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dǎo) 讀
7月18日下午,中國情境教育創(chuàng)始人、全國教書育人楷模、著名兒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師因病醫(yī)治無效去世。
李吉林老師曾對本報記者說,《小學老師是我的第一身份》這是她最喜歡的關(guān)于她的報道之一。
| 注:下文寫于2012年
“小學老師是我的第一身份,我熱戀著我的課堂和小學生?!?月20日下午,第二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李吉林老師先進事跡報告會在江蘇省南通市舉行。著名兒童教育家李吉林,這位年逾七旬的“老教師”精神奕奕走上報告臺,用獨特的開場白贏得了臺下如潮般的掌聲。
李吉林的身份有很多,著名兒童教育家,江蘇情境教育研究所所長、“全國先進工作者”、第七屆、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但眾所周知,她最看重自己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小學老師”的身份。“我總認為一個人的角色意識很重要。它在順境中給我一種召喚,在逆境中給我一股力量。”
就是憑著這種“角色認識”,李吉林去思考,去學習,去行動。她把教師二字看得比什么都重要。因為“對于神圣的兒童教育,我必須虔誠相待,全身心地沉浸在情境教育的實驗與研究中”。
激情和想象,讓教師升華
轉(zhuǎn)眼間,李吉林從教已經(jīng)50年了。50年的從教生涯,李吉林更愿意給更多的一線教師以成長的經(jīng)驗和啟示。而她的體悟是兩個關(guān)鍵詞:甘愿、值得。
何謂“甘愿”,李吉林在報告中用一件小事說明了自己對兒童的愛。
那是一次關(guān)于“日出”的寫作教學,為了提前“感受”日出的壯觀,李吉林半夜起身,摸著黑一個人騎著自行車趕在黎明到來前,奔向事先選定的南通北濠橋?!翱粗t霞染紅天邊,我仿佛也成了裹著紅衣的娃娃,心里盤算著到那時孩子們會怎樣的激動、欣喜,孩子會用怎樣的詞,怎樣的句子去描述。那情那景是怎樣的一種詩情畫意”,回憶起當時的情景,李吉林依然難掩興奮,雖然她被當時早鍛煉的人“側(cè)目而視”——大家以為這個女同志是不是精神有問題,凌晨站在橋邊屹立不動,自言自語。
類似這樣“瘋狂”的事情還有很多,和小花對話,和小草對話。小鳥在李吉林的小院兒造了一個窩,嘰嘰喳喳,李吉林便有了“小鳥是黎明的歌手”的想法……她完全站在兒童的視角看待世界,盡力啟發(fā)他們“沉睡中的智慧”。
因為甘愿,所以值得。這么多年的教學生涯,李吉林沒有患上“教師職業(yè)倦怠癥”,反而當?shù)糜凶逃形?,充滿勁頭。在她看來,教育應(yīng)該是如詩如畫的,教師應(yīng)該是充滿活力的。所以不能把教師比作“春蠶”、“蠟燭”,那樣就太凄涼了?!霸谖倚睦?,即便是‘蠶’,也是‘蠶變成蛹’,‘蛹變成蛾’,‘蛾卵化出數(shù)不盡的小蠶子’,那是沒有窮盡的生命的延伸;即便是蠟燭,也是照亮了別人,升華了自己?!?/p>
“教師只有懷著激情和想象,才會產(chǎn)生到達教育美好境界的不竭動力。”李吉林如是說。
更重要的是,這種激情和想象,不是一時一刻,而是長達幾十年,貫穿從教者的整個教育生涯。用出席報告會的江蘇省教育廳廳長沈健的話說,李吉林老師從教50年,是可親可敬、可學可效的師德楷模,彰顯了“平凡中見偉大”的師表風范。
小學,亦可當“大學”
“我們應(yīng)該比孩子的父母更懂得怎么愛孩子。”這是李吉林特別愛說的一句話。在李吉林看來,教師不僅僅要做一名“長大的兒童”,更要做一名“引領(lǐng)兒童長大的兒童”,而這當然需要功底。
李吉林的徒弟,南通市少年宮主任曹桂林在報告會上特別回憶了李老師的“刻苦”和“用功”。
為了增加孩子的語言積累,她自己拿起鋼板、鐵筆刻寫規(guī)范的漢字,將油印的補充教材印發(fā)給孩子,一編就是五個年級十本。為了把課上得生動有趣,她自己動手做教具,畫畫,常常為了設(shè)計一堂課,教案改了又改。為此,李吉林有了“李吉林不到上課,教案定不了稿”的“美名”。
在別人看來,小學老師搞科研沒出路,沒用處。但李吉林偏偏不信這個邪,她對自己提出了“學、思、行、著”四個字的研究方略。為了擠出時間學習、實踐、研究,她放棄了一次次外出講學的邀請,一次次上級組織安排的療養(yǎng),還有一些名目繁多的社會兼職?!棒~與熊掌不可兼得,我總是記著我的第一身份:小學老師;我的責任:教好小學生;我的崗位在小學?!?/p>
更重要的是,李吉林有自己的雄心:走出一條有自己特色的教育之路。為此她從中國經(jīng)典的文化中去尋“根”,由中國古代文論劉勰的《文心雕龍》出發(fā),將從中歸納出的“真、美、情、思”四大元素創(chuàng)造性地運用于小學教育,從情境教學到情境教育,從情境教育到情境課程,及至涉足學習科學領(lǐng)域的“情境學習”,走出了一條富有中國特色的情境教育之路。
與一些教育理論的“高高在上”不同,李吉林的情境教育與新課標理念相契合,既體現(xiàn)了課程的規(guī)定性,又具有情境教育的個性特征,具有極強的可操作性。對此,江蘇省教育科學研究所原所長成尚榮給予了詩意的評價:“李吉林老師的研究堅持在課堂里,在教學里,在兒童中,在教師中。她基于實踐,又超越實踐,從實踐的土壤里不斷汲取養(yǎng)分,情境教育長成了好大一棵樹,長成了一棵好大的常青樹?!?/p>
教師雖不是思想家,但必須是一個思想者。小學教師同樣如此。李吉林真正把南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當作了自己的“大學”。
探索,永不停止
李吉林是一個“不安分”的人。
1989年,李吉林被評為全國勞模,到北京參加國慶觀禮。而且當選為全國人大代表,成為主席團成員。其時,她的第一本專著《情境教學的實驗與研究》也在這一年獲得了原國家教委首屆全國教育優(yōu)秀成果一等獎。
名譽、獎勵接踵而來,一些親朋好友勸她說:“已經(jīng)是年過半百的人了,見好就收吧?!?/p>
但是李吉林沒有這么做,她說:“我怎么能‘收’,兒童研究之路,教育之路漫漫,還在向遠方延伸,對兒童的愛是割舍不了的,我必須昂然向前!”
直到今天,她依然保持著一個教師特有的敏感和好學。
2月20日下午,第二屆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李吉林老師先進事跡報告會甫一結(jié)束,盛大的李吉林情境教育思想研討會暨《這就是教育家:李吉林與情境教育學派研究》首發(fā)式舉行。
研討會上,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教授裴娣娜、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農(nóng)村教育研究與培訓中心主任朱小蔓、上海市教育科學研究所副所長顧泠沅、華東師范大學副校長任友群、江蘇省教育學會會長周德藩、華東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吳剛、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教授郝京華等學者從不同視角對情境教育給予了高度評價,并就情境教育的進一步發(fā)展提升提出了建議。
此時的李吉林,依然凝神聆聽,認真記錄,并不時就情境教學的一些話題與在座學者進行探討和交流。
“李老師的姿態(tài)永遠是一個‘前往’的姿態(tài),永遠是一個‘跨越’的姿態(tài)。她永遠在超越,不是超越別人,而是首先超越自己;她永遠在追求,不在于追求到什么,而在于為兒童發(fā)展而追求。”成尚榮感嘆道。
而李吉林說:“我們的情境教育,實際上是在探索、研究一個世界的課題:兒童究竟是怎么學習的。雖然我已陸續(xù)地交出一份份答卷,但離滿分尚有很大的距離。今后,我們的探索,不會停止。”
這位74歲的老人依然滿懷信心和熱情。
來源 | 中國教師報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