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震長城腳下的海瑞祥烈士
海瑞祥,又名海巨川,原名彭海。 1938 年參加革命,194 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抗日游擊隊中隊長、突擊隊長、抗日根據地區(qū)長、總區(qū)長等職。他在冀東山區(qū)組織抗日游擊隊,開辟根據地,依靠人民群眾,配合八路軍,打擊日寇,轉戰(zhàn)長城腳下,威震凌(源)、青(龍)、綏(中)地區(qū),1943年春,在掩護群眾和戰(zhàn)友突圍的戰(zhàn)斗中壯烈犧牲。
海瑞祥,原籍河北省遷安縣三港彎村人。 1908 年出生在一戶貧民家庭。祖父終年給地主扛活。父親靠販桑皮(一種造紙原料)維持一家人生活,海瑞祥從小熱愛勞動,在家做些零活,到 11 歲才勉強上了本村小學。他讀書勤奮, 14 歲時喪母,家境更加貧困,被迫輟學務農。 18 歲時,他父親求人送他到縣城義和棧房學徒。從此,海瑞祥就過著“學徒,學徒,三年為奴”的生活。
1930年,因家鄉(xiāng)遭災無法生活,海瑞祥的父親領著全家流落到沈陽。艱難的生活重擔,壓得父親直不起腰,到沈陽只一年,父親便在貧病中死去,海瑞祥從此挑起了全家生活重擔。到處謀生,父親死后不久,他就領著 11 歲的弟弟返回河北老家當染工,以微薄的收入糊口。
1931年爆發(fā)了“九·一八”事變,東北三省盡落敵手,日寇步步逼近關內。河北已處于日本侵略者威脅之下,社會動亂,生活艱難,使海瑞祥再一次走出故鄉(xiāng),跑到海參威,在碼頭上當裝卸工人。在碼頭上經常聽到蘇聯人民進行革命斗爭的故事,想著蘇聯人民過著沒有剝削,沒有壓迫的自由生活,心里十分羨慕,希望自己的祖國有一天也會走上這條自由、幸福的光明之路。但日本帝國主義入侵,使中華民族面臨著嚴重的危機,他毅然決定回家鄉(xiāng)參加斗爭。 1934 年末,他離開海參威回到河北省遷安縣城,宣傳抗日思想,暗地里進行抗日活動。
1937 年“七·七”事變,平津相繼失陷,華北危急。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人民奮起抗戰(zhàn),抗日救國的聲浪遍及全國,長城內外點燃了抗日烽火。
1938年6月,八路軍鄧華、宋時倫縱隊挺進冀東,不久就掀起了冀東農民大暴動。鄧、宋縱隊第30大隊一舉解放了遷安縣城,飽受舊社會痛苦的海瑞祥,挺身而出,積極動員和組織當地青壯年農民 40 多人,建立了抗日武裝,被正式編為遷(安)、蘆(龍)、撫(寧)、昌(黎)游擊隊第11中隊,海瑞祥被任命為中隊長,配合八路軍,活躍在峰巒迭嶂、層林密布的冀東山區(qū),同日本侵略者展開了英勇斗爭。不久游擊隊進行整編,1939年初,海瑞祥被調到山西集訓。集訓后編入鄧、宋縱隊12團。1940年部隊送海瑞祥到軍校學習,在軍校里光榮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41年6月,日寇在冀東大掃蕩失敗后,冀東黨委和軍分區(qū)抓住有利時機,決定全力開辟熱河抗日根據地。為此,派出兩個主力團化整為零,以排為單位,沖破敵人封鎖線,巧妙地進入熱河地區(qū)。海瑞祥也跟隨部隊到達遷(安)、灤(縣)、豐(潤)地區(qū),開辟了三灣、楊官營子、趙店子一帶的6區(qū)抗日根據地。海瑞祥任6區(qū)總區(qū)長,以后又開辟了野雞坨南、灤縣道北等新四區(qū)。
海瑞祥率領區(qū)里的游擊隊,積極組織群眾,開展除奸反霸斗爭,動員群眾參軍參戰(zhàn),籌集軍需物資支援前線。海瑞祥深受人民群眾的愛戴,群眾親切地稱他為“老海”,聽說老海來了,人們就殺豬宰羊,熱情地慰問他們,并主動為老海搜集情報,護理傷員,傳送信件。
1941年12月,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后,日寇全力發(fā)動對抗日根據地進攻,實行“蠶食”政策,開展了五次強化治安運動,特別是進行瘋狂“大掃蕩”,燒毀村莊,實行“集家并村”制造無人區(qū),妄圖切斷群眾和八路軍的血肉聯系。為了打擊日寇的囂張氣焰,保衛(wèi)根據地,我黨確定了鞏固口里,發(fā)展口外,擴大根據地,武裝開辟了遼西地區(qū),組織群眾,武裝群眾,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的方針。派遣鄧、宋縱隊12團l營直插青龍地區(qū)打游擊,領導群眾開展武裝斗爭。地委并決定,組織一支精干的突擊隊,配合部隊活動。任命海瑞祥為隊長,接著海瑞祥帶領突擊隊,從蘆龍縣劉家口跨越長城,進入青龍縣花果山、龍王廟一帶活動。開始,為了麻痹敵人,海瑞祥帶領突擊隊,化裝成走私的小商販,人人暗藏槍支,背著炒米和小包裹,白天在山上隱藏,夜晚潛入村莊,到群眾家開展活動。一天晚上,他們到了洞子溝陳貴家里,經過交談,發(fā)現陳貴是一個痛恨日本統治的可靠群眾,海瑞祥當即給他們全家開了個會,公開講明了突擊隊的身份,向他們宣傳了抗日政策,陳貴一家聽了很高興,熱情地招待了突擊隊員的食宿,并介紹了一些可靠的基本群眾,經過串連,使突擊隊有了立足之地。為了更廣泛地開展抗日活動,海瑞祥與副隊長呂振宵商定,把突擊隊分成兩個小組。呂振宵帶領一個組在干溝南一帶活動,他自己帶領一個小組在干溝北活動。在廣泛發(fā)動基本群眾的同時,積極開展爭取中、上層人物的工作。
1943年末的一天傍晚,突擊隊突然闖進了三岔口村的偽甲長黃大包的家里。黃正在屋里抽大煙。突擊隊一進屋,他嚇的直哆嗦,趕忙點頭哈腰地讓坐,叫家人倒水送茶。突擊隊員直接了當地說明來意,并交待了黨的統一戰(zhàn)線政策,告訴他不要害怕。但同時也警告他說:“今天我們先認識認識,以后多聯系,當然你想報告也可以,我們走后你盡管去報告!”黃大包連連地說:“不敢!哪能呢。”突擊隊員說;“那好,就借你家開個會吧!”于是在他家召開了一個群眾會,進一步宣傳了抗日政策和抗日救國的道理。在黨的政策教育之下,這個偽甲長家也就成了掩護抗日活動的一個落腳點。經過艱苦細致的工作,不到半年時間,就在干溝以北,青龍河以東,綏中縣西北,建昌縣西南建立起新的抗日根據地。海瑞祥被任命為總區(qū)長,在長城腳下這一廣大地區(qū)打開了群眾性的抗日斗爭新局面。
1943年春,上級黨委根據形勢發(fā)展的需要:決定開辟凌(源)、青(龍)、綏(中)新區(qū),在這一帶成立聯合縣,劃為四個區(qū),并派海瑞祥任三區(qū)區(qū)長兼管四個區(qū)的全面工作。海瑞祥在十分艱苦的環(huán)境里,緊密依靠人民群眾,使新區(qū)工作得到不斷發(fā)展,為抗戰(zhàn)做出了貢獻。1943年2、3月間,就有大小橋頭溝、燒鍋仗子、張合子等地動員200多名群眾參加了抗日武裝,并編入正式抗日部隊。這次部隊在干溝、木頭凳子等地伏擊敵人,出其不意地消滅一批敵偽人員。有一次,二道河子的據點唱大戲,海瑞祥帶領游擊隊員混雜在群眾中,在戲臺附近有兩個特務和幾個偽甲長在飯館里劃拳喝酒。幾名突擊隊員突然出現在他們面前,亮出了武器,把酒興正濃的敵人嚇得目瞪口呆,乖乖地交了槍。當日偽軍發(fā)覺后,海瑞祥等早已無影無蹤了。
海瑞祥在這一帶出了名,“老海”、“海游擊隊” ,這種親切的稱呼和他們的斗爭事跡,到處傳煩著。每當人們遭受敵偽欺壓時,群眾就說:“讓他壞!早晚叫他碰上‘老海’! ”老海的名字就成了這一帶群眾發(fā)泄對敵仇恨,相互鼓舞斗志,并寄予無限希望的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
海瑞祥壯烈犧牲后,更激起了廣大群眾對敵人的無比憤恨,在他的英勇事跡鼓舞下,當地黨組織繼續(xù)領導人民群眾開展反“集家并村”的斗爭。
(原載《遼寧抗日烈士傳》本文有刪節(jié))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