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人越過華山蒼龍嶺至將軍石,便可清晰的觀賞到朝陽峰危崖上五指分明,宛如一只巨人左手掌跡。此崖曰:"仙掌崖",此掌乃是關(guān)中八景之首"華岳仙掌"。關(guān)于"仙掌"的來歷,還有一段奇妙的傳說。 相傳在遠古時,黃河東岸的首陽山(今山西中條山)和黃河西岸的太華山十一條山戀。那時,這里氣候溫潤,山上郁郁蒼蒼,白云繚繞;山下良田無際,炊煙裊裊,人們過著安寧的日子。有一年的三月三日,忽然一聲巨響,洶涌的洪水,很快淹沒了良田、村舍,大地一下子變成了水鄉(xiāng)澤國。 原來這一年王母娘娘舉辦蟠桃會,老壽星多喝了兩盅,一不小心,手里玉蠱一斜,瓊漿撒下天庭,立刻變成了人間橫禍。人們的怨氣沖進主宰西方十二萬里天地的白帝少昊那里。白帝趕緊向玉帝稟明此事。玉帝大驚,即傳旨給巨靈仙要他下凡人間,立即排除這一禍事。 巨靈仙頭如笆頭,眼似銅鈴,腳大十圍,渾身是勁。他落下云頭來到華山的危崖下,一只手遮在額頭向東眺望,觀察片刻,就一縮身擠入大山之間,只見他,左手一拳,右腳一蹬,使盡全力,將身一展,只聽見一聲巨響,山開地裂。傾刻間,白尺高的黃浪,如離弦之箭,向東噴射而去,抬頭看華山,已被推進秦嶺之中,回頭望首陽,已在波濤之北。這時,屹立在水浪中的巨靈仙望著咆哮東去之水,長舒一口氣,哈哈大笑,遂駕彩云向西而去。巨靈仙雖然走了,但他那只仙掌卻深深地印在了巍巍華山東峰的絕壁之上,給西岳華山增添了一幅神奇無比的勝景。 吹簫引鳳 華山有五峰,中峰又名"玉女峰",為什么叫玉女峰,這里有一個美妙動人的故事。 傳說春秋前期,已成就霸業(yè)的秦穆公一天正與朝臣們商議著強國大事,忽然,有鄰國一使者持璞玉進見。穆公接璞在手,一看,是塊形如卵,大如瓜,潤瑩瑩,翠滴滴的稀罕之物,心中十分喜歡。即招來一名玉匠,當眾剖開,取出那塊晶瑩透亮、色澤翠潤、瑩光四射的寶玉來,讓群臣觀賞。正在這時,一 宮女興沖沖地跑來報道三娘娘生下一女孩。穆公一聽,哈哈大笑,一面?zhèn)髦荚O(shè)宴款待來使及群臣,一面沖沖的部回后宮去了。 穆公還沒有走進后室,就聽見女兒的哭叫聲,他來到娘娘的床邊一看,見娘娘用默笑向他祝賀。他回頭看到那又白又胖的小公主,心里樂極了。可是,這位剛來秦宮的小公主似有委屈似的哭個不停,哄也哄不下。正當他著急的時候,一位宦官把璞玉送了進來。說也奇怪,公主的哭聲立刻止住了,那對圓溜溜的眼睛盯著美玉的熒光不放??墒前延袷?div id="fbwnfa5u" class='imgcenter'>起,公主又"哇"的一聲哭了。穆公見女兒離不開美玉,就叫人把玉懸在室中,并吩咐室中宮女,小心看護。 冬去春來,不覺就是一年,公主滿周歲了,宮廷擺宴,款待來祝賀的朝臣親友,按秦人習俗,孩子在這天是要"抓歲兒"的。抓歲兒就是把文房四寶,閨房脂粉珠寶玉器擺在孩子面前,讓她隨意抓取。以孩子喜愛之物,來判斷孩子將來的志趣。誰知這位千金,對面前五光十色的什物,拂而不取,單抓那碧光瑩鑒的美玉。穆公看到女兒對美玉玩來玩去,愛不釋手,就笑呵呵的對皇后說:"給她取名叫弄玉吧!"。 花開花落,春去又來,弄玉公主長到十多歲了。她姿容無雙,聰穎絕倫,精詩通文,刺繡奇絕。但她又一個孤僻的性格:她對宮廷那套長幼之間、尊卑之間過于瑣碎而束縛人的禮儀,非常厭惡。因此,她常一個人呆在幽室里,操笛吹笙,如饑似渴,沒完沒了。穆公見她十分喜歡吹笙,就把那塊美玉雕成一架"碧玉笙"給她。 公主自從有了碧玉笙,更加專心,天天溫習,夜夜必奏,到十二三歲時,就能吹出百鳥的叫聲和各種美妙動聽的曲音,高者如上云霄、低者如沉塘底。她吹得鳳凰鳴叫,就象真的一樣,因而,人們都說她能做"鳳凰鳴"。 為了女兒能夠更靜心的學習,穆公特意在后宮筑了一座"鳳樓",讓她居住。她住到鳳樓后,首先廢除了晨昏定省、主尊奴卑的日常俗套,并對宮女們說:"在我這里,不要拘泥就是了!" 弄玉長到15歲時,由于她秀美嫻靜,記憶過人,各國王子都向她求婚。一天到晚,秦宮的門前,車水馬龍,來往不絕。而明智的父王,對女兒這顆掌上明珠的擇聘,沒有采取"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那一套禮教,而是讓公主自己選擇。公主說:"富貴我不求,貧賤我不嫌,只要志同道合就是我所求"??墒?,多少求婚的人,都沒有被公主選中。穆公又遣人到全國各地去尋訪,但還是不得其愿。因而,一場熱極一時的擇聘,也就冷淡下來。 一天夜里,長空如洗,明月皎皎,弄玉公主遣侍女設(shè)香壇,賞了一陣月后身依朱欄,吹奏起她那鳳凰鳴的曲子來。夜靜聲寂,悠揚的曲聲,清音細細,如柳如絲,飄出宮墻,回蕩于夜空,如人間仙樂。忽然,一陣裊裊的曲音和著自己的笙聲,如怨如慕,如泣如訴,聲聲激越,從空而來。起初,她還以為是自己所奏的回音,細一聽,是從東方天際飄忽而下的洞簫聲。此聲非同凡響。 一連幾夜,都是如此。于是公主就特意吹奏了一曲"鳳求凰",然后,步回樓閣,似睡非睡地進入了夢鄉(xiāng)。朦朧中,她靜立紗窗,遙望星空。忽然,只見東南方,天門大開,五光十色,傾瀉樓臺,一個童顏仙骨、眉清目秀的少年男子,羽冠鶴氅,身跨彩鳳,翩翩從空而來,到鳳樓前落下。他手持紫玉簫,徐徐品奏。其聲似春風習習,似細雨蒙蒙,似白云悠悠,似小溪汩汩。弄玉公主聽的心神蕩然,像身在云霧之中,曲畢,即問?quot;此何曲也?"那少年答曰:"華山神游曲!"并說:"我叫蕭史,居于華山明星崖,因有夙緣,才應(yīng)曲而來"。說畢,又飄然乘風而去。弄玉公主想把他招回來,剛一伸手,碧玉笙掉地,她從夢中驚醒,睜睛一看,什么也沒有,而夢中所聞,還縈繞在耳邊...... 第二天,公主把所夢告訴給父王。穆工即派大將孟明視,以夢中形象去華山尋訪。孟明視來到華山幽谷,詢問一位樵夫,那樵夫說:"有一青年隱者,于中峰明星崖,結(jié)廬獨居,每日下山沽酒。其人善品簫,簫音所達數(shù)百里,聽者忘返。"孟明視就攀藤越嶺來到明星崖見到簫史,并請他回秦宮去見穆公。 八月十五那天,簫史來到秦宮。秦穆公一見他羽冠鶴氅,舉止瀟灑,眉目清秀,風韻高雅,先自歡喜,就以上賓之禮待之。而躲在帷幔后的公主弄玉,一看和夢中的一模一樣,心中不由得一陣喜悅。于是,穆公招來百官要求簫史吹奏。簫史從袖中取出紫玉簫,在殿堂中從容的吹起來。一曲吹完,如仙樂在空,裊裊不絕;二曲奏完,殿柱上赤龍彩鳳,神態(tài)躍躍,似舞似飛;三曲奏后,片片彩云,飄繞鑾殿,引百鳥而來,鳳翔于天,鶴鳴在地。大家不約而同的贊到:"仙樂!仙樂!"都揖拜大王,祝賀公主。穆公更是歡喜,贊口不絕。公主在帷幔后也發(fā)出感慨之聲?quot;真乃夢中之郎也!"穆公高興的對簫史說:"愛女弄玉,頗通音律,愿與善簫者匹配,而你的簫聲,能通天地,又是夢中相見,當是吾婿了。今天是八月十五,月圓于天,人和于地。"當眾就把公主許給了簫史。 簫史和公主深居鳳樓,相敬如賓,尋曲覓譜,互傳技藝,倒也悠閑。而簫史自到鳳樓,不食粟粒,只飲酒數(shù)杯。公主也跟簫史習導氣之法,漸漸不食。但每到星夜,他們都要把悠揚的簫聲,送出宮墻,一樂人間,不覺就是數(shù)月。 一天晚上,奏完簫笙后,簫史對公主說:"我很懷念華山那幽靜的生活"。公主也說:"這人間富貴,三餐美味,我壓根兒不需要。我所要的是志同道合,人生樂趣。我原與你同甘共苦"。簫史聽了,非常滿意。他們就決定同去華山,過那超脫世俗的寧靜生活。公主提出要在第二天告別父王、母后、宮中姐妹,而簫史卻說:"既為神仙就不能兒女情長,無牽無掛的走吧。"公主思慮片刻就依然的答應(yīng)他了。 于是,簫史拿出紫玉簫對空中品奏一曲,從天空中飛來赤龍彩鳳,落于樓臺前。簫史乘龍,弄玉跨鳳,徐徐的離開鳳樓,東去華山了。 傳說,簫史、弄玉到了華山中峰,仍是夜夜把笙簫聲送入太空。他們的笙簫聲常引來鳳凰落于石上一起合鳴。弄玉、簫史不辭而別離開秦宮后,穆公和皇后十分思念女兒,便派人追至中峰,可是怎么也尋不到,原來他們已飛升去了仙界。穆公便讓人在明星崖下建祠紀念。從此,人們把中峰叫"玉女峰"。后來,人們又在引鳳亭上修建了"引鳳亭"。 如今,玉女峰上仍有玉女的遺跡,如:玉女洗頭盆,盆中清水溶溶,冬不結(jié)冰,夏不污腐。此外,還有玉女梳妝臺、玉女洞、簫史洞,此石洞西邊有一窟,名龍窟。據(jù)說,每當簫史吹起簫來,神龍便臥在這里。玉女峰雖不如天外三峰之高險,景致卻極優(yōu)雅,歷代留下的摩崖題刻很多。如"雙手擎天"、"揪劍吉祥"、"砥柱中天"等筆力雄勁,龍飛鳳舞。 沉香劈山救母 華山西峰頂上,有一塊十余丈長的巨石齊茬茬的被截成三節(jié),巨石旁邊插著一把七尺高、300多斤重的月牙鐵斧。相傳這就是當年沉香劈山救母的地方。巨石叫"斧劈石",鐵斧叫"開山斧"。 故事是這樣講的。有一年,王母娘娘壽誕,大擺蟠桃會,天上的各路神仙都來赴宴、拜壽。玉皇大帝的小女兒三圣母和殿前金童也來了,拜壽期間,他倆互相笑了一下。莊嚴的蟠桃會,怎容得這種輕薄的行為?眾仙議論紛紛,玉帝知道后,大發(fā)雷霆,把三圣母貶到西岳廟旁的雪映宮去了,金童也被打下凡間。 金童托生在一個姓劉的家中,起名劉璽,字彥昌。劉家非常喜愛劉昌,每天叫他攻讀經(jīng)文,20歲時他便中了秀才。那年皇王開科,劉璽上京趕考,路過華陰,聞聽三圣母十分靈驗,遂進廟求簽,問問前程。他望著三圣母秀麗、端莊的塑像,不僅肅然起敬,便恭恭敬敬地遙搖簽筒。事不湊巧,適逢三圣母外出赴宴,看門童子不敢貿(mào)然賜簽。劉璽虔誠的抽出了第一簽,一看是個白板空簽,心中有點詫異。抽了第二支,還是空簽。他惶恐地去抽第三支,把簽筒搖了又搖簸了又簸,久久不敢去抽,第三支簽落在地上,不看則刻,一看他滿腹希望頓時化為烏有,全身癱軟。原來還是一支空簽。劉璽頂了定神,看了看三圣母像,提筆在墻上寫道"劉璽提筆氣滿腔,怒怨圣母三娘娘。連抽三簽無靈驗,枉受香煙在此間。"寫罷,揚長而去。 三圣母赴宴完畢,腳踏祥云,高高興興地回到宮里,看門童子侍奉之后,將剛才地事情講了一遍。她看了看墻上的提詩,又羞又怒,不由得罵道:"膽大的狂生,竟敢如此,不給他一點教訓,怎知我厲害!"于是他喚來風伯、雨師,興起雷電交加地狂風暴雨。劉璽正在趕路,忽然狂風大作,烏云四起,雷鳴電閃,大雨傾盆。一軟弱書生怎經(jīng)得起風吹雨澆,他踉踉蹌蹌,掙扎前行,終因雨大路滑,體力不支,倒在泥水之中。這時,三圣母透過云層,看見劉璽相貌堂堂,一表人材,便產(chǎn)生了愛慕之心,馬上收起了雷雨,點化一座山莊與劉璽結(jié)為夫妻。 一日,三圣母下嫁劉璽一懷有身孕的事傳到二郎神楊戩的耳朵里,這位玉皇大帝的兒子,怎容得皇妹干出這種有失體面的事。便提起他的三刃兩尖刀,匆匆向華山腳下的雪映宮奔去。 三圣母見哥哥來勢很兇,急忙施禮問安,端茶讓座,楊戩劈頭就問是否婚配凡人劉璽之事。三圣母怎敢承認?這時,楊戩拿出閃閃發(fā)光、寒氣逼人的寶刀,要求三圣母在寶刀上吹一口氣,三圣母嚇的顫纏嗦嗦的吹了一下。楊戩一看,果然懷了孕,大罵三圣母不知羞恥,私配凡人,違犯天條,有失仙體,馬上把她壓到華山西峰頂上的一塊大石頭下面。 劉彥昌和三圣母結(jié)為夫婦,數(shù)日之后,上京考了進士,做了洛州知縣??蓱z的三圣母在那塊石頭下,受盡了各種苦難,生下了一個男孩起名沉香。她怕二郎神害了沉香,包好嬰兒,寫了血書,交給丫鬟靈芝,讓她送往洛州。沉鄉(xiāng)長到10歲時,一天秦國舅的兒子秦官保,譏笑沉香沒有親娘,是個私生子。 沉香大怒,失手打死秦保官,跑回家去,向父親說了闖禍的根源,劉彥昌只得講出真實情況。沉香聽后,決心到華山救出母親,匆匆逃出洛州。 那日,呂祖正在蒲團閉目靜坐,忽覺心中翻騰,屈指一算,沉香要來華山救母,心想這是一樁義事,我要助她一舉成功。呂祖便親自前往山下等候。沉香來到山下,見了一位道長,急忙施禮"請問道長這山可是華山?" "來華山做什么?" "救我母親。" "你母親是何人,現(xiàn)在哪里?" "我母親是玉帝小女兒三圣母,被舅舅楊減壓在山上的石頭下,故到此來救 "去不得!去不得!楊戩乃是天上兇神,心毒手狠,武藝高強,你小小年紀,豈是他的對手,勸你罷了此念!" 沉香大瞪兩眼,說:"為了救我母親,哪怕粉身碎骨,也要和他較量一番。" "有志氣!"呂祖向沉香說:"如不嫌棄,我愿給你傳授武藝,不知意下如何?" 沉香聽罷,滿心歡喜,急忙上前跪拜師父。從此,便在呂祖門下學藝。他每天起早貪黑精心學練,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一天,呂祖外出,囑咐沉香在家好好習藝。沉香閉了廟門舞槍弄棒,用心練習,飯時,不見師父回來,他又練了起來。一直練到太陽偏西,肚子實在餓得不行了,才去廚房做飯。他進了廚房,發(fā)現(xiàn)籠里有用面做的九頭牛和二只虎,覺得有些奇怪,但饑餓難忍,顧不得許多,就吃完九牛二虎,馬上覺得力大無比。來到院中拿起平時用的武器,輕飄飄的不應(yīng)手。他東張西望,見墻角放一碗口粗、八尺長的鐵杵,用手一抓,不輕不重便揮舞起來。正在這時,呂祖回來了,他哈哈大笑,說:"好了!好了!"沉香收起鐵杵,雙漆跪下,呂祖對他說:"你的武藝學成,可以上山救母了。開山鑰匙在你舅父楊戩那兒放著,他有一犬一鷹,十分厲害。我賜你藥丸二枚,圓的伏犬,長的伏鷹,到時自有用處。"沉香聽罷,便提著鐵杵,上山去找楊戩。 他到了天門,看到許多天將簇擁著一位威風凜凜、傲氣十足的大神,便打躬說道:"我叫沉香,前來救母,找我舅父要開山鑰匙。" 楊戩聽了,雙眉豎起,大瞪兩眼,吼道:"大膽畜生,竟敢放肆,早早滾開,免你一死!" 沉香看他那股神氣,料是楊戩,便先禮后兵地說:"請你把開山鑰匙給我,以便放我母親出來"。 "孽障!不給你點顏色,怎知我神威!"楊戩拿出三尖二刃刀,朝著沉香的腦袋劈下來。沉香舉起鐵杵,奮力一揚,只聽"咔嚓"一聲,那把刀斷為兩節(jié),上半截朝天空飛去。二郎神又氣又急,一聲咆哮,叫來了哮天犬。哮天犬張著血盆大口,騰空撲來。沉香拋出圓形藥丸,哮天犬張口吞下,霎時牙關(guān)緊閉,躺在地上打滾。楊戩見哮天犬死去,又放出神鷹。神鷹雙翅一展,遮天掩地,兩只利抓,猶如尖刀。沉香又拋出長型藥丸,把那神鷹地兩只翅膀都定在空中,上也上不得,下也下不來。這時,威風一世的二郎神滿臉紫青,頭疼身軟,坐在一塊石頭上。沉香向前,索要開山鑰匙,他只得命天將取出。沉香一看,原來是一柄閃閃發(fā)光的月牙斧。 沉香提著月牙斧:"娘啊!娘?。?quot;從北峰喊道南峰,南峰又喊到東峰,這邊叫,那邊應(yīng),始終找不到娘在哪里。他心想,縱然有了開山鑰匙,找不見娘的住處,也難以救出娘來。于是,他便放聲大哭,直哭的天昏地暗,日月無光。一位山神聽見沉香的哭聲,深深感動,跑來說:"孝順的孩子啊,你的娘在西峰"。沉香這才抖數(shù)精神,邁步登上西峰,大喊一聲:"娘呀!"立即聽到"兒呀,娘在這里"的回聲。沉香騰空越起,高舉鐵斧,朝著峰頂上奮力劈下,只見萬道金光一閃,霹靂之聲震天,峰頂被劈開一道縫子,三圣母徐徐走了出來。 當年沉香大哭的地方就叫"孝子峰"。 劉彥昌在洛州聽說沉香救出了三圣母,便棄官不做,來到華山,一家人才得以團聚。 沉香劈山救母的故事,早已在民間廣為流傳,深入人心。現(xiàn)已被搬上戲劇舞臺,秦腔劇"劈山救母"與京劇"寶蓮燈"均演唱的是這個故事。 老君犁溝的傳說 華山一帶流傳的民謠:"千尺幢、百尺峽、老君犁溝往上爬"。其中關(guān)于老君犁溝的由來一段神話傳說。 相傳有一年,華陰一帶天氣大旱,禾苗枯死,沒有成。華山腳下有一個黑心的財主知道佃戶們交不起租子,就耍了個花招,說是要給華山上修路,到處散發(fā)"緣簿",募捐錢財。財主騙來了許多銀錢后,高興極了。他把大部分銀錢留給了自己,只拿出很少一點,強迫交不起租子的佃戶和長工們,在北峰下邊那段石坡上修路。 佃戶和長工們來到北峰下,抬頭一看,天哪!光溜溜的石坡,像刀削斧劈一樣,連腳都站不住,咋修哩?可是,不修財主豈能罷休,只能愁眉苦臉地開呀,鑿呀,是夜不停地干著。坡陡石硬,有的碰傷了手,有的閃了腰;這個跌的半死,那個喪命崖下。天長是久,怨氣凝聚得像霧團一樣,直沖云霄。 一天,老君騎著青牛,正好路過華山,被那股怨氣擋住了去路。老君乃是玄元教主,神通廣大,看到開路的人這樣苦楚,頓時,慈悲心起,遂將如意柄一吹,變成一張鐵犁,然后,再向空中一吹,霎時,云霧彌漫,風吼雷鳴,山搖地動。嚇得那些開路的佃戶和長工,急忙躲藏起來。老君便駕好青牛,拉著鐵犁,朝著光石坡犁開了。這時,有個修道士,正在北峰上石洞中靜坐,忽見天色驟變,還聽得陣陣吆牛聲,他坐不住了,急步走出洞來,隨著察看,只見云霧中,有一位須發(fā)皆白的老道,一手扶犁,一手執(zhí)著鞭,吆著青牛,順著石坡向下犁。這位修道士見此情景,不由得愣在那里,一直看著那老道犁到"群 仙觀"上邊,才停住犁。然后,反犁卸下,掛在北峰后的石崖上,修道士本想叩見這位老道人,但老道士身在云霧中,沒法對話。過了一會兒,云開霧散,修道士跑近一看,一條新開的"犁溝"出現(xiàn)在眼前??粗粗鋈凰盐蛄?,這駕上青牛開石坡的老道士,不就是太上老專利號君嗎? 這時,那些修路的佃戶、長工們,也從躲藏的地方走了出來。大家一看,都驚喜若狂地爬在路上,一個勁地朝天磕頭,感謝搭救他們的神仙。后來,他們聽到北峰上那位修道士說,是太上老君幫助他們開的,就在聚仙臺上開了一個石洞,起名叫"猶龍洞",取孔子贊嘆老子"豈猶龍乎"之意,把老君供奉起來,逢年過節(jié),來到洞內(nèi)祭祀老君。從那時起,石坡上的犁溝就叫作"老君犁溝"了。如今我們看到臥年臺上的那個"臣年石",就是當年老君的青牛,傳說青牛在犁完犁溝后,看到華山景色壯麗秀美,便化為石牛,永遠地留在了華山之上。 韓愈投書蒼龍嶺 蒼龍嶺乃西岳華山上一處著名景觀。是從云臺峰通往"天外三峰"的一條險徑。遠遠望去,像一條直沖云霄的游龍,游行在兩山之間,龍脊突兀,寬不足三尺,兩邊皆為萬丈深淵。云涌華山之時,若隱若現(xiàn),十分神奇險峻。蒼龍嶺的頂端有一"逸神崖",上刻"韓退之投書處"六個大字。這處遺跡其中蘊含了一段唐朝杰出文學家韓愈游覽華山的有趣故事。 唐朝后期,韓愈被貶,心情十分不好,剛好遇到他的侄子韓湘子和華山修道士呂洞賓,二人勸說韓愈去華山一游,以解心頭之悶。韓愈對名川大山一貫比較感興趣,但因以往政務(wù)冗忙,沒有閑余時間,苦不得游,今日,經(jīng)他倆一提,正合其意。便道:"也好,只是道路崎嶇,如何去得?"韓湘子道:"這有何難?" 于是兩個道人夾著韓愈瓢至山頂,然后兩人離去。 韓愈立于峰頭上,放眼環(huán)視,只見華山層巒疊嶂,蒼松郁郁,小徑通幽,奇鳥鳴叢,悅耳動聽,好似天外仙境一般。他漫步山上,觀賞了鎮(zhèn)岳宮、玉井樓、二十八宿潭。他縱目西峰,氣勢磅礴,蓮葉覆頂,開石為洞,廟宇依山勢而建,道路鑿巨石而成,山日天光,光輝相映,翠草綠樹,互為襯托,無限奇景佳境引得韓愈詩興打發(fā),遂吟道?quot;太華峰頂玉井蓮,花開十丈藕如船。冷比霜雪甘比密,一片入口沉疴痊。我欲求之不憚遠,青壁無路難寅緣。安得長梯上摘實,下種七澤根株連。吟罷,他又興致勃勃地登上極頂仰天池,享受一下那"可通帝座"的最高點。他又來到南天門,觀看了凌空高撐的長空棧道。 他懷著欲罷難舍的心情,走遍了東峰,領(lǐng)略了關(guān)中八景之首的"華岳仙掌"。下了金鎖關(guān),來到五云峰,心想:上山容易下山難,變邁開腳步往下走,轉(zhuǎn)眼來到"蒼龍嶺"頂端,往下一看,天際茫茫,蒼龍嶺形似云霧中的一座獨橋,兩邊深不見底。面對此景,韓愈不由得目瞪口呆,身軟腿顫,一步也不敢邁了(唐時的華山,不象現(xiàn)在這樣鑿石為階,設(shè)欄護路,履險如夷。唐時不過是在"龍"的脊背上粗鑿了幾個石窩而已,游人到此,只能手腳并用攀爬而上下,象這樣的險境,怎能不使善習文弄墨的韓愈膽戰(zhàn)心驚呢?)。但不下山不行,當時的華山非今日可比,荒寂無人,蟲獸出沒,不是久留之地。韓愈鼓足勇氣向下走,但走不了幾步又退回來,腳下還不時打滑,真是一走退兩步,緊張得冷汗直流,渾身顫抖。為減輕行李,他把所帶的書籍都丟下嶺去,但還是不能前行半步,被困多時的他想到自己的坎坷遭遇,不由得放聲大哭。并悲嘆道:"難道我韓愈就葬身于此了? 但韓愈畢竟是位大智者,熱愛生活、熱愛生命的強烈愿望使他急中生智,便拿出隨身攜帶的筆墨硯臺,很快寫好了一峰求救信仍下山去,不久,華山采藥者將此信報告了華陰縣令,縣令既派人將韓愈救下山去。 后來,有山西百歲老人趙文備游到"韓退之投書處",有感韓愈的逸事,遂大笑不止。后人又于旁題刻"蒼龍嶺韓退之大哭詞家趙文備百歲笑韓處"。以后清代李柏登山至此,面對一哭一笑,又表現(xiàn)出另一種心態(tài),并做詩云:"華之險,嶺為要。韓老哭,趙老笑,一苦一笑傳二妙。李柏不笑也不哭,獨立嶺上但長嘯。" 韓愈在蒼龍嶺留下的這段逸事,為我們增添了許多情趣和遐想。而蒼龍嶺之險俊和神奇迷人的魅力將深深地吸引著世人的心。 |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