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很多人分不清琉璃與玻璃。國外沒有琉璃的說法,統(tǒng)稱為玻璃,而在國內(nèi)玻璃和琉璃的工藝不同。玻璃更多是吹制玻璃,可以很輕薄,透亮。而琉璃卻因為脫蠟鑄造的工藝,所以有它的分量感和厚重感。光透過琉璃的光線更具有柔和感。
琉璃的制作,最早可追溯到西周,最初制作材料是從青銅器鑄造的副產(chǎn)品中獲得的,經(jīng)過提煉加工制成琉璃。
琉璃在工藝上,最難的控制的是它的偶然性。這既成就了它的美卻也為燒制制造了一重困境。琉璃在燒制的過程中容易產(chǎn)生氣泡,若是有幾種顏色混合燒制,它的顏色流動是不可控的。一件完美的琉璃作品渾然天成,在燒制過程中流動的美老天說了算。
古法琉璃,在1400多度的高溫下燒制而成,經(jīng)過十多道手工工藝的精修細磨,整個過程純?yōu)槭止ぶ谱?,在高?000℃以上的火爐上將水晶琉璃母石熔化后而自然凝聚成高貴華麗、天工自拙的琉璃。
冬日以冰作器,可添一席之趣。用脫鉛可食用級工藝所制的琉璃來作為茶器,湯色可見,口感溫潤,握感適中,極適宜飲茶用。
琉璃的通透,能刻畫出佛像的遺世獨立超凡出塵的形象。
看似容易,但在燒制的過程中變數(shù)也非常大。
拿上面這件作品來說,它的損耗量很大。原因都出現(xiàn)在面部,在燒制的過程中小沙彌的臉有的歪了,有的上面有氣泡,有的里面有雜質(zhì),或者顏色流動正好在臉上,流得不好看,又或者微微有一些收縮……這些都只能成為殘次品。
琉璃是有點像瓷器,好的作品都是“砸”出來的。每一件作品的背后都砸了無數(shù)的心血。好的琉璃作品皆是水到渠成技藝的反饋。
看更多美學(xué)知識和東方傳統(tǒng)手藝,歡迎關(guān)注【東家·守藝人】。本答案部分內(nèi)容來源東家匠人梁明毓的采訪。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