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穿越千年,看看古代詩人如何度過下雨天,品味一場藏在古詩中的雨。
1、辛棄疾《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稻花香里說豐年,聽取蛙聲一片。
七八個星天外,兩三點雨山前。
舊時茅店社林邊,路轉溪頭忽見。
辛棄疾以寧靜的筆調描寫了充滿著活躍氣氛的陣雨夏夜。他行走一路,有清風、明月、疏星、微雨,也有鵲聲、蟬聲,還聞到了稻花香。走久了,忽然看到那家熟識的小店,可以進去歇歇腳,愉悅之情,油然而生。辛棄疾沉浸在稻花香中,忘了道途遠近,可見其怡然自得的入迷程度。
2、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節(jié)選
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
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
此詩作于公元761年(唐肅宗上元二年)八月。安史之亂后,杜甫輾轉到了成都,求親告友,在浣花溪邊蓋起了一座茅屋。八月,大風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杜甫寫下了這篇膾炙人口的詩篇。杜甫家中屋頂漏雨不斷,長夜漫漫,在睡眠時間極少的情況下,他依舊憂國憂民,不禁發(fā)出感慨,希望將來能有廣廈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
3、張志和《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唐代詩人張志和的一首詞,詞中描繪的一蓑風雨,雨中青山,江上漁舟,天空白鷺,兩岸紅桃,色澤鮮明但又顯得柔和,氣氛寧靜但又充滿活力。詩人在細雨中安靜地品味水上的人和景,體現(xiàn)了詩人的藝術匠心,也反映了他高遠、沖澹、悠然脫俗的意趣。
4、陸游《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其二
僵臥孤村不自哀,尚思為國戍輪臺。
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陸游自南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罷官后,閑居家鄉(xiāng)山陰農村。此詩作于南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當時的他已經68歲,雖然年邁,但愛國情懷絲毫未減,日夜思念報效祖國。在一個“風雨大作”的夜里,他由自然界的風雨聯(lián)想到了國家局勢的動蕩不安,觸景生情,由情生思,在夢中實現(xiàn)了自己金戈鐵馬馳騁中原的愿望。
5、蘇軾《飲湖上初晴后雨》其二
水光瀲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
這首詩創(chuàng)作時蘇軾在任杭州通判。詩中蘇軾的意思是說,多數(shù)人游湖都喜歡晴天,殊不知雨中湖山也自有其佳處。“山色空濛雨亦奇”描寫雨天的山色:在雨幕籠罩下,西湖周圍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無,非常奇妙。雨中游湖,別有一番情調。
6、杜牧《江南春絕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這首《江南春絕句》,千百年來素負盛譽。四句詩,既寫出了江南春景的豐富多彩,也寫出了它的廣闊、深邃和迷離。“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苯鸨梯x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來就給人一種深邃的感覺,杜牧特意讓它出沒掩映于迷蒙的煙雨之中。杜牧在煙雨中寫出了如此美的詩,流露出含蓄深蘊的朦朧情思。
7、趙師秀《約客》
黃梅時節(jié)家家雨,青草池塘處處蛙。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
《約客》是南宋詩人趙師秀創(chuàng)作的一首七言絕句。這首詩寫的是詩人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夏夜獨自期客的情景?!包S梅”“雨”“池塘”寫出了江南梅雨季節(jié)的夏夜之景:雨聲不斷,蛙聲一片。詩人閑暇之時以“閑敲”棋子,靜靜地看著閃閃的燈花為樂。整首詩情景交融、清新雋永、耐人尋味。
細細品完了這些詩詞,那么問題來了……
古人們,下雨天穿什么呢?
蓑衣,最初是用草編織而成的擋雨器具。上古時期,人們?yōu)榱说謸躏L雨的侵擾,起初只能用野草裹住身子,以遮雨水,久而久之形成了蓑衣。
《詩經·小雅·無羊》:“爾牧來思,何蓑何笠”,就記錄了當時人們穿蓑衣的情況。
油衣,是用絲絹一類紡織品涂上油后做成的,也稱“油帔”。
《晉書·桓玄傳》:“(劉)裕至蔣山,使贏弱貫油帔登山,分張旗幟,數(shù)道并前?!?/p>
除蓑革、油絹外,古代雨衣還有用粗麻、棕絲等材料制成的。
棕衣,棕衣上的棕絲是棕櫚樹皮上的一種纖維,經加工整理,也可編織成雨衣。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