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早起床,趕往廣電中心。時間太早了,以至于公交車還沒有發(fā)車,的士在這樣的清晨也傲慢得很,我們不得不坐共享電動車。迎著晚冬的寒風(fēng),聽著耳根呼呼作響,裸露在電動車把手上的雙手生冷發(fā)痛。
到達(dá)時還剛滿七點,廣電中心還是朦朧,燈光卻已通明??此戏鄣?,抹油彩,打口紅,貼睫毛??此龓ь^冠,著水袖,一襲古裝。唇紅齒白,羅扇輕捏回眸笑。
家長穿梭,老師忙碌,后臺一個個秦香蓮、李艷妃。霎那間,竟有一種錯進大觀園的感覺。
舞樂聲起,羅扇輕舞步微頻,腰如蛇形頭簪微。是江南水鄉(xiāng)的女子么?是故土的中國?
莫回首呀,莫回首!家鄉(xiāng)的老戲都入了土,咿咿呀呀的熱鬧,敲敲打打的氣派,都只存在了影視里,都留在了老輩人的記憶了。
曾記否,曾記否?伯父帶我坐船過河看祁劇。湘江邊上搭戲臺,晚風(fēng)微醺燃篝火,雞鳴狗吠人鼎盛。舞臺上,老將出馬抖威風(fēng),老旦露面顫悠悠,彩旦翻滾騰挪出,面相一露笑不攏。花旦一亮嗓音絕,隔河聽聞有回聲。
只是年歲逐去事竟非,伯父與戲皆不回??唇袢?,小女弄角,裊娜依依。思之竟不絕。
一方戲曲一方魂,口耳相傳育精神。老戲里的仁義禮智信,武戲里的勇智敏仁義,喜慶戲中愛敬孝親賢,這種的中國精神綿延數(shù)千年。只可惜,現(xiàn)代青年人沒有了這等口味,老戲們沒有了觀眾,只好進了非遺目錄,只好成了館展項目,只能在偶爾的節(jié)慶日里能夠見上一回。
還是《唱臉譜》里說得好,“藝術(shù)與時代不能離太遠(yuǎn),要創(chuàng)新要發(fā)展。讓那老的少的男的女的大家都愛看,民族遺產(chǎn)一代一代往下傳!”
只是小女弄角終究是弄弄而已,戲曲進校園也終究是淺嘗而已,能夠點燃起對戲曲的好奇與熱心,卻沒有大眾的普及,沒有持續(xù)的呵護與培育,這一丁點星火,能夠亮多久?真的能夠形成燎原之勢嗎?
中國精神的傳承,中國戲曲的繼承,絕非僅此而已!
(長按三秒關(guān)注視頻號“陽光之波”觀看相關(guān)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