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唐宋八大家與古文運動
報告簡介「唐宋八大家」是指在唐、北宋兩代八位著名的散文作家,他們分別是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曾鞏、王安石、蘇軾及蘇轍。八大家的文章風格雖然各具特色,但都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極力推崇文體自由、言之有物的「古文」,并且力圖通過文章來表現(xiàn)他們心中的「道」。由于他們的散文寫得十分出色,所以歷代以來都是讀書人學習寫散文的模范。
報告大綱
駢文與古文的差別
何謂駢文?何謂古文?古文和駢文有什么分別?
唐宋八大家的介紹
介紹唐宋八大家的基本資料、著名文章
古文運動的介紹
唐宋兩代的古文運動與為何會有古文運動
何謂古文
古文就是散文
古文就是散文,也叫散體文,奇句單行,不追求語句對偶,句子可長可短,揮灑自如,不受拘束,言之有物,語言精煉。
形式自由 接近口語
從先秦到漢魏,中國的散文很興盛,不但出現(xiàn)了《左傳》、《國語》、《論語》、《孟子》、《墨子》、《莊子》、《荀子》、《韓非子》、《戰(zhàn)國策》等許多優(yōu)秀的散文著作,也有李斯、賈誼、司馬遷、班固、曹操、曹丕、曹植、諸葛亮、嵇康等許多優(yōu)秀的散文作家,無論記事、記言,或抒情、議論,表現(xiàn)形式都自由不拘,文章語言也接近口語。
為何要有古文運動
駢文限制太嚴
駢 文盛行于六朝 ,它雖然具有對稱美與聲律美,但因對偶、句式、聲律等嚴格限制,使作家不能自由地抒發(fā)自己的思想感情,也不能充分反映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因而產生了文體解放的渴求。
文體解放的先聲
在駢文占統(tǒng)治地位時,就有梁朝的裴子野、西魏的蘇綽 、隋代的李諤 ,先后起來反對駢文,提倡古文,但影響都不大。
古文運動的時代背景
到唐代時,駢文已經僵化,既不能適應時代發(fā)展的要求,也阻礙了文學自身的發(fā)展。安史之亂以后,藩鎮(zhèn)割據(jù) ,戰(zhàn)亂頻繁,社會動蕩。另一方面,唐代佛教和道教泛濫,佛寺道觀遍及全國各地,與國家爭人力,爭財力,加劇了國家的衰弱,也嚴重動搖了儒家思想的統(tǒng)治地位。因此,不少知識分子為了崇儒抑佛,便倡導古文、反對駢文,希望以較自由淺白的古文來宣揚儒家思想,藉此重建社會秩序,于是古文運動便應運而生。
唐宋古文運動
唐代古文運動
初唐時,陳子昂寫了一些質樸平實的散文,開風氣之先。天寶(公元742-756年)以后,蕭穎士、李華、元結、獨孤及、梁肅、柳冕等人繼起,以儒家思想為依歸,倡導古文,成為中唐古文運動的先驅。之后,唐代最重要的古文運動領袖韓愈和柳宗元,高舉儒學復興的旗幟,提出了古文運動的理論綱領,并在古文創(chuàng)作上取得了輝煌的成就,又有劉禹錫、白居易、元稹、李翱等人的積極參與,使古文運動進入成熟與興盛的時期,從而壓倒了駢文。但到了晚唐五代,駢文又彌漫文壇。
宋代古文運動
北宋初,柳開等人起來反對頹靡的文風,以復興韓、柳的道統(tǒng)與文統(tǒng)為己任。北宋中期,政治改革的浪潮推進了文學的改革。這次古文運動以歐陽修為領袖,他高舉崇儒尊韓的旗幟,同時把儒學和現(xiàn)實聯(lián)系起來,強調「明道」與「致用」相結合,寫出了大量明暢婉轉的散文,又熱心獎掖后進。稍后,王安石、曾鞏、三蘇把宋代古文運動推向高潮。
古文之特質
言語精煉
何謂精煉?
古文語言精煉。所謂「精煉」,就是用簡明扼要的語言,反映紛繁的社會生活,表達豐富的思想感情,沒有多余的詞句,而且有深刻的內涵,這是作家的基本功?!蹲髠鳌分械摹恫軇フ搼?zhàn)》與陶淵明的《桃花源記》都是很好的例子。
《曹劌論戰(zhàn)》
《左傳?莊公十年》記述魯國與齊國的長勺(在今山東省境內)之戰(zhàn),全文只用了222個字,就寫出了這次戰(zhàn)役的準備、曹劌指揮作戰(zhàn)的情況和戰(zhàn)后的分析總結,揭示了戰(zhàn)爭勝負的決定因素乃是民心,并塑造出了曹劌這一智勇雙全的愛國者形象。
《桃花源記》
陶淵明的《桃花源記》只有319字,就完整地記述了武陵漁人發(fā)現(xiàn)桃花源的過程,描繪了桃花源中的優(yōu)美景色和美好生活,寄寓了作者對理想社會的向往與追求。
文體自由
句子可長可短
古文的句式自由,沒有限制。如《史記?項羽本紀》:「春,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項王聞之,即令諸將擊齊王,而自以精兵三萬人南從魯(今山東省曲阜市)出胡陵(今山東省魚臺縣)?!梗ㄗg文:春天,漢王劉邦率領五個諸侯的軍隊,共五十六萬人,向東攻打楚王項羽。項羽聽到這個消息,就命令各位將領攻打齊王,而自己統(tǒng)率精兵三萬人向南從魯繞道出胡陵。)這里有多種句式,最長的一句多達14字,最短的句子僅有1個字,參差錯落,舒卷自如。
篇幅可大可小
古文篇幅不限長短。如賈誼的《陳政事疏》長達5,800余字,而蘇軾的《記承天寺夜游》僅有84字。
功能齊全
古文可用于抒情、寫景、述事、記言、記物、說理、議論、指令、陳訴,只要練好了基本功,便可無往而不利。
言之有物
古文要求言之有物,不說空話、廢話,不要無病呻吟,不搞文字游戲。作者要以情動人,或以理服人,給予讀者理性的啟迪或感性的陶冶。
思想深刻
《孟子?盡心》:「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div style="height:15px;">
譯文:老百姓最為重要,國家為其次,君主為輕。
兩千多年前的這種民本思想,至今仍然閃閃發(fā)光。
感情真摰
韓愈《祭十二郎文》:「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世。承先人者,在孫惟汝,在子惟吾,兩世一身,形單影只。嫂嘗撫汝指吾而言曰:『韓氏兩世,惟此而已!』」
譯文:我上面有三個哥哥,都不幸很早就去世了。繼承先父的后代,在孫子輩中只有你,在兒子輩中只有我,兒孫兩代都只有一個人,孤單無伴。嫂嫂常常一面撫摸著你,一面指著我說:「韓家兩代,只有這兩個人罷了!」
語言極質樸,沒有一個感嘆詞,卻感人至深,所以本文被譽為祭文中的「千年絕調」。
駢文特質
駢文也稱「駢儷文」。駢文的主要特點就是語句結構的平行和對偶。
古文與駢文之比較
對偶
駢文都是兩句一聯(lián),兩連對偶;而古文少用對偶。
句式
駢文大多是四字句和六字句,稱駢四儷六,古文句式長短不拘。
聲律
駢文講究平仄,有些還要求聲律。古文無此限。
詞藻
駢文重視詞藻來修飾文章,稱『藻飾』,且重典故;古文言語較樸實,且少用典故。
駢文例子:泉水激石,泠泠作響;好鳥相鳴,嚶嚶成韻。蟬則千轉不窮,猿則百叫無絕?!瓩M柯上蔽,在晝猶昏。──吳均《與宋元思書》
古文例子: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心樂之。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冽。──柳宗元《小石潭記》
唐宋八大家簡介
唐宋八大家是指韓愈、柳宗元、歐陽修、蘇洵、蘇軾、蘇轍、王安石和曾鞏。明朝人茅坤編選這八人的散文為《唐宋八大家文鈔》,于是,「唐宋八大家」的名稱便流傳于世。韓、柳是唐代古文運動的領袖,歐陽修是宋代古文運動的領袖,蘇洵等五人是宋代古文運動的骨干成員。
韓愈
韓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原籍河陽(今河南省孟縣),自稱「郡望昌黎(在今河北省)」,后人便稱他為韓昌黎。他25歲中進士。官至吏部侍郎。死后謚曰「文」,世稱韓文公。他的散文眾體兼?zhèn)洌撜f文、雜文、敘事文、抒情文、應用文都寫得很好。
韓愈的中心思想
為儒學而奮斗
佛教和道教在唐代發(fā)展到了頂點,并在思想界中壓倒了儒學。韓愈高舉崇儒抑佛的大旗,復興儒學。
崇儒抑佛的思想
從以下三點,可以概括韓愈崇儒抑佛的思想:
1. 韓愈認為儒家之道的核心是仁義學說,強調政 治、經濟、文化、倫理以至日常生活,都要以儒學為指導思想,并以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主張,批判佛教與道家的理論;
2. 深刻揭露佛教和道教蠱惑人心、耗費民財、與國家爭人力等等危害;
3. 韓愈高舉儒家的道統(tǒng),標榜堯、舜、禹、湯、周文王、周武王、周公旦、孔子、孟子等古代圣
人,并表明自己是孔、孟之道的直接繼承者,用以對抗佛教各宗派的祖統(tǒng)。
韓愈提出的古文運動理論,主要內容如下。
修辭明道
韓愈認為學習古文,是為了學習儒家之道;創(chuàng)作古文,是為了弘揚儒家之道。道是目的與內容,文是手段與形式。這就是他在《爭臣論》中所說的「修其辭以明其道」。
不平則鳴
他在《送孟東野序》中說:「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作家寫文章,大多是為了鳴不平。不平則鳴,繼承和發(fā)展了屈原「發(fā)憤以抒情」的詩論,是文學創(chuàng)作的普遍規(guī)律。
力主創(chuàng)新
韓愈主張學古文應「師其意不師其辭」,務必去掉「陳言」,即要求寫文章不用陳腐的語言,而要用新鮮活潑的語言。在《樊紹述墓志銘》中,他又進一步提出「惟古于辭必己出」,就是要求文章必須富有獨創(chuàng)性。
強調養(yǎng)氣
韓愈在《答李翊書》中說:「根之茂者其實遂」,「氣盛則言之短長與聲之高下者皆宜」。這里的「根」或「氣」,都是指作家的人格修養(yǎng)。所以,他又說:「仁義之人,其言藹如也?!?div style="height:15px;">
諫迎佛骨
佛骨風波
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正月,唐憲宗派人從鳳翔(今陜西省鳳翔縣)法門寺迎取佛骨到皇宮供奉。頓時全城轟動,王公百姓潮水般地涌上街頭,跪地拜迎,紛紛施舍財物,甚至有人在自己頭上燃起佛香,有人砍斷自己的胳臂,以示虔誠。當時沒有一個大臣敢說一個不字,惟有韓愈挺身而出,上了一道《論佛骨表》,猛烈抨擊佛教,并指出歷來迷信佛教的皇帝都是短命的;還要求把佛骨「投諸水火,永絕根本」,如果佛祖真的有靈,降下災禍,由他個人承擔,萬死不悔。
貶職潮州
唐憲宗看到《論佛骨表》,勃然大怒,竟要處死韓愈。經人救助,才免了死刑,貶為潮州(今廣東省潮州市)刺史。韓愈走到藍關(今陜西省藍田縣南),他的侄孫韓湘趕來陪他同行,韓愈就寫了一首著名的詩《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詩中寫道:「欲為圣朝除弊事,敢將衰朽惜殘年?」意思是說:我要為圣明的王朝革除政治上的弊端,怎肯由于衰弱多病而顧惜自己的老命呢!
言以載道的典范
宣揚儒學的名篇
文以載道,即修辭明道,意思是以文章來說明道理。韓愈的一些古文,是以散文形式宣揚儒家道理的典范。如《原道》以儒家的仁義學說,批判佛教與道家的理論;《原性》說明儒家的人性論,倡導儒家的道德規(guī)范,即仁、禮、信、義、智?!对恕分v人際關系,主張對「夷狄禽獸」都要「一視而同仁」,這思想符合現(xiàn)代社會反對民族歧視和保護野生動物的主張。其他名作還有《論佛骨表》和《師說》。
不平則鳴的杰作
《雜說》:懷材不遇的感慨
韓愈的許多散文都可以說是不平之鳴,最著名的當推《雜說》。此文開頭一段說:「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祗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 之間,不以千里稱也?!箲巡挪挥觯侵袊R分子的千古悲劇。韓愈以馬為喻,說明這種悲劇是難以避免的,原因就在于世上伯樂太少,也就是說統(tǒng)治者不能識別與任用人才。這篇文章文筆矯健,波瀾起伏,憤慨不平之情,溢于言表。
反話正說的《進學解》
同是不平之鳴,《進學解》卻是另一種筆觸。韓愈仕途坎坷,才高位卑,分明一肚皮牢騷,《進學解》卻說自己德行不高,學業(yè)不精;像孟子、荀子那樣的大儒,尚且懷才不遇,何況我呢?皇帝不殺我,已經很幸運了,還賞給我一個閑散的官職,「乃分之宜」。這篇文章反話正說,幽默風趣,但在詼諧中蘊含著辛酸,委婉中透露出怨恨,所以唐人孫樵稱贊它「拔地倚天,句句
文起八代之衰
韓愈的論說文,寫得理直氣壯,義正詞嚴,格局嚴謹,層次分明,或說理透辟,或鋒芒畢露,對復興儒學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蘇軾在《潮州韓文公廟碑》中稱頌他「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
古文創(chuàng)新的碩果
韓愈的古文創(chuàng)新,主要表現(xiàn)在文體和語言兩個方面。在文體方面,他在墓志銘、史傳文、贈序文、壁記文等文體上,都有大膽的創(chuàng)新,并取得了巨大成就。
不落俗套的墓志銘
韓愈的《柳子厚墓志銘》,就是墓志銘中的「變格」。一般墓志銘的題目都詳細寫上死者的官爵頭銜,但韓愈認為這些東西對柳宗元(字子厚)毫無意義,通通省略。一般墓志銘都是為死者歌功頌德,空話連篇;韓愈此文則夾敘夾議,不僅高度評價了柳宗元的道德和文章,并為其「材不為世用,道不行于時」的悲劇人生大鳴不平,內容深刻,感情真摯。
簡約真摯的鉻文
一般墓志銘的末尾都有一大段銘文,多為四言韻文,詞彩華麗而空洞無物;韓愈的《柳子厚墓志銘》卻只寫三句:「是惟子厚之室,既固既安,以利其嗣人。」因為韓愈最不安的是柳宗元的子女都還年幼,他是多么盼望這些孩子健康成長??!至情至性,都濃縮在「利其嗣人」這四個字中。因此,明人茅坤稱它為「墓志中千秋絕調」。
語言藝術大師
韓愈是中國杰出的語言藝術大師。在中國文學史上,杜詩韓文,歷來相提并論,分別代表中國詩歌與散文的最高成就。他的散文語言有兩大特點:一是個性鮮明;二是精煉準確,新鮮生動。
個性鮮明
韓愈的文章不論說理明道,還是敘事抒情,字里行間,都可以看出他理直氣壯、倔強不屈、慷慨激烈而又情真意切的性格,這是很難達到的境界。
精煉準確新鮮生動
韓愈非常注重語言的錘煉,力求準確生動;又務去陳言,善于從當時的口語中汲取素材,加以提煉,創(chuàng)造出新鮮活潑的文學語言。因此,他的散文語言具有極旺盛的生命力,我們現(xiàn)在仍然廣為運用的不少成語,如「一視同仁」、「同工異曲」、「不平則鳴」、「動輒得咎」、「兼收并蓄」、「雜亂無章」、「落井下石」、「俯首帖耳,搖尾乞憐」等,都出自韓愈的散文。
師說
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也;生乎吾后,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嗟乎!師道之不傳也久矣,欲人之無惑也難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遠矣,猶且從師而問焉;今之眾人,其下圣人亦遠矣,而恥學于師。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為圣,愚人之所以為愚,其皆出于此乎!
愛其子,擇師而教之,于其身也,則恥師焉,惑矣!彼童子之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也,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師焉,或不然,小學而大遺,吾未見其明也。
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聚而笑之。問之,則曰:「彼與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則足羞,官盛則近諛。」嗚呼!師道之不復可知矣。巫醫(y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齒,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歟!
圣人無常師: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賢不及孔子??鬃釉唬骸溉诵袆t必有我?guī)煛!故枪实茏硬槐夭蝗鐜?,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藝》經傳,皆通習之,不拘于時,學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師說》以貽之。
【賞析】
本文作于貞元十八年(公元802年)。
1.主旨:本文旨在說明師的作用與擇師的原則,批判不重師道的不良風氣,表現(xiàn)了韓愈敢于反抗流俗,為了復興儒學而勇為人師的精神。韓愈以孔孟道統(tǒng)的繼承者自許,但他對孔孟之道并非全盤照搬,而是批判繼承。在本文中,他一方面稱頌孔子是圣人,學無常師,從而引申出「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的結論,倡導能者為師的原則和平等的師生關系;另一方面,他又批評了孔子「生而知之」的觀點,強調必須通過從師學習才能明道。
2.藝術特點:本文善于運用對比手法,通過古與今、圣人與眾人的對比,增強了文章的說服力。它的句式靈活多變,以散體句式為主,又適當?shù)夭迦胍恍┡排季?;以正面說理為主,又穿插一些感嘆句與反問句,使文章氣勢強勁而又搖曳多姿,實為論說文中的杰作。
柳宗元
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河東解縣(今山西省運城市西南解州鎮(zhèn))人,世稱柳河東。21歲中進士。他最后的官職是柳州刺史,故此又被稱為柳柳州。擅長山水游記、寓言、傳記文、政論文。
落魄的改革家
永貞革新的失敗
公元805年正月,唐順宗即位,改元永貞,以王伾、王叔文為首,劉禹錫與柳宗元等為骨干的革新派當政。他們努力革除各種弊政,嚴懲貪官,減輕人民負擔,并準備奪取宦官的兵權,以改變宦官專權的政局,史稱「永貞革新」。但這次革新只推行了幾個月便流產了,革新派遭到殘酷迫害。
貶職遠方
革新失敗后,柳宗元被貶為永州(今湖南省永州市)司馬。永州地處偏遠,司馬又是個有職無權的閑官,柳宗元十分苦悶,抑郁難申。直到10年之后,才升為柳州刺史。官職雖然升了,但地域卻更偏遠,柳宗元的悲憤心情可想而知。但在永州和柳州期間,他還是盡力為老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因此,至今永州仍有柳子廟,柳州則有柳侯祠和柳侯公園。
文以明道的作家
韓、柳的相同之處
柳宗元在《答韋中立論師道書》中說:「文者以明道。」關于道和文的關系,柳宗元與韓愈的觀點是一致的,都認為道是目的,文是手段;道是內容,文是形式,因而他們都注重作家的人格修養(yǎng)。
韓、柳的差別
關于道的內涵,韓愈和柳宗元的看法卻有所不同。首先,韓愈強調儒家的道統(tǒng),旗幟鮮明地崇儒抑佛,絕不妥協(xié);柳宗元信奉佛教長達30多年,因此,他企圖把儒家思想與佛教思想調和起來。其次,韓愈的道偏重于儒家的倫理道德,全力發(fā)揮仁義學說;柳宗元的道則強調經世致用,主張「意欲施之事實,以輔時及物為道」(《答吳武陵論非國語書》),即認為「道」應該注重實際,切實可行,對國家與人民有利。總之,柳宗元的道比韓愈更廣泛,也更復雜。
柳宗元的散文多能言明事理,引出道的內容,尤其是他的諷刺寓言和人物傳記,更是富于哲理。
絕妙的諷刺藝術
寓言高手
柳宗元使寓言獨自成篇,并成為一種獨立的文體。他創(chuàng)作的寓言,短小精煉,形象生動,寓意深刻,富有哲理性和教育意義,表現(xiàn)了高超的諷刺才能,是繼先秦之后中國寓言文學的第二個高峰。
《黔之驢》
《黔之驢》的大意是說:貴州沒有驢,有人從外地帶來一頭,放在山下。老虎見驢個子很大,又聽見牠的叫聲很響,非常害怕。后來逐漸接近牠,驢子踢了老虎一腳。老虎見驢子的本領不過如此,就把牠吃了。這個寓言只有160字,卻產生了三條成語:「黔驢之技」比喻本領有限,「黔驢技窮」比喻僅有的一點伎倆也用光了,「龐然大物」形容虛有其表、大而笨拙的東西。
《蝜蝂傳》
柳宗元在《蝜蝂傳》中,寫一種名叫蝜蝂的小蟲,喜愛負重,見到東西就負在背上,越背越重,雖然很困倦也決不罷休。又喜愛爬高,用盡力氣也不休止,終于從高處掉下來摔死了。這個寓言諷刺那些貪得無厭、好向上爬的官僚,最終一定會自取滅亡。
傳記文學的新高潮
開創(chuàng)傳記文學新高潮
柳宗元的傳記繼承了司馬遷《史記》的優(yōu)良傳統(tǒng),又有新的發(fā)展。這首先表現(xiàn)在更注重人物性格的刻畫,作品的文學性增強了;其次是寓理于人,寓理于事,具有明顯的諷諭性。他和韓愈共同創(chuàng)造了中國傳記文學的第二個高潮。柳宗元的傳記可分為兩類,一種是「記人敘事」,另一種是「記人明理」。
記人敘事
這類傳記是通過記述人物的事跡,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社會生活。如《段太尉逸事狀》,寫段秀實與軍閥、豪強斗爭的三個故事,揭露軍閥、豪強的罪行,反映農民的苦難,表現(xiàn)了段秀實敢于為民請命的性格,形象栩栩如生。
記人明理
這類傳記也寫人物事跡,但主旨在于說明某個道理,諷刺丑惡現(xiàn)象。如《宋清傳》記一位賣藥的商人,不計小利而「取利遠」,樂于助人,終于成為富翁。作者在記述了宋清的言行之后,發(fā)了一大段議論,認為宋清這樣的商人并沒有市儈習氣,倒是那些「居朝廷、居官府」的「士大夫」卻大有商人作風。
游記文學的奠基之人
游記典范:《永州八記》
柳宗元是中國游記文學的奠基人,他的《永州八記》更是后世游記文學的典范。永州山水,奇麗多姿,但一直被人忽視。柳宗元以他敏銳的審美目光,發(fā)現(xiàn)了永州山水的自然美,并用他的生花妙筆加以描繪,寫成著名的《永州八記》:《始得西山宴游記》、《鈷鉧 潭記》、《鈷鉧潭西小丘記》、《小石潭記》、《袁家渴記》、《石渠記》、《石澗記》和《小石城山記》。
奇麗的山水畫廊
柳宗元筆下的永州有「縈 青繚 白,外與天際,四望如一」的高峰,有狀如堡塢城墻的石山,有「爭為奇狀」的怪石,有「紛紅駭 綠」的奇花異卉,有「舟行若窮,忽又無際」的溪流,有「流若織文,響若操琴」的澗水,水中還有「似與游者相樂」的魚兒,千姿百態(tài)的風光和神韻,盡收筆底。八篇游記,八個景點,各有特色,又互相連接,構成了永州山水奇峭幽麗的畫廊。
情景交融的意境
柳宗元的游記不僅寫出了山水的自然美,而且在對山水的描寫中,融入了自己豐富的思想感情,構成情景交融、富有詩意的意境。這種意境的創(chuàng)造,大體可分為「觸景生情」和「借景抒憤」兩種。
觸景生情
《鈷鉧潭西小丘記》寫道:「由其中以望,則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鳥獸之遨游,舉熙熙然回巧獻技,以效茲丘之下?!棺髡咴谛∏鹕吓e目四望,覺得高山、浮云、溪流、鳥獸都在高高興興地呈現(xiàn)自己的美麗,作者的心情也十分愉快。
借景抒憤
《小石城山記》在描繪了小石城山奇異的美景之后,作者寫道:「又怪其不為之中州(即中原),而列是夷狄(夷狄是指荒遠的永州),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借小石城山的美景因地處偏遠,不為人知,來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閑置荒州的憤慨,明代文學家茅坤評論說:「借石之瑰偉,以吐胸中之氣?!褂秩纭妒嫉梦魃窖缬斡洝吩诿鑼懥宋魃降钠婢爸?,突然插入一句:「然后知是山之特立,不與培塿為類。」以山石的奇?zhèn)?,比喻自己特立獨行、不同流俗的人格?div style="height:15px;">
《小石潭記〔1〕》
從小丘〔2〕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3〕,聞水聲,如鳴佩環(huán)〔4〕,心樂之。伐竹取道〔5〕,下見小潭,水尤清冽〔6〕。全石以為底〔7〕,近岸,卷石底以出〔8〕,為坻,為嶼,為嵁,為巖〔9〕。青樹翠蔓〔10〕,蒙絡搖綴〔11〕,參差披拂〔12〕。
潭中魚可百許頭〔13〕,皆若空游無所依〔14〕。日光下澈〔15〕,影布石上,佁然〔16〕不動,俶爾遠逝〔17〕,往來翕忽〔18〕,似與游者相樂〔19〕。
潭西南而望〔20〕,斗折蛇行〔21〕,明滅可見〔22〕。其岸勢犬牙差互〔23〕,不可知其源〔24〕。坐潭上,四面竹樹環(huán)合,寂寥無人,凄神寒骨〔25〕,悄愴幽邃〔26〕。以其境過清〔27〕,不可久居〔28〕,乃記之而去。
同游者:吳武陵、龔古、余弟宗玄〔29〕。隸〔30〕而從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31〕。
【賞析】
這篇193字的短文,是中國游記文學的典范之作。它的主要特點是:
1.工于寫景:作者以簡煉的筆法,描繪石潭周圍的環(huán)境,而重點放在描寫石潭的景色,遠近搭配,詳略有致。對潭中游魚的描寫,是本文的傳神之筆,妙在以實寫虛,以動寫靜。寫魚為實,寫潭水和天氣為虛,魚兒「皆若空游無所依」,正表明風和日麗,潭水清澈透明;魚兒「往來翕忽」之動,反襯出石潭之靜。作者又善用比喻,如「如鳴佩環(huán)」,「斗折蛇行」,「犬牙差互」,既生動,又貼切。因此,近代文學家林琴南稱贊本文「體物直到精微地步」(《柳文研究法》)。
2.情景相生:在這篇短文中,作者的感情是很復雜的。清澈的潭水,活潑的游魚,使他高興,因而覺得魚兒「似與游者相樂」,進入了物我交融的境界;但此地太冷清了,「寂寥無人,凄神寒骨」的環(huán)境,又使他想起了貶謫荒遠的孤寂和幽憤,因而覺得「其境過清,不可久居」。
歐陽修
歐陽修(1007-1072年),字永叔,晚年自號六一居士。廬陵(今江西省永豐縣)人。24歲中進士。官至參知政事(副宰相)。死后謚「文忠」,世稱歐陽文忠公。擅長論說文、記敘文、抒情文和隨筆。
蘇洵(1009-1066年),字明允,眉州眉山縣(今四川省眉山縣)人。因歐陽修的引薦,當上霸州文安縣(今河北省文安縣)主簿的小官。擅長論說文與書信。
曾鞏(1019-1083年),字子固,南豐(今江西省南豐縣)人,世稱南豐先生。39歲中進士。官至中書舍人。死后謚「文定」。擅長記敘文與論說文。
王安石(1021-1086年),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今江西省臨川市)人,世稱王臨川。22歲中進士。曾當過宰相。晚年封荊國公,世稱王荊公。死后謚「文」,又稱王文公。擅長論說文與記敘文。
蘇軾(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21歲中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南宋時追謚「文忠」,世稱蘇文忠公。擅長記敘文、議論文和雜文。
蘇轍(1039-1112年),字子由,眉山(今四川省眉山縣)人。蘇軾之弟,人稱「小蘇」。19歲中進士。擔任過戶部侍郎等官職。當時新舊黨爭激烈,他多次被貶任為地方官。擅長記敘文、論說文和書信。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柳宗元在散文理論方面有何主張及看法?
19韓愈與柳宗元的古文運動-文起八代之衰
淺析唐宋古文運動——是'形式主義'的消亡,還是此消彼長的博弈
柳宗元:文壇犀利哥,唐代古文運動實際操盤手,多種文體信手拈來
唐宋八大家是如何“拍馬屁”的?領導搬家,柳宗元做法堪稱典范
【轉帖】古典散文的主題與技巧 張高評 - 文賦 - 中國古代文學 - 北大中文論壇 www...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