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卷舊傳為褚遂良所摹,故卷前項元汴標題“褚摹王羲之蘭亭帖”,簡稱為“褚摹蘭亭”,實未必確切。全卷有宋、元、明諸家題跋或觀款,以及鑒藏印記215方,又半印4方。其中“滕中”等2方北宋印和南宋紹興內(nèi)府“紹興”、“內(nèi)府印”、“睿思東閣”等7方印屬真,第一后紙上米芾詩題及7方鈐印亦真。因知此卷當為北宋米芾前臨摹本。但作品質(zhì)地屬楮皮紙,是宋以后方普遍使用的紙質(zhì),或可證此為北宋摹本。全卷由兩幅紙拼接,前紙19行,后紙9行,行款排列較松勻,以臨寫為主,輔以勾描,因此書寫較為流暢,亦具一定功力。此卷流傳鑒藏經(jīng)過大致為:北宋滕中、南宋紹興內(nèi)府、元趙孟頫、明浦江鄭氏、項元汴、清卞永譽、乾隆內(nèi)府。
曾著錄于清顧復(fù)《平生壯觀》、卞永譽《式古堂書畫匯考》、吳升《大觀錄》、安岐《墨緣匯觀》、《石渠寶笈·續(xù)編》、阮元《石渠隨筆》等書,并刻入“蘭亭八柱”。
王羲之【蘭亭集序】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fēng)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其欣于所遇,暫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俛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米芾書法題跋《褚遂良摹蘭亭序跋贊》兩種:
1)米芾行楷書跋《褚臨黃絹本蘭亭序跋贊》,又稱《審定帖》,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2)米芾《褚遂良摹蘭亭序跋贊》紙本,24 X 47.5cm,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此為北京故宮博物院藏《褚遂良摹蘭亭序》,元陸繼善摹本后跋贊(舊題明陳鑒藏本);此跋贊文句與米芾《書史》所載大同小異。
關(guān)于《褚遂良摹蘭亭序》此摹本,明文嘉及王世貞等人云,此本系成化年間對陳鑒(字緝熙)據(jù)所藏古模本鉤模后,以米芾跋贊移配而成,基本保存了原貌。后人亦據(jù)文嘉和王世貞對陳鑒的評論,皆誤將此本定為陳鑒所偽。后考證,此摹本實為元代陸繼善所摹,陸繼善曾經(jīng)勾摹其兄所藏的《蘭亭序》,傳世有五種之多,此為其一。(參考《文物》2006年第5期故宮博物院研究員王連起:《元陸繼善摹蘭亭序考》)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