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女性形象為主的愛情詩和婚姻詩是《詩經(jīng)》 中最具特色的內(nèi)容之一。我們在《詩經(jīng)》看到的女性形象是鮮活的、立體的并各具特色的:有或天真爛漫或畏縮癡情或堅貞剛烈的少女形象;有或善良軟弱或睿智剛強的棄婦形象;也有或牽腸掛肚或情重綿長的思婦形象。
《詩經(jīng)》中以女性形象為主的愛情婚姻詩歌從多個不同的角度生動再現(xiàn)了周代社會男女婚戀生活,這些作品感情誠摯,氣氛熱烈,文體樸素,與上層社會的荒淫、庸俗、虛偽以至矯揉造作形成鮮明地對比。其對女性的描寫整體用“思無邪”來形容恰到好處,通過描寫她們的情感生活,為我們展示了積極健康、熱烈堅韌、淳樸誠厚等豐富多彩的女性形象。
第一種是少女形象:天真爛漫的少女形象:《召南?摽有梅》中的大齡女子向意中人坦率地表示:“摽有梅,其實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摽有梅,其實三兮。求我庶士,迨其今兮。摽有梅,頃筐塈之。求我庶士,迨其謂之?!贝似鑼懙纳倥z毫不掩飾求偶的急切心情,大膽地表示:“求我庶士,迨其謂之!”——你趕快抓緊時間吧,別錯過了良辰吉日。感情熱烈,充滿期盼,這是怎樣的女子啊!她渴望愛情,就坦率地表白,就主動、大膽地追求,而這種主動追求是出自于內(nèi)心愛的萌動,她們把自己比作熟透的梅子,呼喚小伙子們快來采擷。這種對愛情的順乎人性熱烈追求,自然地發(fā)展著,不受任何禮法的約束,無需遮遮掩掩。
這一形象群的少女,所作所為都是那樣的無拘無束,情不自禁,純真而充滿靈性,舉止或態(tài)度都很主動、大方,充滿著張揚的個性,洋溢著生命的活力。
畏縮癡情的少女形象:由于受到封建禮制的束縛和壓制的影響,《詩經(jīng)》中所描寫的另一些少女矜持畏縮,在愛情受到阻撓和破壞后,忍痛辭絕,欲愛不能。
如《鄭?子衿》“青青子衿,悠悠我心??v我不往,子寧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v我不往,子寧不來?挑兮達兮,在城闕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鄙倥?在城樓上等候她的戀人,“青青子衿”,“青青子佩”,對方的衣飾給她留下這么深刻的印象,使她念念不忘,可見其相思縈懷之情,如今因受阻不能前去赴約,只 好等戀人過來相會,可謂望穿秋水,不見影兒,濃濃的愛意不由轉(zhuǎn)化為惆悵與幽怨,盡管內(nèi)心的愛熾烈得“一日不見,如三月兮,”但絕不肯親自去找他:“縱我不 往,子寧不嗣音?”“縱我不往,子寧不來?”少女深沉的內(nèi)心世界與矜持的性格特點展示得一覽無余: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捎個音信?縱然我沒有去找你,你為何就不能主動前來?
堅貞剛烈的少女形象:由于周代父母包辦婚姻制度已開始相應(yīng)形成,所以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不少為爭取愛情自由而勇敢反抗的堅貞剛烈的少女形象。
《鄘?柏舟》描寫的是一個自選配偶的少女,戀愛受到父母的干涉之后,勇敢地發(fā)出矢志相愛的反抗呼聲 。《柏舟》中的女子向母親說“髡彼兩髦,實維我儀”,那額前兩邊披著頭發(fā)的人,無論從人品和感情上說,都是她理想的伴侶,因此“之死矢靡它。母也天只!不諒人只!”——寧死也決不嫁他人,并怨憤母親和老天不能體諒她的情感?!锻躏L?大 車》中“豈不爾思,畏子不敢”,“豈不爾思,畏子不奔”,女子斥責男子:不是我不思念你,怕的是你不敢和我私奔?!氨y則異室,死則同穴。謂予不信,有如眤 日?!被钪剑煌?,死了呀,該合葬,你要說我是撒謊,天上的太陽明亮亮!這種對天發(fā)誓,指日為證,愿同生共死的感情是何等真摯,反抗是何等的強烈!
第二種是棄婦形象:《詩 經(jīng)》時代,以男性為中心的社會早已形成,宗法禮教雖不及封建社會中、后期那么嚴酷,但婦女因沒有獨立的經(jīng)濟地位,婚后成為男子的附屬品已是社會的普遍現(xiàn) 象。作為社會弱勢群體的婦女,婚姻是她們惟一的依靠和出路,一旦夫妻間發(fā)生感情破裂,受害最深的往往是女子,遭棄后的婦女生活更是悲慘。
《衛(wèi)風?氓》中的女主人公是剛強而果斷的,她能比較冷靜地陳述事理,并嚴厲譴責了男子的負心。詩中的女主人公以純潔 誠摯的心追求愛情和幸福,如《邶風?谷風》中的女主人公一樣善良溫柔美麗,勤勞持家??墒悄秦撔牡恼煞蛞嗳纭豆蕊L》中的丈夫一樣卑劣粗暴,不僅騙取了她的 財務(wù),也騙取了她的感情?!睹ァ纷栽V了女主人公從戀愛、結(jié)婚、直到被虐待、遺棄的經(jīng)過情景。女主人公是知禮守禮的。在心上人來求婚時因為沒有媒人,不合禮 法而沒有答應(yīng)(“匪我愆期,子無良媒”)。女主人公溫順多情首先表現(xiàn)在婚前對心上人的一片癡情,女子因為沒有良媒而拒絕結(jié)婚,這引起男子不滿和憤怒,于是女子送男子返鄉(xiāng),送了很遠很遠,最后還是同意結(jié)婚(“將子無怒,秋以為期”)。此后女子天天盼望心上人來迎娶(“乘彼垝垣,以望復關(guān)”),一直沒有見到心 上人出現(xiàn),不禁憂傷哭泣(“不見復關(guān),泣涕漣漣”)。在被丈夫無情地拋棄后,女子還留戀當初和丈夫兩小無猜的歡樂(“總角之宴,言笑晏晏”),以及丈夫愛 的誓言(“及爾偕老”)。
女主人公是吃苦耐勞的。她沒有嫌棄夫家貧寒,承擔下所有的家務(wù)勞動,起早貪黑、沒日沒夜、盡心竭力地操持勞作(“自我徂爾,三歲食貧?!薄叭龤q為婦,靡室勞 矣。夙興夜寐,靡有朝矣”)?!睹ァ分械呐魅斯茴V堑乜辞迥凶拥谋举|(zhì),對愛情不再抱有任何幻想?!芭膊凰笔撬龑ψ晕业目隙ǎJ為自己沒做錯什 么,丈夫遺棄她沒有道理。她對于丈夫的絕情悲傷之極,“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則是她直面斥責丈夫的不義行徑。在她那“于嗟女兮,無與士耽。 士之耽兮,猶可說也;女之耽兮,不可說也?!钡臒崆楹艉爸校约貉獪I的教訓。而“反是不思,亦已焉哉”的結(jié)尾,更表現(xiàn)了她在訣別時的怨憤情緒和堅決 態(tài)度。因此,《衛(wèi)?氓》中的女主人公雖與《邶?谷風》中的女主人公一樣 哀婉悲戚,深受我們的同情,但她認清現(xiàn)實,敢于反抗的精神更加令人可敬可愛。
《詩 經(jīng)》中的棄婦詩有很多,這些詩篇成功地塑造了性格鮮明,形象生動的棄婦形象,我們看到了那個時代棄婦們的悲慘命運,她們曾和 自己的丈夫恩恩愛愛、同甘共苦、共創(chuàng)家園,那些遺棄她們的丈夫們,也曾信誓旦旦,與子偕老,但當生活安定生計無憂,她們也容顏不再時,丈夫便喜新厭舊,無 情地拋棄了她們。在那個男權(quán)為中心的社會,她們沒有反抗能力,孤立無助,正是在她們的聲聲苦訴中,讓我們更深刻地了解了那個社會男尊女卑的社會現(xiàn)實。
思婦形象:古代的男子服役遠征,這對家中的妻子來說是苦難的開始。這意味著婦女要承擔更多的責任以及開始無邊無際的思念?!对娊?jīng)》中有不少的思婦詩,反映了兵役、徭役帶給人民的痛苦?!墩倌?殷其雷》、《衛(wèi)風?伯兮》、《王風?君子于役》等生動地再現(xiàn)了思婦的形象。
《唐? 葛生》是一首婦女悼念亡夫的詩。詩中首先以“葛”之依附于“楚”,暗喻男女愛人之間的親密關(guān)系,極為貼切巧妙。而“葛生蒙楚”“蘞蔓于野”,又構(gòu)成了一種 悲涼的意境和凄慘的氣氛。“誰與?獨處!” “誰與?獨息!” “誰與?獨旦!”等簡潔的問答,把愛人去世后,女主人公的孤獨與傷痛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女主人公用“角枕”“錦衾”的絢麗生輝、光彩奪目與枕上衾下的一具尸 骨作鮮明對照,來表達思婦無限的心酸與哀痛?!跋闹?、冬之夜”“冬之夜夏之日”的反復吟唱,表達了女主人公對死者的思念是何等情重綿長!最后,以“百歲 之後,歸於其居?!薄鞍贇q之後,歸於其室?!北磉_思婦愿百歲之后與丈夫同穴的決心,透出妻子那份對丈夫至死不渝的堅貞。
《詩經(jīng)》中那優(yōu)美的文辭、淳厚的情感,滋潤、涵養(yǎng)著我們?nèi)A夏民族的文化藝術(shù)與人文精神,特別是對女性人物外在形態(tài)之美的描寫和把外在形態(tài)與內(nèi)在神態(tài)相結(jié)合的描寫方式成為中國歷代文學所共同遵循的創(chuàng)作手法。作為中華文化源頭之一的《詩經(jīng)》所表現(xiàn)出的對女性外在美和內(nèi)在美要統(tǒng)一的價值評價和心理取向,對后世的影響是積極而深遠的。
總之,女性代表著時尚。對女性美的關(guān)注,反映出一個時代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追求。《詩經(jīng)》中與女性有關(guān)的作品占其總數(shù)305篇 的三分之一,與女性愛情有關(guān)的作品占其總數(shù)的五分之一。因此,可以毫不夸張地說,《詩經(jīng)》是我國女性文學史的第一頁,是我國文學作品中最早對女性的關(guān)注。
二
文藝復興時期的文化巨人莎士比亞在其戲劇中所塑造的一系列豐富生動和光彩照人的女性群像,成為各國人民百談不厭的話題,受到了不同國度、不同階層讀者的喜愛與贊揚。他筆下的女性形象豐富了世界文學的人物畫廊,也引發(fā)我們對女性命運的思考。
在莎士比亞的喜劇創(chuàng)作中,主要刻劃了三種類型的女性形象。
一是大膽叛逆的女性。赫米婭、西爾維婭、阿德里安娜、鮑西霞、凱瑟麗娜和朱麗葉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這些女性敢于沖破封建的樊籬,有自己的主見,不畏父權(quán)和政權(quán)的威逼。追求個性自由、個性解放和愛情婚姻自主。在她們的心目中,門第、等級與金錢不是愛情的基礎(chǔ),終身大事的決定權(quán)在當事人自身?!吨傧囊怪畨簟分械暮彰讒I小姐表現(xiàn)了非凡的膽識。父親伊吉斯將她許配給貴族狄米特律師,而她卻鐘情于貴族青年拉山德。 拉山德與她心心相印,情投意合。伊吉斯非常惱火,對女兒指責謾罵。赫米婭沒有絲毫的畏懼。伊吉斯狀告于雅典公爵,請求動用國家的專制威力來制服赫米婭。但她沒有屈服于淫威,而是與拉山德相約逃到了森林。在世外桃源過上了幸福的生活。此類的女性在喜劇中比比皆是。像鮑西霞“三匣選親”的 壯舉早已被人們傳為美談,“悍婦”阿德里安娜和“悍女”凱瑟麗娜的故事至今仍在舞臺上興盛不衰。阿德里安娜在家庭生活中鬧出了一系列的笑話,也背上了“河東獅吼”的惡名,但她真誠地渴望甜蜜的愛情和大膽追求現(xiàn)世生活,無所顧忌地享受人生,實際上是女性自我意識的覺醒,是對宗教禁欲主義的無情嘲弄。凱瑟麗娜這朵未被賞識的“惡之花”,就因為行為不符合封建意識所規(guī)范的淑女品性,常遭人誤解。而這恰恰是她個性解放、自主擇婚選友的獨特表現(xiàn)方式。
二是聰明機智的女性。莎氏作品中的女性往往比男子聰明機智得多,面對困難挫折不畏懼,不氣餒,且鎮(zhèn)定自若,機智老練?!锻崴股倘恕分械孽U西霞,以過人的 機敏,在法庭上欲擒先縱,后又唇槍舌戰(zhàn),戰(zhàn)勝了咄咄逼人的守財奴夏洛克,解救了一籌莫展的安東尼奧,制止了一場流血事件。她的學識膽略是當時男子所無法匹敵的。她的風度與口才令出席庭審的男子所傾倒。她是文藝復興時期的女中豪杰,是人文主義者的一顆璀璨奪目的新星。
三是賢妻良母的形象。在莎氏的筆下,也涌現(xiàn)了不少的賢淑女性,她們以其善良溫柔,讓男人愛慕敬仰。《無事生非》中的希羅出生于顯赫的世家,父親是公爵,可是她沒有以此炫耀自己,抬高自己。她追求的是自身的完善,為人女孝敬父母,為人妻熱愛丈夫。她知書達理,賢惠溫馴。由于丈夫克勞狄奧聽信讒言,在教堂舉行 婚禮的時候,當眾羞辱她而離去,她當場暈倒在地。事后她冷靜地思考,沒有去指責克勞狄奧。她堅信真金總會閃光。過了一段時間,真相大白了,有人嫉妒她的賢 淑美貌從中破壞。克勞狄奧十分懊悔,誠懇地向希羅請罪,終于結(jié)為秦晉之好。希羅以其冰清玉潔之身得了善報。
莎氏喜劇中的這些“可愛而古怪的女人”充分地顯示了人文主義的新思想,她們沖破了封建制度設(shè)置的層層羅網(wǎng),終于取得了愛情的勝利。莎氏所唱的是一 曲曲“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的贊歌;他所導演的是同聲相應(yīng),同氣相吸的人生喜??;他所凸現(xiàn)的是婚姻乃天堂、史詩和心靈、肉體的融合;他所抨擊的是封建 專制給人套上的種種枷鎖;他所呼吁的是人的命運全靠自身駕馭。
在《哈姆萊特》、《麥克白》、《奧瑟羅》和《李爾王》這四大悲劇中,莎翁塑造了一大批感人心魄的女性形象,又給人一種“柳暗花明”的感覺。奧菲利婭作為御前大臣的女兒,活潑伶俐,通情達理,她深愛王子哈姆萊特,但從不在他面前表現(xiàn)絲毫的矯飾之情。雖涉世不深,可對愛情卻十分的嚴謹,不像一般的市井女流游戲人生,也不像一般的大家閨秀把攀附權(quán)貴作為人生的追求,淫邪放蕩與她無緣。在宮廷的傾軋陰謀中,她的情 人發(fā)瘋,父親死于非命,脆弱的感情和單純的性格難以承受如此的重荷,丑惡的現(xiàn)實粉碎了她的美好想象。她把一生托附給誰?人生為何不可擺脫你爭我奪和互相殘 殺?她終至于瘋癲,爾后溺水身亡。一朵含苞欲放的花朵在烈日的暴曬下頃刻凋謝了。苔絲狄蒙娜克服種族的偏見,不顧老父的阻攔,毅然地與摩爾人奧瑟羅舉行了婚禮?;楹箅S夫出征,不料成了勾心斗角的小人施用毒計的箭靶。苔絲狄蒙娜性格堅強,感情真摯,為了愛可以舍棄一切。但她思想單純、頭腦簡單,做夢也沒想到 社會是如此殘酷,人生是如此險惡!她還沒來得及痛痛快快地享受婚姻的甜蜜,竟徒然地做了冤死鬼??嫉依麃嗊@位漂亮的公主,為人忠厚,坦率耿直,不虛美,不隱惡,敢吐真言。她看不慣兩個姐姐在父親面前花言巧語、嬌嗔抵賴的行為。她為人的結(jié)果是獲利甚少,還被遠嫁法蘭西。父王最終讓姐姐趕出家門。她不計前嫌,決心為父王復仇,無奈勢單力薄,慘遭殺害。以上這些人物就是莎氏悲劇中情真意切而性格單純的形象。悲劇中還有一類感情虛偽兇狠歹毒的女性形象,這與前者互 為對照,相映成趣?!尔溈税住分械呐缀望溈税追蛉耍齻冊邴溈税讘?zhàn)功卓著之時,竭力慫恿他弒君篡位。特別是麥克白夫人,對丈夫軟硬兼施,多方操縱,出謀 獻計,希圖分享尊榮,盼望將來有一天能坐上女王的寶座。為了權(quán)位的取得、野心的滿足,她把麥克白推上了罪惡的路途。她向丈夫教唆,大丈夫應(yīng)敢作敢為,不要 舉棋不定變成一個懦夫,還說她可以狠狠地在哺乳的時候摘下乳頭將自己的嬰兒摔死。可見其心狠毒辣。在《李爾王》里,高里納爾和里根唱起了“雙簧”和“二人 轉(zhuǎn)”。她倆虛情假意,曲意奉承和百般討好父王。她倆?;ㄕ?,搞陰謀詭計,欺騙蒙哄老父。國土和王位得手后,便翻臉不認父,將其逼走,使之流浪荒野。高里納 爾和里根不僅喪失人性,而且寡廉鮮恥,與宮中大臣狼狽為奸,殘害忠良,踐踏庶民,縱情聲色,荒淫奢侈。導致國勢大衰,民不聊生,人心紛離,舉國烏煙瘴氣。
第三個時期的傳奇劇又別有洞天。著名的傳奇劇有《暴風雨》、《辛白林》和《冬天的故事》,其中最有個性的女性形象是米蘭達、伊慕琴、寶麗娜和赫美溫妮。米 蘭達是一個善良美麗的姑娘。她只有3歲時,就慘遭不幸,叔父竊權(quán),將她和父親趕到一座荒島。在荒島上,父親用法力征服了島上的精靈,她與父親過上了輕松悠 閑的生活。大自然陶冶了她的情操,培養(yǎng)了她的純潔質(zhì)樸和天真浪漫。目睹海上風暴與船毀人亡的情景,她心焦如焚,希望自己化作一個權(quán)力神,好去拯救船上絕望 的人們。她遇到了一位從海上逃命來的男青年,他的端莊和俊美,令她驚喜,引發(fā)了她的情絲。她毫無約束,坦率直言對他的愛慕。父親將這位青年囚禁起來,并要 他服苦役搬運千根木頭。米蘭達難過心痛。在木堆旁,兩人共敘衷腸,海誓山盟,訂下終身。這一切都沒有逃過父親的眼睛。他要繼續(xù)考驗倆情人。精誠所至,金石 為開,有情人終成眷屬。
莎氏晚期創(chuàng)作的女性形象都具有賢淑溫柔,意志堅強,不屈服于命運,敢于與各種外部阻力作斗爭的鮮明特征,充分顯示了人文主義精神力量的強大。晚期女性的性 格朝早期女性性格復歸,與早期女性歷經(jīng)磨難,最后結(jié)局美滿大致相同,充滿了喜悅的情調(diào),但遭受的磨難遠非前期可比,這大略與中期悲劇的女性命運相同。與早 期不同的是幻想成分和非現(xiàn)實的因素加強了,與中期不同的是悲劇情調(diào)減少和淡化了。莎氏通過女性形象似乎還在作最后的搏擊,再次高歌猛奏,人類的前途是美好的,但道路是曲折坎坷的。
莎氏站在人文主義的立場,從男人的眼光出發(fā),描寫了女性的豐富思想感情和喜怒哀樂,表現(xiàn)了她們?yōu)闋幦€性自由、婚姻自主以及獨立人格的進步婦女觀。莎翁的婦女觀,在某種程度上,仍然是男人對女性的一種恩賜,女子個個鮮美亮麗,但男人不必去適應(yīng)之,而是讓女性去適應(yīng)男人,男子即使有過失,也只能讓他們?nèi)ハ蚺哉J錯,女人給予原諒遷就,決不恩斷情絕。這也從一方面顯示了莎翁在婦女觀上的局限性。
三
崔鶯鶯和杜麗娘無疑是我國古典戲里清麗嬌柔、彪炳千古的女性藝術(shù)形象,兩人都是非常美麗多情的少女,都有著高深的文藝修養(yǎng)。崔鶯鶯能詩善文,杜麗娘擅長丹青,能自描一幅令人傾倒的真容。更為更要的是,她們都在愛情問題上悖逆封建禮教,成為反抗禮教壓迫、執(zhí)著追求情愛的先驅(qū)者。下面就讓我們從不同的角度解析這兩位女性形象。
《西廂記》本質(zhì)上也不過是一落難書生遇見相國千金的老套故事,但王實甫的版本實在是精彩。鶯鶯想愛而不敢愛,不敢愛卻不由得不愛;她內(nèi)心的強烈要求逐步壓倒、戰(zhàn)勝外部的壓抑、傳統(tǒng)的禁錮和心理的樊籠的全過程的描寫實在精彩。一個既有外在的凝重,又有內(nèi)在的激情的相國千金的形象就深深的進入讀者的視野里。
鶯鶯作為相國家的小姐,出身高貴顯赫,“針指女工,詩詞歌賦,無不通曉”,深受封建禮教、文化熏染是必然的。貴族家庭的教養(yǎng)要求她一切行動都必須合乎規(guī)矩禮法。其父因病告殂后,家族勢力一落千丈,十九歲的鶯鶯本就是一個冰雪聰明的人,一定深諳人情冷暖,知道人世炎涼,所以自己也會自我要求自己的言行舉止符合大家閨秀的風范,以安慰孤苦伶仃的老母親。所以她和張生的愛情在老夫人賴婚前都是秘密進行,發(fā)乎情,止于禮的,所以當老夫人賴婚時只能暗地里垂淚、埋怨,所以她才會有鬧簡、賴簡的反復多變,“假心假性”,所以她才會和張生長亭送別,明知老夫人的許諾未必可靠(《寺警》時當從許婚都可以賴掉),但仍抱著一絲希望,希望張生取得功名后回來完婚,使婚姻盡量“合法”地達到目的。除了與張生的愛情上,鶯鶯是堅持的,其它方面她都是一個無可挑剔的溫馴守禮的大家閨秀。
但是不要忽略了在《寺警》時,這個寧肯犧牲自己來保全家庭和寺廟的善良女子所表現(xiàn)出的非凡魄力和勇氣。也正是埋藏在溫馴矜持外表下的魄力和勇氣才使她和張生的愛情得以產(chǎn)生、發(fā)展以至最后的共效于飛。
“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眲偟菆?,脫離了母親的視線范圍的鶯鶯是一個傷時感春的少女?!伴e愁萬種”中有韶華虛度的感傷,“無語怨東風”中有對許婚表兄之不滿。所以,即使重孝在身,當她遇到翩翩少年郎時還能“只將花笑拈”,臨別時竟然“回顧覷末下”。按禮教規(guī)定,她不應(yīng)該有表現(xiàn)愛情的行為,甚至連這個念頭也不能有。但是當她在佛殿上邂逅“外像兒風流,青春年少,內(nèi)性兒聰明,冠世才學”的張生,便一見鐘情,全然不顧母親給她選擇的門當戶對的婚姻,陷入深深的相思之中,開始埋怨“老夫人拘系得緊”,討厭“紅娘影兒般不離身”,苦于和張生“難親近”而“情思不快,茶飯不進”。孫飛虎兵圍普救寺,張生仗義相救,白馬解圍,為兩人的相愛找到一個出口,給兩人的婚姻提供一個外在的合理性——父母之命。
老夫人出爾反爾,賴婚后,鶯鶯在追求自主愛情的道路上既要和以老夫人為代表的封建勢力進行斗爭,更要同自己的禮教觀念進行斗爭,因此搖擺不定、彷徨猶豫,因此“酬簡”再“鬧簡”又“賴簡”。在紅娘的幫助下,鶯鶯終于不顧一切,沖破禮教大防與張生私自結(jié)合了,這里,崔張的戀愛障礙排除了,但與老夫人的矛盾仍梗在兩人中間,使兩人不能名正言順地結(jié)合。
如果說《賴婚》后鶯鶯是為爭取自由戀愛而斗爭,那么《拷紅》后鶯鶯則是為爭取張生不變的愛情而斗爭了。在老夫人以“三代不招白衣女婿”為由逼張生上京應(yīng)試張生表現(xiàn)出對功名的熱望和自信時,她卻對此毫不感興趣,把張生得字認為是“蝸角虛名,蠅頭微利”,一再叮嚀張生“此一行得官不得官,疾早便回來”,在她看來,與張生“但得一個并頭蓮,煞強如狀元及第”。因害怕張生始亂終棄,她示探張生:“棄擲今何在,當時且自親。還將舊來意,憐取眼前人。”她傾吐心聲:“你休憂文齊福不齊,我則怕你停妻于娶妻。你休要一春魚雁無消息!我這里青鸞有信頻須寄,你休要金榜無名誓不歸?!彼嬲]張生:“此一節(jié)君須記,若見了異鄉(xiāng)花草,再休似此處棲遲?!闭婵芍^情真意切,句句說在了點子上。離別后,兩人魚雁往來,鶯鶯給張生寄去了汗衫、裹肚、襪兒,其目的都在是叮嚀張生:“是舊休忘舊?!彼诒M自己最大的努力來保衛(wèi)那日益遠去的愛情之火,使它不致在張生心中熄滅。
《牡丹亭》也就是那個最壓抑年代的一場春夢。戲曲根據(jù)話本《杜麗娘慕色還魂記》改編,南宋太守之女杜麗娘一場春夢后以夢為真,因夢而亡又因夢而生。在她身上,個性解放、人性覺醒的光輝清晰可見。
杜麗娘是杜寶唯一的女兒,父母對她的管教是嚴厲的,但對她的寵愛也是無以復加的,優(yōu)裕平靜的生活養(yǎng)成了她的嬌癡柔順和單純中稍帶叛逆的個性。她“一生兒愛好是天然”,所以她偷讀《題紅記》、《崔徽傳》等禁書;所以她這樣解讀據(jù)稱是后妃之德的《關(guān)雎》:“關(guān)關(guān)的雎鳩,尚然有洲之興,可以人而不如鳥乎?”;所以她違背《閨范》:“女子深藏簡出,無與人 面相觀之理?!钡慕?,羞答答地在春香的扶持下到空無一人的花園中游玩。
“不到園林,不知春色如許!” 她竟然在每日囚禁自己的房舍后面看到了不加掩飾的春光,這對生活中濃郁而壓抑的理學氣氛中的杜麗娘來說簡直是驚心動魄的發(fā)現(xiàn)。而春香的無心之語“是花都放了,那牡丹還早”更是讓杜麗娘幽怨橫生,此時她產(chǎn)生了“人生空虛論”,感到自己生存的絕對荒蕪和空虛。杜麗娘再也無意瀏覽春光,“觀之不足他繾,便賞遍了十二亭臺是枉然。到不如,興盡回家閑過遣”。難道真是觀之不足才掃興而歸嗎?當然不是,是自然春光觸動了內(nèi)心情懷,一喜一怨,把這少女在封建禮教壓制下難言的苦悶和酸楚都表現(xiàn)出來了。
她感嘆:“吾今年已二八,未逢折桂之夫;忽慕春情,怎得蟾宮之客?”十六歲的少女在懷春,渴慕一個情人。這是天然的感情,無奈她是千金小姐,封建禮教使她常年深居簡出,游園還是第一次,哪有機會見什么少年郎?她沒有機會遇見男子,當然不知誰是其意中人。但這天然之性情并不因缺少對象而消滅,反而像堵塞的流水一樣更洶涌沖向沒有阻力的地方——夢境。夢中與持柳書生相愛,夢醒后卻無依無靠,仍是冰冷的現(xiàn)實。這個夢是她全部生命寄托所在,因此刀子背著人,獨個兒到花園“尋夢”。尋之不可得,杜麗娘死了,死于對愛情的徒然渴望。《驚夢》《尋夢》《診崇》《寫真》《鬧殤》一幕幕上演,杜麗娘追求自由愛情的性格一步步萌醒。
杜麗娘死后,已完全擺脫了現(xiàn)實世界禮法的束縛,要愛情生活中表現(xiàn)得更為大膽,更為執(zhí)著。她不再滿足于與情人在虛擬的世界中取得的“虛情”,她要求在真的現(xiàn)實生活中獲得“真意”。于是“鐘情一點,幽契重生”。還魂后,她重回現(xiàn)實,所思所想,自不能像在陰間般自由,無所顧忌?!扒跋硪玻袢杖艘?。鬼可虛情,人須實禮?!弊鳛槌錾砻T宦族的小姐,不能擺脫封建倫理觀念的影響,她鼓勵柳夢梅赴考臨安,獲取功名,希望借此提高柳夢梅的社會地位,以遂“門當戶對”的心思。在等放榜時,要柳夢梅到淮揚探望杜寶,也不排除經(jīng)期取得父親同意其未經(jīng)“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結(jié)合的非法行為的想法。可更重要的是,她沒有放棄對自由愛情的追求,在父親不承認他們的婚姻關(guān)逼她離開柳夢梅時,她便忿然回答:“叫俺回杜家, 了柳衙,便是你杜鵑花也叫不轉(zhuǎn)子規(guī)紅淚灑。”正如明人王思任在《批點玉茗堂<牡丹亭>序》中所說的:“杜麗娘雋過言鳥,觸似羚羊,月可沉,天可,泉臺可暝,獠判發(fā)可狎而處,而梅柳二字,一靈咬住,必不肯劫灰燒盡?!弊非髳矍榈膹娏叶志茫贿_目的誓不罷休的士至情至性的杜麗娘就這樣在湯顯祖筆下形成。
在《西廂記》中鶯鶯身上,我們可以看到現(xiàn)實中人在禮教和內(nèi)心渴望的分岔口上的猶豫和搖擺,在《牡丹亭》中杜麗娘身上,我們看到理想中人聽從內(nèi)心的渴望,不顧一切地追求愛情的堅定的執(zh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