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有句老話--“好馬出在腿上,好人出在嘴上”。這里的“嘴”指的不是吃飯的“嘴”,而是說話的“嘴”。即:要想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得會說話、有口才。
的確,說話人人都能,但能說不等于會說,有人“口吐蓮花,字字珠璣”,有人“巧舌如簧,而聽者寥寥”,更多的人卻是“茶壺煮餃子,有話倒不出來”。境界有高下,效果也就有霄壤之別。好在口才不僅是天分,不全靠遺傳,任何人都可以“先天不足后天補”。
由北京郵電大學出版社和寶利嘉智庫聯合推出的《世界上最會說話的人》這本書,正好可以幫你彌補“先天不足”,或者讓你“錦上添花”!
語言是思想的外衣,好口才的背后實際是一種人際溝通與人際應對的大智慧。所謂“錦心繡口”,說的就是智慧先行的道理?!妒澜缟献顣f話的人》正如一個“口才智囊”,匯集全世界口才大師們的智慧,提煉、總結了11項“會說話”的強力法則,因循它們,可以提高你在人際交往與人際應對中的“智商”,幫你掃除在以往的人際溝通、語言表達中存在的盲點和誤區(qū),讓你在開口說話之時學會:
認真地“傾聽”—令你察已知人,審時度勢;
由衷地“贊美”—幫你獲取好感,贏得聽眾;
“真誠”地表達—讓你更具親和力,得到信任;
恰當地“設問”—使你掌握談話的主動權,更有效地交流;
巧妙地“幽默”—彰顯你的智慧,談笑間繞過溝通的暗礁;
......
真正的“法則” 永遠都簡單有效。上述“法則”看似淺顯,卻歷久彌新,永不褪色,其中蘊含著最根本的處世哲學和最精要的人際溝通之道。身體立行之,任何人都不難發(fā)現閃耀其間的智慧的光芒。
另外,作為一本豐富溝通技巧,提高交際能力的實用性讀物,《世界上最會說話的人》沒有流于理論的說教和觀念的灌輸,而是篩選、引錄了上百個獨具代表性、針對性的古今故事和中外名人軼事,風趣幽默,富含哲理,讓讀者在閱讀故事的同時,潛移默化地汲取溝通的技巧與智慧。例如,在強調“幽默”的重要時,我們看到了下面一則與美國總統(tǒng)威爾遜有關的小故事:
美國前總統(tǒng)威爾遜在擔任新澤西州州長時,曾接到華盛頓的電話,通知他代表新澤西的議員,他的朋友,去世了。威爾遜深為震動,立即取消了自己當天的一切活動。幾分鐘后,他接到了新澤西州一位政客的電話。“州長,”那人支支唔唔地說,“我希望代替那位議員的位置。”“好吧,”威爾遜慢吞吞地說,“要是殯儀館同意,我本人完全贊同。”
看罷之后,你在會心一笑的同時,是否也領略了“幽默”四兩撥千斤的威力呢?
從語言運用和章法安排上來講,《世界上最會說話的人》本身就是一本“最會說話”的書--書中引經據典,旁征博引,正如一個人口若懸河而又言之有物;書的章法嚴緊,邏輯順暢,正如一個人思路清晰,表達流暢;書中觀點老辣而文字輕淺,正如一個人見地深刻而語言風趣,讓你在“聽君一席話”時斬獲豐盈。
追隨《世界上最會說話的人》,你就追隨到了成功者的腳步!
關于說話這件事 | |
發(fā)布日期:2006-6-12 19:36:59 | 更新日期: | |
對于人來說,嘴巴張開時有兩大功能:吃喝與說話。 老百姓有這么一句話:“開門七件事,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是人們溫飽層面上需要解的問題的七個關鍵詞。而我們要在社會中生存,還需要另外一些關鍵的東西,例如說話。 關于說話這件事,可以說是既古老又年輕的話題了。自從人由爬行的動物進化到直立的人后,說話這項人的生理必備工具便與我們形影相隨。除了啞巴,活著的人都需要說話。說話是每個人生活的一部分,是生命的一部分。 關于說話這件事,我們難免會談到那些教人們如何改善與提高說話水平的書上面來,只要我們平時還看書或者還有希望提高自己說話水平的心。 于是,我們就有了這樣的感受:只要你隨便走進一家書店,只要你稍加留意,你就會發(fā)現若干有關“口才”、“說話”、“演講”等等的書刊,而且還會不斷地有新的與“說話”內容相關的書刊加入到銷售競爭的行列。如果你上網用搜索引擎輸入關鍵詞“口才”或者“說話”,你同樣發(fā)現與此相關的同類書籍充斥網頁。 這種現象至少說明了兩點:一是,口才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與重視;二是,很多人開始意識到,自己在說話水平與技巧上還需要不斷提高。 正是由于很多人對自己的口才缺乏自信,認為自己說話不得要領,于是,不知道從什么時候起,圖書市場上便如雨后春筍般出現了很多與說話口才相關的書籍,好象隨隨便便編輯一本跟口才有關的書,就能大把大把地從消費者口袋里“淘錢”似的。 說句實在話,當我拿到《世界上最會說話的人》這本書時,我真的沒有多大興致去翻閱。因為我認為它必定又是與其它寫口才的書差不多的,不過,這個書的書名倒是吸引住了我。于是,我便拿起來開始往下翻。 當我翻完最后一頁時,我就有了要把我看了這本《世界上最會說話的人》后的感受寫下來的沖動。這本書的內容,既在我意料之中,又出乎我意料之外。 首先,我想談一談出乎意料之外的感受。 從整體的結構上,這本書是與大多數口才方面的書是很不一樣的。很多說話口才的書都如蜻蜓點水般,很淺地用案例與理論,談完了案例里的人是怎樣顯示自己的口才的,就完事了。而《世界上最會說話的人》,卻另辟蹊徑,把所有與“最會說話”相關的關鍵因素總結出來,上升到了理論體系的層面上來了。如果說,從前我看的很多有關口才的書都是“治標”的話,那么,這本書是在試圖“治本”,而且我相信它能起到這樣的作用。為什么呢?個人觀點有三:一、這本書結構非常清晰,便于讀者閱讀和記住;二、該書總結的提高說話水平的關鍵因素非常簡明扼要,一共只有11個方面。而每一個方面,只需要兩個字就概括出來了。比如“贊美”、“傾聽”、“幽默”等等。三、在理解每一個關鍵詞,如“設問”等時,都會有不多的幾節(jié),就能理解了。 也許,把說話這件事提升到體系的高度上,并且從技術操作層面上簡單化,是這本書的一大高明之處。 很多時候,最重要的往往是簡單的。中國有一個成語叫“提綱摯領”。這本書所倡導的東西容易掌握,原因是書中介紹的11種最會說話的方法,非常簡單易記,而且非常便于運用。而最簡單的又往往是最重要的。借用書中提出的一條說話的方法“抓住那條牽著牛鼻子的繩”,我們在學習一樣東西時,抓住了事物的本質,往往就能夠事半功倍。這可以用一個比喻來理解:當漁夫捕魚時,只要拉住魚網的一端,就能夠把那張大網收起來了。說話也一樣,看了這本書所介紹的方法,我感覺到,最會說話的人,應該就是能夠象漁夫那樣,把說話說得收放自如的人,而要達到這種境界,最高效的方法就是,抓住大網的一端。 我們學習案例性的東西,只能幫助我們在非常有限的時候派上用場。而只有原則性和本質性的東西,才能使我們一生都受用。我認為,這本書解決了這個問題,所以,掏錢買這一點也值了。 這本書在內容上,也有一些是在我意料之外的。例如,它把善于講故事和作比喻作為判斷是否是最會說話的人的一大標準,這是比較獨到的觀點。雖然,我們也知道,會講話的人口才足以令身邊的人傾倒,但是,并沒有幾本書真正把它總結出來。很多名人,其實都是借助講故事來“銷售”自己的思想與擴大自己的影響力的高手。正如《世界上最會說話的人》里說的“人們不喜歡總是聽到理論,卻往往喜歡聽別人講故事”。我們都是聽著故事長大的,這是很簡單的道理??上У氖牵唵蔚挠滞菀资谷撕雎浴? 可以說,要想做大事,必須掌握“講故事,作比喻”的說話能力,這是大多數事業(yè)有成的人的經驗之談。只不過,這本書說了,而很多有關口才的書好象還沒有重視這一方面的提及。這也許是我愿意掏錢的第二個原因吧。 當然,在我意料之中的,是在部分內容的選取上。有一些對是否會說話的很多人都知道的評判標準,如贊美、傾聽、提問、幽默等,它是詳加闡述了。當然,這是必需的。 談到這里,按照正常的程序,應該挑缺點了。其實,這本書的優(yōu)點非常突出,缺點也非常明顯。例如,在理論與案例的安排上,有些部分欠缺得當,有些篇幅理論過多,有些頁面卻實踐經驗占了絕對地位。在有些地方,理論堆砌得過多了。在案例的選取方面,有一部分例子大家都比較熟悉了,而有些事例對該論點又沒有多少說服力。如果這本書里的有些章節(jié)能夠精簡下來,再加上把語言精煉一下,這本書還是會增色不少的。 關于說話這件事,要真的演繹得很精彩,還真不是很容易的事,也許,這本《世界上最會說話的人》能夠幫上點忙。 |
序:為什么要學會說話?(1) | |||||||
發(fā)布日期:2006-6-12 19:37:01 | 更新日期: | |||||||
什么叫做最會說話呢?說起來很簡單,就是在恰當的時機對恰當的人說出恰當的話。但是,要真正達到這一效果和境界,其實很不簡單。 古代有一位國王,一天晚上做了一個夢,夢見自己滿嘴的牙都掉了。于是,他就找了兩位解夢的人。國王問他們:“為什么我會夢見自己滿口的牙全掉了呢?”第一個解夢的人就說:“皇上,夢的意思是,在你所有的親屬都死去以后,你才能死,一個都不剩。”皇上一聽,龍顏大怒,杖打了他一百大棍。第二個解夢人說:“至高無上的皇上,夢的意思是,您將是您所有親屬當中最長壽的一位呀!”皇上聽了很高興,便拿出了一百枚金幣,賞給了第二位解夢的人。 同樣的事情,同樣的內容,為什么一個會挨打,另一個卻受到嘉獎呢?因為挨打的人不會說話,受獎的人會說話而已。 會說話很重要嗎?會說話究竟有什么意義、價值和作用呢?為什么要學會說話呢?因為—— 會說話能說退百萬雄師! 春秋戰(zhàn)國時代,有一個典故叫“燭之武說退秦師”,講的是秦晉聯軍要攻打鄭國了,使得鄭國的文臣武將均一籌莫展,武將不敢出征,文將沒有辦法,最后鄭王不得不請燭之武老將親自出馬,去秦國一趟。燭之武受命于危難,到了秦軍那里去,找到了秦軍的統(tǒng)帥。他對秦軍統(tǒng)帥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情真意切,痛陳唇亡齒寒的利和弊,最后終于說服了秦國統(tǒng)帥,讓其下令秦國大軍立刻撤軍不再攻打鄭國,并且留下了兩員大將,協助保衛(wèi)鄭國。晉國一看無可奈何,只好撤軍。 不費一兵一卒,一個燭之武就能把皇皇秦軍說退了。這是什么樣的威力呢?會說話的威力!無怪乎,劉勰在其名著《文心雕龍》里這樣感嘆:“一人之辯重于九鼎之寶,三寸之舌強于百萬之師。” 又如三國時代的“諸葛亮舌戰(zhàn)群儒”。諸葛亮憑借自己能言善辯的口才,在出使東吳時,建立了聯吳抗曹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最后致使號稱“八十萬大軍”的曹兵,幾乎全部葬身滔滔長江之中。這是什么樣的威力?會說話的威力!假如劉備不讓諸葛亮去,而讓張飛去,后果又會怎么樣呢? 會說話能夠救人一命! 很多人都知道紀曉嵐。紀曉嵐的舌頭可了不得!天下人都知道他學識淵博,能言善辯,機智敏捷。乾隆皇帝自然也知道。有一天,乾隆想,我要找一個辦法試驗試驗他的機智。于是,他把紀曉嵐找來,對紀曉嵐說:“紀曉嵐!”“臣在!”“我問你:何為忠孝呀?”紀曉嵐說:“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為忠;父叫子亡,子不得不亡,為孝。合起來,就叫忠孝。”紀曉嵐剛回答完,乾隆皇上接過話來:“好!朕賜你一死。”紀曉嵐當時就愣了:怎么突然賜我一死?但是皇帝金口一開,絕無戲言。紀曉嵐只好謝主龍恩,三拜九叩,然后走了。 這時,乾隆就想:“這紀曉嵐可怎么辦呢?不死,回來,就是欺君之罪;可要是死了就真是太可惜了,自己手下便少了一個棟梁之材呀。當然,乾隆知道紀曉嵐不會讓自己輕易死掉的,必定會有什么辦法解救自己。于是他靜觀其變。 半柱香的工夫,紀曉嵐氣喘吁吁地跑回來了,撲通地給乾隆跪下。乾隆裝作很嚴肅地說:“大膽,紀曉嵐!朕不是賜你一死了嗎?為什么你又跑回來啦?”紀曉嵐說:“皇上,臣去死了,我準備跳河自殺,正要跳河,屈原突然從河里出來了,他怒氣沖沖地說,你小子真混蛋,當年我投汨羅江自殺,是因為楚懷王昏庸無道;而當今皇上皇恩浩蕩,賢明豁達,你怎么能死呢?!我一聽,就回來了。”聽到這里,乾隆啞口無言:你讓他去死去吧,你就是昏庸無道;可是讓他活著吧,自己皇帝的面子又下不了臺。最后,乾隆不得不解嘲說:“好一個紀曉嵐,你是真能言善辯??!” 紀曉嵐憑借自己的能言善辯,救了自己一條命。要是換了另一個人又會怎么辦呢?看來,會說話的價值確實不可低估呀。 會說話能提高下一代的整體素質。 這新的是教育與老師的說話能力問題。教育是一個國家發(fā)展和強盛的根本,老師學會說話太重要啦。老師會說話能讓學生如坐春風,更利于知識的傳授。 上過學當過學生的人都會有這樣的感覺,聽有的老師講課,五十分鐘從上課到下課,你都感覺不到累,時間過得非常的快;而聽有的老師講課,聽了不到十分鐘,你就坐不住了,感覺時間咋過得這么慢呢?原因是,有的老師口才好會說話,能夠把文化知識深入淺出地傳按授給我們,能夠形象生動地講給我們,讓我們很愿意聽,聽起來感覺很享受。而不會說話的老師,只是在照本宣科而已。你認為,會說話重要嗎? 應聘崗位,不會說話就容易被淘汰。 有兩位給領導開車的司機,由于單位精簡,必須裁掉一個。于是,兩人競爭上崗。第一個司機大概講了十來分鐘,說:“我將來要還能開車,一定把車收拾得非常干凈利索,遵守交通規(guī)則,要保證領導的安全,一定要做到省油……。”第二個司機沒用三分鐘就結束了。他說:“我過去遵守了三條原則,現在我還遵守著三條原則,如果今后用我,我還將遵守三條原則:第一,聽得,說不得;第二,吃得,喝不得;第三,開得,使不得。我過去這樣做,現在這樣做,今后還這樣做。” 在領導心目中,這個司機說得非常好。為什么呢?“聽得,說不得”是指,領導坐在車上研究一些工作,往往在沒講之前都是保密的,司機只能聽不能說,說了就是泄密。“吃得,喝不得”意思是,司機要經常陪領導到這兒開會,到那兒參加這個,參加那個的,最后總得吃飯,但是千萬不能喝酒,這叫保護領導的生命安全。而“開得,使不得”就是,只要領導不用的時候,我也決不為了己利私自開車,公私分明。這樣的司機誰會不用呢?這不是會說話嗎?
|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