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貞觀十七年,太子李承乾謀反案事發(fā),滿朝震驚。因為朝中官員背后的勢力復雜,為了公平審理此案,李世民選了4位大臣來共同審理此案。在這種雷霆手段下,僅僅用了3天,李承乾一黨全部歸案。
此案的結局是太子李承乾被廢、其他參與者悉數(shù)賜死。接下來,李世民面臨一個大難題,那就是誰來接替李承乾擔任唐朝的太子呢?
李世民有三個嫡子,嫡長子李承乾被廢,希望最大的人就是嫡次子李泰。而且,李泰是李世民所有兒子中最得寵的一位?!杜f唐書》曰:“是時,魏王泰寵冠諸王?!?/p>
所以,以中書侍郎岑文本為代表的大臣,紛紛上書擁立李泰。
但長孫無忌卻建議立另一個嫡子李治,原因是:李承乾謀逆,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因為太子之位長期被李泰覬覦。如果立李泰為太子,以后皇子們都會以此為榜樣,謀劃太子之位。
經(jīng)過長孫無忌這番一說,李世民恍然大悟,決定放棄李泰,立李治為太子。當時李治只有15歲,李世民若想培養(yǎng)他,就需要文臣武將的支持。
這時,李世民下令,任命長孫無忌為太子太師,房玄齡為太子太傅,蕭瑀為太子太保,李勣為太子詹事。審理李承乾謀逆案的4位大臣,全部被安排到東宮兼職。
其實,在李世民的內(nèi)心里,這4位大臣,最讓他不放心的人就是李勣。要知道,李勣原本姓徐,后來因功被李淵賜姓李。武德年間,李建成和李世民爭斗多年,李勣置身事外,不愿意參與皇子斗爭,因此在玄武門之變中并沒有李勣的身影。
李淵曾贊嘆李勣是“徐世勣感德推功,實純臣也”。李世民想扶持李治接班,需要的是死心塌地忠于皇帝、忠于太子的大臣,而不是一位純臣。李勣效忠于大唐,只要唐朝還姓李,李勣就不愿意卷入權力爭斗之中。
為了讓李勣死心塌地扶持李治,李世民要千方百計拉攏他。若讓李勣擔任托孤大臣,李治的位置就算穩(wěn)了。
一日,李勣生病,太醫(yī)說需要用胡須燒成灰做藥引子。李世民聽聞后,毫不猶豫剪掉自己的胡須,為李勣治病。
除此之外,李世民最讓李勣感動的一次,是幫他披龍袍。當時,李世民請李勣入宮飲宴。酒酣時,李世民終于把心里話說出來了:“朕求群臣可托幼孤者,無以逾公,公往不負李密,豈負朕哉!”
意思是,朕想在文武百官中找一位大臣托孤,挑來挑去,發(fā)現(xiàn)沒有人比你更有資格。你當年不愿意負李密,將來肯定也不會負朕。李勣一聽,感動不已。
他得到李世民如此信任,當時咬破手指發(fā)誓。隨后,李勣喝得伶仃大醉,李世民趁他醉得不省人事,把身上的龍袍脫掉披在他身上。果然,等李勣醒來,看到身上的黃袍,再次感動得不得了,發(fā)誓一定會好好輔佐李治。
貞觀二十三年,李世民病重期間,和太子李治唱了一出“雙簧”。李勣在沒有任何過錯的情況下,被李世民貶到疊州任職。
李治繼位后,立即召李勣入朝,任命他為開府儀同三司。
在古代,這個官職是朝廷對功臣的重要賞賜,接著李勣又被任命為宰相,位極人臣。無罪被貶,新帝登基后再超規(guī)格恩封,李勣焉能不死心塌地效忠唐高宗李治?
不得不說,李世民父子把帝王之術應用到了極致!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