軸轉(zhuǎn),如何吃得消?父親蹲在地下一邊呵呵笑著,一邊不停地擦他那輛寶貝疙瘩自行車,昂起頭來看著我奶奶,說,娘,我沒什么,您老自個兒的身子骨才是最當緊的!父親往外一瞅,天快黑了,趕忙把車支起,急匆匆地跟奶奶說,我要趕緊回去,糧庫里沒人不行!奶奶說,對頭,國家的糧庫最當緊!不要掛念著我,別老趕趟兒似的,身子骨還不散了架!父親說,我沒事,只是這路爛得很,一路顛簸,擔心車子散了架。
奶奶不是父親的親娘,父親也從不敢有一絲的不到之處?;氐郊?,手一捋,褲腿一綰,把奶奶的鋪蓋拆了,床單抽了,就光著一雙腳去腳盆里踩洗,邊踩邊和奶奶說:娘,你不能凍了,被是有的,要加一床。娘,你不能餓了,少了糧就吱一聲,我在糧庫呢!盡管奶奶從沒挨過餓受過凍,父親卻每次回家看奶奶都要這么說。不光是說,新買的那輛永久牌的自行車上也總是沒空著,變戲法地裝了好多東西:有奶奶愛吃的蜜棗,愛坐的藤椅,夏天里愛搖的蒲扇,冬天里不離身的熱水袋。有時,父親也載些米面回來,當然,這些都是父親一餐一餐節(jié)省下來的。
父親或騎或推,一前一后馱著我和姐姐。我總是坐在前面,坐在自行車橫桿上的小木凳上。小木凳是父親自制的,彎月形的,捆綁在自行車的橫桿上。凳面是父親用紗紙細細磨光的,剛好能托住我的小屁股,穩(wěn)當當?shù)?,又不扎肉。就是坐累了,也不要緊,往父親寬大的胸前一靠,溫暖舒適。抬頭,看天上的白云蒼狗,或者天邊火燒的云朵,聚聚散散。姐姐就比不上我了,只能坐在后座上,一雙手不敢絲毫放松,緊緊地箍住父親的腰。所以,機耕路在山中穿行,高高低低,彎彎曲曲,連連綿綿,我并沒有太多的不適,倒是姐姐不時地叫喊,讓我看到路上泥濘、亂石滿地。父親生怕顛了我和姐姐,也怕?lián)p傷了他那輛寶貝疙瘩自行車,每到一節(jié)爛路上,隔幾米遠,就從車上跳下來,與車并排而行,穩(wěn)穩(wěn)地推著。山高坡陡,只見父親雙手緊握車把,一條腿彎曲,一條腿繃直,身子前傾,使出全身力氣,汗是一股股地往腦門上冒,牽線般地在臉上流。我和姐姐感到,不是父親的力量太小,而是自行車太沉,一前一后馱著我和姐姐不算,后座兩邊一邊掛著一個竹筐,都是裝了父親對奶奶一筐子滿滿的“孝敬”。我和姐姐就喊父親“停、停、?!?,我們要下來!我們喊一句,父親就回一次頭,笑著說,停不住,真的停不住,自行車不聽話呢。這時,父親往往把自行車推得又快又穩(wěn)。我常常是一瞇眼的工夫,就看到了村口和村莊上空的裊裊炊煙。每當這個時候,奶奶一定立在山的那邊、路的盡頭,守望著父親和他那輛永久牌的自行車。路上的影子越來越大,越來越清晰,變成了一輛往前行駛的自行車,變成了自行車上的我和姐姐,變成了自行車下的父親,變成了父親喊出的一聲“娘”,變成了奶奶在我臉上的一個吻,變成了我們?nèi)业男β曇黄?,幸福一團。
后來,母親、姐姐和我都被下放到鄉(xiāng)下。按說是省去了父親老是跑來跑去,也不要一前一后馱著我和姐姐,應該輕松得多。路也修得平整了些。卻見父親每次回到家里,仍是一頭一臉全身流汗,一屁股坐在藤椅上,呼哧呼哧地喘著粗氣。我疑疑惑惑地看著,看一會兒,就去了自行車后座的筐子里取糖果,一蹦一跳地走開。姐姐卻是雙手捧了一大碗井水,父親咕嘟咕嘟一口氣喝干。我問母親,父親咋咯樣吃力,是不是病了?母親一巴掌拍在我的臉上,罵:病你個頭!你父親是累的,兩包尿素一百六十斤,你曉得么?我怔怔地不敢說話。我不曉得世上太多的變化和世故,我不曉得家里太多的辛勞和苦痛,我只曉得父親那輛永久牌的自行車上時常載了貨物回來,有肥料,有種子,有農(nóng)藥……我只曉得父親每次回家都很吃力很疲倦。母親總是不停地喊父親歇一下,歇一下,父親說我歇著呢歇著呢!其實,父親說歇著的時候,他也是在不停地擦著他的自行車?,F(xiàn)在,我知道,我們是“四屬戶”,一家七口,父親的肩上有太多的責任。父親仔細地擦著他的自行車,每擦一下,他就看一下天上的烏云,父親愈擦愈快。
慢慢地,慢慢地,慢慢地,母親的一臉愁云也終被擦散開去——是父親那輛自行車馱走了家里的糧食、蔬菜瓜果、雞鴨魚豬,送到集市上換到愈來愈多的錢。一年四季,父親的自行車又適時地運回要種的種子,該添的農(nóng)具,給奶奶馱回的不僅有她愛吃的蜜棗,還有大盒大盒的補藥,給我們姐弟幾個,不僅有過年穿的嶄新的衣裳,炸響的鞭炮,還有文具盒、書、紙、筆墨……屋里也添置了幾件當緊的家什……一馱一馱,就馱回了全家久違的陣陣的歡聲笑語,一屋的生氣。我們個個都愈來愈喜歡父親那輛永久牌的自行車了。我們看著父親,發(fā)現(xiàn)他像個魔術師,那輛自行車便是他可愛的神秘莫測的道具。
父親的自行車又轉(zhuǎn)了幾年,我們?nèi)叶嫁D(zhuǎn)到了縣城,我和姐姐、妹妹相繼參加了工作,家里的境況有了很大的改觀。父親的工作環(huán)境也好了許多,他先是進了機關干會計,后來主持一個實權部門的財務工作。單位買車子,修房子,一年手中溜過的錢幾百萬,父親從來沒亂用過一分錢,他也極少坐單位的小車,仍是騎著、推著那輛永久牌的自行車上班下班,來來往往。有一年,一個自稱是父親好友的人來我家中送米。父親推車回家聽母親一說,門未進掉轉(zhuǎn)車頭,把五十斤大米馱上車立馬送了回去。父親回來,臉色很難看,對母親說:別看是五十斤大米,收了不給錢,我就睡不好覺。討生活,要靠自己的真本事。吃要吃得安心,睡要睡得安穩(wěn)。要知道,我也是農(nóng)民出身,一粒米就是農(nóng)民的一滴汗水……母親不敢說話,我從此記住父親的兩句話:要靠自己的真本事討生活。吃要吃得安心,睡要睡得安穩(wěn)。
當我們一個個都忙工作,忙事業(yè),忙愛情去了,我們很少再去關注父親,關注父親的那輛自行車。只是,有時我們哪個要去外地了,才突然想到父親。一個電話打過去,要父親去車站看看。父親一句話沒說,總是騎著他那輛自行車先去車站看準時間、班次買好票,然后又回來看我們吃飽吃好收拾停當,再隨我們出發(fā)。出發(fā)時,父親總要再幫我們清理一遍,什么牙刷牙膏、毛巾香皂,換洗衣物呀,錢呀證呀,茶水呀,煮熟的雞蛋呀……就連解手的衛(wèi)生紙都要齊備好。這樣,總要鼓鼓囊囊塞滿一大旅行袋。出發(fā)了,父親把大大的旅行袋子放在他自行車的后座上。我每次外出,就連我的小公文包,父親也要搶放到他自行車龍頭前的篩子里。我們常常走在前面,父親在后面推著他那輛自行車。我總是急匆匆地走著,父親就喊,時間還早不要那么急。其實,我是不忍去看在后面推著自行車的父親和父親的一頭白發(fā)。父親在后面又喊,要我慢點,還早呢。我聽得清楚,但我還是急匆匆地走著。每次在車站,父親總是要等我們的車開動后,他才安心地走。這樣,在我的目光里,父親總是推著他那輛自行車孤孤地立在偌大的空坪里。每每在我們的大客啟動的時刻,父親騎著他那輛自行車和我們異向駛?cè)?,父親的影子越來越小,我的雙眼不禁潮濕生痛。
后來,我成家了,為人夫,為人父了。知道做父親的艱辛和偉大,決定外出出差和學習,不再告訴父親,因為我實在看不下去,父親一大把年紀了還推著自行車在后面送我。不料,父親卻像有先見之明一樣,他總是適時地騎著、推著他那輛自行車出現(xiàn)在我的面前。有一次我出差,父親剛好去鄉(xiāng)下親戚家。后來知道,我外出的那些日子里,惹得父親天天叨嘮著,一天兩三次騎著自行車,來來回回在車站里接站;說實在的,我也在遠離家的城市的黑夜里,夜夜夢著父親騎著、推著自行車滿世界里找我。直到現(xiàn)在,我還像長不大沒出息的孩子一樣,跟小時候一樣,一要外出,先是打個電話告訴父親,要去某某地方,要坐某某線路,最好是某某時間的車,好久好久回到家中。父親一聲嗯,你等著!然后,他騎著、推著他的自行車在車站里來來往往……
特別是父親退休以后,倒顯得更忙了:買米買菜,加液化氣,交電費水費,送孫兒上學,接孫兒放學……在縣城的大街小巷,常常就有父親騎著、推著自行車的身影。
父親上班那陣沒配手機,退休了倒用上了手機。手機是妹妹給配的,其實,我曉得妹妹是怕有時找不到父親,妹妹找父親當然有事。妹妹不得空兒,就一個電話能找著父親,或要父親接她的兒,或要父親給她的兒去送一趟飯菜,或者落掉了一本書,得趕緊送去。不過,說是說妹妹,我也一樣。常常沒空兒了,一個電話打給父親。有時是真沒空兒,有時不過是和朋友一起去趕酒場子。妹妹呢,我也知道她有時是真沒空兒,有時可能也是忙在牌桌上,抽不開身。父親從不問什么,也從未有什么不悅,一聲嗯,便推著他那輛自行車出發(fā)了。到我琨兒和妹妹孩子的學校,有近三公里的路,父親騎得飛快。只不過,父親上坡下坡的時候,總要從車上下來,慢慢地推著。
有一天,父親在上坡的柏油路上,推著自行車上一前一后坐著的我和妹妹的小孩。父親頭頂上的烈日似是呼呼地向下噴著火焰,地上的柏油蒸騰著,冒著鼓鼓白泡。兩個小孩都戴著太陽帽,手里拿著冰棍。父親老是轉(zhuǎn)過頭去逗,他倆誰也不笑誰也不說話。父親仍是一路逗著。父親禿頂上的汗,明晃晃地如漲滿的河水四瀉,又爬滿他很多皺紋的臉上,痛苦地灑落一地。那天,我和朋友喝了酒回來,走在路上盡管搖搖晃晃,那一刻,我卻看得真切,我感覺到父親老了,太辛苦太勞累了,我的心無由地傷痛難耐。
下雨天,落雪天,父親也推著、騎著他那輛自行車;下班放學人多時,夜黑下來了,父親也推著、騎著他那輛自行車。我和母親、姐姐、妹妹都不免擔心,就要父親不要騎他那輛自行車了。父親先講節(jié)省錢呢,又方便,然后就一五一十地數(shù)落他那輛寶貝疙瘩自行車的種種好處,后來我們再勸得他煩躁時,父親就一句犟得很的話:我騎我的,不要你們管。父親不要我們管,我們想管也管不了。父親不要我們管,卻總要管著我們,管我們的起住吃喝,管我們的工作家庭,管我們的兒子上學……父親每天,仍騎著、推著他的自行車在路上,他不覺得累,他不覺得苦。他忙得歡實,他的精神很好。
忘了交待一下,父親的寶貝疙瘩自行車,是第一代的“永久”牌自行車,是父親那年獲了全省先進分子獎得的。也許如此,父親更愛惜它。父親天天騎著、推著它,總是感到無上的榮耀,不管它多么陳舊過時。
三年前,我去省城參加為期一個半月的全省首屆中青年作家研討班,也是父親騎著、推著他的自行車送我到車站。那次,我是去學習去充電的,書自然是帶得非常多,父親在后面跟著,走得很慢。這一次,在上車的時候,我又一次勸父親,以后不要再騎自行車了,畢竟都快七十歲的人了。這回,父親竟然沒有再犟,只是看了看我,又看了看他自己。然后,移開雙眼,看得很遠很遠,天邊的紅日正在徐徐地升起……
在學習的一個半月中,我感到收獲很大,時不時打電話回家,傳達我的快樂和幸福。父親不懂文學,卻常對我的文學極為關心和上勁。我發(fā)表作品了,作品轉(zhuǎn)載了,入選選本了,出書了,獲獎了,開筆會啦,開青創(chuàng)會啦,開作代會啦……父親比我還高興,簡直像他自己過生日一樣。這回,我打了幾次電話,也是想讓他高興一下,卻幾次都不巧,父親不在家,手機也不開。
回到家,才知父親騎著自行車接我琨兒和妹妹的孩子放學回家的路上,跟一個騎摩托的農(nóng)村青年撞車了。兩個孩子沒有半點事,只是父親被撞出了好遠,卻又本能地跳回來想扶住車和兩個孩子,被兩個孩子和他的自行車嚴嚴實實地壓倒在地下,臉上、手上、腳上都出了血。這時,剛巧有一熟人見著,要拉那騎摩托的農(nóng)村青年去醫(yī)院去交警隊。那青年人跟父親講,他的父親還躺在床上等他回去熬藥呢,父親擺了擺手,讓那騎摩托的青年人走了。父親先把兩個孩子送回家了,然后一個人又去醫(yī)院上了藥縫了針。聽著這一切,我很生氣。我生氣父親放走那個騎摩托的農(nóng)村青年,我生氣母親和姐姐在電話中沒告訴我父親出了事,我生氣父親老是不聽勸還騎自行車。父親母親和姐姐妹妹都沒有說話,琨兒和妹妹的孩子卻跟我沒完沒了地講,講爺爺出了好多好多的血,止都止不住,很痛很痛的……許久,我聽見,父親自個兒跟自個兒嘀咕,哎,哎,可惜了,真是可惜了,三十多年了,也沒出過事;三十多年了,從沒修過,這回真正地要大修一番了。
父親說的,還是他的寶貝疙瘩自行車!父親還說,人和自行車一樣,不騎不擦會生銹,又哪來的精神?父親啊,我不知怎樣說您,還有您那輛寶貝疙瘩自行車!
……
大千世界,人流如梭,車來車往。父親站在不起眼的地方,自行車在他一旁佇立,父親早早地看見人流中的男孩,父親揮手向他示意,男孩向父親高興地走去……
走著走著,那男孩,一會兒像我,一會兒又像我的琨兒。父親和他的自行車,很清晰,很精神,自行在路上,永遠向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