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白魚
審核:小也
皂角刺、黃芪乃將相之才
有個小孩兒患有鼻竇炎,經(jīng)常頭痛,流鼻涕,鼻涕粘稠色白,時常一流就有兩三寸長,濁陰堵塞于清竅,自然不舒服。所以鼻竇炎患者,經(jīng)常會感到頭暈頭痛,甚至呼吸不暢,腦子缺氧,記憶力減退,所以整天沒精神。
老爺爺一摸這小孩兒的脈象,濡弱,明顯缺一股陽氣,陽不化氣,濁陰就會堆積。
小洋人兒說,這時是不是用黃芪呢?《神農(nóng)本草經(jīng)》上說,黃芪主小兒體虛百病。
老爺爺點點頭說,黃芪可以扶正,如良相治國,但還缺一味良將,可以開拓進(jìn)取,直搗敵營的。
小洋人兒一想就說,那是不是用蒼耳子呢?蒼耳子可以透腦止涕,開一條路來,把膿濁排出體外。
老爺爺說,蒼耳子可以,但有一味藥更適合,排膿止痛之功更強(qiáng),它的刺更鋒利,像刺猬的刺一樣,蒼耳子毛毛的小刺和它比起來,那真是天壤之別。
小洋人兒馬上反應(yīng)過來說,像刺猬一樣的刺,那不就是皂角刺嗎?
老爺爺點點頭說,正是,其刺鋒利無比,又名天丁,朝天向上刺,其氣剛硬威猛,凡逢到壅塞不通,膿腫濁陰排泄不暢的時候,這天丁就能像金剛鉆一樣,釘出一條排濁之道來。
小洋人兒恍然大悟說,原來 黃芪扶正,皂角刺祛邪,黃芪補充糧草,皂角刺征戰(zhàn)敵寇。這樣元氣充足,孔竅通透,膿濁排盡,身體輕安。皂角刺跟黃芪一配,就像良將跟良相相配一樣。
果然這小孩兒按照老爺爺說的,使用黃芪配皂角刺煎湯水來熬粥,作為食療,吃了兩周多,鼻涕一天比一天少,頭腦一天比一天輕松,最后白天都不用打瞌睡了,也很少用到紙巾了。
隨后小洋人兒在小筆記本中記道:
歐陽勛經(jīng)驗二妙神粥《桂香室隨筆》記錄一則食療驗方,用生黃芪30g,皂角剌30g,粳米50~100g。
制法:先將生黃芪、皂角刺加水濃煎,取汁去渣,再將藥汁加水適量入米煮成粥代餐,連服15天為一療程。1~2個療程即見大效。功效不可思議。主治腸粘連腹痛以及婦科盆腔炎腹痛,均有極理想的療效。
《經(jīng)驗方》中記載,治腹內(nèi)生瘡在腸臟,皂角刺不拘多少,好酒一碗,煎湯溫服,不能飲酒者,用水煎亦可。中醫(yī)外科常用以排膿、止痛、消腫要藥,有可以“代刀”的美名,對人體毫無不良影響。黃芪是著名的益氣扶正要藥,與皂角刺相配,能增強(qiáng)化瘀止痛效果,并能改善體質(zhì),提高免疫能力。
“渾身有刺可消腫,更能速湊潰破功”—皂角刺
▋來源
“ 本品為豆科植物皂莢GleditsiasinensisLam.的干燥棘刺。 ”
▋別稱
天丁、皂針、皂莢刺、天丁明、皂角針。
▋圖片
▋地理分布
產(chǎn)于河北、山東、河南、山西、陜西、甘肅、江蘇、安徽、浙江、江西、湖南、湖北、福建、廣東、廣西、四川、貴州、云南等省區(qū)。
▋采收炮制
全年均可采收,干燥,或趁鮮切片,干燥。
▋性味歸經(jīng)
“ 辛,溫; 歸肝、胃經(jīng)。 ”
▋功效
消腫托毒,排膿,殺蟲。
▋主治
用于癰疽初起或膿成不潰;外治疥癬麻風(fēng)。
西醫(yī)診為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肺源性心臟病、阻塞性肺氣腫、急性咽喉炎、喉梗阻等屬于痰濁痹阻者,腦岀血、腦梗死、癲癇等屬于痰濕阻竅者。
▋相關(guān)配伍
乳癰:皂角刺(半燒帶生)半兩、真蚌粉三錢。上藥研細(xì)。每服一錢,酒調(diào)下。(《仁齋直指方》)
產(chǎn)后乳汁不泄,結(jié)毒:皂角刺、蔓荊子各燒存性,等份為末,溫酒服二錢。(《袖珍方》)
瘡腫無頭:皂角刺、燒灰陰干為末。每服三錢,酒調(diào),嚼葵花子三五個,煎藥送下。(《儒門事親》)
胎衣不下:皂角刺燒為末,每服一錢,溫酒調(diào)下。(《本草綱目》引《熊氏婦人良方補遺》)
▋使用注意
孕婦忌用。
▋有關(guān)記載
《醫(yī)學(xué)入門》:“皂刺,凡癰疽未破者,能開竅;已破者能引藥達(dá)瘡所,乃諸惡瘡癬及癘風(fēng)要藥也。”
《本草綱目》:“皂莢刺治風(fēng)殺蟲,功與莢同,但其銳利直達(dá)病所為異耳?!?/p>
《本草匯言》:“皂莢刺,拔毒祛風(fēng)。凡癰疽未成者,能引之以消散,將破者,能引之以出頭,已潰者能引之以行膿。于瘍毒藥中為第一要劑。又泄血中風(fēng)熱風(fēng)毒,故厲風(fēng)藥中亦推此藥為開導(dǎo)前鋒也?!?/p>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