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04-17 —————
劉志龍_珠海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14:55
柴胡桂枝干姜湯
【組成】柴胡半斤 桂枝三兩,去皮 干姜二兩 栝樓根四兩 黃芩三兩 牡蠣二兩,熬 甘草二兩,炙
【功用】和解少陽,散寒溫脾。
【主治】傷寒少陽證,往來寒熱,寒重熱輕,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心煩;牡瘧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
【柴胡桂枝干姜湯方解】少陽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劑而治之,即小柴胡之變法也。去人參者,因其氣不虛,減半夏者,以其不嘔恐助燥也,加栝樓以其能止渴,兼生津液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陽之表,加牡蠣以軟少陽之結,干姜佐桂枝,以散往來之寒,黃芩佐柴胡,以除往來之熱,上可制干姜不益心煩也,諸藥寒溫不一,必需甘草以和之。
【方證要點】
1、膽熱脾寒證:以口苦、便溏、肝氣不舒(肝區(qū)不適、脅痛、情緒不佳)為辨證要點。主要癥狀為往來寒熱,腹?jié)M而吐,食不下,自利,時腹自痛,煩躁易怒,口苦,咽干,目眩,小便不利,胸脅滿微結,或者四肢不溫明顯者,口淡不渴,口唇淡白,面部無華;舌質淡紅或者暗紅,舌苔白厚膩,脈沉弦。
2、常用于胃或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胃下垂、急慢性膽囊炎,膽石癥、膽道感染、急慢性肝炎、肝硬化、亞急性腹膜炎、肺炎、肺結核、肺門淋巴炎、胸膜炎、急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糖尿病、美尼爾氏綜合征、附件炎、更年期綜合征、白塞氏綜合征、月經不調、乳腺增生、痤瘡等屬于小柴胡湯證而見口干渴明顯,但嘔不明顯,心下微結,氣上沖或外不合者。
3、柴胡桂枝干姜湯類用藥指針:少陽證,病涉及肝膽,轉樞機。病機要點:本方屬于治療柴胡體質的寒熱錯雜劑。這里的“熱”是指肝膽郁熱,“寒”是指脾臟的虛寒。所以臨床既可見口苦、口干、口臭等熱象,又可見腸鳴、便溏或腹脹等太陰脾虛的寒象??马嵅J為:“此方全是柴胡加減法,心煩不嘔而渴,故去參夏加栝樓根;胸脅滿而微結,故去棗加蠣;小便雖不利而心下悸,故不去黃芩不加茯苓;雖渴而表未解,故不用參而加桂,以干姜易生姜,散胸脅之滿結也?!闭J為本方是由小柴胡湯變化而來,本方證的病位仍與小柴胡湯一樣屬半表半里。經方名家陳慎吾先生也指出:柴胡桂枝干姜湯治療少陽病而又兼見陰證機轉者,用之最恰。當時劉渡舟先生問何謂“陰證機轉”,陳老左顧而言他,不予明言。我們思維逆轉過來考慮,如果從厥陰病方來理解柴胡桂枝干姜湯則另有一番滋味,因柴胡桂枝干姜湯是有陽證轉機,從陰(厥陰)出陽(少陽),而烏梅丸則是有陰樞轉機,從陰(厥陰)出樞(樞指少陰,“少陰為樞”出自《素問陰陽離合論》,原文曰:“三陰之離合也,太陰為開,厥陰為闔,少陰為樞)。倪海廈先生在講解五運六氣中提到說治病從陰出陽為順,少陰少陽同為樞紐,少陽為陽樞,少陰為陰樞,若能調動厥陰病情往樞紐上轉,不管是陰樞還是陽樞,都有從陰出陽的機遇,故此二方在治療疑難雜癥方面當大有用武之地,當多多探索之。
劉志龍_珠海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14:58
張英棟先生在《經方功邪法與銀屑病》(《國際(中日韓)經方學術會議、第二屆全國經方論壇暨經方應用高級研修班論文集》)的論文中提到:以柴胡桂枝干姜湯為例,看看當代各家使用本方的劑量比,及各家認為的本方“方證”,看劑量比的不同與各家“方證”差異之間是否有必然的聯系。仲景原方各藥劑量比為“柴胡姜桂八二三,蔞四芩三二牡甘”,即柴胡八兩,桂枝三兩,干姜二兩,栝樓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二兩,炙甘草二兩。胡希恕先生的常用量為柴胡24克,桂枝9克,干姜6克,栝樓根12克,黃芩9克,牡蠣9克,炙甘草6克,除了牡蠣的比例略高外,其他與仲景原方吻合。劉渡舟先生的常用量為柴胡16克,桂枝10克,干姜12克,栝樓根10克,黃芩4克,牡蠣30克,炙甘草10克,與原方劑量比相比,最顯著的變化為柴胡、黃芩比例減少很多,而桂枝、干姜增加很多。黃煌先生的常用量為柴胡6~12克,桂枝6~10克,干姜3~6克,栝樓根10~12克,黃芩5~10克,牡蠣10~15克,炙甘草3~6克,與仲景原劑量比沒有明顯的關系。仲景原方治療“傷寒五六日,已發(fā)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和“瘧,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者;胡希恕先生說治療低熱、便結“用此方很好”;劉渡舟先生用此方治口干、便溏、肝氣不舒“療效卓著”;黃煌教授將其定位于“柴胡類方中的安定劑和精神疲勞恢復劑”。
劉志龍_珠海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15:01
【類似方證鑒別】
1、柴胡桂枝干姜湯與大柴胡湯:半表半里之少陽病機入里傳變分寒熱兩端,或為陽證之實熱,治實熱者為大柴胡湯;或為陰證之虛寒,治虛寒者為柴胡桂枝干姜湯。
2、柴胡桂枝干姜湯與烏梅丸:兩首都是厥陰方,臨床辨證使用時同一個病患時有醫(yī)家甲則辨為當用柴胡桂枝干姜湯,乙則辨為當用烏梅丸,不易鑒別使用。柴胡桂枝干姜湯是厥陰趨向太陰少陽,而烏梅丸是厥陰趨向少陰,兩者相比之下柴胡桂枝干姜湯之用多偏熱,烏梅丸之用多偏寒。
御風而行 15:16
柴桂姜,煩渴,心下悸;烏梅丸,心中熱痛,饑不欲食。
張雷~鞍山 15:52
方證辨證的學習,深度剖析組方機理很重要,不應拘泥某些“癥”。
龍秀錦——泰仁堂 16:22
此方應用甚廣,胡老最有心得。世先有病,而后有方,研究方理必須結合病癥,脫離病證談組方往往容易起向臆測。
劉志龍_珠海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17:07
【黃煌解柴胡桂枝干姜湯】一、從方藥組成解:
柴胡桂枝干姜湯的組成為:柴胡半斤,桂枝(去皮)三兩,干姜二兩,栝樓根四兩,黃芩三兩,牡蠣(熬)三兩,甘草(炙)二兩。
本方是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的變劑,即去人參、大棗、半夏、生姜,加栝樓根、桂枝、干姜、牡蠣而成。方中柴胡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寒熱邪氣,推陳致新,與黃芩為伍解煩熱而治胸脅苦滿。栝樓根之潤得牡蠣之收能滋液解渴。黃芩苦寒,伍干姜之辛溫以理微結。桂枝、甘草治氣沖并兼和外。甘草、干姜理中氣以復津液。原有人參補中、大棗致壅滿均非微結所宜而去之,故此治小柴胡去半夏加栝樓湯證、氣上沖有微結或外不和者。《醫(yī)宗金鑒》認為:“少陽表里未解,故以柴胡、桂枝合劑而治之,即小柴胡之變法也。去人參者,因其氣不虛,減半夏者,以其不嘔恐助燥也,加栝樓以其能止渴,兼生津液也,倍柴胡加桂枝,以主少陽之表,加牡蠣以軟少陽之結,干姜佐桂枝,以散往來之寒,黃芩佐柴胡,以除往來之熱,上可制干姜不益心煩也,
諸藥寒溫不一,必需甘草以和之?!笨马嵅J為:“此方全是柴胡加減法,心煩不嘔而渴,故去參夏加栝樓根;胸脅滿而微結,故去棗加蠣;小便雖不利而心下悸,故不去黃芩不加茯苓;雖渴而表未解,故不用參而加桂,以干姜易生姜,散胸脅之滿結也?!闭J為本方是由小柴胡湯變化而來,
諸家看法是一致的?!夺t(yī)宗金鑒》提出是柴胡、桂枝合劑,提示了本方適應于半表半里證,但認為散結不在干姜而在牡蠣,輕視干姜易生姜。而柯氏注意到干姜易生姜,是為散胸脅之滿結,注意到了寒飲在下是滿結的主因,故不能用生姜之散,而必用干姜之溫,因此干姜易生姜是柴胡桂枝干姜湯區(qū)別于小柴胡湯的大眼目,提示后人,小柴胡湯重在和解半表半里熱,而柴胡桂枝干姜湯偏于祛半表半里寒。
劉志龍_珠海中西醫(yī)結合醫(yī)院 17:07
【黃煌解柴胡桂枝干姜湯】二、從病位解
小柴胡湯方證屬半表半里,這是人們的共識。柴胡桂枝干姜湯由小柴胡變化而來,由以上各家對其方解可知,該方證的病位仍與小柴胡湯一樣屬半表半里。而且不少人看到了兩者的不同,如《劉渡舟傷寒臨證指要》記有:“當年劉渡舟老師與經方名家陳慎吾先生請教本方的運用時,陳老指出:柴胡桂枝干姜湯治療少陽病而又兼見陰證機轉者,用之最恰?!睆埪酚裰赋觯骸靶〔窈鷾娟庩柖V?,可隨瘧之進退,加桂枝、干姜,則進而從陽,若加栝樓、石膏,則進而從陰。”陰證機轉是什么?從陰從陽是什么?未曾說明。經方大師胡希恕一語道破了其機關,在所著《傷寒約言錄》中把柴胡桂枝干姜湯放在少陽病篇講解,當講解柴胡桂枝干姜湯方證時明確指出:傷寒五六日,為表病常傳少陽之期,因已發(fā)汗而復下之,使津液大傷,使半表半里的陽證變?yōu)榘氡戆肜锏年幾C。可知小柴胡湯從陰,是適應治療半表半里陽證,從陽則適應治療半表半里陰證。也可知,陰證機轉是指病位在半表半里由陽證轉為陰證。再看有關仲景的論述則更清楚,《傷寒論》第 147 條:“傷寒五六日,已發(fā)熱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干姜湯主之。”是說傷寒五六日,雖已發(fā)汗,病不解則常轉入少陽柴胡湯證,醫(yī)者不詳查,而又誤用下法,因使邪熱內陷,雖胸脅滿未去,但呈現微結。汗、下、邪熱皆傷津液,津液不下,故小便不利;津液虛少、熱傷津致燥,故渴而不嘔。氣沖于上,故但頭汗出。往來寒熱,為邪還在半表半里。心煩,為上有熱。這里的微結,是針對大陷胸湯證說的,即是說此結輕微,與大陷胸湯證結如石硬為陽明證者顯異。此即由半表半里陽證轉為半表半里陰證,呈上熱下寒的柴胡桂枝干姜湯的方證。《金匱要略·瘧病》附方(三):“柴胡桂姜湯方治瘧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服一劑如神效?!悲懖∈峭鶃砗疅釣樘攸c的疾病,柴胡桂枝干姜湯適應于寒多熱少,或但寒不熱之瘧疾,說明該方重在溫下祛寒。有關仲景對本條的論述,
僅此二條,并未直接指明治六經何病,但可得知該方的主要適應證是“但寒不熱”及“往來寒熱、心煩”者。這里可看出該方與小柴胡湯證的相類與不同,相類者,病位相同,皆用于半表半里證,不同者,病性不同,小柴胡湯用于陽證,而柴胡桂枝干姜湯用于陰證。
聯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