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我國的皇帝有兩百多個,這兩百多個人都曾經(jīng)享受過高高在上的感覺,他們都曾經(jīng)體驗過歷朝歷代無數(shù)人從未體會過的感覺。
但是皇帝與皇帝之間,每個人也都是不一樣的個體,有的皇帝剛開始一心為政,后面卻無比奢靡,有的皇帝上位沒過幾天就被拉下馬,有的只是別人的傀儡。
不論皇帝作為如何,要當(dāng)皇帝,也不是只有有一點運氣或者一點學(xué)識就能做成的,這里面是要有很多因素加成的,于大多數(shù)而言,當(dāng)皇帝的首要條件就是要出生在皇室,不過這也只是對大多數(shù)人而言。
像不是皇室出身,剛開始以賣草鞋為生的劉備就是一個例子,接下來呢,就是跟“同行”的競爭了,大多數(shù)皇帝自然不會只有一個兒子,但是皇帝的位子卻只有一個,所以呢,要得到自己想要的,就必須有比別人更強的能力。
當(dāng)然了,這其中運氣也是一個比較重要的因素。所以呢,總的來說,要當(dāng)上皇帝,非常不容易,要當(dāng)好皇帝,更加不容易,我國歷史上那么多的皇帝,后果不好看的都不在少數(shù),我們今天要說的這一位皇帝,也是混的不太好看的一位。
他就是陳理,陳理的一生可以說是十分坎坷,先后經(jīng)歷了滅國和流放,而他的子孫卻遍布韓國,這是為什么呢?
陳理的一生為什么如此坎坷,晚年又為什么還這么凄涼呢?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一位苦命的皇帝吧。
元朝末年,當(dāng)時陳友諒和朱元璋算是當(dāng)時爭霸的兩大巨頭,陳友諒出身并不是很好,但是也不算太窘迫,后來還當(dāng)過縣吏。
到公元1357年的時候,陳友諒就走上了稱霸天下的道路,陳友諒的實力是比較強的,沒過幾年,他就自立為帝,但是那個時候他的兵力慢慢衰弱了,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他和朱元璋開始了爭斗。
在鄱陽湖,朱元璋和陳友諒開啟了一場有歷史性意義的戰(zhàn)爭,而這一場戰(zhàn)爭,陳友諒輸了,并且搭上了自己的性命。
陳友諒死了之后,本應(yīng)繼承他皇位的大兒子被擒了,就只剩下這個二兒子陳理,陳理這就回到了武昌子承父業(yè),繼續(xù)當(dāng)皇帝。
這龍椅的屁股還沒坐熱,朱元璋就又找上門來了,這時候朱元璋這邊已經(jīng)拿下了丞相張必先,要知道,張必先在城里的地位是很高的,他的存在就像一顆定心丸,這時候定心丸被擄了,城里肯定是人心惶惶,所以這時候很多人直接就投降了。
壓力給到陳理這邊,陳理一看這形勢,打也打不過,人心也拉攏不住了,還是投降算了,于是就乖乖舉白旗了。
朱元璋把陳理帶走之后,并沒有虧待陳理,就把他安置在自己身邊,派人好好盯著,但是也不缺吃的少穿的,待遇還算不錯,但是陳理這邊可就不樂意了。
明眼人都看得出來,陳理這投降完全就不是心甘情愿,實是在無計可施才出此下策,也就是因為并不是心甘情愿,陳理心里就一直有意見,但是呢,他又不好發(fā)作,只能天天在朱元璋后面說他壞話,朱元璋當(dāng)然知道陳理對他意見大,但是他氣量大,不跟陳理計較。
但是時間長了,朱元璋就不這么覺得了,哪有人忍得了一個人這么長時間在背后戳自己脊梁骨呢,朱元璋覺得這是后邊有人教唆陳理,朱元璋想了半天,最后做出了一個決定,把陳理送出明朝。
于是陳理就到了明朝的附屬國——高麗,而陳理在這里的生活,又是什么樣的呢?
剛開始在高麗的陳理,日子過的非常滋潤,除了沒有那種高高在上一人呼萬人應(yīng)的感覺,其他倒是都齊全又舒服,陳理倒也再沒有什么怨言,本來以為陳理就會這樣度過余生,但是事實卻不盡人意。
1392年,李成桂占了高麗這塊地方,曾經(jīng)的高麗變成了李氏朝鮮,這個時候的陳理好日子也到頭了。
他們并不像之前的人那樣對陳理優(yōu)待,反而非常苛刻,不再讓他白吃白喝,而是讓他自己種地,這個時候的陳理都快六十歲了,哪還有力氣種地,沒過幾年,陳理就在這里因病去世了。
而陳理的兒子也失去了以往優(yōu)越的生活,變成了普普通通的老百姓,有人說他的后代并沒有將血脈繼承下去,也有人說陳理的兒子成家立業(yè)之后,一代一代傳了下去,不過顯然,能延續(xù)后代還是比較可靠的說法。
因為當(dāng)時陳理雖然凄涼,但是相比于平常人的生活條件還是不錯的,所以倒也不至于到了繁衍不了后代的地步,而現(xiàn)在韓國人里面有很大一部分都是姓陳,也有很多人相信這些陳姓人就是陳理的后代,這個說法的可能性還是很大的。
“識時務(wù)者為俊杰”,如果當(dāng)時陳理投降之后能好好待著,其實也不會淪落到后來的那個境地,不過歷史已經(jīng)過去,后人再多評判也無法更改,而我們所能做的,就是從中借鑒。#頭條創(chuàng)作挑戰(zhàn)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