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語印的起源頗早
目前業(yè)界共識為
古印的產(chǎn)生大約在殷商時期
最早的吉語印則是出現(xiàn)在戰(zhàn)國早期
并于秦漢日漸流行
不斷發(fā)展成熟起來
這一點從吉語印的選詞
刻工上也有所體現(xiàn)
隨著朝代的更替往往表現(xiàn)得各具特色
《韓非子·顯學(xué)》:
“今巫祝之祝人曰:
‘使若千秋萬歲。
’千秋萬歲之聲恬耳,
而一日之壽無征于人,
此人所以簡巫祝也。”
“孝口口思“
復(fù)合嵌接鈕式制作之精準(zhǔn),
實為歷來罕見,
由此可見秦人加工技藝之高超,
于秦代科技制造史研究許有益。
《禮記·中庸》十九章云:
“博學(xué)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
“博學(xué)慎思, 明辨篤行”
“效之私璽”
長寬高:19*19.8*9.5mm
《論語?衛(wèi)靈公》篇: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
雖蠻貊之邦,行矣”。
《毛傳》:
“宜民宜人,宜安民,宜官人也。
壹心慎事”,
強調(diào) 有憙 物 人人具相 的央”。
注 物博 是處事專 章有“大華個人修 一、謹(jǐn)慎。
“交仁必可”
“交”訓(xùn)俱,交仁就是人人俱相仁愛,
沒有紛爭。
“日敬毋治”
的“治”讀作“怠”,
意即日夜敬奉,不可懈怠。
《儀禮·士昏禮》:
“戒之敬之,夙夜毋上士之右”之“右”即佑,
訓(xùn)輔佐。
“慎言敬愿”
出自《墨子·非命中》:
“初之列士桀大夫,慎言知行?!?/span>
慎言:即出言謹(jǐn)慎。
敬愿:即敬畏與愿望。
指謹(jǐn)慎做人做事,是對自身的約束與要求。
“正行'
意指行為應(yīng)端正。
《晏子春秋·問下二一》:
「茍持民矣,安有遺道?
茍遺民矣,安有正行?」
“充地廣邦”
足可證秦人欲為天下一統(tǒng)之志向。
《大戴禮記》,
原文:君子慮勝氣,思而后動,
論而后行,行必思言之,
言之必思復(fù)之,思復(fù)之必思無悔言
,亦可謂慎矣.人信其言,從之以行,
人信其行,
從之 ...取地之財而節(jié)用之,
撫教萬民而利誨之,
歷日月而迎送之,
明鬼神而敬事之.
其色郁郁,其德嶷嶷,
其動也時,其服也士.
《論語 泰伯章》里有: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
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
死而后已,不亦遠乎?”意思是說:
“士不可不志向遠大,
意志堅強,因為他肩負重任,
未來路途遙遠。
“相思得志”為歷代著名印人
(吳昌碩、沙孟海等)多以此吉語入印,
歌頌美好的情感,寄托美好的祝愿。
志:形聲。從心,士聲。
戰(zhàn)國文字,從心之,之亦聲。
意為心愿所往。
本義:志氣,意愿:心之所向,
未表露出來的長遠而大的打算。
作為戰(zhàn)國、秦漢時期
私印中的一支重要流派,
吉語印的制作除少數(shù)專為殉葬外,
大多都是古人當(dāng)時佩戴之物,
就如玉器一樣,
所謂君子無故而玉不去身,
既是飾品,
又蘊涵著特殊的意義。
于是乎為了守俗,
文人墨客們就紛紛把一些帶有
吉祥含義的詞語刻入這一方方小銅疙瘩,
隨身攜帶,書以明志。
說是印璽,倒不妨把它理解成為
中國古代文人修身自省,對幸福、
對人生的一種特殊的表達方式。
轉(zhuǎn)載自“盛世成信”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