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學(xué)者評論本朝人物,總會把范仲淹列在第一等,比如說“本朝最多名臣,然未有過于范文正者”。這是從他的道德、文章、政事等幾個方面綜合評量的。宋代民間又有傳說,稱范仲淹死后作了閻羅王,掌管生死大權(quán)。這是因為他的“聰明正直”、作風(fēng)剛烈、行事果決。范仲淹很清楚自己的性格,碰了釘子之后,也曾感嘆“吾生豈不幸,所稟多剛腸”。
也許范仲淹錚錚鐵骨這一面給人們的印象實在太深刻了,每當(dāng)注意到他還有寸寸柔腸之時,后世的評論家們就顯得分外驚訝。明代人說他“一時勛德重望,而詞亦情致如此”,清代人說他“鐵石心腸人,亦作此消魂語”。他們根據(jù)自己的生活經(jīng)歷和閱讀經(jīng)驗,敏銳地覺察出錚錚鐵骨的寸寸柔腸,很可能柔在夫妻之外。
范仲淹的夫妻感情其實很好。他的夫人李氏出自仕宦之家,門第高華,叔伯、兄弟、侄子中,為官做宰的有十幾個,不少人的官比范仲淹做得大。他們共同生活了十幾年,生了三個兒子、三個女兒,范仲淹貶官饒州的任上,李夫人去世。
那時他已經(jīng)年屆五十。
范仲淹寒門出身,平素節(jié)儉。不必招待賓客時,家人吃飯頂多只炒一個葷菜,其他都是素的;三個兒子只備了一套體面的衣服,出門見客要輪流穿;二兒子舉行婚禮,他聽說兒媳婦穿戴比較奢華,就威脅說不許她進(jìn)門。凡此種種,都沒聽說李夫人有什么不同的意見,考慮到她的家世,這應(yīng)該是不容易的。
就在范仲淹貶饒州的時候,傳出了他的“緋聞”。據(jù)說他喜歡饒州的一名歌伎,由于女孩兒年紀(jì)太小,沒能納下,可是后來心中始終沒能拋舍,回京之后還托人送去了相當(dāng)貴重的綿胭脂,附詩一首:
江南有美人,
別后長相憶。
何以慰相思,
贈汝好顏色。
詩寫得極其淺易,淺得甚至有些傻,莫非是為了讓文化水平不高的小歌伎能看得懂?——情到癡純的人,都有些傻吧。
這個故事沒有結(jié)局,反正范仲淹是一年一年地老了,那位小小的歌伎后來如何,無從查考,只知道范仲淹親筆書寫的情詩,輾轉(zhuǎn)流落到當(dāng)?shù)氐氖看蠓蚴种?,成了一個風(fēng)雅的或無聊的談資。她連一件小小詩箋都沒有為他留住。
許多人懷疑這些記載,以為不可靠??墒菬o論從當(dāng)日看還是從現(xiàn)在看,此事有,無損范仲淹的盛德;無,不增他的榮光。
以當(dāng)日的道德而論,夫妻之間的關(guān)系要合乎禮、合乎義,并不要求必然要有愛情。把愛情當(dāng)作婚姻的先決條件,在中國,不過才一百來年。范仲淹那個時代,只要夫有夫的樣子、妻盡妻的義務(wù),即便沒有什么感情,夫妻之間,也并不覺得痛苦。
讀書人、做官人愛上歌伎,是很正常的事情——他們不可以同良家女子有染,那是敗壞人倫、損陰喪德、極不名譽(yù)的——與歌伎的戀情通常都沒有結(jié)果,他頂多能夠納她作妾,卻不可能娶她為妻,這是犯法的。正是由于這個原因,那些特別熾烈、特別纏綿的情感,夫婦之間不大聽說,倒是常見于婚姻之外。
這是宋詞中的通例,不巧范仲淹是各地的祠廟里都祭祀的名臣罷了。
范仲淹
御街行
紛紛墜葉飄香砌臺階的美稱。
夜寂靜,寒聲碎斷斷續(xù)續(xù)。
真珠珍珠卷玉樓空,
天淡銀河垂地極目遠(yuǎn)眺,天地相接。
年年今夜,
月華月光如練白色的絲織品,
長是人千里
愁腸已斷無由醉想把自己灌醉,做不到。
酒未到,先成淚尚未飲酒,已先流淚。
殘燈明滅枕頭欹歪斜,
諳熟悉盡孤眠滋味到此方才點出,上述種種,都是不能安枕時的所聞、所見、所思、所為、所感。
都來算來此事,
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愁思不在眉間,就在心上,無法擺脫。
生命值 ★★★
在宋詞中,這首詞不算流傳最廣的作品,可是有兩首極其膾炙人口的名作,都從這里各學(xué)了一句。
蘇軾《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中的“不應(yīng)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抱怨月亮總在人們分離的時候圓,學(xué)的是這首詞中的“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里”。
李清照《一剪梅》(紅藕香?。┲械摹按饲闊o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學(xué)的是這首詞中的“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
智慧值 ★★☆
西方的諺語說“戀愛中的女人都是愚蠢的”,戀愛中的男人大約也差不多。
思念的折磨,常常讓人免不了要做些傻事。比方詞中寫的,因為相思而夜不能寐、酒不成歡,就與你我這樣傻傻的凡夫俗子并無不同。
普通人過平常的生活,只需要普通而平常的情感,不需要特殊的智慧。
情感值 ★★★★☆
詞中的情感,只是純粹的思念,以至于是誰在思念、是在思念誰、是因何思念,倒顯得并不重要。
對于思念者和被思念者,整首詞都無一字著墨,只憑著“諳盡孤眠滋味”,讀者才知道這是異性間的思念。而且,詞中到底是男子思念女子,還是女子思念男子,沒有辦法來確定。只是出于閱讀的慣例,人們才把詞中的抒情主人公徑直認(rèn)作作者自己。
這種現(xiàn)象在中國詩歌傳統(tǒng)中比較常見。作者和讀者以這樣的默契,來拋開一切枝蔓,直接把自己的心靈沉浸在純粹情感的體認(rèn)之中。
技法值 ★★★☆
這首詞最值得稱道的地方,是用瑣瑣屑屑的筆觸,描摹飽受相思之苦的詞人的耳邊聲、眼前景、心頭事,既烘托出詞境的纏綿悱惻,也暗示詞人的坐臥不寧。詞人心中的情感,就這樣一點一滴地滲透出來,入人肺腑。
歷來都有評論家欣賞“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避”,不錯,這句的構(gòu)思確實精巧,可是,在中國傳統(tǒng)的文學(xué)鑒賞中,“精巧”并不屬于最高的境界。
總 評 ★★★☆
其實對這首詞的任何分析好像都是多余的。體會它的美,也許只需要讀,沉潛涵詠,反復(fù)品味,那種柔腸百轉(zhuǎn)的纏綿,自然就會縈繞在齒牙之間、心靈深處。
近代有西方詩論家說,“最美的詩是不需要有意義的”,這首詞是否能拿來做印證?
高三語文每日一題
微信:gaosanyuwen_1t
采薇老師,上海高中語文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