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請您尋出家傳的霉綠斑斕的銅香爐,點上一爐沉香屑,聽我說一支戰(zhàn)前香港的故事?!边@是張愛玲《沉香屑 第一爐香》的首句。
等張愛玲的這爐香點完,中國人日常生活用香的記憶也差不多終結(jié)了。百多年前,香道與詩、詞、樂、舞、棋等純粹的藝術(shù)形式一樣日漸式微?,F(xiàn)在,中國人用香止于禮佛祭祀時的獻供,虔誠又功利;對香的記憶是“紅袖添香”這樣一個雋永的意境,妖媚而蠱惑;熱播劇中,香料則成了害人于無形的利器,莫名增添了一份神秘奇詭的色彩。
事實上,中國用香的歷史久遠。它祀先供圣,是禮的表述;是頤養(yǎng)性情的妙物;又是祛疫辟穢,安神正魄的良藥。歷代的帝王將相、文人墨客、高僧大德,無不以香為伴。香,物雖微而位貴,它是中華文化無形的脈搏。
可是,香道流傳至今面臨著文化與傳統(tǒng)的缺失。為此,南京人陸柏茗梳理文獻、實地探訪眾多香木香料出產(chǎn)國,并身體力行地舉行香道儀式,力求為中國源遠流長的香道文化尋根。日前,快報記者踏訪金陵香道館,一睹千百年前的香道儀式。
復(fù)古香席
奢侈而漫長的聞香儀式
中國香道有著悠久的歷史。古人的聞香儀式又是如何呢?為一睹歷史場景,快報記者尋訪了開設(shè)于華僑路大地建設(shè)大廈的金陵香道館,在南京,此前只有數(shù)位貴客進入過這里的品香室。
香室的要求是透氣而不通風(fēng)。紫檀桌上羅列著各式香具,一手可握的品香爐,有的溫潤如玉、有的敦厚古樸,分別用來品鑒不同的香,搭配同樣材質(zhì)的取火罐、香炭盒、香盒和香渣碟。香匙、香夾、灰押、探針、頂花、灰鏟、香帚“七件套”按照順序擺放好。
香道師從一個瓶子里取出一段香材,長約8寸,重約7克,木質(zhì)細密,黃中帶著赭色紋理,從外形看與一般的木頭無異,其實是越南沉香。然后她拿起一把鋼刀,在香材上割了一片指甲蓋大小的木片,放在一元硬幣大的銀葉中。據(jù)說,香料的切割也至關(guān)重要,順向、逆向、橫向所獲得的不同紋理會造成香氣的差異。
在此之前,爐中已經(jīng)鋪了用梧桐葉煅成的香灰,先用灰押在香灰上輕輕壓出放射狀花紋“小山”,在其中埋入一小塊點燃的木炭,用探針在木炭上方開好火孔,讓火順著孔道上行。然后挾了銀葉蓋在火孔上方,操作時必須神情專注,動作輕而慢。此時,主客四位已按禮儀坐定,年少者居末座。品香爐按順時針方向傳遞,香道師用左手傳至客人的右手,客人右手接過來,聞香三次之后再用左手傳于下一位的右手,古意盎然,且極具儀式感,讓人不禁正襟危坐。
當(dāng)品香爐傳到記者面前時,按照香道師的示范,左手護爐,右手虛握成蒙古包狀,蓋住香爐口大半,移至鼻下,深深吸入。第二次、第三次……閉目凝神,臉向右側(cè),再將鼻腔內(nèi)的余氣排出。體會,再體會,記者仿佛置身于香煙繚繞的經(jīng)堂,內(nèi)心靜寂,但要記者具體形容那種氣息,卻是相當(dāng)費力的事。
4人品完為“一巡”,品香爐傳回香道師手中后,經(jīng)重新調(diào)試爐溫、定好香味后再次傳遞,總共“三巡”。第一巡稱“嗅香”,第二巡稱“品香”,第三巡稱“悟香”。“品香的神奇就在于半小時內(nèi),你能體會到不同的氣息。香是有生命的,它在燃燒的過程中不停與你對話,你用心與它溝通,它就會報答你。”陸柏茗說。
品香爐內(nèi)只有香氣散出而看不見一絲煙霧,有煙則說明香道師功力不夠。一爐香聞畢后,換上另一種香,繼續(xù)妙不可言的香氣之旅。按照中國傳統(tǒng)香道的規(guī)矩,在聞香的過程中,要即時在狹長的香箋上寫下心得。由于香道的氣息捉摸不定,一開始是借用西湖十景來比喻,后來才用偈句來表達,追求準確而又富有詩意,跟參禪相仿。如果能寫好香箋,應(yīng)該是聞香已久的“香客”了。
記者在陸柏茗收集的“聞香心得”中看到,有人從福森紅土沉香中聞出了“甘甜、土味、清香、徐娘半老風(fēng)韻猶存”;有人從海南島奇南味沉香中聞出了“枯草上瓢蟲的味道”,有人則從另一種沉香中聞出了“新鮮的童子尿、豆腐、芝香、擦No.5香水的女人”……
香道是漫長而奢侈的儀式,有時長達三四個小時,而上等的香材,寸克寸金,做一次往往“燒掉”上萬元。參與者多為文化名流、政商精英和宗教界人士。
源遠流長
起于先秦,清末火盡灰冷
這些年,作為金陵香道館館長的陸柏茗潛心香道的研究,他認為中國香文化起于先秦,成于漢唐,繁盛于宋元明清。在西漢初期,熏香就已在貴族階層中流行開來,“漢武帝的妹妹平陽公主再嫁衛(wèi)青時,陪嫁品中就有一件鎏金高竿銀竹節(jié)銅薰爐”。到了宋代,香文化從皇宮內(nèi)院、文人士大夫階層擴展到普通百姓,遍及于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
“在《紅樓夢》中,我們可以讀到很多焚香場景??汕涞呐P室里洋溢的是一股"甜香",讓寶玉欣然入夢,神游了一回太虛幻境;黛玉的窗前飄出的是一縷"幽香",使人感到神清氣爽;寶釵的衣袖中散發(fā)的是一絲"冷香"……書中記載的香有數(shù)十種之多:藏香、麝香、梅花香、安魂香、百合香、迷迭香、檀香、沉香、木香、冰片、薄荷、白芷等等。香的形狀也很豐富,有篆香、瓣香、線香、末香等。中秋夜大觀園詩會上,黛玉和湘云便有"香篆銷金鼎,脂冰膩玉盆"的對句。這描述的是香的一個玩法香篆。據(jù)洪芻《香譜》載:"香篆,鏤木以為之,以范香塵。為篆文,燃于飲席或佛像前,往往有二三尺徑者"?!?/p>
說到這里,陸柏茗又給我們演示起“打香篆”。先將香灰攤平,放進一個刻著篆體“?!弊值你~制模板,往模板上倒上特制的香粉,再一點點地把香粉撥進模板的回紋空隙中,伺弄好了香粉,再將模板輕輕提起,凸起的“?!弊肿惚愠霈F(xiàn)了。在“?!弊制鸸P處點上一炷香,等燃到末尾與香灰齊平時,篆香也已受熱點燃。陸柏茗說,“篆”就是篆體字,模板上可以刻壽、福等各種篆體字,因為關(guān)系到燃香,這個字必須是一筆通貫;而“打”,就是制香的過程。
然而,作為熏香文化發(fā)源地的中國,清末以來,由于戰(zhàn)亂頻仍,士大夫的精神生活趨于粗疏萎頓,香席的儀式與詩、詞、樂、舞、棋等純粹的藝術(shù)形式一樣日漸式微,這爐香終于在風(fēng)雨飄搖中火盡灰冷了。倒是日本,香道在唐朝隨佛教一起傳入后發(fā)展成為與茶道、花道并稱的“三大雅道”之一。近兩年來,由大師級人物帶隊的日本香道代表團頻頻訪問中國,他們既是來尋根,又是在摸底,但一時竟找不到華山論劍的對手。
香事紛繁
市面上沉香90%是假貨
作為一場奢侈的嗅覺盛宴,香道這種燒錢的休閑并非人人可為。
香道館內(nèi),除了原材、香粉、木片等各式香材,還陳列著一些雕件和手串。一款直徑122毫米、16粒的越南沉香手串,售價26萬,據(jù)說已被南京某集團公司女老板定購。而一件清朝古董沉香手串市價200多萬,是不對外出售的收藏品。作為熏香之用的線香、香粉,也上千上萬,價格不菲。
不過,在陸柏茗看來,香不求貴,只求天然與適合。有人愛上等的奇南,但每克的價格不會低于萬元美金,是太高檔的享受,不需要執(zhí)著。對都市白領(lǐng)來說,下班后點一炷清香,是更有情致的修身方式。為了說明什么是“好香”,陸柏茗燃起一炷線香,插在青瓷香插中。只見20厘米長的線香燃到最后,香灰并不斷裂,而是卷成圈狀?!斑@是2008年的越南沉香,用活結(jié)、紅土和榆木粉制成,不含任何化學(xué)黏合劑和助燃劑。香灰呈灰黑色的花斑狀,這是因為沉香打成粉后不會混合得很均勻、燃燒不充分形成,味道清幽。而添加了化學(xué)制劑的香,香灰發(fā)白,一碰就斷,而且味道刺鼻嗆人。”
香的門道太多。跟行外人的認識不同,判斷沉香的真?zhèn)魏蜋n次,并非以是否沉水作為鑒別手段。聞是第一要素,香味鑒別是首選手段,等級的鑒定首先看香氣,以清新淡雅為上;其次才是看含油量高低。據(jù)介紹,目前制假手段越來越多,各種假冒偽劣充斥于市場,一般愛好者很難直觀地憑簡單手段鑒別。市面上標價數(shù)千上萬元的沉香90%以上是假貨或者以次充好,陸柏茗希望金陵香道館的開設(shè),能夠為“香”正本清源。
“品香是個很小眾的圈子,這里有一個文化積累的過程,光有錢不行啊,他可能會去抽雪茄、喝洋酒、玩高爾夫。要靜下心來,關(guān)掉手機,細細聞吸這捉摸不定的氣息,需要良好的文化氛圍和心境,但這件事我們一定要去做,要去普及推廣。中國人點了三千年香,不能在我們手上斷掉?!标懓剀f。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