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山神農(nóng)炎帝故里文化略考
懷化市檔案局 林順萬 閻朝科
論文提要:以例證方法,并用所收集的檔案資料,對無文
字時代的神農(nóng)炎帝及其故里連山進行論證。
主題詞:神農(nóng) 故里 連山 考證
1、稻作
學者靳桂云,采用行進的植物硅酸體方法,,以中國氣候和自然地理條件的大分界線長江為界,對中國北方史前遺址稻作遺存的植物硅酸體進行了測定,得出了一個結(jié)論,即:流域以北雖有水稻栽培,考古也有甘肅仰韶、河南西高崖等遺存發(fā)現(xiàn),但即便在溫度較高的全新世時期, 中國北方地區(qū)也不具備馴化稻的始祖野生稻生長的氣候條件。(《文物保護與考古科學》2002年01期.《中國北方史前遺址稻作遺存的植物硅酸體判別標準》.作者:靳桂云)。
稻作,特別是野稻馴化,是神農(nóng)炎帝及故里的本質(zhì)特征。在同時提出神農(nóng)炎帝故里的幾個屬于北方的比如陜西寶雞、山西高平、河南新鄭華陽和湖北隨州厲山,就存在著一個重要的不可能性。而處于長江以南的會同連山,就具有更大的可能性。
重要的是,連山不僅種稻,還很早就種植北方盛產(chǎn)的“粟”。而且是一種與傳說中有“火德”的神農(nóng)炎帝“烈山氏”燒山而耕相同的以原始的刀耕火種方式進行耕種的“火粟”,連山的“火粟”,不僅種粟,還種玉米,糝子等多種旱地農(nóng)作物,并一直盛行到1958年大躍進以前。
2、連山地名
經(jīng)查會同縣檔案館檔案《會同地名錄》,第23頁述“古時該地渠水兩岸有兩棵大樹拱形對立,遠視似兩山相連,故名。”
上述也許是一種客觀存在。但有一個問題:連山鎮(zhèn)江廟近旁壇子頸舊石器遺址考古表明,連山四、五萬年前就有先民繁衍生息、至少在萬年以前,這里就應(yīng)該有地名,“樹齡”不可能有萬年以上,因而“樹連山”不是連山的萬年之名。連山盛行古石神靈崇拜,老虎洞是先人們的天然皇宮,連山石雄踞于皇宮之上,人們更會對它崇拜有加。而其“石齡”至少在幾十萬年以上,就最有理由成為“連山”萬年之名。而這與神農(nóng)炎帝稱“連山氏”,創(chuàng)“連山易”相吻合。
3、“反子園”地名及傳說
在被學者們考證的神農(nóng)炎帝故居老虎洞西側(cè)清水溪沖(1960年建水庫)內(nèi)有兩個地方,一個叫“反子園”,一個叫“斬龍坳”。鄰近聯(lián)合村六組村民集體向筆者講述“反子”傳說,反子園一戶人家兄妹二人,哥哥閉門三年修煉神功,已可以飛了,剪紙人紙馬準備起兵造反?;实壑笈杀皝碜侥?,最后在“斬龍坳”將其擒獲。傳說表明這里曾建過方國出過皇帝。從“反子”的“子”看,是上古或先秦人稱,其傳說最近也應(yīng)產(chǎn)生于先秦,而其事實應(yīng)發(fā)生在傳說以前。于是,這一傳說與戰(zhàn)國《列子.湯問》“楚之南,有炎人國。”晉代《伏滔集.習鑿齒論青楚人物略》“神農(nóng)生于黔中”,以及史記神農(nóng)“衰”而不舉,蚩尤(當然不限于蚩尤,或還有其他苗、漢精英)造反等記載有了對應(yīng)。
4、檔案記載與“會同之禮”
《會同縣志》卷一“光緒元年歲次乙亥秋日滎陽孫炳煌”《重修會同縣志序》,有“時見曰會殷見曰同會同之名良不虛也”敘述。"不虛"者,名不虛傳、有根有據(jù)也。其表明會同早有古代天子諸候行“會同之禮”之地的傳說,而不是現(xiàn)在學者們的臆斷。
5、炎菜與神農(nóng)炎帝創(chuàng)“百蔬”
連山盛產(chǎn)“百蔬”,人們還保留有很多原始加工方法和品種。其中炎菜就是一個例子。炎菜是將快抽蕻的大頭青菜整棵,去須洗凈晾至韌干切碎,加鹽少許反復揉搓入壇腌放,經(jīng)月而成,其色青鮮如初,為腌菜中的絕唱。炎菜決非“鹽菜”,因為其他腌菜也要加鹽。也決非“腌菜”。“腌菜”是腌制菜統(tǒng)稱,且連山人念“腌”字時不念yan一聲,念an或won四聲,念炎菜的“炎”則是yan變二聲,即“炎”,有可能是神農(nóng)氏炎帝所創(chuàng)而名了。
6、大山茶與神農(nóng)原始茶文化
傳中國茶為神農(nóng)炎帝所創(chuàng)。而連山有著悠久和濃厚的茶文化。
連山老場上西端的一段街道,曾建有規(guī)?;趾甑牟柰ぷ?、茶亭庵和戲樓。均于70年代后期被社辦企業(yè)所毀。
最體現(xiàn)連山茶文化的是原始古樸的“大山茶”。其茶為山上一種野生灌木,連枝帶葉采集,食用時用手折斷,入罐煮,沸后用竹筒勺舀起,用竹漏子(竹蔑編織有長勺把拳頭大小尖斗狀過濾器具)濾至杯中。茶色紅,味甘,清香撲鼻,飲后很長時間仍然余香盈口??梢哉J為是神農(nóng)炎帝所創(chuàng)原始茶。
連山人對茶很有講究,一般人家家家戶戶都有木制圓形紅漆茶盤,茶杯,銅茶挑子等一大套茶具。凡來人客,如不留宿吃飯也必上茶,上茶時必有茶點“下茶”。茶點置茶盤正中。喝茶不叫喝茶,叫用茶。上茶時用尊稱,互相禮節(jié)客套之后,才開始取拿。用茶按尊輩長幼先后次序取放,不可越位、錯放。取茶后再取茶點,一人一塊不能多拿。遇有多余剩下時,上茶人便取出給在座的小孩。連山人飲茶飲到連早上自家吃飯也要上三道茶的地步。來人客則要上到七八道。凡家庭、村族議事,也在用茶中進行。
7、連山人“打藥”與神農(nóng)嘗百草
連山有很多專業(yè)的草醫(yī),人們尊稱為“草藥匠”。“草藥匠”進山時必帶專用的“藥鋤”和一根“把棍(拐棍)”,用“把棍”來打蛇開路,并撥探某些需要辨認的草藥葉莖要根等物。連山人至今稱采藥為“打藥”,與史書和傳說神農(nóng)采藥時以鞭打藥來識藥相吻合。
8、連山八卦和巫儺文化
連山是一個陰陽八卦氛圍很濃的地方,有很多以伏羲神農(nóng)先天八卦專業(yè)進行預測“起數(shù)”的易家。紅白喜事,立屋出行,均要講陰陽八卦,時辰方位,請地理。很多人甚至小孩都會念金木水火土,還用竹篼做卦起數(shù)。講人說話很準,就說“你這個打卦口”。
連山存在有婦女集體進行“車峒”的巫術(shù)習俗,連山人酷愛陽戲,年節(jié)時上演的都是陽戲。陽戲就是儺戲(陰戲)的陰陽對應(yīng)(蘊八卦理論)和發(fā)展。
9、連山神牛崇拜
史傳神農(nóng)炎帝部以牛為圖騰。而連山也存在著牛崇拜和濃烈的牛文化。
在學者們考證的神農(nóng)炎帝故居前由北向南中軸線上,首先是田疃底盤古廟,然后是一個盤屈的山丘,即現(xiàn)在連山鄉(xiāng)聯(lián)合村1、2、3、4組所在地,歷代傳說是一頭臥伏在田疃中的神牛,3、4組前面的田垅里,有成品字形三口水井,兩邊平口井是它的兩只眼睛,中間的水井與上方突起的喀斯特石坎,共同構(gòu)成了牛鼻子和牛嘴。與神牛一垅相隔,西面山坡有“望牛坪”。在神牛西北角的山坡上有一座庵,叫太平庵,曾名永寧庵,實際上是連山的神牛廟,與太平庵僅百米之隔的聯(lián)合村六組村民多人集體證實,太平庵內(nèi)有一面巨型牛皮大鼓,直徑一丈多,敲擊它必須到梯架上。人們奉其為保連山人“太平”和“永寧”的“牛神”。
連山人對牛的愛戴有加,冬天要給牛欄加上厚厚的“草個子(稻草捆)”保溫,夏天牛洗澡后給牛梳篦止癢,過年還要給牛欄上香燭,要給牛灌酒喂糍粑,對辛勞一年的牛進行慰問。
連山人過年“舞龍燈”除了有舞獅子、“舞蚌閉殼”,舞羅漢這些常見的表演外,還有與眾不同的“舞牛”表演。形式與舞獅大體相同,一人拿頭,一個管尾,隨著鑼鼓聲起,兩牛奔騰閃挪,頭角抵晃,與《述異記》“蚩尤兵頭有角,與軒轅(黃帝)斗,以角抵人,人不能向。今冀中有樂名‘蚩尤戲’,其民兩兩三三,頭戴角相抵。漢造角抵戲,蓋其遺存也”相咉證。
10、連山火崇拜
除
在連山老場東端,曾有一座灶王宮,專門供奉和祭祀火神灶王?,F(xiàn)此宮已毀只存地名。
火在連山人心目中是家族香火興旺延續(xù)的象征,“絕滅火煙”是最惡毒和最傷從的話。“死了火”是“極點”的語氣助詞。進新屋一定先要從老屋里帶著燃得很旺的火,把新屋里的火爐燒著。大年三十都要用一根最長的柴,讓它在火爐上燒到第二天,以讓幸福和興旺在第二年延續(xù)。連山人的火爐(稱樓亦可)屋是以狩獵為主要食物來源的炎帝時代留下的痕跡。一爐火可同時炒菜,炊茶,燒水、煮飯,取暖,薰臘肉。人們會使用火鐮、火石和火媒子打火。用火籠、火箱向火,焙籠炕濕衣服,焙灶焙汕茶籽榨汕,用樅杠照明,在山上燒炭作取暖材料,燒土木灰作水稻的肥料。連山人“舞龍燈”舞的就是“火龍”。龍的每一節(jié)包括龍頭都要插上自制的“澆蠟”,還要配置一些單個的蝦,魚等“燈”,所以又叫“舞燈”,用竹條等扎制龍燈叫“扎燈”。十五元宵節(jié)是是“舞燈”的最高潮,高潮處還要鑼停鼓歇,由當?shù)孛艘髯髻濏炛~。舞完,所有燈具都要到溪河邊焚化以祭龍神。
11、伏羲女媧文化
連山有“漲漫天水”傳說:兄妹倆種下神仙給的一顆南瓜籽。瓜籽寅時發(fā)芽卯時開花,戊時結(jié)出一個大南瓜。洪水來了,兄妹倆鉆進南瓜,漂了七七四十九天得以逃生,天上的老鴰都“嗆”(連山人稱淹為“嗆”)死了,世上只剩下了兄妹倆。為了繁衍人類兄妹成親。
據(jù)會同廣播局甄必祥介紹,在與連山鄉(xiāng)相鄰的廣坪鄉(xiāng)還流行以討家庭人丁興順綏發(fā)達的“敬大菩薩”的祭祀活動,并為50年代他小時親歷。大菩薩就是傳說的從洪水中逃生的兄妹,是人的娘娘爺爺,其儀式是將大菩薩放在中堂屋的神龕上坐了,在堂屋中間用八仙桌扎上花與草,布置得象自然界的花草叢,擔任人與神溝通的主持者頭上插樹枝,身上梱稻草,臉上用紅黑兩色畫了,裝扮成原始人模樣,張開雙手象猿人一樣移步跳躍,從屋外面進入中堂屋,進門時雙手把住門框,說:“黃牛水牛關(guān)起做一圈”,然后裝佯打個噴嚏,然后圍著八仙桌子在花草中轉(zhuǎn),把自己的嘴巴當成女性生殖器,用手勾住嘴角,說一些毫不掩飾的男女之間的“野話”,做一些性挑逗的動作,并以打卦的方式代人向娘娘爺爺咨詢一些事或祈福。如果消災(zāi)祈福的卦未達預期效果,主持會眼淚汪汪地向娘娘爺爺哭訴,直到卦成。儀式大約二個小時,完畢后要送到河邊將花草焚化。
前述連山以至古連山上古時就為苗、瑤、侗、越等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廣坪鄉(xiāng)是貴州天柱苗民區(qū)的緊鄰,本身也有很多苗族,與苗文化的交融密切。苗族傳說苗族衍出于伏羲與女媧兄妹,稱伏羲為“人祖爺”,稱女媧為“人祖奶”。也有二人遭遇洪水結(jié)為夫妻的故事。清初陸次云在《峒溪纖志》中記載:“苗人臘祭日報草。祭用巫,設(shè)女媧、伏羲位。”
12、天柱
春秋左丘明《國語.魯語》載,“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谷百蔬”中的“柱”與古連山的“天柱”(今貴州天柱縣)有關(guān)。天柱距連山僅
作者信息:
林順萬 本科 懷化市檔案局局長
閻朝科,本科 懷化市檔案局助理調(diào)研員
二00七年二月二十日首稿于懷化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