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報訊(記者 譚皓)按時間核算開車成本,按效率選擇最佳路線,按外表選擇最有價值的乘客。
38歲的沈陽的哥唐彥軍只有高中文化,自稱用MBA理論開車,月進賬一度達到7000元。
開車成本:0.38元/分鐘
“和你說話這1分鐘,我車就消耗掉0.38元。”昨日,沈陽的哥唐彥軍接受記者采訪時,開篇就算起了“小賬”。
唐師傅這樣算的成本:
每天6時~19時,出車13小時。
檢車費用,年150元;輪胎檢測更換,年1200元;車折舊,月2200元;租車標,月2000元;保險,月600元;換機油,月300元;檢修以及更換易損件,月100元;停車,月60元;百公里油耗10升,市價計算油費120元/天。
“這些錢加在一起每天的成本近300元,不算事故等不可預見支出,每分鐘成本0.38元。240公里運行,才能盈利。”唐師傅說,“有了這個底,拉一個活是不是賺錢,一天能賺多少就一目了然了。”
最近的道往往也最堵
唐師傅說,開出租很重要一點就是選擇路線,“乘客都希望走近道,可最近的道往往也最堵。”
“舉個例子,一個乘客要從鐵西廣場到五愛街,最近的路打表17元,但最堵,全程要近50分鐘,成本核算是19元。”
“我和乘客商量,按我的走法20多分鐘就到,計價器是19元,我收17元。”
“看似賠了2元,但是買了30分鐘,你說值不?”
“有沒有乘客不同意的?” 記者問。
“也有,那就只好忍著。”唐彥軍說。
選好乘客也能多掙錢
“再舉個例子,一個是背書包女孩,另一個是拎公文包的中年人,兩人同時站在二環(huán)一個小區(qū)門口打車,你拉誰?”唐師傅嘿嘿一笑,“拉那個女孩。女孩像是大學生,目的地應該是個大學,道遠還好走。那個中年人,不是在市中心哪個寫字樓,就是在三好街,全是堵車的道。”
唐師傅說,每天拉30個乘客才能保證240公里的盈利線。他把每天劃分成5個時間段,每個時間段有不同的活動區(qū)域,“下午3點我愿意拉打扮時尚靚麗的姑娘,她們不是去中街,就是太原街,下客就上客,肯定不空駛。”
唐師傅說,他開車11年,但2年前才開始算賬。
2年前,得知上海有個的哥用企業(yè)成本核算管理計算開出租車的成本,月收入8000元,受了他的啟發(fā),才開始核算自己的成本,“不算不知道,以前開了不少冤枉車。”
他效仿上海的哥,建立了動態(tài)成本核算公式,“在成本固定的情況下,盡量選擇最優(yōu)。現(xiàn)在每天的利潤幾乎翻了一番。”
據(jù)唐師傅介紹,沈陽的哥月收入平均為2000~3000元,而他有一次一天的凈利潤就是700元,有個月進賬7000元。
聽說上海的哥給微軟的高管上了一堂MBA課,唐師傅說自己也當回通俗版MBA講師,“在的哥聯(lián)盟里,給50個的哥講我是怎么計算成本的。”
“怕不怕你的經(jīng)驗說出來,大家都學會了?”記者笑著打趣。
“不怕,這個市場是摸索出來的,大家一起探討,有錢一起掙,好事!”唐彥軍說,“開車不光是個體力活,在乘客招手那一秒鐘就得做出判斷,能不能賺到錢,所以也是腦力工作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