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與蘇軾──六脈神劍對醉中草書
——蘇門百嘗。
金庸在其《天龍八部》第四十九章曾讓蘇軾登場:
──
太監(jiān)送進一封奏章,字跡肥腴挺拔,署名蘇軾。
趙煦道:“蘇大胡子倒寫得一手好字,卻不知胡說些什么。”
──
金先生以生花妙筆虛構(gòu)歷史一流,而于史實細節(jié)卻多有不逮,首先東坡并非大胡子,第二趙煦亦不會用如此口吻說東坡。
不過我在此并非要以歷史真實要求武俠小說,只是讀蘇集有幾處總讓我不期然的想起金庸小說來,而讀金庸小說也偶爾會想到東坡,忍不住想寫出來一向喜歡東坡和喜歡金庸的朋友。
喜歡《天龍八部》的朋友必當對第十四章“劇飲千杯男兒事”中段譽初遇喬峰的情節(jié)印象深刻。
──
段譽要了一壺酒,叫跑堂配四色酒菜,倚著樓邊欄桿自斟自飲,驀地里一股凄涼孤寂之意襲上心頭,忍不住一聲長嘆。
西首座上一條大漢回過頭來,兩道冷電似的目光霍地在他臉上轉(zhuǎn)了兩轉(zhuǎn)。段譽見這人身材甚是魁偉,三十來歲年紀,身穿灰色舊布袍,已微有破爛,濃眉大眼,高鼻闊口,一張四方的國字臉,頗有風霜之色,顧盼之際,極有威勢。
──
那大漢笑道:“咱兩個先來對飲十碗,如何?”
段譽笑道:“好酒,好酒!”
呼一口氣,又將一碗酒喝干。
那大漢也喝了一碗,再斟兩碗。
這一大碗便是半斤,段譽一斤烈酒下肚,腹中便如有股烈火在熊熊焚燒,頭腦中混混沌沌,但仍然在想:“慕容復又怎么了?好了不起么?我怎可輸給他的手下人?”端起第三碗酒來,又喝了下來。
──
我們讀一首詩──
古驛無人雪滿庭,有客冒雪來自北。
紛紛笠上已盈寸,下馬登堂面蒼黑。
苦寒有酒不能飲,見之何必問相識。
我酌徐徐不滿觥,看客倒盡不留澀。
千門書閉行路絕,相與笑語不知夕。
醉中不復問姓名,上馬忽去橫短策。
此乃東坡守母喪滿與父弟離蜀入京在嘉佑五年(1060)二十五歲正月過開封府尉氏時所留詩,題作:
大雪獨留尉氏有客入驛呼與飲至醉詰旦客南去竟不知其誰。
此詩題亦甚有趣,好像一篇小小說呢,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情節(jié)皆有之,甚至還給讀者留下了疑問,回味不已。
每讀此詩我總?cè)滩蛔∠耄亨蓿瑬|坡那晚所遇此大漢可就是喬峰么?
呵呵。
當然說金庸此節(jié)構(gòu)思取材自東坡此詩畢竟勉強,不過接下來的情節(jié)卻還是讓我忍不住將兩者聯(lián)系起來。
六脈神劍:
──
段譽未喝第三碗酒時,已感煩惡欲嘔,待得又是半斤烈酒灌入腹中,五臟六腑似乎都欲翻轉(zhuǎn)。
他緊緊閉口,不讓腹中酒水嘔將出來。突然間丹田中一動,一股真氣沖將上來,只覺此刻體內(nèi)的翻攪激蕩,便和當日真氣無法收納之時的情景極為相似,當即依著伯父所授的法門,將那股真氣納向大錐穴。
體內(nèi)酒氣翻涌,竟與真氣相混,這酒水是有形有質(zhì)之物,不似真氣內(nèi)力可在穴道中安居。他卻也任其自然,讓這真氣由天宗穴而肩貞穴,再經(jīng)左手手臂上的小海、支正、養(yǎng)老諸穴而通至手掌上的陽谷、后豁、前谷諸穴,由小指的少澤穴中傾瀉而出。
他這時所叩惱鏆餼Q路,便是六脈神劍中的“少澤劍”。少澤劍本來是一股有勁無形的劍氣,這時他小指之中,卻有一道酒水緩緩流出。初時段譽尚未察覺,但過不多時,頭腦便感清醒,察覺酒水從小指尖流出,暗叫:“妙之極矣!”
──
東坡乃書法馳名的宋四家之一,其有一則著名的題跋:
跋草書后──
仆醉后乘興輒作草書十數(shù)行,覺酒氣拂拂從十指間出也。
另:
題大江東去后──
久不作草書,適乘醉走筆,覺酒氣勃勃,從指端出也。
──金庸創(chuàng)造的神奇武功“六脈神劍”可是自此得到靈感?
陳墨在其“金學作品集之五”《技藝金庸》第五章“書”中如此說:
“金庸本人的書法,談不上有什么成就,但他的書法藝術(shù)修養(yǎng)及其興趣,卻無庸置疑。在他的小說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關(guān)于書法藝術(shù)的精采敘述?!?nbsp;
并列舉了《書劍恩仇記》中有清代詩書畫三絕之稱的鄭板橋出場。
《碧血劍》中袁承志一邊寫字,一邊與洪勝海比武。
《依天屠龍記》武當七俠之一張翠山外號“銀鉤鐵劃”,原是因他左手使爛銀虎頭鉤、右手使梃F判官筆而起,他自得了這外號后,深恐名不副實,為文士所笑,于是潛心學書,真草隸篆,一一遍習。其和金毛獅王在王盤山島比劃內(nèi)功書法時,寫出“武林至尊,寶刀屠龍……倚天不出,誰與爭鋒”的情節(jié),讓人印象深刻。而通過張翠山的眼武當真人張三豐亦曾空臨王羲之的“喪亂帖”。
《神鵰俠侶》中也有朱子柳以其獨特的“書法功夫”與蒙古王子霍都決戰(zhàn)的經(jīng)典場面。
《笑傲江湖》梅莊四友老三更叫禿筆翁。
而《鹿鼎記》中韋小寶也曾論書、寫字讓人絕倒。
由此可知金庸的確對書法有很深的造詣,見過他的一些題字,也確實自有其風格、俠氣。
金庸演講錄曾有如下問答:
問:請問對蘇東坡先生的看法。
答:蘇東坡什么都會,書法、畫畫、詩、詞、文章、為人品格都是第一流的,本身才能又好,更令人羨慕的是,連父親、弟弟都是一流的文學家,這種事機緣難求。
而其“最喜歡的詩詞作者”的答案亦謂:蘇東坡。
倪匡在其《武俠小說大宗師--金庸》文中曰:
──
金庸,姓查,名良鏞,浙江省海寧縣人。
公元一九二五年生,那一年是乙丑,屬牛。海寧查家,是聲勢渲赫的大族,歷代人才輩出,全是極其出色的人物。
在有清一代,海寧查家做過大官的人甚多,以書、詩、文名著于天下的,也不知凡幾。
雍正年間,出了一個考題,「維民所止」,被誣成文字獄的主角,查嗣庭先生,就是查家的人,也是金庸的遠祖。
而查慎行先生,更是詩文幷著,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文人。
──
查慎行(1650-1727),初名嗣璉,字夏重,后改名慎行,字悔余,號他山,其因東坡《龜山》詩中“僧臥一庵初白頭”句而名其室曰“初白庵”,并號“初白”。
清初詩人多學唐,查兼學唐、宋,推崇蘇軾、陸游,受蘇軾影響尤深,更歷時三十年注有《補注東坡先生編年詩》50卷。
金庸曾確切地提到過他的先祖為查慎行:
“當代讀書人知道查慎行是清代一位重要詩人,但他的詩作到底怎樣,恐怕很少人讀過,畢竟,他不能和真正的大詩人相比?!?nbsp;
并在其修訂版《鹿鼎記》第一回之后,講解了他選用老祖宗詩集中聯(lián)句做回目的過程,這里不贅述了。
金庸說這樣做“也有替自己祖先宣揚一下的私意”,這種私意當是《論語》說的“慎終追遠,民德歸厚”那一套了。
由此家世淵源應(yīng)該有理由相信金庸對蘇軾的詩詞文書必當十分熟悉,對東坡自作草書后的題跋也必當印象深刻,所以,我總覺得他創(chuàng)造的神奇武功“六脈神劍”便可能真的自此得到靈感。
東坡文詩詞書畫皆精通,有“詩畫同一律”之論,也有以詩為詞、以文為詩的特點,論書更曾有“物一理也,通其意,則無適而不可?!薄ⅰ肮湃说霉P法有所自,張以劍器,容有是理?!钡妊哉Z。
其這些打破各種文藝界限的言語、理論給后世很多影響,也引起過很多爭論,熟悉傳統(tǒng)文化的金庸先生亦當深知并有所啟發(fā)吧,之不過金庸先生取其“物一理也,通其意,則無適而不可” 非僅限文藝,而更援入了武功。
《笑傲江湖》第十九章──打賭:
──
他走近一看,突然雙目直瞪,呼呼喘氣,顫聲道:“這……這是真跡!真是……真是唐朝……唐朝張旭的《率意帖》,假……假……假不了!”
帖上的草書大開大闔,便如一位武林高手展開輕功,竄高伏低,雖然行動迅捷,卻不失高雅的風致。
令狐沖在十個字中還識不到一個,但見帖尾寫滿了題跋,蓋了不少圖章,料想此帖的是非同小可。
丹青生道:“這位是我三哥禿筆翁,他取此外號,是因他性愛書法,寫禿了千百枝筆,卻不是因他頭頂光禿禿地。這一節(jié)千萬不可弄錯。”
令狐沖微笑應(yīng)道:“是?!?nbsp;
那禿筆翁伸出右手食指,順著率意帖中的筆路一筆一劃的臨空鉤勒,神情如醉如癡,對向問天和令狐沖二人固是一眼不瞧,連丹青生的說話也顯然渾沒聽在耳中。
──
黃庭堅曾有詩“翰林若要真學士,喚取儋州禿髯翁”,稱東坡為“禿髯翁”。
而東坡之詩:
題王逸少帖──
顛張醉素兩禿翁,追逐世好稱書工。
何曾夢見王與鐘,妄自粉飾欺盲聾。
有如市娼抹青紅,妖歌嫚舞眩兒童。
謝家夫人澹豐容,蕭然自有林下風。
天門蕩蕩驚跳龍,出林飛鳥一掃空。
為君草書續(xù)其終,待我他日不匆匆。
柳氏二外甥求筆跡二首其一──
“退筆如山未足珍,讀書萬卷始通神?!?/p>
題二王書──
“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筆禿千管,墨磨萬鋌,不作張芝作索靖?!?/p>
──雖知道有所牽強,但仍不期然的想:不知可對金庸小說有所影響?
還是回到《天龍八部》之六脈神劍,仍是東坡書法:
東坡執(zhí)筆法用單勾,且握筆處在筆桿近筆毫處,書寫時每每容易出現(xiàn)臥筆,時人并后人論其字體有“左秀右枯”之病。
山谷在“跋東坡水陸贊中”曰:
東坡此書圓勁成就,所謂“努猊抉石、渴驥奔泉”,恐不在會稽之筆、而在東坡之手矣。此數(shù)十行又兼《董孝子碣》、《禹廟詩》之妙處。
士大夫多譏東坡用筆不合古法,彼蓋不知古法從何出爾。杜周云:“三尺安出哉?前王所是以為律,后王所是以為令。”予嘗以此論書,而東坡絕倒也。往時柳子厚、劉禹錫譏評韓退之《平淮西碑》,當時道聽涂說者亦多以為然,今日觀之,果何如邪?
或云:“東坡作‘戈’多成病筆,又腕著而筆臥,故左秀而右枯?!?nbsp;
此又見其管中窺豹,不識大體。殊不知西施捧心而顰,雖其病處乃自成妍。
今人未解愛敬此書,遠付百年,公論自出,但恨封德彝輩無如許壽及見之耳。余書自不工,而喜論書,雖不能如經(jīng)生輩左規(guī)右矩,形容王氏獨得其義味,曠百世而與之友,故作決定論耳。
在此我不想多談東坡書法,定論乃是蘇軾為宋代自由創(chuàng)作的風氣下、以無法為法、“尚意”書風的代表人物之一。
于此我只想提東坡書中特別是楷書“左秀右枯”的這一特點。
如其最知名的《寒食詩》帖中明顯可見“左秀右枯”的現(xiàn)象,也就是字的左右兩邊重量不等,例如“寒食”的“寒”、“破灶”的“破”、“小屋”的“屋”等等。
左秀右枯──想起了點什么?
呵呵,正是正是:
──
段譽瞧瞧少沖劍,瞧瞧關(guān)沖劍,又瞧瞧商陽劍,東看一招,西看一招,對照圖譜之后雖能明白,終究是凌亂無章。
正自凝神瞧著“少衡劍”的圖譜時,忽見一根枯唐的手指伸到圖上,寫道:“只學一圖,學完再換。”
段譽心念一動,知是枯榮大師指點,回過頭來,向他微微一笑,示意致謝。
這一看之下,他笑容登時僵住,原來眼前所出現(xiàn)的那張面容奇特之極,左邊的一半臉色紅潤,皮光肉滑,有如嬰兒,右邊的一半?yún)s如枯骨,除了一張焦黃的面皮之外全無肌肉,骨頭突了出來,宛然便是半個骷髏骨頭。
他一驚之下,立時轉(zhuǎn)過了頭,一顆心怦怦亂跳,明知這是枯榮大師修習枯榮禪功所致,但這張半枯半榮的臉孔,實在太過嚇人,一時無論如何不能定下心來。
──
左秀右枯──枯榮大師。
──
大輪明王道:“得罪!”舉步進了堂中,向枯榮大師合什為禮,說道:
“吐蕃國晚輩鳩摩智,參見前輩大師。有常無常,雙樹枯榮,南北西東,非假非空!”
段譽尋思:“四句偈言是什么意思?”
枯榮大師卻心中一驚:“大輪明王博學精深,果然名不虛傳。他一見在面便道破了我所參枯禪的來歷。”
世尊釋迦牟尼當年在拘尸那城娑羅雙樹之間入滅,東西南北,各有雙樹,每一面的兩株樹都是一榮一枯,稱之為“四枯四榮”,據(jù)佛經(jīng)中言道:東方雙樹意為“常與無?!保戏诫p樹意為“樂與無樂”,西方雙樹意為“我與無我”,北方雙樹意為“凈與無凈”。茂盛榮華之樹意示涅般本相:常、樂、我、凈;枯萎雕殘之樹顯示世相:無常、無樂、無我、無凈。如來佛在這八境界之間入滅,意為非枯非榮,非假非空。
枯榮大師數(shù)十年靜參枯禪,還只能修到半枯半榮的境界,無法修到更高一層的“非枯非榮、亦枯亦榮”之境,是以一聽到大輪明王的話,便即凜然,說道:“明王遠來,老衲未克遠迎。明王慈悲?!?/p>
雖然小說中以佛法為解,但我還是忍不住覺得“枯榮大師”此一精采絕倫的形象的創(chuàng)造,東坡書法的這一特別的特點也應(yīng)該對金庸先生有所啟發(fā)吧。
可有識者以為然否?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