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科學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科普宣講團(以下簡稱“科普宣講團”),以直播、講座、植物掛牌、植物認知等多種形式在校園內(nèi)開展豐富多樣的科普活動。在這里,有一群來自植物學、生態(tài)學、遺傳學、動物學和生物與醫(yī)藥等專業(yè),擁有相同愛好的國科大青年人。他們將所學知識應用在科普活動上,將所愛之物變成與人分享快樂之事,在科普植物知識的同時,探索著科普背后的意義。國科大校園里盛開過這么多櫻花,為什么沒有結(jié)出甜甜的櫻桃?外觀相同卻雌雄異株的花木該怎樣區(qū)分其性別?你知道校園隨處可見的草地里,長著許多可食用的野菜和藥材嗎?了解這些知識又有怎樣的意義?跟著科普宣講團,你或許能找到答案。進入科普宣講團活動群,“半夏”“榕小蜂”“地黃”“白蠟”“報春”“喜樹”“狒狒”……一系列以動植物為名字的群名備注映入眼簾,每位科普宣講團成員都選取了一種動植物名作為自己的自然代稱。
“這種植物是什么?為什么要以這種植物作為自己的自然代稱?我應該選取什么動植物作為自己的自然代稱呢?”許多同學帶著這樣的話題融入到活動討論之中,每個自然代稱的背后或許就有與之相關的一段故事。
因和本名含義相近而取自然名為“報春”的科普宣講團成員、國科大2020級生物與醫(yī)藥專業(yè)碩士生曾商春,在群里和充滿好奇的同學交流起了相關植物信息。“科普活動,最好能引起大家的興趣,當大家對此產(chǎn)生興趣之后,他們自己或許就會主動地去了解相關知識。”
2021年春季學期期間,科普宣講團舉行了“勝日尋芳”校園植物導賞活動,參與活動的同學跟隨有著特殊動植物“藝名”的科普宣講團成員的步伐,沿著不同的校園路線對“相見卻不相識”的校園植物展開系統(tǒng)性認知。
從花葉到果實,從外觀到結(jié)構(gòu),科普宣講團成員時不時掏出工具剪刀剖開部分植物枝條以更細致地展示?!按蠹铱梢钥吹叫@內(nèi)的櫻花,有的已經(jīng)開始結(jié)果了,有的卻正在盛開。根據(jù)花期我們可以最直觀地分辨出他們分屬早櫻與晚櫻。”隨著科普宣講團成員的解釋,同學們饒有興趣地掏出手機依次拍照記錄,更有人刷刷地記著筆記。
“我有個問題,校園這些櫻桃能吃嗎?”
校園櫻花樹上結(jié)滿櫻桃,這也許是許多同學幻想過的場景。不過國科大校園里的這兩類櫻花都是人工育種選培出的觀賞性櫻花,結(jié)出的果子雖能吃,但小而澀。
面對同學的疑問,科普宣講團成員、國科大2020級植物學專業(yè)碩士生郭昌安似乎早有預料,“雁棲湖校區(qū)觀景臺附近倒是有比較好吃的歐洲甜櫻桃,大概六七月份的時候就能看到。”聽到這兒,同學們似乎對接下來的講解抱有更大的期待。
已經(jīng)不是第一次遇見類似情形的郭昌安認為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人類從原始到現(xiàn)代,個人從小到大,當面對一種未知植物或者果實時,腦袋里的第一反應總是能不能吃,“這包含著人類最為樸素的好奇心?!?/strong>
面對各種未曾聽聞的草木,如金銀忍冬、雞樹條、苦荬菜、冬青衛(wèi)矛等,“能不能吃”與“為什么取這個名字”是同學們提出過的最多疑問。對一些非植物學專業(yè)的同學來說,能分辨出植物的食用性就是一種很大的收獲,比如名字里帶“菜”的一般都可食用。也有同學在科普宣講團成員的建議下親嘗了諸如丁香一類的植物,讓味覺得到了“滿足”。
郭昌安(右一)
為了做好科普,科普宣講團成員查閱大量資料,制作了名牌以展示植物的基本信息,其中包含植物中文名、學名、科屬信息、地理分布、花果期以及基本形態(tài)特征等,其上還附信息二維碼,方便同學們查詢植物更加具體的信息。
面對同學們提出的各種疑問,科普宣講團成員們基本都能提供解答。由于活動路徑中遇見的植物是隨機的,成員們幾乎要熟記校園內(nèi)所有植物的信息,而并非某些特定的植物,“不然被問住就尷尬了?!?/p>
認識植物是博物學的內(nèi)容,“這個學科是自帶博學光環(huán)的,只需要去掉中間的那個'物’就行?!?/strong>人們對于自然的認知,能夠通過對身邊物種的辨認得以展現(xiàn),也能體現(xiàn)出一個人觀察、記憶的技巧和能力。對于他們來說,科普宣講的過程充滿收獲感與滿足感,是溫故而知新的過程。參加活動的人里也不乏生態(tài)學、農(nóng)學等相關專業(yè)學生。他們會提到一些專業(yè)性的問題,科普宣講團成員也能與之在交流的過程中互有所獲。“要是以后能加上諸如植樹一類的實踐活動就更棒了?!眹拼?020級生態(tài)學專業(yè)碩士生汪丁對活動有著非常大的期待。他隨身攜帶筆記本,在活動過程中記下了滿滿的知識點。對于他來說,跟隨科普宣講團成員一路走來認識的許多植物,都是在課程學習里所沒有的內(nèi)容,“這能拓寬我的知識面,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情?!?/strong>每次活動后,不少同學表示想加入科普宣講團,這也許就是科普活動的魅力所在。科普宣講團成員
科普宣講團成員專業(yè)不盡相同,但相同的愛好促使他們聚到一起,也因此有了相同的目標。生命科學學院此前已經(jīng)連續(xù)3年舉辦過植物認知等相關科普活動,學院里也有很多人喜歡與之相關的工作。“后來大家覺得我們應該有一個專門的團隊來更深入地開展科普工作。”于是在學院黨委副書記王潔婷的支持下,科普宣講團便于2020年在學院學術部的基礎上應運而生。回想起團隊成立的初衷,科普宣講團團長、國科大2020級生態(tài)學專業(yè)碩士生楊晶嘴角總掛著微笑。由于以前有過科普宣講經(jīng)驗,本想去學生會工作的她在老師與同學的支持下成為科普宣講團組織者,沒想到團隊一經(jīng)成立便吸納了20多名骨干成員。“大家都很團結(jié),我們一起討論活動的形式,相處得非常融洽?!?/strong>采取怎樣的形式讓參與其中的同學更好地接受科普的知識,這是成員們經(jīng)常討論的問題,因為科普和科研有所不同,科普應該更深入淺出地讓普通大眾都能聽懂。科普宣講團成員對自然界的熱愛總是發(fā)自內(nèi)心,由內(nèi)而外地表達出來。“每當看到一種植物,我總會自然而然地聯(lián)想到它的科屬和親疏種類等?!笨破招v團成員、國科大2020級植物學專業(yè)碩士生劉藝峰小時候待在農(nóng)村的時間很多,有很多機會與自然親密接觸,從小就與植物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在大學學習植物學過后,他所看到的世界就跟以前很不一樣。為此,他還參加過專業(yè)的植物鑒定培訓班,以求目之所及,皆是親切熟悉之感。“學習植物認知感覺很新鮮”,科普宣講團成員、國科大2020級生物與醫(yī)藥專業(yè)碩士生頡可通過一些學習后驚奇地發(fā)現(xiàn),書上從名稱上看很陌生稀少的一些植物原來就在我們身邊。他曾因?qū)χ参锾匦圆涣私舛鲞^特別的糗事。小時候在他外婆家附近有一片地黃,那時候只是聽自己表姐說嘗起來很甜,他便用了一下午時間把那一片的地黃吃光了,這也導致之后兩年地里再也沒有重新長出過。“后來學習植物認知我才知道當初吃的原來是地黃。”這也是他將自己的自然代稱選擇為“地黃”的原因,以提醒自己“這是我人生中由于無知造成的第一場也是唯一一場'生態(tài)滅絕’!”科普宣講團里也有部分成員原本所學與動植物毫無關聯(lián)??破招v團副團長、國科大2020級生態(tài)學專業(yè)碩士生陳卓到了大學才發(fā)現(xiàn)自己對自然的興趣,在已經(jīng)取得國外知名大學留學offer的情況下,毅然放棄了金融專業(yè),轉(zhuǎn)向?qū)ι茖W進行探索。憑借其他人難以想象的執(zhí)著與毅力,“三跨”考研,最終被國科大錄取。“懷著好意勸我謹慎的人很多,我也知道理想與現(xiàn)實差異巨大。轉(zhuǎn)專業(yè)也許以后會后悔,可是不轉(zhuǎn)專業(yè)一定會成為自己一生的遺憾,遺憾自己沒有趁著年輕勇敢試錯,勇敢追夢?!痹陉愖靠磥?,勇敢追求自己喜歡的事情,應該是生活的常態(tài),“我們總是做著普世價值觀里正確的事,卻常在這種不斷的自我修正中達成另一種偏離?!?/section>作出這個選擇并非一時興起,陳卓對于自己的未來也有著清晰的規(guī)劃。她想從事自然教育方面的工作,希望將來的孩子們能放下手里的電子產(chǎn)品,親近自然,學會探索與傾聽。她認為科普是很重要的事業(yè),“當你對自然了解得越多,你就會對此愈加熱愛。有很多美好的事物等著我們?nèi)グl(fā)現(xiàn),有很多有趣的故事等著我們?nèi)鞑?。?/strong>陳卓
學習動植物學常常需要到野外采集標本,而這個過程往往伴隨著未知的艱辛與危險。頂著不好的天氣依然出野外,遇毒蟲蛇蟻等皆是常態(tài)??破招v團成員、國科大2020級植物學專業(yè)直博生李波卡就有幾次在野外偶遇牦牛并被牦牛跟追的驚險經(jīng)歷。在北方草原上長期放養(yǎng)的大型牦牛,一般體內(nèi)比較缺鹽,看到人后它會以為是來給他喂鹽的,會徑直向人沖來,“當你弄不清楚它的意圖時只能且觀且退,有時隔得太近只能撒丫子就跑了?!倍@并不能阻擋李波卡探索自然的腳步。李波卡喜歡攝影,更喜歡給各種植物拍照,也正是在學習對各種植物照片進行分類整理的過程中,他找到了愿意為之奮斗一生的方向。探索自然的背后充滿艱辛,但成員之間攜手共進卻又讓這個過程樂趣橫生。在植物、鳥類、昆蟲、巖石等研究方向各有所長的成員往往會一起賞花、攝影、采集標本,各自發(fā)揮所學,在游玩之中進行一次次的學術交流。這不僅是現(xiàn)場同學們懷揣著的疑問,也是科普宣講團成員們在興趣之外所思索的問題。植物學是生物學的分支學科,主要研究植物的形態(tài)、分類、生理、生態(tài)、分布、遺傳、進化等。目的在于開發(fā)、利用、改造和保護植物,讓植物在食用、藥用、觀賞等各方面為人類提供更多資源。“其實現(xiàn)在學習植物認知對搞研究、發(fā)論文并無實質(zhì)性的幫助?!?/section>大家為科普所做的工作幾乎全憑內(nèi)心的熱愛,因為如今只需要通過植物名稱以及基因檢測就可明確地知道其親緣關系,分類學家甚至只需要借助計算機系統(tǒng)和數(shù)據(jù)庫對比就可對植物有定性的了解。“但科普總得有人去做!”科普宣講團成員、國科大2020級植物學專業(yè)碩士生劉菲菲對此堅定不移?,F(xiàn)如今社會上時常聽見有人倡導保護動物,但保護植物多樣性的口號卻鮮有人提及。或許植物的靜態(tài)屬性讓本身作為動物的人類無法感同身受,“但植物作為最'底層’的生產(chǎn)者,其存亡沿著食物鏈影響著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痹谖覈戏酱嬖谥S多偷挖珍惜植物的例子,除了必要的食用性植物,大眾對于植物的保護意識實在太過薄弱。科普宣講團被作為一個聯(lián)系各個與自然相關的研究所和公眾的實踐平臺去建設?!皩τ谏茖W學院的同學來說,提升社會公眾科學素養(yǎng)就從最簡單的植物認知活動去做?!痹诒澈笠恢敝С謭F隊工作的王潔婷認為,青年學子很有必要在提升科技創(chuàng)新意識與科學實踐能力的同時,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做有擔當?shù)目蒲腥恕?/section>2021年春季學期的科普宣講團成員(部分)
青年宣言片《后浪》里,對當代青年有過這樣一些描述:“很多人在童年就進入了不惑之年,不惑于自己喜歡什么、不喜歡什么;人與人之間的壁壘被打破,你們只憑相同的愛好,就能結(jié)交千萬個值得干杯的朋友;你們擁有了我們曾經(jīng)夢寐以求的權利——選擇的權利;你所熱愛的就是你的生活。你們正在把傳統(tǒng)的變成現(xiàn)代的,把經(jīng)典的變成流行的,把學術的變成大眾的,把民族的變成世界的;你們把自己的熱愛,變成了一個和成千上萬的人分享快樂的事業(yè)。君子美美與共,和而不同?!?/section>能將所學變成所愛,或為了所愛能有所學,最終將自身所學變成眾人所愛,這或許是對堅持科普的國科大學子們所作出的最好詮釋。看完之后
各位UCASer是不是搓著小手
期待新的校園植物認知活動?
是的!沒錯!它來了!
10月23日下午2點
新的生命科學學院科普宣講團邀請你
走進國科大校園繽紛植物世界
帶著大家游校園、認植物
了解植物形態(tài)特征,分享植物背后故事
賞花草樹木,嘆自然的豐富多彩
青山蒼翠,秋風陣陣
天高云淡,陽光恰好
秋風攜帶秋雨驅(qū)散沉悶暑氣
若你覺得春夏去的匆忙
那乘著秋日
來一場科學校園游吧!
歡迎UCASer掃碼進入微信活動群,后續(xù)活動通知、報名表、活動路線和講解信息將在群內(nèi)發(fā)布。報名參加活動即可獲得精美紀念品,完整參加活動更有植物周邊小禮品相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