鞏俐(Gong Li),電影演員,聯(lián)合國促進和平藝術家,聯(lián)合國糧農(nóng)大使,聯(lián)合國全球環(huán)境保護大使。1987年鞏俐主演電影《紅高粱》而一舉成名;1989年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
1992年鞏俐憑借《秋菊打官司》獲得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女演員獎,成為首位獲得威尼斯影后的華人;1993年獲得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金攝影機獎;同年上榜美國《人物》全球最美50人;1996年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并上榜全球十大人物;1997年受邀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評委會成員,成為首位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評委的華人;同年登上德國《明鏡周刊》封面;1998年被法國文化部授予“藝術與文學勛章”軍官勛位。
1988年至1993年鞏俐主演的電影《紅高粱》、《秋菊打官司》、《霸王別姬》分別獲得金熊獎、金獅獎、金棕櫚獎,成為世界影史第二位主演影片包攬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jié)最高獎的演員。
2000年鞏俐受邀擔任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評委會主席,成為首位擔任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jié)評委會主席的華人;同年獲得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女演員獎及藝術成就大獎;
2002年受邀擔任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評委會主席,成為首位兩度擔任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jié)評委會主席的華人;2004年獲得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紀念大獎;2006年上榜美國《時代周刊》60年亞洲英雄。
2010年鞏俐被法國文化部晉升為“藝術與文學勛章”司令勛位;
2014年受邀擔任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評委會主席。
評選理由:有數(shù)量眾多的世界范圍有影響的代表作,作品影響深遠經(jīng)典,同時,在好萊塢也有可觀的代表作,是當代華語女演員的標桿。
張曼玉(英文名:Maggie Cheung),生于香港,祖籍上海,國家一級演員,愛丁堡大學榮譽博士,聯(lián)合國兒童基金會中國大使。張曼玉是迄今華語影壇獲獎最多的電影演員,獎項涵蓋十余個國際影展。
1983年獲得香港小姐亞軍出道,
1989年至2001年共獲得四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五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和一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
1992年2月憑借《阮玲玉》獲得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女演員,成為中國電影史上首位在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jié)中獲得演員榮譽的影星。
2004年5月憑借法國電影《清潔》獲得第57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女演員,成為亞洲影壇首位戛納影后,亦是迄今唯一躋身三大影展雙料影后的亞洲演員。
此外張曼玉擔任過全部三大影展評委,2004年后長期息影。
2004年9月獲巴黎榮譽市民勛章。
2005年獲蒙特利爾國際電影節(jié)藝術成就獎,2007年獲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杰出貢獻獎,同年被《紐約時報》評入年度世界影壇22位偉大表演者。
評選理由:張曼玉享譽世界經(jīng)典作品雖不如鞏俐那么多,但是憑借強大的個人表演,得到了極其亮眼的獎項成績,一座戛納獎杯,把張曼玉推進世界頂尖女演員之列。
章子怡(Zhang Ziyi),1979年2月9日出生于北京,電影演員,2000年畢業(yè)于中央戲劇學院。
1998年被張藝謀發(fā)掘,主演電影《我的父親母親》而一舉成名,該片榮獲第5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銀熊獎。
1999年主演李安導演的電影《臥虎藏龍》,該片榮獲中國影史上第一個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等眾多國際大獎,因此躋身國際影壇。
2005年主演斯皮爾伯格監(jiān)制的好萊塢電影《藝伎回憶錄》,成為首位擔任好萊塢A級制作大片女主角的華人影星,該片榮獲第78屆奧斯卡三項大獎,她成為首位主演電影兩度榮獲奧斯卡獎的華人演員,并獲得了美國電影金球獎、英國電影學院獎、美國演員工會獎影后提名 ,入選當年《時代周刊》“影響世界的100人”和“中國電影百年百位優(yōu)秀演員”。
2010年亞洲電影博覽會授予其“近十年亞洲最杰出女演員獎”。
2013~2014年,憑借《一代宗師》中"宮二“一角而榮獲第50屆金馬獎、第33屆金像獎、第32屆百花獎、亞太電影大獎、亞太電影節(jié)、亞洲電影大獎等超過12座影后大獎, 她成為華語電影史上首位集齊“大眾電影百花獎、中國電影華表獎、中國電影金雞獎、香港電影金像獎、臺灣電影金馬獎”等華語五大最高表演類獎的女演員,也創(chuàng)造了華語影壇憑借一部電影榮膺影后次數(shù)最多的記錄。
自2005年起章子怡擔任奧斯卡終身評委,并連續(xù)擔任第77和78屆奧斯卡頒獎嘉賓;2006、2009、2013年三次擔任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評委。演藝事業(yè)外,章子怡擔任中國電影推廣大使,在海外積極參與推廣宣傳華語電影。
評選理由:章子怡也擁有非常多的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經(jīng)典作品,金球獎影后提名,兩次奧斯卡頒獎也讓她成為最受國際矚目的中國女演員之一。
陳沖,美籍華裔女演員,奧斯卡獎評委,好萊塢編劇家協(xié)會會員。1961年4月26日生于上海,畢業(yè)于上海外國語學院。
1976年,因在謝晉執(zhí)導的電影《青春》中演啞妹而在電影圈嶄露頭角。
1989,表演作品《末代皇帝》,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
1994年憑借《紅玫瑰與白玫瑰》獲得金馬獎影后。
1997年憑借《天浴》榮獲金馬獎最佳導演。
1998年,回國參加電視劇《綠卡族》的拍攝。2007年,憑借影片《家鄉(xiāng)的故事》奪得第四十四屆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美國夏威夷電影節(jié)終身成就獎。
2014年10月,擔任第51屆臺灣金馬獎評委會主席。
評選理由: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代表作,《末代皇帝》讓陳沖擁有了一定的國際影響力,導演演員的多棲發(fā)展也印證了她強大的個人能力。
舒淇,1976年4月16日出生于臺灣省新北市新店區(qū),演員、模特。她從高中開始就當上了業(yè)余模特。
1996年從臺灣到香港發(fā)展,被王晶發(fā)掘主演多部影片,后憑借爾冬升導演的《色情男女》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配角、最佳新人兩項大獎。
2001年登上美國《時代周刊》封面,并對舒淇進行了專訪。2005年憑借《最好的時光》獲得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2008年擔任第5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評委。
2009年擔任第62屆戛納國際電影節(jié)評委;同年,舒淇憑借《非誠勿擾》獲得第13屆中國電影華表獎優(yōu)秀境外華裔女演員獎。
2013年主演電影《西游·降魔篇》打破華語電影全球票房紀錄 。
2015年主演電影《刺客聶隱娘》,獲得戛納電影節(jié)最佳導演。
評選理由:舒淇也擁有一定數(shù)量的經(jīng)典作品和影響海內(nèi)外的代表作,兩次三大電影節(jié)的評委可以看出她在國際電影圈有一定影響力。
張艾嘉(Sylvia Chang),1953年生于中國臺灣,祖籍山西五臺。
中國臺灣女演員、歌手、導演、編劇、制片人,畢業(yè)于臺北美國學校。1972年,19歲的張艾嘉成為嘉禾公司旗下的女演員;同年,參演首部電影《龍虎金剛》。
1976年,憑借《碧云天》得第13屆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 。
1981年以《我的爺爺》奪得第18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
1986年,自導自演電影《最愛》,獲得第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第2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 。英國國家電影院特地舉辦了“向張艾嘉致敬”的焦點專題。
2002年,主演《地久天長》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以及香港影評人協(xié)會、第7屆香港電影金紫荊獎最佳女主角獎。
1995年,擔任編劇及導演的電影《少女小漁》獲得第40屆亞太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獎和最佳編劇獎。
1999年,張艾嘉執(zhí)導的電影《心動》獲得金像獎最佳編劇獎。
1985年7月,張艾嘉發(fā)行首張專輯《忙與盲》,名列“臺灣百大唱片”第19名。
1992年,推出專輯《愛的代價》,并由李宗盛為其創(chuàng)作同名單曲《愛的代價》。
2014年起,擔任金馬獎主席。
評選理由:張艾嘉為亞洲電影界貢獻了很多優(yōu)秀的作品,不管是導演作品還是表演作品,深深影響了臺灣電影和亞洲電影。
周迅,1974年10月18日生于浙江省衢州市,中國內(nèi)陸女演員。
1998年周迅憑借《蘇州河》獲得巴黎國際電影節(jié)影后及法國演藝集團最具潛力新人獎。
2000年因電視劇《大明宮詞》小太平一角獲得中國電視金鷹獎最受歡迎女演員。
2001年參演的電影《十七歲的單車》獲得第51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銀熊獎;
2003年主演的《巴爾扎克與小裁縫》代表法國獲得第61屆金球獎最佳外語片提名。
2005年憑借電影《如果·愛》獲得香港電影金像獎、臺灣電影金馬獎等獎項。
2008年獲得聯(lián)合國開發(fā)計劃署任命成為中國親善大使。
2009年,以《李米的猜想》獲得中國電影金雞獎,亞洲電影大獎等10個中外大獎。
2009年獲得亞洲電影博覽會,亞洲制片人協(xié)會 "年度亞洲之星"。
2010年被CNN評選為亞洲最偉大的25位演員之一。
2014年2月獲得法國藝術及文學勛章騎士勛章。
評選理由:從周迅身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個女演員的天賦和眼光,周迅演過非常多的小眾文藝片,演技一步步精進。作品也頗多受到國際認可,周迅也是第一個拿到金像,金雞,金馬,滿貫的女演員。
林青霞(Brigitte Lin),1954年11月3日出生在中國臺灣省新北三重區(qū),祖籍山東萊陽。1973年在臺北西門町被星探發(fā)現(xiàn)出演處女作《窗外》女主角江雁容。
1976年憑《八百壯士》榮獲亞太電影節(jié)最佳女主角;當時她與林鳳嬌以及秦漢、秦祥林并稱“二秦二林”。
1984年將事業(yè)重心移入香港,1990年憑《滾滾紅塵》奪得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1992年與徐克導演合作電影《笑傲江湖之東方不敗》,塑造出東方不敗這一經(jīng)典角色。與張曼玉、梅艷芳和鐘楚紅合稱“霞玉芳紅”。
評選理由:若說作品和獎項,林青霞并不出眾,可是她是當之無愧的影響了中國影壇的女演員,是一整個時代的記憶,從她及其強大的個人特質(zhì)可以看出一個女演員的內(nèi)核。
蕭芳芳,原名蕭亮,澳大利亞籍華語影視女演員,1947年3月13日出生于上海,祖籍蘇州。
2歲隨父母移居香港。1954年7歲的蕭芳芳接拍第一部電影《小星淚》正式出道。
1955年出演電影《梅姑》獲得第2屆東南亞影展最佳童星獎。
1958年主演的《苦兒流浪記》是第一部獲舊金山國際影展金獎提名的中國電影。
1960年主演第一部武俠片《青城十九俠》,至1966年,她總共出演了100多部古裝片。
1966年演出第一部時裝劇《少女心》,開始轉(zhuǎn)型為時裝歌舞片演員。1970年留學美國,1973年獲得美國新澤西州西頓賀爾大學大眾傳播學學士學位后返回香港。
1974年憑借電影《女朋友》和《海韻》分別獲得第1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配角和第5屆西班牙國際海洋電影節(jié)最佳女主角獎。
1980年主演電視劇《秋水長天》,獲得第16屆臺灣電視金鐘獎最佳女主角獎。
1988年憑借電影《不是冤家不聚頭》獲得了第7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1995年出演電影《女人四十》并憑借該片獲得第15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女主角獎、第32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和第15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主角獎。
1996年憑借電影《虎度門》獲得第41屆亞太影展及第33屆臺灣電影金馬獎最佳女主角獎。2009年,第28屆香港電影金像獎組委會授予其終身成就獎。
評選理由:蕭芳芳告訴人們,什么才是努力敬業(yè)的女演員,兢兢業(yè)業(yè)的演藝生涯走得平穩(wěn)踏實,演技也是一步步磨練,在中晚年拿到最具重量的獎項,實屬實至名歸。
余男,祖籍湖南省湘潭市,出生于遼寧省大連市,中國內(nèi)陸電影演員。
1999年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表演系。
1999年主演電影《月蝕》,獲得第4屆法國多維爾亞洲電影節(jié)“最佳女演員獎”。
2004年,憑借電影《驚蟄》奪得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第19屆巴黎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女主角”獎。
2006年,憑借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金熊獎影片《圖雅的婚事》,獲得華語電影傳媒大獎、芝加哥國際電影節(jié)和迦太基國際電影節(jié)“最佳女主角”獎項。
2012年主演電影《殺生》,同年加盟好萊塢電影《敢死隊2》飾演女主角“Maggie” 。
2013年擔任第60屆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第1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jié)和第12屆釜山國際電影節(jié)評委。
評選理由:余男是具有強大個人特質(zhì)的女演員,這一點完全體現(xiàn)在她的選片上,高質(zhì)量的選片成就了余男優(yōu)秀的演技。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