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被告知得了“膽脂瘤”,會有什么反應呢?
患者肯定會猶如晴天霹靂般“談瘤色變”,“醫(yī)生,這膽脂瘤是惡性腫瘤嗎?”
這時醫(yī)生會告訴患者,“不是的,膽脂瘤其實不是腫瘤,但是它是一種會侵蝕腦間隙的病變?!?/p>
40歲的張先生(化名)因連續(xù)20余天發(fā)熱、頭痛并伴癲癇發(fā)作,最終被查出是膽脂瘤。乍聽到“瘤”這個字讓他受了不少驚嚇,以為自己得了絕癥,幸運的是在上海藍十字腦科醫(yī)院經過李士其教授手術后最終化險為夷。
顱內膽脂瘤是起源于異位胚胎殘余組織的先天性良性腫瘤,又稱表皮樣囊腫,由于這類腫瘤質地柔軟且呈白色珍珠質光澤,故亦被稱為“珍珠瘤”。好發(fā)于小腦橋腦角、鞍旁,也可見于第四腦室,側腦室、大腦、小腦和腦干。顱內膽脂瘤的發(fā)病率為全腦腫瘤的0.5-1.8%,大小由幾毫米至數厘米不等。男性略多于女性,約為1.25:1,以20-50歲發(fā)病最多見,占70%以上。
其通常沿蛛網膜下腔裂隙呈匍匐式鉆孔生長,可包繞血管,部分病例侵犯腦實質。破裂可引起化學性腦膜炎,引發(fā)癲癇、腦梗死,甚至致死。
▲ 張先生因持續(xù)發(fā)熱頭痛并伴癲癇發(fā)作,原來是膽脂瘤作祟
膽脂瘤起源于顱內的胚層上皮細胞,在胚胎發(fā)育3~5周當神經管脫離外胚層而閉合時,這些殘留包埋在顱內,成為日后發(fā)生膽脂瘤的病理起源。腫瘤外層為纖維結締組織包圍,鏡下觀察腫瘤包膜內有如死亡的木質細胞,中心部分大部分為細胞碎屑,常含脂肪、膽固醇結晶。膽脂瘤一般無特殊癥狀和體征,首發(fā)癥狀以頭痛為多;因腫瘤生長緩慢,病程長者可達數十年;腫瘤累及部位較廣泛,亦可出現視力下降、共濟失調、偏癱及顱神經損害、癲癇發(fā)作,這與腫瘤發(fā)生的部位亦有密切關系。
顱內膽脂瘤,是一種生長緩慢的先天性腫瘤,生長特點極具特殊性,腫瘤緩慢擴展性生長,常沿顱底向蛛網膜下腔、腦的裂隙部位擴展,只有在生長較大的時候才表現出臨床癥狀,多數沒有臨床表現的病人腫瘤生長期常持續(xù)許多年。因此,一旦出現臨床癥狀并經檢查發(fā)現腫瘤時,腫瘤已侵及腦溝、腦池和深部的腔隙,造成腦組織的移位,包裹顱神經和血管。
一般認為膽脂瘤發(fā)病無性別差別,可廣泛發(fā)生在任何年齡,但仍以40歲為發(fā)病高峰。一般病情進展緩慢。其臨床癥狀根據腫瘤的位置而較為不同。
小腦橋腦角位置,此部位最常見,多以三叉神經痛起病,可有患側耳鳴、耳聾,可逐漸發(fā)展為小腦橋腦角綜合征。體征表現為第V、VII和VIII顱神經功能障礙,面部感覺減弱,面肌無力,聽力下降,共濟失調等。少數可出現舌咽、迷走神經麻痹表現。
鞍區(qū)位置的膽脂瘤則常類似于垂體瘤,早期表現為視力減退、視野缺損等,甚至出現晚期視神經萎縮,但由于一般病情進展緩慢,視力嚴重減退和失明比較少見。亦可出現內分泌障礙,如性功能減退、多飲多尿等垂體功能不足及下丘腦損害癥狀。隨著腫瘤的生長,可向前生長導致額葉癥狀,可向后突入第三腦室導致顱內壓增高。位于鞍旁者亦可向中顱窩擴展,累及三叉神經節(jié)而出現疼痛、感覺麻木、顳肌及咬肌無力等。
位于腦實質內時,大腦半球腫瘤常有癲癇發(fā)作、精神癥狀及一側肢體活動障礙,而小腦部位則多引起眼震、共濟失調等。腦干腫瘤可出現交叉性癱瘓,患側第VI、VII顱神經麻痹和對側強制性輕癱。
腦室內膽脂瘤則多見于側腦室三角區(qū)及顳角,可體積較大,甚至充滿腦室。由于腦脊液循環(huán)受阻而產生顱內壓增高癥狀。相對來講,少見于第三、第四腦室。
位于顱骨表面時,腫瘤可發(fā)生在顱骨的任何部位,但往往多見于中線或者近中線部位。可偶然被發(fā)現,呈顱骨表面隆起,較韌硬,一般無壓痛。由于位于中線,故可向顱內擴展而累及靜脈竇或深入腦組織內。
▲ 顱內膽脂瘤多表現為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極易誤診為原發(fā)三叉神經痛
《中華神經外科雜志》刊文指出,顱內膽脂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原則,要爭取全切除,因為囊腫包膜是生長最活躍的部分。對那些與周圍組織粘連較輕的囊腫,尤其是四腦室的囊腫,可望做到全切除。
選擇適合的入路是手術成功的關鍵,因內鏡管狹窄,可視范圍受限,且入腦后位置可變性小,故應根據不同位置的病變,選擇最佳的手術入路。橋小腦角膽脂瘤采用翼點入路或枕下入路,顳葉采用經顳入路,小腦膽脂瘤采用經枕下入路,側腦室采用經腦室入路,松果體區(qū)經枕下幕上入路。
張先生(化名)于20多天前無明顯誘因出現持續(xù)性發(fā)熱、頭痛,伴鼻塞、咽部不適等,體溫高達39℃,經當地診所輸液治療無改善。當地市醫(yī)院診斷為“呼吸道病毒感染”,輸液治療后體溫初步恢復正常,但仍間歇發(fā)熱,其他癥狀無明顯改善。不久轉當地醫(yī)院治療,查腦CT示:顱內占位性病變。期間癲癇發(fā)作,突發(fā)四肢抽搐、雙眼上翻、尿失禁、意識障礙頸部后仰,持續(xù)約1分鐘。后連夜趕來上海,于10月16日轉入上海藍十字腦科醫(yī)院尋求進一步治療。
▲ 影像顯示腫瘤有拳頭大小
頭顱磁共振檢查顯示,額部(中線處)見團狀異常信號灶,矢橫高徑約5.8*5.5*5.4cm,周圍腦實質受壓移位,腫塊向鞍內生長。
由潘仁龍主任、李士其教授、吳治群博士組成的專家組會診后考慮為顱內膽脂瘤,并且患者顱內腫瘤變性壞死破裂進入腦室,造成了化學性腦室炎,使患者產生顱內高壓癥狀(即刻腰穿,壓力高達330mmH2O),誘發(fā)癲癇發(fā)作。專家組認為,患者病情加重,需盡快手術,緩解顱內高壓癥狀,抑制癲癇發(fā)作,盡快緩解病情,挽救患者生命。
在充分準備并征得家屬同意后,李士其教授在吳治群博士、黃秀夫醫(yī)生協助下為患者行“幕上深部腫瘤切除術”,將腫瘤切除。一周后,患者張先生體溫已恢復正常,頭痛等不適癥狀消失,已可正常下地行走,目前正在康復中。
▲ 李士其教授正在為患者手術
▲ 術后影像顯示腫瘤被切除
李士其教授指出,顱內膽脂瘤在早期通常沒有什么特殊癥狀,隨著腫瘤的不斷增大,一般多在成人后出現臨床癥狀。所以一旦發(fā)現,腫瘤往往較大。顱內膽脂瘤大多數表現為繼發(fā)性三叉神經痛,極易誤診為原發(fā)三叉神經痛,當出現以上癥狀,而又遲遲找不到原因時,不妨通過顱腦核磁共振排除一下是否為顱內膽脂瘤。
如果出現三叉神經痛、復視、雙影、聽力下降、面部麻木、走路不穩(wěn)等癥狀患者就要注意了,很有可能是腦中的腫瘤在作祟。因為良性腫瘤生長緩慢,早期無明顯癥狀,但腫瘤生長到一定體積后,壓迫神經就會出現上述的癥狀。目前,臨床上對于顱內膽脂瘤的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且手術相對成熟。如果錯過最佳救治時間,導致腦部出現積水等情況,就很可能給患者帶來致命的傷害。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