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父親節(jié)快樂! 老爸,今天你過節(jié),雖然我不在你身邊,你一定要開開心心,健健康康! 父親節(jié)快樂!愛你!在家和我媽好好的! 又是一年父親節(jié)。 有的人在興致高昂地編輯著節(jié)日的微信消息和朋友圈,有的人則是難言的沉默。 盡管微信消息框對面的他們,永遠是欣然接受我們各式各樣的祝福和慰問,沒有任何不滿或是抱怨。 但想必所有人心中都明白,微信寫的再長,禮物買的再貴,他們最想要的也并不是這些。
龍應臺曾在文章里寫到,“所謂父女母子一場,只不過意味著,你和他的緣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斷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漸行漸遠?!?/strong>這大概是所有父母都必然會經(jīng)歷的,接納和離開的過程。
孩子來的時候,猝不及防地入侵并占據(jù)他們的生活。整日哭鬧,他得哄著;挑肥揀瘦,他得喂著;滿地淘氣,他得陪著,一切都是心甘情愿的,是愉快的負擔。
孩子走的時候,漸漸從他們的生活中抽身而去。常住的那間屋子成了閑置,洗手臺上不再有TA漱口的牙刷和杯子,餐桌上不再有TA的碗筷和位置,最初總是寂寞的,慢慢地也就接受了。
馬薇薇說過一句話,“老人最懼怕的,就是不被需要了,所有的老年都是在不安中度過的?!?/span>
大概我們永遠不會知道,逢年過節(jié)接到消息的父母,或欣喜或平靜的表象下,到底有多想你。
想起曾微博上看到一個熱門話題——什么時候你發(fā)現(xiàn)父母真的老了?里面每條回答都令人酸澀:
看電視的時候,老爸路過客廳回頭問我,電視聲音這么小你怎么聽得見?
媽媽生病了,我?guī)退殿^發(fā),才發(fā)現(xiàn)她原來又黑又密的頭發(fā)現(xiàn)在好少好少……
用美顏相機拍照,發(fā)現(xiàn)連美顏功能都消不了爸媽臉上的皺紋,我突然就流淚了
上次回家,發(fā)現(xiàn)160的我,終于比162的媽媽要高了……
人生好像總是這樣,時間走得比我們想象中要快太多。猛然一回頭才驚覺,我們大了,父母老了。
父母老了,頭發(fā)稀疏了,耳朵不靈光了,我們究竟還有多少時間陪伴?
有一本日本暢銷書《父母離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就幫每個人做了這樣一次計算,書上列出了這樣一套公式:
“假使你的父母現(xiàn)在60歲,父母余下的壽命是20年,并且你沒有跟父母同住,那么,你每年見到父母的天數(shù),大概是6天,每天相處的時間大概是11小時!所以: 20年×6天×11小時= 1320小時,也就是說,你和父母相處的日子只剩下55天……”
你以為自己還有很多個十年、二十年或是三十年,其實掐指算算,能陪父母的不過幾十天了。
你想著自己等成了家、立了業(yè)、賺了錢、有了聲名權勢,再去好好孝順,卻不明白他們最想要的未必是這些,他們也未必等得起。
想想都令人后怕。
有一個這樣的故事。
一個教授給一幫大學生上課,問他們是否愿意照顧這樣一個病人?
這個病人他不能獨立,生活不能自理。而且口不能語,叫他沒反應,偶爾還會流口水…
在場的大學生很多人紛紛表示不愿意。
此時教授說,如果那是個孩子呢?
大學生馬上面露微笑表示:那當然愿意啦。
不同的回答,暴露的卻是人性中真實的一面。
這兩個場景,是不是感覺很熟悉?
一個是孩子對父母,一個是父母對孩子,截然不同的回答,體現(xiàn)的真是人性中非常真實的一面。
父母含辛茹苦地把孩子拉扯大,等他們老了,孩子卻很難用同樣程度的照顧去回報他們。子女對父母的愛,也許真的永遠也及不上父母對子女的。即便如此,孝順永遠是不應該忘記的。
但孝順,不只是說說而已,不是做個樣子給別人看。
見過母親節(jié),有人發(fā)一條“親愛的媽媽母親節(jié)快樂!我永遠愛你!”配上的是一張自己的自拍,收獲點贊無數(shù);
見過父親節(jié),有人壓根忘記了這回事,被人提醒才復制粘貼了一條看起來真心實意的祝福微信發(fā)過去,收到消息的老爸樂不可支;
但你若問他們,爸媽愛吃的菜是什么?爸媽今年多大了?爸媽最近都在忙些什么?他們可能未必答得上來。
你再問他們上次見父母是什么時候?今年陪了爸媽多久?未來有什么回家的計劃?他們可能更要語塞。
有人問,什么地方的兒女最孝順?
有人笑著答,微信。
這話雖然諷刺意味過重了,但依然有警醒的意義。
有句老話叫“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每個人都會念,但很少有人真的記在心里了。
我們習慣性想以后如何如何,真有孝心,當不在微信和朋友圈里,而應該在真實的惦記、聯(lián)絡和陪伴里。
又是一年父親節(jié),趁著還來得及,去做點什么。
父母在,人生尚有來處;
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
素材來源:日劇&微博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