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人統(tǒng)計,《長安三萬里》一共出現(xiàn)了48首唐詩,其中李白的詩有21首。整部電影就像是唐詩大會似的。
48首唐詩不會讓你離大唐更近一步,21首唐詩也不會讓你離李白更近一步。
因為電影不管是對大唐還是對李白的塑造都是浮光掠影。
說白了,電影沒有拍出李白的精神內(nèi)核。
愛不等于理解,電影主創(chuàng)人員對李白的愛更多的是一種仰慕,他們并不試圖去接近李白真正的內(nèi)心世界。
所以電影才會安排高適這樣的一個人:一邊仰慕李白的才華,一邊用世俗觀念批判他。
《長安三萬里》這部電影第二問題是,愛李白的同時又在教育李白。
這是整部電影詭異的地方,也是整部電影割裂的地方。
電影以高適的視角呈現(xiàn)了李白的一生,同時以高適的視角經(jīng)常教育李白。
有時候你都分不清楚它是講李白的故事,還是在通過李白而凸顯高適。
因為電影中高適的形象和李白的形象是相對立的。
高適:笨拙老實、腳踏實地、忠誠可靠,一心想承其祖志,報效祖國。
李白:天才、瀟灑、放蕩不羈、追名逐利,整日飲酒作樂,做事不靠譜。
也就是說,電影把高適塑造的特別“偉光正”,把李白塑造的除了寫詩靠譜,干啥都不靠譜。
而高適好像只能接受李白意氣風(fēng)發(fā)呼鵬喚鶴的一面,不能接受他違背世俗常理縱情享樂的一面。
電影有好幾處場景,高適對李白的教育意味特別明顯。
一處是:當(dāng)李白要娶前朝相國許圉師的孫女,不確定應(yīng)不應(yīng)該入贅的時候,他和高適一起去尋求孟浩然的意見。孟浩然贊同李白這么做的時候,高適留下一個“否”字,默然而去。
這里太刻意了。這里明顯就是在贊高適本本分分,正直無私,貶李白放棄尊嚴(yán),靠入贅謀取仕途。
一處是:高適前去揚(yáng)州赴一年之約,看到李白飲酒作樂,千金買笑,教育李白輕浮,浪費(fèi)才華。要知道,李白許多優(yōu)秀的詩都是在飲酒作樂中誕生的,比如電影最后的高潮片段《將進(jìn)酒》。
整部影片拍得最好的一段就在這里:在詩文中享用美酒佳肴,扶搖直上九千尺,駕馭鯤鵬,遨游太空的場景,實際上只是幾個人坐在荒郊野嶺的黃河邊上喝酒消愁而已。
但電影沒有去深度挖掘李白“及時行樂”的原因,是因為人生苦短?現(xiàn)實無奈?還是因為要用“醉生夢死”抵抗人生的虛無感呢?這才是走近李白內(nèi)心世界的的一個重要通道。
還有一處:高適兩次前往邊塞參軍和李白兩次入贅也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最后,不僅高適經(jīng)常教育李白,甚至連他的小書僮也來教育李白。
當(dāng)永王兵敗,李白作為叛臣賊子入獄時,高適的小書僮直言李白“糊涂”,表明高適無法救他,并讓李白看斷壁殘垣的黃鶴樓,令其反思。
這里把政治描述的也太想當(dāng)然了吧。
“安史之亂”后,政局動蕩,高適選擇了太子黨,李白選擇了永王。太子登基,成王敗寇,李白自然成了叛臣賊子。
亂世中的政治如同一場豪賭,而李白不過賭輸了而已。高適的“忠君愛國”,也不過是賭贏了而已?;蛘哒f,他政治眼光比較好,跟對了人。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