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在微博上看到這樣一條熱搜:
“九月的工資千萬不要亂花。”
下面鋪天蓋地的回答都是:
“十月是結婚黃金月,還沒決定去哪玩,已經收到了三份請柬?!?/span>
“這個十月,壓在我身上的不止是房貸和車貸,還有一筆高昂的人情債。”
“不怕結婚上禮,就怕扎堆結婚上禮,休息七天全奔波在送禮路上,又損失錢又損失時間?!?/span>
網友XinXin連,從9月2日至今,已經收到了5份婚帖,包含有發(fā)小,親戚,以及曾經的同學同事。
婚禮時間大都安排在十月長假里,結婚地點卻分布在不同城市里。
她的出行安排里,不僅有回家的車票,還要加上輾轉各地參加婚禮的交通費。
來回的路費和禮金她頭痛不已,不由得感慨,本想與國同慶,還沒等放假已經錢包空空。
網友妍妍也被隨禮的事攪得心煩意亂。
她老公老家的親戚無論紅白喜事,總會第一時間通知他們夫妻。
盡管兩人都已經離開老家,可念及以前的情分,總會隨一份禮。
沒想到這些親戚卻逐漸越界,每次隨禮都要求當下就轉賬,通知時就注明好了禮金一千元的數(shù)額,使他們夫妻倆感到很有壓力。
最近,他們又收到了親戚的兒子結婚的消息。
令人氣憤的是,親戚兒子之前訂婚他們已經隨禮,如今親戚兒子換了女朋友,即將結婚又通知他們隨禮。
提起這些年只進不出的禮金,予取予求的親戚,妍妍感覺頭疼不已。
如果順著他們的心意,說不定以后還有無數(shù)禮金要隨,實在是不小的壓力,可若直接拒絕,又擔心面子上過不去,毀掉了關系。
青年報社的調查報告顯示,近六成的受訪者認為禮金多少與關系親疏掛鉤。
47.5%的受訪者將隨份子看成維系關系的方式,更有84.8%的受訪者坦言份子錢讓自己有壓力。
《禮記》中寫道:
“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span>
可成年人的世界里,禮金不再是簡單的祝福,逐漸變成了人際關系里繞不開的難題。
十月婚月,你有沒有被禮金困擾呢?
02
在網上看到很有意思的話題:“聯(lián)系不多的人,突然發(fā)來結婚請柬,是什么體驗?”
話題下大家的經歷讓人啼笑皆非:
有的明明和同事不在一個辦公區(qū),同事卻特意到工位前送請柬;
有的加了微信都沒怎么聊過天,卻收到了婚帖鏈接;
有的人甚至沒和對方加好友,對方卻從共友群發(fā)來好友申請,特意通知結婚消息。
網友無奈地總結,為了收份子錢,就算躲到天涯海角,他們都能把你找到。
在付出對等的關系里,禮金自是一番美意。
可有些人與我們并沒有多深交集,卻打著朋友的名義討要禮金。
面對利益大于情意的關系,揮手告別才是最好的結局。
豆瓣網友西西漫談錄的經歷引人深思。
她前不久突然收到了大學同學的消息。
同學在微信里對她噓寒問暖,又感慨工作忙應該多聯(lián)系,這本讓西西覺得驚喜又溫暖。
可沒談幾句,同學就話鋒一轉,說自己最近要結婚,想請西西做伴娘。
想到自己與同學相隔千里,西西不由得疑惑,為什么同學不選妹妹,或同城好友做伴娘。
同學卻打哈哈道:
“妹妹結婚不方便,同城的同學有事來不了,我可就等你來了,不來就是不給我面子。”
可兩地輾轉的路費,伴娘禮服費用算起來也要三四千元,同學對此卻只字不提。
言下之意想讓西西自己承擔這些費用。
西西在腦海里迅速盤算一遍,請假去參加同學的婚禮,再加上做伴娘,自己至少要支付5000元。
她覺得自己和同學并沒有這么深的交情,于是心一橫拒絕了同學。
被拒絕后同學沒有再發(fā)一條消息,西西卻覺得如釋重負。
有句話說得很對:
“余生不長,那些把你放心上的人才值得交往。”
平時對我們不聞不問,遇事才熱切聯(lián)系的人,并不值得我們用心維系。
因為對方并不在乎我們的真心,只想從我們身上獲利。
精心備好賀禮份子錢,也換不來對方的重視親近;
若稍有差漏,卻可能斷送如履薄冰的關系。
和他們禮金牽扯越多,越容易埋下矛盾和爭議。
與其為不值得的關系消耗禮金,還不如早早對朋友圈斷舍離。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并非所有關系都值得付出禮金,并非所有人都值得擁有我們的真心。
03
老舍曾說:
“這些年,我越來越發(fā)現(xiàn),份子錢不過是友情和金錢遭遇戰(zhàn)的縮影?!?/span>
隨著年齡漸長,我們要參加數(shù)不清的婚宴酒席。
婚宴成為了新的社交方式,禮金也成為了檢驗關系的驗金石。
有的朋友因為關系親厚,收禮金時總會更考慮對方的感受;
有些人卻仗著感情親密,便肆意逾距,總想收取更高額的禮金。
殊不知,當禮金成為了綁架感情的工具,再好的感情也會分崩離析。
有位知乎網友分享參加發(fā)小的婚禮,稱那段經歷讓自己產生了陰影。
她和朋友從學生時就很投緣,工作后朋友還來她的城市暫住,兩人關系很要好。
朋友的條件更優(yōu)越,而她找工作并不順利,在朋友結婚時,自己才剛來陌生城市打拼。
收到好友喜訊后,她非常替朋友開心,連夜訂好車票,早早到朋友家替她籌備喜事,還準備了666元禮金。
可隨份子錢時,朋友得知她的禮金后就沉了臉色。
甚至毫不客氣地說:
“我們家鄉(xiāng)習俗都是隨1000元,你怎么好意思隨這么點?”
可朋友明知道她生活窘迫,仍在禮金上斤斤計較,數(shù)落不斷,這讓網友感覺委屈又心寒。
礙于情面她選擇了忍氣吞聲,繼續(xù)幫朋友籌備婚禮。
盡管她盡心盡力地布置婚房,為新娘化妝,為婚宴忙前忙后,朋友也沒有一句感激。
婚禮結束的當晚,連晚飯都沒有為她準備,朋友圈也屏蔽了她。
提起這段往事,網友還是忍不住流淚,覺得自己真心錯付。
她的經歷下,引發(fā)了不少人的共鳴:
盡管囊中羞澀,為了不掃興致,還是咬牙支付高額禮金;
明明不善社交,為了維持情面,還是強迫自己出席婚宴。
因為一旦推辭,對方就打出“關系好才如此”的旗號,讓人無法拒絕。
但其實感情越深,越應該有尺度和分寸。
禮金本是祝福的心意,從沒有硬性標準。
值得深交的朋友,不止能互通喜訊,亦能體諒我們的難處和不易。
作為送禮的一方,我們盡自己所能給予禮金就好,不必為此背上心理壓力。
送禮一方不吝給予禮金;收禮的一方也能體諒感激,關系才會歷久彌新。
《奇葩說》辯手黃執(zhí)中曾說:
“我們常感慨相識滿天下,知心有幾人。
但坦白講,無法做出差別對待的關系里,留給自己的只有委屈?!?/span>
份子錢的背后,蘊藏著關系的親疏遠近,送禮人的祝福和心意,面對不同的人,自然擁有不同的標準和定義。
若對每段關系給予全部的真心,所有的婚帖付出同等的禮金,不僅會消耗自己,換來的也是對方無限制的索取。
對份子錢有取舍,對朋友有篩選,從不是一種冷漠,而是難得的清醒。
往后余生,愿我們報之以木桃的真心,能收獲還之以瓊瑤的驚喜。
在山高水長的人世間,擁有久處不厭的感情。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