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病藥膳治療消化系統(tǒng)病證
第二節(jié)消化系統(tǒng)病證
《一》 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
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胃和十二指腸潰瘍)均以胃脘疼痛為主要癥狀,故中
醫(yī)多稱之為“胃脘痛”。其病因、治療及病后調(diào)養(yǎng)等均與飲食密切相關(guān)。
1。常見病型
1)胃寒 胃痛暴作,遇冷加劇,得暖則減,喜熱飲食,苔薄白,脈弦緊。
2)氣滯 胃脘脹痛,牽連兩脅,噯氣頻繁,每因氣怒而加重,苔薄白,脈沉
弦。
3)食滯 胃脘飽脹而痛,惡心,噯腐吞酸,或吐不消化食物,吐后痛減,苔
厚膩,脈弦滑。
4)瘀血 胃脘疼痛拒按,或痛如針刺,痛處固定,甚則嘔血、黑便,舌質(zhì)紫
黯,或有瘀斑,脈弦澀。
5)陰虛 胃脘隱痛,并感灼熱,口燥咽干,舌紅少津,脈細(xì)數(shù)。
6)虛寒 胃脘隱痛,喜得溫按,空腹痛甚,進(jìn)食痛減,神疲乏力,納少便溏
,甚則手足不溫,舌質(zhì)淡,脈沉細(xì)或遲緩。
2。食療中藥
1)生姜 有溫中散寒之效。凡證屬胃寒或虛寒者均可應(yīng)用。常用量為3-9
克。
2)干姜 其溫中散寒作用較生姜為強(qiáng)。適用于胃寒或虛寒型胃脘痛。應(yīng)用量
為3-9克。
3)川椒 又名花椒、蜀椒。有暖脾胃、散寒邪的功效。適應(yīng)癥同上。常用量
為3-6克。
4)胡椒 能溫脾胃、驅(qū)寒邪。適應(yīng)癥同上。入煎劑內(nèi)服,其常用量為1。5
-3克;作粉劑內(nèi)服,其常用量為0。3-0。9克。
5)橘皮 又名陳皮。有理氣健胃之功。適用于氣滯型胃脘痛。常用量為3-
9克。
6)蘿卜 能下氣化積,寬中健胃。適用于氣滯或食積型胃痛。
7)豬肚 能健脾胃,補(bǔ)虛損 隊(duì)入溫中散寒藥燉爛后服食。適用于虛寒型胃
痛。
3。藥膳復(fù)方
1)良附粥 良姜、香附各9克,水煎,濾汁去渣,加粳米100克及適量水
,共煮成粥。1日內(nèi)分2次服食。適用于胃痛證屬胃寒或兼氣滯者。
2)暖胃雞 公雞1只,去皮及內(nèi)臟,洗凈,剁成塊,放入沙鍋內(nèi),加水適量
,放入生姜6克,砂仁、丁香、良姜、肉桂、橘皮、蓽茇、川椒、大茴香各3克,
蔥、醬油、食鹽適量,以文火燉爛,撒入胡椒面少許。酌量吃雞肉飲湯。適用于胃
痛證屬虛寒或胃寒者。
3)行氣健胃粥 砂仁3克,橘皮、枳殼、佛手各6克。水煎,濾汁去渣,加
粳米100克及適量水,共煮成粥。1日內(nèi)分2次服食。適用于氣滯型胃痛。
4)復(fù)方橘皮茶 橘皮、佛手各9克,切為細(xì)絲,玫瑰花3克。開水沏,代茶
飲。適應(yīng)癥同上。
5)加味三仙粥 神曲、山楂、炒麥芽、炒谷芽各12克,橘皮6克,水煎,
濾汁去渣,加粳米100克及適量水,共煮成粥。1日內(nèi)分2次服食。適用于食滯
型胃痛。
6)三七藕汁燉雞蛋 雞蛋1個,打入碗中,加鮮藕汁30毫升及三七末3克
,攪拌勻,置鍋內(nèi)隔水燉熟。1日服食1-2次。適用于瘀血型胃痛。
7)玉石梅楂飲 玉竹、石斛、生山楂、白芍各6克,烏梅、甘草各3克。水
煎,代茶飲。陰虛型胃痛者可經(jīng)常飲用。慢性萎縮性胃炎胃酸缺乏者亦可飲用。
8)溫中健胃餅 山藥、白術(shù)、茯苓各60克,干姜30克,陳皮15克,共
為細(xì)末,加胡椒面3克,混勻,與面粉1000克一起加水和面,做成餅干樣的小
餅,置烘箱內(nèi)烘熟。適用于虛寒型胃痛,平時可隨意適量服食。
9)胡椒砂仁燉豬肚 豬肚1只,洗凈,置沙鍋中,加水適量;加入胡椒、砂
仁、干姜各6克,陳皮、肉桂各3克,蔥、醬油、食鹽適量。以文火燉爛,酌量食
用。適用于胃寒或虛寒型胃痛。
《二》 肝硬化
肝硬化是一種影響全身的慢性疾病,其病理變化主要是肝實(shí)質(zhì)細(xì)胞的廣泛破壞
、變性、壞死與再生,纖維組織增生,以致使正常的肝結(jié)構(gòu)紊亂。按其臨床表現(xiàn)分
為功能代償期和失代償期兩個階段。本證屬中醫(yī)“脅痛”、“積聚”、“鼓脹”等
范疇。
1。常見病型
1)代償期 可按脅痛、積聚辨治。場爾的有以下證型。
(1)氣滯 表現(xiàn)為脅肋脹痛,走竄不定,脅痛與情志有關(guān),伴胸悶、噯氣、
腹脹等,苔薄白,脈弦。
(2)血瘀 脅肋刺痛,痛有定處,肝脾腫大,舌質(zhì)紫暗,或有閼斑,脈沉澀
(3)脾虛 倦怠乏力,納呆食少,或有便溏,滔腫,舌質(zhì)淡,脈細(xì)緩。
(4)陰虛 脅肋隱痛,頭暈?zāi)垦?,口干咽燥,心煩,手足心熱,腰膝酸軟?br>失眠多夢,舌紅少苔,脈細(xì)弦而數(shù)。
2)失代償期 最突出的表現(xiàn)是腹水,可按鼓脹辨治,有氣鼓、水鼓、血鼓之
分。
(1)氣鼓 腹脹大如鼓,但按之不硬,時大時小,時輕時重,胸滿膈塞,小
便知澀不利,脈弦。
(2)水鼓 腹大如鼓,按之滿實(shí),如囊裹水,轉(zhuǎn)側(cè)有聲,或兼肢體浮腫,小
便減少,苔白膩,脈沉弦滑。
(3)血鼓 腹大如鼓,青盤怒張,腹中有塊,身體消瘦,面色黃黑,小便不
利,大便黑,舌質(zhì)紫暗,或有瘀斑,脈沉弦或澀。
2。食療中藥
1)玉米須 有利水消腫之效。玉米須30-60克水煎服,或水煎代茶飲,
可用于治療肝硬化腹水。
2)冬瓜皮 有明顯的利尿作用。常用量15-30克。適應(yīng)癥同上。
3)赤小豆 能利水消腫。常用量為9-30克。適應(yīng)癥同上。
4)鯉魚 能利水消腫??勺鳛楦斡不顾妮o助食療,如配合其他利水藥則
效果更佳。鯽魚也有類似功效。
3。藥膳復(fù)方
1)行氣健胃粥 2)復(fù)方橘皮茶 兩方均見于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部分,
亦可用于早期肝硬化證屬氣滯者。
3)佛花茶 佛手9克,玫瑰花6克。開水沏,代茶飲。適應(yīng)癥同上。
4)復(fù)方桃仁粥 桃仁9克,陳皮6克,生山楂12克,水煎,濾汁去渣,加
粳米100克及適量水,共煮為粥。1日內(nèi)分2次服??捎糜谠缙诟斡不C屬氣滯
血瘀者。
5)復(fù)方參□豬肉湯 黨參、黃□、茯苓各12克,白術(shù)9克,靈芝、陳皮、
佛手各6克,砂仁3克,瘦豬肉100克,蔥、姜、醬油、食鹽適量,加水適量,
以文火燉爛熟,食肉飲湯。適用于早期肝硬化證屬肝郁脾虛者。
6)歸杞甲魚湯 當(dāng)歸、枸杞子各9克,熟地、麥冬、女貞子、山藥、陳皮各
6克,以紗布袋盛之;將鱉1只宰殺,開膛,取出內(nèi)臟,洗凈;把盛藥的紗布袋置
于鱉體腔內(nèi),放入沙鍋中,加入適量水及蔥、姜等調(diào)料,文火燉爛熟,取出藥袋,
吃鱉飲湯。適用于早期肝硬化證屬陰虛者。
7)香佛萊菔粥 香櫞、佛手各9克,水煎,濾汁去渣,加入炒萊菔子15克
(研末)、粳米100克及適量水,共煮為粥。1日內(nèi)分2次服。適用于肝硬化表
現(xiàn)為氣鼓者。
8)復(fù)方玉米須飲 玉米須30克,冬瓜皮、茯苓皮各15克,水煎,去渣取
汁,作飲料日常飲服。適用于肝硬化腹水表現(xiàn)為水鼓者。
9)利水鯉魚湯 鯉魚1條(重約250-500克者),去鱗及內(nèi)臟,洗凈
,置沙鍋內(nèi),加入玉米須、赤小豆各30克,冬瓜皮、茯苓、豬苓、澤瀉各15克
,陳皮6克,水及蔥、姜適量,文火燉至魚爛熟,食魚飲湯。適應(yīng)癥同上。
10)復(fù)方赤豆粥 赤小豆、苡米、粳米各30克,陳皮末3克,共煮為粥,
1日內(nèi)分2次服食。適應(yīng)癥同上。
11)赤桃歸苓粥 赤芍、桃仁、當(dāng)歸各9克,水紅花子、陳皮各6克,茯苓
、豬苓各12克,水煎,濾汁去渣,加赤小豆30克、粳米60克及水適量,共煮
為粥。1日內(nèi)分2次服食。適用于肝硬化表現(xiàn)為血鼓者。
《三》 上消化道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可表現(xiàn)為嘔血、黑便或便血,屬中醫(yī)“吐血”、“便血”等范疇
。小量出血或大量出血經(jīng)緊急處理控制后,可適當(dāng)以藥膳調(diào)治。
1。常見病型
1)胃熱 吐血鮮紅或紫黯,場緞有食物殘?jiān)诔?,脘腹悶脹,甚則疼痛,
大便色黑或便秘,舌質(zhì)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2)肝火 吐血鮮紅或紫黯,心煩易怒,口苦脅痛,失眠多夢,舌質(zhì)紅絳,脈
弦數(shù)。
3)氣虛 吐血纏綿不止,時輕時重,血色暗淡,神疲乏力,氣短心悸,面色
蒼白,舌質(zhì)淡,脈細(xì)弱。
2。食療中藥
1)黃花菜 又名金針菜。本品熟食有清肝、涼血、止血作用。上消化道出血
屬胃熱或肝火者,可食本品作為輔助治療。
2)蕹菜 又名空心菜、無心菜。本品食用(生食或熟食)能清胃腸之熱。適
用范圍同上。
3)藕 鮮藕能涼血行瘀。胃熱或肝火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者,可飲鮮藕汁作
為輔助治療。
4)木耳 又名黑木耳。有涼血止血之效。本品炒炭存性,研末沖服或入藥煎
服有止血作用。適應(yīng)癥同上。
5)小薊 又稱刺兒菜,為民間常食之野菜。本品有清熱、涼血、止血作用。
以鮮小薊煮湯或生食皆可。適應(yīng)癥同上。
6)薺菜 有涼肝、止血作用。生食熟食皆可??勺鳛樯舷莱鲅C屬肝火
者的輔助食療。
7)槐花 有清熱、涼血、止血作用。本品煎湯代茶飲,可作為便血的輔助治
勵
3。藥膳復(fù)方
1)茅根小薊飲 鮮白茅根、鮮小薊各30-60克,洗凈,絞取汁。1日內(nèi)
分2次飲服??勺鳛樯舷莱鲅C屬胃熱或肝火者的輔助治療。
2)黃花菜飲 黃花菜、鮮藕(切片)各60克,白茅根30克,共煎湯服。
適應(yīng)癥同上。
3)三七藕汁燉雞蛋 方見慢性胃炎和消化性潰瘍部分。適應(yīng)癥同上。
4)三七三汁奶 鮮白茅根、鮮藕、鮮小薊各30克,洗凈,絞取汁,與牛奶
100毫升混合,加入三七末3克,飲服。適應(yīng)癥同上。
5)加味梔子仁粥 白茅根30克,水煎,濾汁,渣,入鮮藕片60克,粳米
100克,同煮為粥,粥將熟時,調(diào)入梔子仁細(xì)末6克,稍煮即成。1日內(nèi)分2次
服食。上消化道出血證屬肝火者可服此粥作為輔助治療。
6)復(fù)方蓮粥沖白及 蓮子(去皮心)、山藥各30克,粳米100克,加水
適量,共煮成粥。1日內(nèi)分2次,每次調(diào)服白及粉3克。上消化道出血屬氣虛者宜
服此方作為輔助治療。
7)參□三七燉雞 嫩母雞1只,宰殺,去毛,開膛,內(nèi)臟,洗凈;把黃□、
黨參各15克,白術(shù)9克,三七、陳皮各6克用紗布袋盛好,放入雞腹腔內(nèi);將雞
放入沙鍋內(nèi),加水適量,加入適量蔥、姜、食鹽,文火燉至雞爛熟,取出藥袋,食
肉飲湯。適應(yīng)癥同上。
《四》 急、慢性腸炎
急、慢性腸炎可由多種病因引起,但都以腹瀉為主要臨床表現(xiàn)。故屬中醫(yī)“泄
瀉”范疇。本病可配合適當(dāng)藥膳作為輔助治療或病后調(diào)理之用。
1。場爾癥型
1)寒濕(或風(fēng)寒) 泄瀉清稀,甚如水樣,腹痛腸鳴,脘悶食少,或伴惡寒
發(fā)熱,頭痛鼻塞,肢體酸痛,苔薄白或白膩,脈濡緩。
2)濕熱(或暑熱) 泄腹痛,瀉下急迫,或?yàn)a而不爽,糞色黃褐而臭,肛門
灼熱,煩熱口渴,小便短黃,苔黃膩,脈濡數(shù)或滑數(shù)。
以上兩型均屬感受外邪所致,為急性腸炎的兩種常見病型。
3)脾虛 大便時溏時瀉,水谷不化,飲食不調(diào)或稍多食油膩之物,即大便次
數(shù)增多,食欲不振,食后脘悶不舒,倦怠乏力,面色萎黃,舌質(zhì)淡,苔白,脈細(xì)弱
4)腎陰虛 黎明前,腹部疼痛,腸鳴即瀉,瀉后則安,腹部畏寒,形寒肢冷
,腰膝酸軟,舌質(zhì)淡,苔白,脈沉細(xì)。
2。食療中藥
1)煨姜 即將鮮生姜洗凈,用草紙包裹,在清水中浸濕,置近火處煨制,以
草紙焦黑,姜熟為度。寒濕或風(fēng)寒型泄瀉用之為宜。常用量為3-9克。用生姜、
干姜亦可。
2)川椒 能散寒、燥濕。用于治療寒濕型泄瀉較宜。常用量為3-6克。
3)山藥 能補(bǔ)脾腎、止泄瀉宜炒黃用。常入藥糕,用以治療慢性腸炎證屬脾
虛、腎虛者。常用量為12-20克。
4)茯苓 能健脾益胃、滲濕利水??捎糜谥委熉阅c炎證屬脾虛者。常用量
為6-12克。
5)薏苡仁 又名薏米,苡仁。有健脾、利濕、止瀉之效?;虺从谩_m應(yīng)癥同
上。常用量為9-30克。
6)芡實(shí) 有健脾、益腎、止瀉之效。適應(yīng)癥同上。常用量為9-15克。
7)白扁豆 為補(bǔ)脾、除濕之良藥。適應(yīng)癥同上。常量為9-21克。
8)蓮子 有健脾、益腎、止瀉之良效。適應(yīng)癥同上。常用量為6-15克。
3。藥膳復(fù)方
1)藿香煨姜粥 藿香、煨姜各6克,防風(fēng)、白豆蔻各3克,水煎,濾汁去渣
;加用粳米100克,加水適量,煮成粥,加入藥汁,稍煮成稀粥。趁熱服粥,以
出微汁為佳。適用于寒濕或風(fēng)寒型泄瀉。
2)干姜粥 干姜、高良姜各4。5克,白豆蔻3克,水煎,濾汁去渣,加入
薏苡仁30克、粳米60克及水適量,共煮為粥。1日分2次服食。適用于寒濕型
泄瀉。
3)復(fù)方荷葉茶 鮮荷葉、鮮竹葉、鮮扁豆花、鮮藿香各6克,水煎,代茶飲
。適用于濕熱或暑濕型泄瀉。
4)車前扁豆粥 車前草15克,淡竹葉、干荷葉各9克,水煎,濾汁去渣;
另用白扁豆、薏苡仁各30克,粳米60克及適量水,共煮成粥,加入藥汁,稍煮
成稀粥。1日內(nèi)分2次服食。適應(yīng)癥同上。
5)八珍糕 薏苡仁、芡實(shí)、扁豆、蓮子、山藥各90克,黨參、茯苓各60
克,白術(shù)30克,白糖240克,共研細(xì)末,同白米粉適量混勻,加水和勻,蒸熟
為糕,可隨意食之。若切塊、烘干,可貯存,平素常食。此方有益氣、健脾、滲濕
之效。慢性腸炎屬脾虛泄瀉者服之最宜。
6)山藥蓮芡粥 山藥、芡實(shí)、蓮子、扁豆、薏苡仁各15克,大棗10枚,
粳米75克,加水適量,共煮成粥。1日內(nèi)分2次服食。適應(yīng)癥同上。
7)金櫻子粥 金櫻子12克,炮姜、肉豆蔻各6克,五味子3克,水煎,濾
汁去渣,加蓮子、芡實(shí)、山藥各15克,粳米50克及適量水,共煮成粥。1日分
2次服食。適用于慢性腸炎屬腎陰虛泄瀉者。
8)加味附子粥 制附子、炮姜、肉豆蔻、補(bǔ)骨脂各6克,茯苓15克,水煎
2個小時,濾汁渣,加粳米100克及適量水,共煮成粥,加入適量紅糖。1日分
2次服食。適應(yīng)癥同上。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