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元帥名單確定前一個版本,鄧小平還在名單中,因此,對于鄧小平為何最終沒有評元帥軍銜,想必很多人和小鯰魚一樣是十分好奇的。
中共中央政治局在1954年9月28日成立中共軍事委員會,軍委委員有12人,毛澤東任主席,具體名單和平名為:毛澤東、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其中由彭德懷主持日常工作。
彭德懷(主持軍委工作)、羅榮桓(總干部部長)、宋任窮(總干部副部長)負責(zé)起草開國將帥名單,其中開國元帥人選由中央書記處五大書記最終討論拍板,再由國務(wù)院總理將名單呈交人大常委會通過。
1955年9月3日,彭德懷、羅榮桓和宋任窮等給國務(wù)院總理周恩來和全國人大委員長劉少奇正式報告,毛主席拒授大元帥軍銜,擬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名單有11人,都是時任軍委委員,其排名與軍委委員名單一致:朱德、彭德懷、林彪、劉伯承、賀龍、陳毅、鄧小平、羅榮桓、徐向前、聶榮臻、葉劍英。
鄧小平排在第七位,在陳毅之后,羅榮桓之前。
雖然毛主席辭授大元帥的時候,提議工作重心離開軍隊已到政府部門工作的將帥不評銜,所以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李先念等高級將領(lǐng)辭授元帥、大將軍銜。
但是為什么賀龍與陳毅他們也已經(jīng)出任副總理,卻辭不掉?而鄧小平卻最終沒有授銜?
一、鄧小平完全有資格評開國元帥軍銜
對于鄧小平的元帥軍銜資格這方面是毫無疑問的,因為他當時是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按照資歷,鄧小平也是我軍重要創(chuàng)始人之一,領(lǐng)導(dǎo)百色起義并出任紅七軍政委和前委書記,紅軍時期最高曾任紅軍總政治部秘書長。
抗日戰(zhàn)爭時期,鄧小平曾任任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129師政委、晉冀魯豫軍區(qū)政委。
解放時期,鄧小平曾任中原軍區(qū)政委、淮海戰(zhàn)役總前委書記、第二野戰(zhàn)軍政委、西南軍區(qū)政委,
按資歷、軍功、職務(wù),鄧小平的元帥軍銜實至名歸。
二、鄧小平為何能辭掉元帥軍銜,而賀龍陳毅想辭都辭不掉?
鄧小平之所以最后落選開國元帥名單,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因素。
1、鄧小平個人要求,認為自己評元帥影響不好,堅決推辭。
根據(jù)時任中共書記處書記陳云的會議記錄,鄧小平當時的工作重心在中央秘書長職務(wù)上,多個元帥頭銜影響不好,所以鄧小平本人覺得還是不授銜更好些。
最終書記處五大書記尊重了鄧小平的決定。
2、鄧小平相比與賀龍陳毅山頭代表略遜,授不授銜影響不大
為了公平公正,1955年首次授銜,除了資歷、軍功、職務(wù)等因素,平衡山頭也是一個十分重要的因素。八一南昌起義、廣州起義、秋收起義三大起義,紅軍時期紅一方面軍、紅二方面軍、紅四方面軍,抗戰(zhàn)時期,115師、120師、129師、新四軍,解放戰(zhàn)爭時期五大野戰(zhàn)軍,軍隊政工、軍事主官、參謀長代表……這些主要山頭,都要有元帥代表。
賀龍是南昌起義總指揮、紅二方面軍的旗幟、120師師長,集三大山頭代表于一身,元帥地位無人能替,因此想辭都辭不掉。
同樣,陳毅是三大起義主要領(lǐng)導(dǎo)者和井岡山三巨頭之一、新四軍軍長、第三野戰(zhàn)軍司令員,也是集幾大山頭代表性與一體,所以軍銜也辭不掉。
而鄧小平紅軍時期百色起義重要程度略遜色于“三大起義”有大將代表張云逸已經(jīng)足夠分量,129師、二野代表也已經(jīng)有了劉伯承,政工元帥代表也有羅榮桓了,因此鄧小平?jīng)]有辭不掉的“山頭代表性”,最終不在元帥名單對大局影響不大。
可見鄧小平在擬授元帥軍銜名單中是實至名歸的,最終落選開國十大元帥,一方面是他本人堅決推辭,一方面是沒有非授不可的代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