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游岳陽樓
中國人沒有不知道岳陽樓的,是因為學生語文書有《岳陽樓記》課文。我首次游岳陽樓是32年前,那次是到洞庭湖來作業(yè),并感染了血吸蟲病,這是題外話。那時岳陽樓還未“重修”,記得登上城樓,俯瞰八百里洞庭,遙對君山,心潮澎拜,感慨萬千。
后,又數(shù)次來訪,不巧都未開放。還有一次,站在外面連樓頂也未看到,之后才知是落架大修。那幾次,還沒有網絡可查,碰壁了才道是維修謝客。
這次到岳陽,有兩件事要辦,一是看望一對退休回這里養(yǎng)老的老同事老領導夫婦,應該有近20年未見面了;此外就是再游岳陽樓了。
令人欣慰的是,老領導夫婦雖都已耄耋之年,但身體均硬朗。大家見面甚是歡快。
第二天一早,就來到岳陽樓。由于洞庭湖在岳陽之西,自然無洞庭朝陽可拍攝的,也覺得有些許遺憾,真“此事古難全”。
來岳陽樓,少不得誦讀《岳陽樓記》啦。
“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然則何時而樂耶?其必曰"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乎?噫!微斯人,吾誰與歸?”還是那樣膾炙人口,還是那樣感觸頗多。
《岳陽樓記》雕屏兩旁,有一對聯(lián),以前,未特別關注。據(jù)介紹這副楹聯(lián),是清代大書法家何紹基寫的(亦說為竇垿撰寫)。
右邊上聯(lián)為:“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范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
左邊下聯(lián)為:“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岳州城東道疆崖。渚者,流者,峙者,鎮(zhèn)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上聯(lián)將詩、儒、吏、仙等方面的史跡、典故巧妙地溶入,把岳陽樓的奇?zhèn)懙搅私^處。
詩即杜甫的《登岳陽樓》:“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吳楚東南坼,乾坤日夜浮。親朋無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惫P端流露出的浩然胸懷與博大痛楚,令人唏噓!
儒即范仲淹,《岳陽樓記》的 “憂”、“樂”關情的兩字天下聞名。
吏即滕子京,有政通人和、百廢俱興的政績。
仙即呂洞賓,曾三醉岳陽樓。岳陽樓北側的輔樓就名為“三醉亭”,有他七言絕句律詩:“朝游北越暮蒼悟,袖里青蛇膽氣粗。三醉岳陽人不識,朗吟飛過洞庭湖。”
下聯(lián)繼續(xù)寫岳陽樓之奇之美,依據(jù)其方位介紹了巴陵的名山、大川、雄關、險邑。登樓遠眺,南可望瀟湘,北可及巫峽,西可至巴陵山,東可窮山巖的邊界。其渚,流,峙,鎮(zhèn)的真意,誰領會得來?
我不懂對聯(lián),但其對仗、平仄、格律、氣勢令我流連忘返。
繼續(xù)登樓,有怪事了,三樓有新增的:李白對聯(lián)“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备猩跽哒f:為李白欣然命筆所留。以致360百科亦稱:“岳陽樓保存的歷代文物,當推詩仙李白對聯(lián)"水天一色,風月無邊"最為著名”。
大家注意,
收藏界并無公認有“水天一色,風月無邊”存世。
又查,“水天一色”出處為:唐.王勃(約650年-約676年)《滕王閣詩序》:“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風月無邊”出處為: 宋.朱熹(1130-1200)《六先生畫像。濂溪先生》風月無邊,庭草交翠。
足以證明,岳陽樓李白對聯(lián)為杜撰,應還其本來面目。
據(jù)我考察,該對聯(lián)為郭沫若1961年所題。
這里,有一個故事。杭州西湖湖心亭有一石碑,寬40cm左右,露出地面50~60cm,傳說是清乾隆(曾于1751~1785年六下江南)手書之“蟲二”(蟲字上還有一撇)。文革中我實地看到,八十年代也找到過,后來數(shù)次尋覓,均不見蹤影,也不知是記錯地方還是真的沒了。記得有人解釋,這兩字無人認得,也不知曉意思,到1961年,郭沫若先生來到湖心島,陪同的有人向他討教,先生斟酌良久,用手在“蟲二”兩個字外邊各加兩筆,“蟲二”變成了“風月”。郭沫若笑道:“這兩個字應讀作‘風月無邊’,不過是古代名士的文字游戲罷了。” 先生也真是有些才學的。
還有,泰山登山盤路西側的石壁上亦鐫刻有“蟲二”兩字,為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歷下才子劉廷桂題鐫的。據(jù)說也是1961年由郭沫若先生登泰山時解讀的。
據(jù)考證,唐伯虎(生于1470年,死于1523年)題妓湘英家扁云:“風月無邊”。見者皆贊美。祝枝山見之曰:“此嘲汝輩為蟲二也。”湘英問其義,枝山曰:“風月無邊,非蟲二乎?”湘英終以為美,不之易。
足見,“風月無邊”玩法出處在風流才子唐伯虎,而乾隆、劉廷桂、郭沫若也堪稱風流才子。只不知郭先生是先到西湖還是先到泰山?總之是乘興來到岳陽樓,題寫了“水天一色,風月無邊”。
但是,我總覺得,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之處,大談風月,實在有煞風景,風流得不對地方。也許,又正中某“太守”下懷。要不怎么在“重修”岳陽樓景區(qū)時,新增小喬墓。
小喬墓,新建在岳陽樓北面。
據(jù)史《一統(tǒng)志》載:"三國吳二喬(小喬)墓,在府治北。吳孫策攻皖,得喬公二女,自納大喬,而以小喬歸周瑜,后卒葬于此。"又《戊申志》載:"墓在今廣豐倉內?;蛐虖闹荑ゆ?zhèn)巴丘,死葬蔫"。又稱:"瑜留鎮(zhèn)之巴丘,為廬陵郡巴丘縣(今江西省境內)”。 均未見記載葬于岳陽樓北之說。
世人所公認: 小喬墓現(xiàn)存安徽廬江縣城新汽車站東側。公元210年,周瑜病逝
或許,岳陽某“太守”為附庸風雅,追隨風流郭老先生,一時起邪念,將小喬葬在身邊也未可知。
國人對小喬的認知,多出自宋·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遙想公瑾當年,小喬初嫁了,雄姿英發(fā)。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故國神游,多情應笑我,早生華發(fā)。人生如夢,一尊還酹江月。”不想,“太守”與郭老先生的風流有粗俗的嫌疑,比起蘇東波前輩來遜色何止萬千倍,要不,你也寫出那樣的風月佳作: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再不,談風月又優(yōu)雅到這般境界:“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度。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俱往矣,土豪附風雅,惟粗俗不可耐。
重游岳陽樓,盡管看到有些許不搭界的憾事,然而,岳陽樓那具拱而復翹的古代將軍頭盔式的頂,正在召喚與警示人們,國還堪“憂”,民還欠“樂”。
岳陽樓,有機會,我還會再來看你。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