痞滿的中醫(yī)辨證論治
張×× 女 54歲
[主證]胸膈滿悶,胃脘痞塞,脹感不適,已1月余,食后尤甚,且有嘔惡,時(shí)而感寒,時(shí)而覺熱,口干喜飲,善近熱食,心悸寐少,痰多微寒,舌苔薄白微黃,脈象沉細(xì)稍數(shù)。
[辨證]脾胃失調(diào),氣滯樞機(jī),兼有邪伏少陽之候,病情顯雜,當(dāng)屬痞滿之癥。
[治則]益脾和胃,理氣降逆,扶正祛邪,以和少陽之法。
[方藥]南柴胡9克 條黃芩9克 炒枳殼9克 半夏曲12克 野臺參9克 炙甘草3克 生姜片9克 大棗(切)6枚
按:上方即小柴胡湯加減。用南柴胡疏散解熱,條黃芩清熱和中,參、夏、姜、草、棗扶正降逆以祛痞滿。配以炒枳殼理氣寬胸,是以少陽之邪可除,樞機(jī)自轉(zhuǎn),脾胃調(diào)和痞滿自解。
此癥曾用中、西藥治療1月,病癥有增無減。服上方2劑,病情即見轉(zhuǎn)化,口干喜飲之癥亦除,滿悶已輕,痰多易咳,食納有甘,精神好轉(zhuǎn),病去七八。后以調(diào)中理氣等品數(shù)劑痊愈。
痞滿是什么意思?
痞是胸腹間氣機(jī)阻塞不舒的一種自覺證候,有因邪熱壅聚的,有因氣虛氣滯的,若兼有脹滿感覺的則稱為“痞滿”,邪熱阻滯在上焦,胸部痞塞的稱為“胸痞”;若挾有痰濕,胸痞程度較甚,如有物阻塞的,稱為“胸中痞硬”;邪熱阻滯在胃脘部,按之軟而不痛的,稱為“心下痞”;若按之覺硬或有水音者,為邪熱與胃中停水相阻(熱與水結(jié)),稱為“心下痞硬”。張仲景有滿而鞭(硬)痛者為結(jié)胸,滿而不痛者為痞的論述,并有半夏瀉心湯、大黃黃連瀉心湯、附子瀉心湯、生姜瀉心湯、甘草瀉心湯等五瀉心湯之設(shè),可參考《傷寒論》太陽下篇。本例痞滿,因有往來寒熱之證,故以小柴胡湯化裁。
方中所用枳殼系蕓香科,柑橘屬,為常綠灌木,果實(shí)供藥用。枳實(shí)為未成熟之果實(shí);枳殼為已成熟之果實(shí),有特異清香。性味苦酸微寒,入脾胃二經(jīng),有破氣消積、化痰除痞、利膈寬胸之功用,枳殼功用與枳實(shí)相同而力稍緩。又枳實(shí)、枳殼本是一物,正與橘皮、青皮一樣,只是生熟老嫩之不同。兩者的性味功用基本相同,只是枳實(shí)的功力較為猛烈,枳殼則比較緩和,故理氣寬胸多用枳殼,消堅(jiān)破積多用枳實(shí)。正如《雷公藥性賦》所云“寬中下氣,枳殼緩而枳實(shí)速也”之義。
——本文摘自《臨證治驗(yàn)錄》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