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通假字
1、漁父 “父”通“甫”,古代對老年男子的尊稱。
2、子非三閭大夫與 “與”通“歟”,句末語氣詞。
二、古今異義
1、顏色憔悴 古義:臉色,面色 今義:顏料或染料 。
2、形容枯槁 古義:形體容貌 今義:對事物的形象或性質(zhì)加以描述。
3、何故至于斯? 古義:到。 今義:表示另提一件事情。
4、何故深思高舉 古義:行為高出世俗 今義:把東西舉高 。
5、圣人不凝滯于物 古義:拘泥,執(zhí)著。 今義:停止流動。
三、詞類活用
1、安能以皓皓之白 形容詞用作名詞 潔白的身體。
2、鼓枻而去,乃歌曰 名詞活用作動詞 鼓:敲打;歌,唱歌。
四、一詞多義
1、舉
① 舉世皆濁我獨(dú)清 全
② 何故深思高舉 行為
③ 殺人如不能舉,刑人如恐不勝 盡,完
2、游
①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游蕩,徘徊
② 秦時(shí)與臣游,項(xiàng)伯殺人,臣活之 交際,交往
③ 二十而南游江淮 旅行,外出求學(xué)或求官
3、于
① 圣人不凝滯于物 介詞,被。
②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介詞,在。
③ 寧赴湘流,葬于江魚之腹中 介詞,到
4、見
① 眾人皆醉我獨(dú)醒,是以見放 被
② 慈父見背 放在動詞前面,翻譯為“我”
五、特殊句式
(一)判斷句:
子非三閭大夫與 (判斷句 ,“非”表否定判斷)
(二)被動句:
1、屈原既放 自令放為 被動句 ,“放”,被流放之意
2、是以見放 被動句 ,“見”表被動,相當(dāng)于“被”
3、圣人不凝滯于物 被動句 ,“于“表被動
(三)省略句:
1、行吟澤畔 省略句 ,省去介詞“于”;狀語后置句
2、遂去,不復(fù)與言 省略句, 前省去主語和介詞的賓語
(四)定語后置:
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六、其他重要實(shí)虛詞
1、屈原既放,游于江潭 以后,已經(jīng)
2、顏色憔悴,形容枯槁 枯瘦
3、舉世皆濁我獨(dú)清,是以見放 是以:因此 見:表被動,被
4、何不淈其泥而揚(yáng)其波 攪渾
5、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 餔:吃。糟:酒糟。 歠:飲。 醨:薄酒。
6、何故深思高舉,自令放為 高舉:指行為高出于世俗。 為:句末語氣詞,呢。
7、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 沐:洗頭。?。合瓷怼?/span>
8、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察察:皎潔的樣子。 汶汶:玷辱。
9、漁父莞爾而笑,鼓枻而去 莞爾:微笑的樣子。 枻:槳。
10、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纓 洗。
免費(fèi)聲明: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