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不去理會孩子這些口頭禪背后的真正意思,探究孩子真正的想法和感受,而是貿(mào)然給孩子貼上“不聽話、叛逆”的標簽,那親子關(guān)系只會越來越遠。
——派媽
”
你知道嗎?孩子的語言會反映孩子最真實的心理狀態(tài),有些話,如果你家孩子經(jīng)常說,那你就要提高警惕了!
前兩天和幾個媽媽帶娃去游樂場玩,孩子們都很喜歡騎摩托車的電動游戲,爭著搶著上去比賽。
可是晨晨卻顯得格格不入,只是站在邊上看別人玩,從來不肯上去試試。
我拍拍晨晨,示意他也去玩,結(jié)果晨晨一個勁兒地擺手,不停地說“不行,不行,我不行的,我看看就行,我不喜歡玩!”
晨晨媽在我旁邊撇撇嘴說“我家晨晨對什么都不感興趣,玩什么都玩不好!”
聽見媽媽的話,我看到晨晨的臉色明顯暗了一下。
孩子真的沒興趣嗎?我分明看到晨晨看別人騎車的時候,眼睛里閃著渴望的光,他在一邊做指揮,甚至幫天天拿到了第一名。
明明自己很喜歡,卻說不要,明明自己很厲害,卻說自己不行。
為什么?
02
腦科學家洪蘭教授說過:大腦是可以被語言改變的,它會一直不停地因為外界的需求而改變神經(jīng)的分配。
如果你家孩子經(jīng)常說這3句話,家長一定要提高警惕,因為這說明他的心理,性格,甚至人格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很大的問題,他的大腦已經(jīng)被改變了!
第一句話:“ 我不會”、“我不行”
在晨晨媽眼里,晨晨就是個一無是處的孩子。
每次聊起孩子,晨晨媽就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表情,控訴晨晨寫作業(yè)慢,簡單的題也不會做,古詩記不住等等。
總之,在晨晨媽的嘴里,兒子又笨又蠢,什么都做不好,什么都學不會。
我家兒子和晨晨是好朋友,兒子經(jīng)常和我說晨晨很厲害,他說晨晨的歷史知識很豐富,字也寫得特別漂亮。
他覺得晨晨是一個很有思想的人,特別喜歡和晨晨聊天。
明明自己很好,卻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難道說這是一種謙虛嗎?
實際上,不管做什么,第一反應(yīng)就說“我不行”的孩子,自信基本上已經(jīng)被摧毀了!
孩子是極度認同父母對自己的評價的,當父母不斷批評自己這也不行,那也不好的時候,孩子就會發(fā)自內(nèi)心地認同父母的話,認自己一無是處,甚至會對標父母的評價,真的變成一無是處的樣子。
心理學上就有個“貼標簽”效應(yīng),就是說當一個人被貼上一種標簽后,他會做出自我印象管理,使自己的行為與所貼標簽的內(nèi)容相一致。
晨晨媽對孩子的否定已經(jīng)獲得了晨晨的認同,他產(chǎn)生了深深的自我懷疑,認為自己不夠好,所以不管做什么,他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我不行”,選擇退縮,不敢嘗試。
父母給孩子貼上標簽,往往會伴隨孩子的一生,“貼上容易,撕下難”!
泰國有個叫NetnapaSaelee的女孩,出身貧寒,卻是個學霸,并且獲得了Sarnrak獎學金,而她的優(yōu)秀就是來自母親的教育。
小時候,女孩想種些豆芽賣,媽媽馬上同意了。
毫無經(jīng)驗的母女倆,在種豆芽的過程中經(jīng)歷了無數(shù)次失敗,每次女兒氣餒的時候,媽媽都微笑著告訴女兒:“沒關(guān)系,我們再試!”
一次,兩次,三次。.....在媽媽的鼓勵之下,女兒終于成功種出了豆芽!
而這件小事,影響了女兒的一生,“沒關(guān)系,我們再試試!”
讓她不輕易氣餒,勇敢挑戰(zhàn),一路逆襲成為了博士!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在語言上拖孩子的后腿!
《小王子》中有這樣一句話:世界上最有征服力的武器是語言。
一句話可以讓一個人的心情跌入谷底,一句話也可以讓一個人重振力量。
多看到孩子的優(yōu)勢,幫助他挖掘自己的長處;
多鼓勵孩子,讓他們勇敢去嘗試。
孩子的成長有無數(shù)種可能,撕掉標簽化的評價,給孩子成長的空間和自由,才能激發(fā)孩子內(nèi)心的力量,更加優(yōu)秀!
03
第二句話:“和我沒關(guān)系”
琪琪媽媽發(fā)現(xiàn),女兒有個特別愛推卸責任的壞毛??!
不管遇到什么事兒,孩子的第一反應(yīng)就是”和我無關(guān)“、”不是我做的“。
因為推卸責任,孩子撒了很多次謊,甚至還為此挨了幾頓打,但是孩子依舊我行我素。
琪琪媽媽絕望地認為孩子的品行出現(xiàn)了問題,變成了一個沒有擔當,喜歡撒謊的壞孩子。
和琪琪、琪琪媽分別深聊過之后,我發(fā)現(xiàn),琪琪之所以喜歡說“不是我干的”,主要的根結(jié)就在媽媽身上。
琪琪媽媽是一個對女兒要求極高的母親。
琪琪從小到大,只要犯一點點錯,就會受到嚴厲的批評,甚至是打罵,這讓孩子感到非常恐懼。
為了逃避父母的責罵,琪琪開始推卸責任,當她嘗到了逃避責任的甜頭后,她出現(xiàn)了習慣性的撒謊。
美國作家唐·艾里姆說的:“掌握好責罵與訓斥的方法與技巧,才能達到教育的目的與效果。不當?shù)呢熈P,不知不覺中會傷害孩子。”
孩子成長的過程,其實就是不斷犯錯的過程,只有在一次次的跌倒中,孩子才會總結(jié)經(jīng)驗,知道下一步應(yīng)該怎么做。
而嚴厲的父母卻從來不肯給孩子犯錯的機會,在他們眼中,孩子犯錯就是十惡不赦,只有嚴厲管教,才會讓孩子長記性,殊不知這樣的教育只會毀掉孩子。
父母嚴苛怒罵,孩子只會選擇逃避,將責任全部推卸到別人身上。
心理學家比昂提出過一個“心理容器”概念,他認為,如果我們能作為一個大的容器去包容孩子的的情緒,接住他的眼淚,悲傷,無力,甚至是攻擊。
能夠共情地去理解他的情緒,承受住他的情緒帶給你的焦慮,而不是抽身離開,或是攻擊回去, 這樣,你就能看到他情緒外表下隱藏的脆弱,接納這部分脆弱,對孩子的成長,是非常有建設(shè)性的。
聰明的父母,會包容孩子,他們會將孩子的每一次錯誤當成成長的機會,不但幫助孩子認識錯誤,承擔責任,還會引導孩子總結(jié)思考,規(guī)避再次犯錯。
04
第三句話:“哎,算了吧”
哲哲爸爸突然發(fā)現(xiàn),這半年兒子出現(xiàn)了一個新的口頭禪“哎,算了,算了”
小朋友在一起玩,兒子明明想踢足球不想滑滑梯,卻說“算了,聽你的。”
有些事情,兒子明明可以爭取一下,他偏偏選擇了妥協(xié)地說“算了,就這樣吧”
兒子怎么就變成了“老好人”,這讓哲哲爸爸想不通。
“算了”是一種帶著非常明顯妥協(xié)性的句式,他背后透露的是孩子深深的無奈和妥協(xié),而孩子之所以出現(xiàn)這種情況,就是因為父母過于強硬,控制欲太強,孩子已經(jīng)無力反抗,選擇了自暴自棄。
控制欲強的父母,是孩子的災(zāi)難!
在控制欲強的父母眼里,孩子就是自己附屬品,他沒有說“不”的權(quán)利,沒有自己做主的能力,父母高舉著“我為了你好”的愛的大旗,控制著孩子的人生。
卻不知,在父母的牢牢控制之下,孩子的自我丟失了!
在強勢的父母面前,孩子已經(jīng)清楚地知道,自己說什么也沒有用,再反抗也不會被接受,慢慢地孩子告訴自己與其爭取,不如妥協(xié)。
所以,他們開始對父母妥協(xié),對朋友妥協(xié),對老師妥協(xié),成人后,他們就會對工作妥協(xié),對生活妥協(xié),成為一個毫無斗志的“老好人”!
瑞士心理學家米勒曾說:一旦孩子被當做父母的私人財產(chǎn),被父母利用以達到某種目的,一旦父母對他施以控制,他最基礎(chǔ)的成長已經(jīng)被粗暴的打斷。
心理學家李雪老師指出:控制欲極強的父母,意識上覺得一切為了孩子好,實際做的卻是確保孩子處在廢物狀態(tài),從而乖乖受控。
我們培養(yǎng)的是擁有自立能力的孩子,他擁有完整的自我,能自主思考,能把握人生的方向,而具有這種能力的大基礎(chǔ)就是父母懂得放手!
尊重孩子是獨立個體的事實,尊重孩子的成長,鼓勵孩子學會安排自己的生活,鼓勵孩子對事情有自己的看法,鼓勵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探索。
不要一切包辦,而是放手大膽讓孩子去做,你會發(fā)現(xiàn)其實孩子比你想象中強得多。
蒙臺梭利說過“我們對兒童所做的一切,都會開花結(jié)果,不但影響他的一生,也決定他的一生。”
我們對孩子的每一種教育,說過的每一句話,對孩子都是深深的影響。也許讓他變得更好,也可能讓他變得更壞。
作為父母,在抱怨責怪孩子的時候,先停下來,看看自己做對了沒有,當父母對了,孩子就對了!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