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敬天、禮地、愛人——祭禮的分類:天神祭、地祗祭、人鬼祭 《周禮·春官·大宗伯》:“以吉禮祀邦國之鬼、神、示”。與華夏文化中天、地、人的信仰結(jié)構(gòu)吻合,周禮一開始就將祭祀對象分為天神、地祗、人鬼等三類,每類之下再細分為若干等,由此奠定了祭禮敬天、禮地、愛人的三種基本情感指向。 《周禮全經(jīng)釋原》認為,“出于天敘天秩感應(yīng)自然”之故,故有此三分之法?!疤烊酥H,幽明之理,未嘗不相感通。其召變致祥,捷于影響。人所難知。惟圣人洞于幽明之故,制為天神地示人鬼之三禮,以祀以祭以享而感格之。作為聲樂以感召之。其始也以人而事天,其終也天亦不違乎人。至于天人合一,精神流通,而三才各得其所矣。故五官所掌皆人也,而宗伯之三禮,所以理天下之幽者,禮樂鬼神幽明得所。此設(shè)立宗伯之本意,是皆出于天敘天秩感應(yīng)自然,而非出于人為者也?!?/p> 所謂地祗,即大地之神?!吨熳宇愓Z·卷三·鬼神》,“地何以曰祇? 曰:祇字只是示字。蓋天垂三辰以著象,如日月星辰是也。地亦顯山川草木以示人,所以曰地示。用之云:人之禱天地山川,是以我之有感彼之有。子孫之祭先祖,是以我之有感他之無?!?/p> 人鬼初指逝世的祖先,后基本泛指所有的逝而應(yīng)祭者。舉凡歷代帝王、先圣先師、賢臣、先農(nóng)、先蠶、先火、先炊、先醫(yī)、先卜等,無所不包。人鬼之祭祭祀環(huán)境不同于其它,必于廟中進行。王筠《說文句讀》中認為,“宗” 字從“宀” 從“示” ,這表明,“示者,室中之神也,天地神祗,壇而不屋,人鬼則于廟中祭之?!薄墩f文》段注也說,“尊莫尊于祖廟,故謂之宗廟”。 天神、地祗、人鬼三類祭祀又細分為: ●天神祭: 第一等:祭昊天上帝(天子行祭)第二等:祭日月星辰。即日、月、五緯(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十二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二十八宿(東蒼龍:角、亢、氐、房、心、尾、箕/西白虎:奎、婁、胃、昴、畢、觜、參/南朱雀:井、鬼、柳、星、張、翼、軫/北玄武:斗、牛、女、虛、危、室、壁)第三等:凡是職有所司、有功于民的列星(司中、司命、風師、雨師、司民、司祿、分野星、房星、靈星、農(nóng)星、太歲等) ●地祗祭:第一等:社(土地神)、稷(谷神)、五祀(五行之神)、五岳(泰、華、恒、衡、嵩山)第二等:山林、川澤、四鎮(zhèn)(揚州會稽山、青州沂山、幽州醫(yī)無閭、冀州霍山)、四瀆(江、河、淮、濟)、城隍、四方山川、五祀、六宗第三等:四方百物(掌管四方百物的各種小神,如春祀戶,夏祀灶,中央祀中溜,秋祀門,冬祀行) ●人鬼祭: 先祖、歷代帝王、先圣、先師、賢臣、先農(nóng)、先蠶、先火、先炊、先醫(yī)、先卜等。 歷代祭禮,所祭對象反復(fù)增刪演變,但不出其類。如同集權(quán)的統(tǒng)治結(jié)構(gòu)一樣,自人鬼至天神,祭祀權(quán)力逐漸上移。庶民只能祭祀祖先和四方百物,天神、高層級的地祗祭祀是貴族的專屬,祭天更是天子的特權(quán),絕不容許他人染指?;蛘哒f,大部分祭祀權(quán)力集中在社會結(jié)構(gòu)的上層,只有少部分的祭祀容許底層民間施行。天子祭天與庶民祭祖,構(gòu)成了華夏傳統(tǒng)祭祀結(jié)構(gòu)的兩極。 四 祭思敬,喪思哀——華夏傳統(tǒng)祭義 華夏禮樂,可謂周公采天地玄纁二色調(diào)出的文化治世藍圖,儒家承此盛典,發(fā)揚廣大,澤被華夏千年。禮者,襟帶華夏的文化律法,道統(tǒng)秩序的視聽昭示,修古反本的文明盛儀,修齊治平的教化之道,世俗浪漫化的生命藝術(shù)。禮,一言以蔽之,意在法天地之道,造天人、人人之和諧。 何為華夏傳統(tǒng)祭義?這實在是一個浩繁艱深的課題。歷代經(jīng)學禮學家皓首窮經(jīng),也難以摹其全形。這一獻一祭一拜的看似簡單的儀式中,融入了華夏先民太多的態(tài)度、動機、情感與思考,我們做為初學者,不敢對“華夏傳統(tǒng)祭義”這極具概括性的命題妄下簡單的斷言。不如一起從牽涉祭禮的經(jīng)典的論著中,體會華夏先人心中的祭的涵義。 【周禮】 ·大宗伯之職,掌建邦之天神、人鬼、地示之禮,以佐王建保邦國。 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示,以禋祀祀昊天上帝,以實柴祀日、月、星、辰,以槱祀司中、司命、飌師、雨師,以血祭祭社稷、五祀、五岳,以貍沈祭山林川澤,以 辜祭四方百物。以肆獻祼享先王,以饋食享先王,以祠春享先王,以禴夏享先王,以嘗秋享先王,以烝冬享先王。 【論語】 ·林放問禮之本。子曰:“大哉問!禮,與其奢也,寧儉;喪,與其易也,寧戚。” ——孔子認為,與其奢不如儉更接近禮的本義?!抖Y運》也說,夫禮之初,始諸飲食,其燔黍捭豚,污尊而抔飲,蕢桴而土鼓,猶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鄭玄注:“言其物雖質(zhì)略,有齊敬之心,則可以薦羞於鬼神,鬼神饗德不饗味也?!?/p>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子曰:“吾不與祭,如不祭?!?——祭祀祖先就如同祖先真在那里,祭祀神就如同神真在那里。這是非常重要的祭祀原則??鬃诱f,我如果不親自參加祭祀,由別人代祭那就如同不祭祀一樣。 ·子曰:“禮云禮云,玉帛云乎哉?樂云樂云,鐘鼓云乎哉?” ——玉帛鐘鼓,是禮之用,非禮之本。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祭思敬,喪思哀 【禮記·禮器/郊特牲/祭法/祭義/祭統(tǒng)】 ·是故天時有生也.地理有宜也.人官有能也.物曲有利也.故天不生.地不養(yǎng).君子不以為禮.鬼神弗饗也.居山以魚鱉為禮.居澤以鹿豕為禮.君子謂之不知禮.故必舉其定國之數(shù).以為禮之大經(jīng).禮之大倫.以地廣狹.禮之薄厚.與年之上下.是故年雖大殺.眾不匡懼.則上之制禮也節(jié)矣. ——萬物各有其用,不按時節(jié)生長、不按地域養(yǎng)出的動物,君子不拿它來做祭品,鬼神也不會享用。居山者以魚鱉、居水者以鹿豕為祭品,完全沒有必要,是違背祭的本義的。制定禮儀應(yīng)根據(jù)實際情況,禮的厚薄要根據(jù)年景,即使碰到壞年景也不用擔心,因為禮是適當?shù)摹?/p> ·社稷山川之事.鬼神之祭.體也.喪祭之用.賓客之交.義也.羔豚而祭.百官皆足.大牢而祭.不必有余.此之謂稱也. ——社稷山川與鬼神之祭,要根據(jù)不同對象采用不同的祭法,這是體。喪祭的費用、交往賓客的開支,必須恰當合適,這是宜。參加祭祀的人們都要分得一份牲體,不使其剩余,此為稱。 ·君子曰.祭祀不祈.不麾蚤.不樂葆大.不善嘉事.牲不及肥大.薦不美多品. ——君子認為,祭祀不是祈求額外的賜福而是出自自己的內(nèi)心。不是得意于提早舉行、器幣高大華麗、祭牲的肥大和祭品的豐富,這是都不是祭祀真正的意義所在。 ·君子之于禮也.非作而致其情也。 ——君子行禮,不是故意做作來表達感情。以今天的話說,祭祀不是為了做秀給人看。祭祀秀是違背禮的本義的。 ·禮也者.反本修古.不忘其初者也.故兇事不詔.朝事以樂.醴酒之用.玄酒之尚.割刀之用.鸞刀之貴.莞簟之安.而槁鞂之設(shè). ——禮是讓人們返回人的本心,遵從古來的傳統(tǒng),不忘先人的原始狀態(tài)的。禮記這一段揭示了為什么祭祀現(xiàn)場出現(xiàn)那么多“落伍”的東西,明明有了甘甜的美酒,卻要用無味的玄酒(清水);明明有了鋒利的割刀,卻要用古時的鸞刀;明明有了細軟的席子,卻要用秸桿編的粗席。通過不斷的祭祀儀式,經(jīng)常讓人們從繁華的生活中暫時脫離,回歸本心,返本、追懷、靜心、反思,這就是祭祀的一大意義。 ·不敢用常褻味而貴多品.所以交于神明之義也.非食味之道也.先王之薦.可食也.而不可耆也.卷冕路車.可陳也.而不可好也.武壯.而不可樂也.宗廟之威.而不可安也.宗廟之器.可用也.而不可便其利也.所以交于神明者.不可以同于所安樂之義也. ——祭品不是用日常好吃的食物味道,而是為了奉獻神明享用的。先王的薦祭可以吃但不可常吃,穿的冕服坐的路車,可以陳設(shè)但不能玩樂。大舞之武雄壯但是不能用作日常娛樂。宗廟巍峨但不能日常居住,祭器可用但不能圖便利拿去做日常使用。這些東西奉獻神明,不能等同于人們?yōu)榱松畎矘范粘J褂玫臇|西??梢?,祭有專屬,有象征性,不能拿祭品亂用。 ·祭不欲數(shù).數(shù)則煩.煩則不敬.祭不欲疏.疏則怠.怠則忘. ——祭祀不要太頻繁,太頻繁就會厭煩,厭煩了就會失去恭敬的心情。祭祀不要太稀疏,太稀疏就會慢怠,慢怠就容易淡忘。 ·君子反古復(fù)始.不忘其所由生也.是以致其敬.發(fā)其情.竭力從事.以報其親.不敢弗盡也. ——君子追念祖先,不忘自己從何而來,所以向鬼神表達自己的敬意和感情,竭力去工作以報答親人,不遺余力。 ·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禮.禮有五經(jīng).莫重于祭.夫祭者.非物自外至者也.自中出生于心也.心怵而奉之以禮.是故唯賢者能盡祭之義. ——一切治理人民的措施中,再沒有比禮更重要的了。禮有五類,沒有比祭禮更重要的了。所謂祭禮,不是外物迫使人那樣做,而是出自人的內(nèi)心。內(nèi)心有思念親人的念頭,表現(xiàn)在行為上就是祭禮。所以只有賢者才能充分理解祭祀的意義。 ·夫祭有十倫焉.見事鬼神之道焉.見君臣之義焉.見父子之倫焉.見貴賤之等焉.見親疏之殺焉.見爵賞之施焉.見夫婦之別焉.見政事之均焉.見長幼之序焉.見上下之際焉.此之謂十倫. ——祭祀有十種意義:表現(xiàn)服事鬼神的方法,表現(xiàn)君臣之間的名份,表現(xiàn)父子之間的倫理,表現(xiàn)貴賤之間的等級,表現(xiàn)親疏的差別,表現(xiàn)爵賞的給予,表現(xiàn)夫婦的區(qū)別,表現(xiàn)政事的平均,表現(xiàn)長幼的次序,表現(xiàn)上下之間的分際。顯然,這是一些需要我們謹慎揚棄的祭祀思想。 五 祭法、祭器、祭服、祭獻、祭辭、禮樂、禮容、等差——祭禮的要素 (一)祭法 祭法指祭祀的規(guī)矩、程序、方法。祭法是祭禮的外在形態(tài),其特點是具有明確的規(guī)定性,是祭禮的施行依據(jù),也是判斷禮與非禮的標準。所謂“社稷山川之事,鬼神之祭,體也”,就是說,社稷山川和鬼神祭祀,要因祭祀對象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法式規(guī)矩,這就是體。祭法的內(nèi)容很多,以下舉例簡單說明 1 時間: 各種祭祀都有時間規(guī)定,如祭天在冬至,祭地在夏至,祭日在春分之朝,祭月在秋分之夕,祭社稷在春秋兩社日,祈谷在驚蟄,旱則行大雩。立春迎春于東郊祭青帝句芒,立夏迎夏于南郊祭赤帝祝融,立秋前十八日迎黃靈于邑旁中央之地祭黃帝后土,立秋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立冬迎冬于北郊祭黑帝玄冥。仲春上甲日享先醫(yī),孔廟每月朔望拜先師,每年春秋還要行釋奠大祭。 《祭統(tǒng)》說,“夫祭有四時.春祭曰礿.夏祭曰禘.秋祭曰嘗.冬祭曰烝”。春夏秋冬四祭分別叫礿祭、禘祭、嘗祭和烝祭。這些是皇家貴族的祭祀名稱,不得僭用。礿、禘是陽祭,嘗、烝是陰祭。禘是陽氣的極盛,嘗是陰氣的極盛,禘和嘗是最重要的祭祀。禘有時也指春祭或各種盛大祭祀的總名?!都懒x》說,春季舉行禘祭,秋季舉行嘗季,這是把祭祀與天道運行相結(jié)合。秋季霜露降落,君子踏在上面,會有凄愴的感覺,不僅因為寒冷,而是想起了死去的親人。春季雨露滋潤了大地,君子走在上面,會有初動的感覺,好象要見到重返人間的親人。用歡樂迎接春天用悲哀送走秋天,所以禘祭奏樂而嘗祭不奏樂。 祭祖活動產(chǎn)生了復(fù)雜的宗廟制度,各社會等級各有不同。周代有嚴格的宗廟祭祀制度,“天子七廟,三昭三穆,與大祖之廟而七。諸侯五廟,二昭二穆,與大祖之廟而五。大夫三廟,一昭一穆,與大祖之廟而三。士一廟?!闭选⒛轮缸趶R的排列次序,宗廟中諸廟都向南,昭廟左穆廟右依次排列。自太祖以下,第二、四、六等偶數(shù)之祖為昭,第三、五、七等奇數(shù)之祖為穆。 為了調(diào)節(jié)不斷增多的廟數(shù),除始祖之外,不在七廟之數(shù)的遠祖的宗廟平時都不再加以祭祀,神主移入“祧廟”內(nèi),每當?shù)劶溃ê霞溃r才拿出來。祫祭就是合祭,將遠近祖先的神主集中在一起進行總祭,三年一祭。皇家貴族宗廟祭祀,在四季的孟月舉行,加上臘祭,每歲共五祭。除此還有“薦新”之祭,即按照時令節(jié)序,將時令的新鮮果蔬奉享于宗廟。 按周禮,大夫、士立廟遞減,庶士、庶人則無廟。后世私廟制度逐漸完善,唐制,六品以下至庶人祭于寢。至于南宋,出現(xiàn)了祠堂制度,祠堂分四龕,奉高、曾、祖、考四代神主,四時卜吉而祭。清明重陽等世俗節(jié)日及祖先忌日也有祭祀。 祭祀之前要先齋戒,皇家重大祭祀,祭前十一天就要開始齋戒。散齋七天,致齋三天,致齋時要時時思念死者生前的起劇、談笑、思想、愛好、口味這些事情。古人認為致齋三天后就能見到所要祭祀的祖先了。 2 儀程: 各種祭祀都有規(guī)定的程序??鬃诱f,“禮不可不省也”,就是說,禮的事情不能不細察之。不同的禮不能混同。 周代,天子祭天于南郊,取陽位。祭牲用骍,即黃赤色的牛。先要龜卜于郊,然后告于祖廟,再在禰宮中占卜。占卜日,天子站在澤宮聽取誓命,表示接受教導(dǎo)與勸柬。然后把誓命獻在庫門之內(nèi)以告百官,獻在太廟中以告百姓。祭天日天子著皮弁以聽祭報,向百姓表示要嚴敬上天。祭天日,有喪事的人不得哭泣,穿喪服的人不得出門。各處清掃,把土鏟除一層蓋上新土,各鄉(xiāng)于田頭點上火燭。天子著大裘冕,乘不加裝飾的素車前往寰丘。在圜丘脫去大裘著十二章冕服,腰插大圭,手持鎮(zhèn)圭,立于圜丘東南側(cè),面向西方,燔柴告天。獻牲時,天子親自牽牲,他的兒子們協(xié)助,卿大夫依次跟隨。進入廟門,把牲系在石碑上。卿大夫坦開衣服宰牛,先取告尸用的牛毛,以耳部的毛為好。再以鸞刀剖開牛腹,取出血和腸子間的脂肪,然后退下。等到生肉和熟肉都獻上之后,天子才退下,以示對天的恭敬。 秦漢時圜丘之祭很少舉行,而祭祀白、青、黃、赤、黑各帝,隋代重建寰丘,以太祖神配祀。唐襲隋制,以先祖為配祀。宋以后歷代基本承襲了圜丘祭天的儀式,歷代祭法則有不同。 《東京夢華錄·卷十·駕詣郊壇行禮》記載了宋代祭天的儀程:“三更駕詣郊壇行禮,有三重壝墻。駕出青城,南行曲尺西去約一里許乃壇也。入外壝東門,至第二壝里面,南設(shè)一大幕次,謂之“大次”,更換祭服,平天冠,二十四旒,青袞龍服,中單朱鳥,純玉佩。二中貴扶侍行至壇前,壇下又有一小幕殿,謂之“小次”,內(nèi)有御座。壇高三層,七十二級。壇面方圓大丈許,有四踏道。正南曰午階,東曰卯階,西皿酉階,北曰子階。壇上設(shè)二黃褥,位北面南,曰“昊天上帝”;東南面曰“太祖皇帝”。惟兩矮案上設(shè)禮料,有登歌道士十余人,列鐘磬二架,余歌色及琴瑟之類,三五執(zhí)事人而已。壇前設(shè)宮架樂,前列編鐘玉磬。其架有如常樂,方響增其高大。編鐘形銷褊上下兩層,掛之架,兩角綴以流蘇。玉磬狀如曲尺,系其曲尖處,亦架之,上下兩層掛之。次列數(shù)架大鼓,或三或五,用木穿貫,立于架座上。又有大鐘,曰景鐘,曰節(jié)鼓。有琴而長者,如箏而大者,截竹如簫管兩頭存節(jié)而橫吹者,有土燒成如圓彈而開竊者,如笙而大者,如簫而增其管者。有歌者,其聲清亮、非鄭、衛(wèi)之比。宮架前立兩竿,樂工皆裹介幘如籠巾,緋寬衫,勒帛。二舞者,頂紫色冠,上有一橫板,皂服朱裙履。樂作,初則文舞,皆手執(zhí)一紫囊,盛生笛管結(jié)帶。武舞,一手執(zhí)短槊,一手執(zhí)小牌,比文舞加數(shù)人,擊銅饒響環(huán),又擊如銅灶突者。又兩人共攜一銅甕就地擊者。舞者如擊刺,如乘云,如分手,皆舞容矣。樂作,先擊柷,以木為之,如方壺,畫山水之狀,每奏樂擊之,內(nèi)外共九下,樂止則擊敔,如伏虎,脊上如鋸齒,一曲終,以破竹刮之。禮直官奏請駕登壇,前導(dǎo)官皆躬身,側(cè)引至壇止,惟大禮使登之,先正北一位拜,跪酒,殿中監(jiān)東向一拜,進爵盞;再拜,興;復(fù)詣?wù)龞|一位,才登壇而宮架聲止,則壇上樂作。降壇則宮架樂復(fù)作。武舞上,復(fù)歸小次。亞獻終,獻上亦如前儀。當時燕越王為亞終獻也。第二次登壇,樂作如初,跪酒畢,中書舍人讀冊,左右兩人舉冊而跪讀。降壇復(fù)歸小次,亞終獻如前。再登壇,進玉爵盞,皇帝飲福矣。亞終獻畢,降壇,駕小次前立,則壇上禮料幣帛玉冊,由酉階而下。南壝門外去壇百余步,有燎爐,高丈許,諸物上臺,一人點唱入爐焚之。壇三層,回踏道之間,有十二龕,祭十二宮神。內(nèi)壝外祭百星。執(zhí)事與陪祠官皆面北立班。宮架樂罷,鼓吹未作,外內(nèi)數(shù)十萬眾肅然,惟聞輕風環(huán)佩之聲,一贊者喝曰:“贊一拜!”皆拜,禮畢。 太廟之祭也有復(fù)雜的儀程。周禮,國君牽牲,大夫持束幣,國君捧著牲血獻于室中,夫人進獻白酒,國君割未熟的牲體,夫人再次獻酒。牽牲進入時,在大庭中告神。祭獻毛血時,在內(nèi)室中告神。祭獻煮過的牲肉時,在堂上告神。歷代,宗廟祭祀儀式各有特色,但大體以周禮為原本。 大饗之祭時,諸侯到來,鐘鼓齊鳴以示和合。需進獻指定的供品和本國各自的進獻,諸侯退出宗廟時,奏《陔夏》之曲歡送賓客。 家祭與祭孔釋奠禮是古時重要的祭典,兩者皆有縝密的儀程,本文將以單獨的篇章加以介紹。家祭禮和釋奠禮也是本文家祭與民祭依據(jù)的藍本。 *宗廟之祭是華夏歷代天子最重視的祭祀之一,但兩千余年發(fā)展出的豐富無比的宗廟祭儀在中國已經(jīng)徹底失傳,連難得留存至今的皇家宗廟,始建于明永樂十八年的太廟也被改成了“勞動人民文化宮”?,F(xiàn)在,只有在韓國漢城才能看到華夏宗廟之祭孑遺的破碎殘片,模仿大明祭典的朝鮮王朝的所謂“宗廟大祭”儀式。 華夏文化在本土的流失,使人們把目光投向了殘存些許遺跡的日韓。古人說,禮失求諸野。但是,野畢竟是野,仔細研究可以發(fā)現(xiàn),日韓對華夏文化的模仿充滿了有形無神的匠氣,有的連形都不具,模仿地頗為寒酸和業(yè)余。試想,煌煌華夏文明的恢宏大氣豈是輕易可以模仿的呢。 圖:韓國“宗廟大祭”祭禮和祭祀樂舞(韓國重要無形文化遺產(chǎn)第56、第1號,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 3 “尸”與“祝” 傳統(tǒng)祭禮中常出現(xiàn)“尸”與“?!钡母拍?。 “神具醉止,皇尸載起。鼓鐘送尸,神保聿歸”(《詩·小雅·楚茨》)。尸是祭祀時,代表神主受祭的人,亦做神主牌解。《儀禮·士虞禮》鄭注:“尸,主也。孝子之祭不見親之形,象心無所系,立尸而主意焉。又,男,男尸;女,女尸,必使異姓,不使賤者?!?《曲禮》:“孫可為王父尸”。一般來說,尸以孫輩充任,祭男用男尸,祭女用女尸,祭夫婦共一尸,以婦人祔從于其夫。 孫輩可以充當祖輩的尸,這是很有意思的現(xiàn)象。祖與其孫同昭穆,所以能為尸。禮記說,擔任尸的人實際上就是主祭人的兒子輩,祭祀時父親朝北祭拜的其實就是充當尸的兒子,這樣做其實也是讓兒子輩明白應(yīng)該怎樣侍奉父親的道理,這樣就明確了父子倫理關(guān)系。不過,雖然尸可代神主,在祭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但是國君在祭祀時在廟門外迎接的是牲而不是尸,因為尸在廟門內(nèi)代表的完全是君父,廟門之外卻仍然是國臣的身份,國君不迎尸,是為了明確君臣名份避免嫌疑。 “?!笔且粋€會意字,左為示,右為“人”與“口”,《說文》解為“祭主贊辭者”。段注:“此三字會意,謂以人口交神也”。祝也指祭禮中的文辭,如“祝贊”(祝辭,禱告鬼神之文),祝文(祭祀神鬼或祖先的文辭)。 “尸”與“?!痹诩蓝Y中有什么意義呢?《郊特牲》說,“尸,神象也。祝,將命也?!笔巧竦南笳?,祝是人神之間傳話的人。 4 “馂”“畀”與“胙” 馂(jun4),是祭禮的結(jié)束時的儀式,《祭統(tǒng)》曰:“馂者祭之末也,不可不知也。是故古之人有言曰,終者如始,馂其是已”。古時將馂提到很高的位置,稱馂為“惠術(shù)也,可以觀政矣。”就是說,馂是一種施惠的方法,從中可以看出政治的意義。馂表面上是祭祀后分食祭品的儀式,其實分食的流程中有嚴格的等級之別。首先,尸食神主留下的祭品,然后依次是天子、卿、大夫、士、眾祭者,賤者吃貴者吃剩下的祭品。傳統(tǒng)祭義中,馂被作為一種恩惠普遍施加的過程,所謂“廟中者,竟內(nèi)之象也”,宗廟之中又是整個境內(nèi)的象征,上面有恩澤,下民就會一個個在下面等待,并相信恩惠一定會到來。 畀(bi4)是給予的意思。剩余的祭品,還分給輝(鎧甲工匠)胞(屠夫)翟(樂工)閽(守門人)等下人,在祭祀完最尊貴的之后,還不忘最低賤的,并把剩下的祭品分給他們,表示只要明君在上執(zhí)政,國民就不會饑寒交迫。 與此有密切關(guān)聯(lián)的還有“分胙”的概念。胙就是祭肉的意思,是脤與膰的統(tǒng)稱。貴族及民間祭祀時的馂與畀也常通稱分胙?!豆攘簜鳌吩?,生曰脤,熟曰膰。膰的使用范圍在祭禮中不斷擴大,幾乎適用于所有的祭祀場合,脤則相對縮小,幾乎固定于祭自然神及戎事之中。其后,胙的概念就逐漸取代了脤與膰。胙有多種類同其它字的含義,有“酢”的酬靈義,“阼”的位尊義,“祚”的福佑義。古人認為,祈福時以牲體通神,神靈在享受祭肉之后,便將福祉寄寓在祭肉中,所以,分胙就能夠得到神的恩賜。因此,分胙是一件很快樂的事情,往往是祭禮的高潮部分。家祭后也有分胙,被理解為祖先對子孫的疼愛和賜福。其祝辭說“祀事既成,祖考嘉饗,伏愿某親,備膺五福,保族冝家。”分與宗族及家中“微賤”之人。民間盛大的社日祭祀,分食社肉分飲社酒,場面非常熱鬧。連祭灶也有分胙,陸游詩云,“卜日家祭灶,牲肥酒香清。分胙雖薄少,要是鄰里情?!狈蛛鸭纫笃骄?,又要求體現(xiàn)等級尊卑,由主祭者掌握分配權(quán)力,又從受胙部位和次序上體現(xiàn)受胙者的身份尊卑。 5 無禮的情形 《禮器》提出了無禮的幾種情況。它舉例說,大夫以上祭祀用太牢叫做“禮”,士祭祀用太牢就是無禮,這叫做“攘”。從前,齊國的管仲使用鏤花的玉裝飾簋,系朱紅色的冠帶,君子認為他的做法僭越天子諸侯之禮,稱為“濫”。齊國的晏仲平祭祀自己的祖先,做祭品的豬腿小到了蓋不住豆,穿著洗過的舊衣服參加朝會,君子稱他太小氣,稱為“隘”。 (二)祭器 祭禮所用的器物稱為祭器。主要分為食器、樂器、玉器等。 【食器】有鼎、俎、鑊、簠、簋、籩、豆、尊、壺、甒、罍、爵、觶、盤、匜等。 鑊,類似鍋,煮食器,煮牛羊豕等牲體之用。鼎,盛食器,可加蓋以防灰保溫。鼎有兩耳,可穿“鉉”抬行。俎是載放牲體的器物,又叫“房俎”或“大房”。簠盛黍稷,圓形,簋盛稻粱,長方形,皆有蓋?;e與豆的形狀相似,但兩者所盛的食品不同,質(zhì)地也就不同。籩是盛脯(肉干)、棗、栗等干燥的食物用,故以竹制。豆則是盛菹(腌漬的蔬菜)、醢(肉醬)等有汁的食物用的,故以木制。 酒器分為盛酒器和飲酒器。前者如尊、甒、罍、卣、壺、缶等,后者如爵、觶、觚、觥等。《禮器》:“門外缶,門內(nèi)壺,君尊瓦甒”,可見其位置不同。盛酒器通常放在“禁”或“棜”、“斯禁”的底座上,前者有足后兩者無足。飲酒器中,爵為一升,觚為二升,觶為三升。 禮器的組合中,鼎與俎是配套使用的,兩者數(shù)量多相同。鼎與簋最為重要,前者用奇數(shù),后者用雙數(shù),如天子用九鼎八簋,諸侯用七鼎六簋,大夫用五鼎四簋等?;e與豆通常也是配合使用的,而且都用雙數(shù),《郊特牲》:“鼎俎奇而籩豆偶”。 【樂器】有鐘、磬、镈、鼓、柷、敔、瑟、笙等。 镈似鐘而大,控制鐘的音樂節(jié)奏用。柷,狀如漆桶中間有椎,搖動則自擊,奏樂之始都先要擊柷。敔形如伏虎,木制,背部有刻,劃則樂止。 【玉器】有璧、琮、圭、璋、琥、璜等。 每種玉器又分為若干種,如璋有大璋、中璋、邊璋、牙璋、瑑璋等?!吨芏Y·春官·大宗伯》:“天子執(zhí)鎮(zhèn)圭,長一尺二寸;公執(zhí)桓圭,長九寸;侯執(zhí)信圭,長七寸;伯執(zhí)躬圭,長七寸;子執(zhí)谷璧,男執(zhí)蒲璧?!薄耙杂褡髁?,以禮天地四方。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以青圭禮東方,以赤璋禮南方,以白琥禮西方,以玄璜禮北方。” |
(三)祭服 祭祀所著禮服稱為祭服。華夏衣冠體系中,祭服是最高等級的禮服。 1.天子、大夫之祭服——冕服 視祭禮之輕重,祭服分別有數(shù)種形制。周代凡有祭祀之禮,為天子、卿大夫皆穿冕服,惟有章文、垂旒的數(shù)目差別。到了明代,冕服才成為帝王的專屬。 冕服早在夏商兩代已有,周在其基礎(chǔ)上發(fā)展出較為完備的章服制度,并成為后世的典范和源頭。周代特設(shè)“司服”一職,專門掌管君王的穿著之事,根據(jù)不同的祭祀對象,選擇不同的衣冠服飾。按周禮祭服共有六種,合稱“六冕”。《周禮》所載的六冕之制,是經(jīng)史所始載歷代冕服規(guī)制所承傳之完整的載文。作為最隆重的禮服,其中涵有“禮治”與“德化”的思想體系。對后世歷代冕服制度的影響至為深遠,乃至奉之如圭臬。 法家治世、崇尚實用的秦曾廢除六冕,只有一套上下皆黑的祭服,稱為袀玄。漢承秦制,沿用此服(《后漢書輿服志》載:“秦以戰(zhàn)國即天子位,減去禮學,郊祀之服,皆以袀玄”),一直到東漢永平二年〈公元59年〉,明帝即位后,才下詔禮宮博采《周禮》、《禮記》,對周代祭服整理出個頭緒,重新頒布了冕服制度。 魏晉六朝各代帝王開國建元都定服制,所用祭服大體上仍承襲東漢制度,直到北周時,才花樣翻新,搞出了一套新的名堂。如將皇帝冕服,從6種增加到10種。 華夏衣冠服制也總在社會變動的沖擊中不斷波動,而周制冠服制度總是后世效法的經(jīng)典藍本,對于禮服尤其如此。隋代結(jié)束了自漢末以來360多年分裂的o(︶︿︶)o 唉面,同時也恢復(fù)了衣冠服制。冕服制承接漢魏,并增加了大裘冕制。唐代因襲隋舊,只稍作了一些改變。 宋代頗尚禮,三番五次頒訂服制,并進行修改,在二十四史的《輿服志》或《禮儀制》中,宋代的冠服制度最為繁縟。其中祭服占很大比重。依然沿用六冕。 明代剛剛建都立國,學士陶安等人就迫不及待地奏請皇帝恢復(fù)中斷的祭服。無奈開國君主朱元璋認為古制太繁,只允許在祭天地、宗廟等特大典禮中,根據(jù)漢唐制度采用袞冕之服,其余大小祭祀一概不用。即使是袞冕,也只有皇帝、太子、親王、郡王及世子可備,冕服自此成了皇室的專屬。 清代從明朝手中奪得天下,為了強化異族統(tǒng)治,武力迫使?jié)h族服滿服,傳統(tǒng)的祭服制度只有十二章紋被保留下來,運用到皇帝的服裝之中,其余多蕩然無存。 縱觀歷代冕服發(fā)展,冕服由冕和禮服組成,根據(jù)典禮的不同場合,總有六冕。六冕的內(nèi)容如下: 六冕: ①大裘冕(王祀昊天上帝):冕、中單、大裘、玄(黑里揚紅)衣、纁裳(黃中并赤),玄與纁象征天與地的色彩。衣繪日、月、星辰、山、龍、華蟲六章花紋,裳繡藻、火、粉米、宗彝、黼、黻六章花紋。共十二章。 ②袞冕(王之吉服):冕、中單、玄衣、纁裳,衣繪龍、山、華蟲、火、宗彝五章花紋,裳繡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紋,共九章。 ③鷩冕(王祭先公與饗射):冕、中單、玄衣、纁裳,衣繪華蟲、火、宗彝三章花紋,裳繡藻、粉米、黼、黻四章花紋,共七章。 ④毳冕(王祀四望山川):冕、中單、玄衣、纁裳,衣繪宗彝、藻、粉米三章花紋,裳繡黼、黻二章花紋,共五章。 ⑤絺冕(王祭社稷五祀):冕、中單、玄衣、纁裳配套,衣繡粉米一章花紋,裳繡黼、黻二章花紋。希是繡的意思,故上下均用繡。 ⑥玄冕(王祭群小即祀林澤墳衍四方百物):冕、中單、玄衣、纁裳配套,衣不加章飾,裳繡黻一章花紋。 此外,六冕還與大帶、革帶、韨、佩綬、赤舄(Xì)等相配。 周代諸候百官可用冕服從祭,按其等級從天子下遞減,主要以琉數(shù)和章數(shù)區(qū)別,自制長期沿用,如唐代冠服制度還規(guī)定,五品以上官服袞鷩毳絺玄等各等冕服“助祭及親迎則服之”。群官私祭時則另有祭服,如唐制,依等級用玄冕、爵弁、進賢冠、遠游冠等祭服。 朝服主要用于朝會,但歷代有時也可代替祭服用于祭祀,其尺度各有不同。朝服歷代主要發(fā)展出皮弁服、委貌玄端、絳紗袍等。 2.后妃祭服——三翟: 王有六冕,后有六服。周制掌管王后的穿著則為“內(nèi)司服”《周禮 天官 內(nèi)司服》:“掌王后之六服:袆衣、揄狄、闕狄、鞠衣、展衣、褖衣”其中前三種用于祭祀,后三種用于朝會、燕居。袆衣、揄狄,闕狄,都以翟鳥為紋飾,謂之“三翟”(漢鄭玄注:“狄當為翟。翟,雉名……”)。 所用衣料為黑色紗榖,為了襯托出衣上的紋彩,特地在衣內(nèi)綴一層白色夾里,即《周禮》所謂的“素沙”。與這些服裝相配用的還有大帶、蔽膝及襪舄等等。 后妃著祭服從祭于天子,然而后妃不可以參祭天地四方,惟有先王先公等人鬼祭方可。 ①袆衣:玄色。刻繒彩繪翚文(彩絹刻成雉雞之形,加以彩繪的紋飾)從王祭先王服袆衣,王著絺冕。 袆衣是皇后最高形制的禮服。也是冊封、婚禮的吉服。 ②揄翟:青色。刻繒并彩畫搖(雉雞的一種)文飾。后從王祭先公服揄翟,王著鷩冕。 揄翟也是皇太子妃最高級別的禮服。 ③闕翟:赤色。只在繒上刻出文飾,而不彩畫。后從先王祭群小祀則服闕翟,王著衣無章紋、裳僅一紋的玄冕。 ④鞠衣:王后親蠶禮的禮服?!包S桑服也,色如曲塵,象桑葉始生。月令:‘三月,薦鞠衣于先帝’,告桑事?!?所以,自然是桑黃色了。 ⑤襢衣(展衣),以禮見王及賓客之服,其色白。 ⑥褖衣,御于王之服,亦以燕居,其色黑,赤緣。不過也作“士妻的命服”講?!抖Y·玉藻》:“再命袆衣,一命襢衣,士褖衣?!?《注》“此子、男之夫人及其卿大夫士之妻命服也?!T侯之臣皆分為三等,其妻以次受此服也?!?、伯、子、男之臣,卿為上,大夫次之,士次之。褖或作稅?!? 3.士之祭服 周制,公卿冕服而祭,士助祭于公(大夫)可假用大夫級別的爵弁而祭,著玄衣纁裳。后世多以玄衣纁裳為士之公祭服(略有例外)。1815刻本《十三經(jīng)注疏》載:“三夫人自闕翟而下,九嬪自鞠衣而下,世婦自襢衣而下,女御自褖衣而下,嫁時以服之?!焙谝鲁嗑壍难壱驴蔀槭科拗乐?。士私家祭祀則用士級別(或許是玄衣黃裳)。 宋《朱子家禮》載家祭,主人帥眾丈夫深衣、主婦帥眾婦女褙子。 (四)祭獻 祭祀時向神主敬獻的祭品很多,分為動物性祭品和非動物性祭品。 動物性祭品,統(tǒng)稱犧牲?!盃蕖?,《說文》解為“宗廟之牲也”。鄭云:犧,純毛也?!吧?,“牛完全也”,周禮庖人注:“始養(yǎng)之曰畜,將用之曰牲,是牲者,祭祀之牛也。”供給祭祀的牛羊, 沒有經(jīng)選的稱“畜”, 中選且卜日得吉的才稱為“牲”??捎米黾郎膭游锖芏啵Q蜇i魚鹿馬犬雞雁鶉狐兔等皆可入祭。 牛、羊、豕三牲全備稱為太牢,是最高等級的祭獻。羊、豕兩牲則稱少牢?!锻踔啤吩唬骸疤熳由琊⒔蕴?諸侯社稷皆少牢?!?牢是象形字,“養(yǎng)牛馬圈也”。充人注曰:“牢,閑也。必有閑者,防禽獸觸嚙。牲繋于牢,故牲謂之牢” 圖:甲骨文與金文中的“牢” 犧牲用于祭祀之前要經(jīng)過嚴格的卜選和育肥。重大祭祀時,祭牲在祭祀前三個月就要在牢內(nèi)專門喂養(yǎng)。不同的祭祀對祭牲有不同的處理方式,如祭地時把赤色小牛埋在壇下,祭四時之神時把羊豕埋在泰昭壇下,祭山林川澤時把貍沉于水中。 祭牲的生熟也有細致的講究,祭天用牲血,祭先王用生肉,祭社稷用半生不熟的肉,一獻之禮用熟肉。《祭法》鄭注:“凡鬼者,薦而不祭”。一般來說,祭自然之神用生肉,祭人鬼則用熟肉。這是華夏先民按照經(jīng)驗推測出的不同神主的差異性的“進食方式”。但初祖用生,因為初祖在上古,上古不火食,無如此遠祖者自然不能用生。后世祖則用熟。 非動物性祭品,統(tǒng)稱粢盛。包含各種糧食、果實、菜蔬等等。如明代釋奠用稻粱、黍稷、棗、桃、榛、菱、餅、韭葅、菁葅、芹葅、筍葅等。家祭以果、菜蔬、羹飯等。 《祭統(tǒng)》說,“水草之菹.陸產(chǎn)之醢.小物備矣.三牲之俎.八簋之實.美物備矣.昆蟲之異.草木之實.陰陽之物備矣.凡天之所生.地之所長.茍可薦者.莫不咸在.示盡物也.外則盡物.內(nèi)則盡志.此祭之心也”。凡是天地生長的可供薦獻的都在這里,這就表示可以窮盡一切物品了。在外能窮盡物品,在內(nèi)能竭盡心意,這就是祭祀時的用心。所以,連天子都要“親耕于南郊”以供給祭祀時用的黍稷。王后也要“蠶于北郊”以供給祭祀時的衣服。 (五)祭辭 祭辭統(tǒng)稱“?!?。是祭祀時使用的文辭。祝是祭祀與漢語文學結(jié)合的產(chǎn)物,好的祝文往往是流傳千古的文學名篇。 如前所說,“?!笔侨松裰g的傳話人,而祝文就是這種傳話的藝術(shù)。漢語文學博大精深,祝文也豐富多彩,極富感染力。從詩經(jīng)中的廟頌詩歌到歷代傳世的祭祀文章,祝文已經(jīng)成為漢語文學中寶貴的財富。 祝文可分為廟祭文和墓祭文兩類。廟祭文一般用于官方、重大祭祀場合,格式多為四言體的韻文。例如,歷代天子宗廟祭祀、祭黃帝陵的祭文,都屬于廟祭文。由于廟祭文格式多是固定的,因此很難出彩,歷代的名篇不多。墓祭文形式則較為靈活,士庶階層的私祭也可采用。多是文言散文、韻文或駢體文寫成,唐韓愈《祭十二郎文》、宋歐陽修《瀧岡阡表》、清袁枚《祭妹文》被稱為中國文學史上三大祭文。 祝文有比較固定的格式,一般結(jié)構(gòu)是: 標題:祭××文 起首:以“維”開頭,“某年某月某日,某人等伏于某人靈(墓)前,祝以文曰” 正文:正文 結(jié)尾:一般以“尚饗”“伏惟尚饗”結(jié)尾。意思是,恭敬地拜伏在神主前,請神主享用祭品吧。 在祭祀過程中使用的簡短的固定的祝辭也是祝文的一種。多在祭祀進行過程中、特別是各儀程轉(zhuǎn)換的時候使用,可視為人神間直接的簡短對話。這種祝辭一般都是成句,如家祭馂的時候,用祝辭曰:“祀事既成,祖考嘉饗,伏愿某親,備膺五福,保族冝家。”。 祭祀時青銅器上也??躺腺濏灥奈淖?,即所謂“銘”,禮記說它是“稱揚其先祖之美.而明著之后世者也”。銘刻銘文被說成一種高尚的行為,禮記認為,君子知道祖先的美德而不加贊頌,是君子之恥。 *祝文讀賞: 【詩經(jīng)·商頌·玄鳥】 天命玄鳥,降而生商,宅殷土芒芒。古帝命武湯,正域彼四方。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商之先后,受命不殆,在武丁孫子。武丁孫子,武王靡不勝。龍旗十乘,大糦是承。邦畿千里,維民所止,肇域彼四海。四海來假,來假祁祁。景員維河。殷受命咸宜,百祿是何。 【樂府·郊廟歌辭一·漢郊祀歌·天地】 天地并況,惟予有慕,爰熙紫壇,思求厥路。恭承禋祀,缊豫為紛,黼繡周張,承神至尊。千童羅舞成八溢,合好效歡虞泰一。九歌畢奏斐然殊,鳴琴竽瑟會軒朱。璆磬金鼓,靈其有喜,百官濟濟,各敬其事。盛牲實俎進聞膏,神奄留,臨須搖。長麗前掞光耀明,寒暑不忒況皇章。展詩應(yīng)律鋗玉鳴,函宮吐角激征清。發(fā)梁揚羽申以商,造茲新音永久長。聲氣遠條鳳鳥翔,神夕奄虞蓋孔享。 【明太祖洪武四年祭黃帝陵文】 皇帝謹遣中書管勾甘,敢昭告于黃帝軒轅氏: 朕生后世,為民于草野之間。當有元失馭,天下紛紜,乃乘群雄大亂之秋,集眾用武。荷皇天后土眷佑,遂平暴亂,以有天下,主宰庶民,今已四年矣。君生上古,繼天立極,作?民 ,神功圣德,垂法至今。朕興百神之祀,考君陵墓于此,然相去年歲極遠;觀經(jīng)典所載,雖切慕于心,奈稟生之愚,時有古今,民俗亦異。仰惟圣神,萬世所法,特遣官奠祀修陵,圣靈不昧,其鑒納焉!尚饗! 【袁枚·祭妹文】 乾隆丁亥冬,葬三妹素文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嗚呼!汝生于浙而葬于斯;離吾鄉(xiāng)七百里矣。當是時雖觭夢幻想;寧知此為歸骨所耶? 汝以一念之貞,遇人仳離,致孤危托落。雖命之所存,天實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嘗非予之過也。予幼從先生授經(jīng),汝差肩而坐,愛聽古人節(jié)義事;一日長成,遽躬蹈之。嗚呼!使汝不識詩書,或未必艱貞若是。余捉蟋蟀,汝奮臂出其間;歲寒蟲僵,同臨其穴。今予殮汝葬汝,而當日之情形,憬然赴目。予九歲憩書齋,汝梳雙髻,披單縑來,溫《緇衣》一章。適先生奓入戶,聞兩童子音瑯瑯然,不覺莞爾,連呼則則。此七月望日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予弱冠粵行,汝掎裳悲慟。逾三年,予披宮錦還家,汝從東廂扶案出,一家瞠視而笑;不記語從何起,大概說長安登科,函使報信遲早云爾。凡此瑣瑣,雖為陳跡,然我一日未死,則一日不能忘。舊事填膺,思之凄梗,如影歷歷,逼取便逝。悔當時不將嫛婗情狀,羅縷紀存。然而汝已不在人間,則雖年光倒流,兒時可再,而亦無與為證印者矣。 汝之義絕高氏而歸也,堂上阿奶,仗汝扶持;家中文墨,目失汝辦治。嘗謂女流中最少明經(jīng)義,諳雅故者;汝嫂非不婉嫕,而于此微缺然。故自汝歸后,雖為汝悲,實為予喜。予又長汝四歲,或人間長者先亡,可將身后托汝,而不謂汝之先予以去也。前年予病,汝終宵刺探,減一分則喜,增一分則憂。后雖小差,猶尚殗碟,無所娛遣,汝來床前,為說稗官野史可喜可愕之事,聊資一歡。嗚呼!今而后,吾將再病,教從何處呼汝耶? 汝之疾也,予信醫(yī)言無害,遠吊揚州。汝又慮戚吾心,阻人走報;及至綿惙已極,阿奶問望兄歸否?強應(yīng)曰:"諾"。已予先一日夢汝來訣,心知不詳,飛舟渡江。果予以未時還家,而汝已辰時氣絕。四肢猶溫,一目未瞑,蓋猶忍死待予也。嗚呼痛哉!早知訣汝,則予豈肯遠游?即游,亦尚有幾許心中言,要汝知聞,共汝籌畫也。而今已矣!除吾死外, 當無見期。吾又不知何日死,可以見汝;而死后之有知無知,與得見不得見,又卒難明也。然則抱此無涯之憾,天乎?人乎?而竟已乎! 汝之詩,吾已付梓;汝之女,吾已代嫁;汝之生平,吾已作傳;惟汝之窀穸,尚未謀耳。先塋在杭,江廣河深,勢難歸葬,故請母命而寧汝于斯,便祭掃也。其旁葬汝女阿印;其下兩冢,一為阿爺侍者朱氏,一為阿兄侍者陶氏。羊山礦渺,南望原隰,西望棲霞,風雨晨昏,羈魂有伴,當不孤寂。所憐者,吾自戊寅年讀汝哭侄詩后,至今無男,兩女牙牙,生汝死后,才周晬耳。予雖親在,未敢言老,而齒危發(fā)禿,暗里自知,知在人間,尚復(fù)幾日!阿品遠官河南,亦無子女,九族無可繼者。汝死我葬,我死誰埋?汝倘有靈,可能告我? 嗚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聞汝言,奠汝又不見汝食。紙灰飛揚,朔風野大,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也,嗚呼哀哉!嗚呼哀哉! 【雪域桃源·丙戌端午杭州漢家子弟祭屈子文】 維 丙戌年五月庚申,杭州漢家子弟某等(依次列出名字),聚伏于大江之畔,公祭屈子之靈,祝以文曰: 嗚呼!屈子以忠言見譖,棄淪荒野。雖見絀放流,猶睠顧故國,系心君王。每為邦憂,少為身謀。迨及國破君喪,自沈汨羅,成仁以殉。何其壯哉!何其烈也!楚民憐其懷忠而歿,懼水族噬其骸,遂煮米為粽,于每歲五月初五日投江中,令魚鱉龍鱘食之,禱祝以禮,請以毋得傷其軀。又為立祠于所,世以祀之。間以龍舟竟渡,以為博技。此蓋為端午民俗之緣起也。五月祭江之俗,非拘于江漢之間,天下皆同也。自漢興以來,普天之下,率土之濱,皆以懷悼,風行二千載不輟。飲井水之處,皆知屈子之忠。戲閨閣之間,悉聞端午之義。公忠體國之心,垂昭千古。殺身殉道之舉,旌揚萬世。潔志壯節(jié),實可感也! 太史公曰:“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離騷之美,獨無匹焉。百世后昆,莫不仰止。又嘉云:“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國風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誹而不亂。若離騷者,可謂兼之矣。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絜,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其志絜,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蔽岬扔^之,屈子遺文之美,安止于此耶!憂國之心,痛于《哀郢》,傷懷之情,彰于《懷沙》。田園之情,樂于《橘頌》,嘉遁之節(jié),幽于《山鬼》。于戲!美哉!黃絹幼婦,外孫齏臼,滋流萬代。李太白得其精髓,杜工部受以訓蒙。韓昌黎取之博采、柳河東樂乎嘉美。歐、蘇、王、曾諸家,無不陰受其賜。雖云慨然自成,妙筆生花,各為一家宗師,微屈子之先驅(qū),安至此哉!屈子之德,大矣哉! 吾等仰觀以按,屈子之文,如昭日浩月,明潔貞莊,合尚書之微言,應(yīng)春秋之大義。后世諸賢,多取以自勵。史遷蒙辱,引屈文以發(fā)憤,乃成《太史公書》。仲淹遭謫,讀騷辭以明志,遂有《岳陽樓記》。或嘉云:希文憂樂關(guān)天下,屈子襟懷寄楚騷。此為至當之論也。 朱子云:讀書志在圣賢,非徒科第。為官心存君國,豈計身家。后世諸賢,秉持以正,修身齊家,荷志懷忠,待時以安天下。兵燹突發(fā)之日,國危邦覆之際,英杰挺身赴湯,賢達冒矢平亂,扶危濟難,出民水火。岳武穆、文少保、于兵部、袁督師等,莫不如是。及于無辜罹難,臨刑就戮,慷慨自若,蓋同于屈子也。而秦會之、留夢炎、徐有貞、錢龍錫諸賊,陷譖忠良,積毀銷骨,幾如于子蘭也。君子主陽,剛健至大。小人主陰,深刻密鷙。千秋逆賊之行,幾出一轍。萬世忠良之品,似如一人也!是故,忠良之道恒同,奸佞之途如一,古今一理也。端午之俗,世代相傳,蓋取宏發(fā)先賢之意,修身性、正人倫、美風俗、崇明教,曉諭子孫也。由此以觀,屈子之節(jié),如明燈高燭,精魂常在,永放異彩也!美矣! 神州自道咸以來,國勢日蹙,江河日下。西洋諸夷,輒以欺凌。辛亥驅(qū)虜,危邦再造。己丑鼎革,新朝肇基。外蠻雖已盡逐,王化未得宣諭。西說肆虐,邪議猖獗。高麗、扶桑,被發(fā)左衽之地,聞為竊笑。高麗申遺于聯(lián)合之國,盜我中華之菁禮。山林為之疾呼,朝堂未予爭言。嗚呼!九州島坤輿,圣道祖居,號為禮儀之邦,先王遺制,竟淪失于東夷,實為奇辱也! 吾等軒轅苗裔、神農(nóng)子孫,今聚江濱,臨祭先賢,宏華夏之古禮,揚民族之精神。昭示天下,彰達寰宇。吾等必竭智窮力,振揚邦威。待得有成之日,復(fù)以伏告烈士云。 嗚呼!用侑歆祀,伏惟尚饗。 (六)禮樂 禮樂不可分。在祭祀、燕饗、朝覲、軍旅等重大典儀中,宮廷雅樂都是極重要的組成部分。雅樂是華夏禮樂制度的獨特產(chǎn)物,古典音樂的巔峰,從周代一直延續(xù)傳承數(shù)千年。雅樂歌辭至今仍保留在《詩經(jīng)》雅、頌,《樂府》郊廟歌辭等篇章中。 周代雅樂是歷代雅樂的源頭和正朔,對后世雅樂影響至深?!吨芏Y·大司樂》:“以六律、六同、五聲、八音、六舞、大合樂。以致鬼、神、示,以和邦國,以諧萬民,以安賓客,以說遠人,以作動物。乃分樂而序之,以祭、以享、以祀。乃奏黃鐘,歌大呂,舞云門,以祀天神;乃奏大簇,歌應(yīng)鐘,舞咸池,以祭地示;乃奏姑洗,歌南呂,舞大,以祀四望;乃奏蕤賓,歌函鐘,舞大夏,以祭山川;乃奏夷則,歌小呂,舞大濩,以享先妣”。 據(jù)考,周代樂官在全部禮官中的比例占到了三分之一,使用的樂器約在88-133種之間。雅樂所用樂器以編鐘和編謦等為主,漢代以后雅樂的主要樂器逐漸被新興的樂器如琵琶、橫吹等所取代。 祭孔音樂是祭祀雅樂的重要代表,至今在韓國還留有殘跡。歷代祭孔禮樂多有變化,如開元禮,皇太子釋奠,迎神用誠和之曲,宋政和親祀儀,迎神作凝安之曲,明代用大晟登謌樂。 (七)禮容 禮容,是行禮者在行禮時的容貌、體態(tài)等,是禮義的外在表現(xiàn),從中可見行禮者內(nèi)心是否誠與敬。 《玉藻》:“祭,容貌顏色,如見所祭者?!?《祭義》描述了祭祀時祭者的感受:祭祀那天,進入廟室,在放置祖先神位的地方仿佛能看到親人。轉(zhuǎn)身出門,肅穆中仿佛聽到了親人說話的聲音。出門之后,耳邊仍有祖先喟然長嘆的聲音。孝子祭祀時,要竭盡全力表現(xiàn)得誠懇和恭敬,要竭力使禮節(jié)不要有什么過失。進退都要恭敬,好象就在父母面前,正在聽從父母的召喚。從他的祭祀就可以看出他的孝敬:他站立時,用前屈的身體表示孝敬。走上前時,和顏悅色表示孝敬。獻上祭品時,用想讓神靈享用的心情表示孝敬。直到退后站立時,好象等待接受命令。在祭品撤下后退下來時,恭敬莊重的神色仍未從臉上消失。助祭的賓客都走了,孝子還站在那里。祭祀結(jié)束后,孝子神情恍惚,好象親人還會進去。做不到這些,就是粗野、疏遠、不真心愛戴、傲慢的表現(xiàn),就是忘了祖先,這樣的祭祀就失去了意義。 其實,禮容并沒有規(guī)定的程序,關(guān)鍵在于內(nèi)心的表達?!都懒x》還記載了這樣一段對話: 孔子在祭祀時,捧著祭品懷著恭敬的心情走向親人的靈位,走得很快,步子急促。祭祀之后,子貢問:“您說祭祀時要儀態(tài)從容,神情矜持,您今天卻不是這樣,為什么呢?”孔子說:儀態(tài)從容,是疏遠的表情,神情矜持,是專注于自我的表現(xiàn)。疏遠又專注于自己,怎么能與親人的神靈交接呢。所以說,禮不能一概而論,應(yīng)該針對不同的情況做好自己應(yīng)當做的事。 (八)等差 等差是傳統(tǒng)禮樂制度中最重要的特征之一,有鮮明的等級性。什么等級的人行什么等級的禮,不得僭越。等差從祭禮的各個要素中體現(xiàn)出來,又分為不同的情況,對此,《禮器》做了概括: 一、禮有以多為貴者:如,宗廟之數(shù),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士一廟。行禮時用的豆,天子二十六,諸公十六,諸侯十二,上大夫八,下大夫六。二、有以少為貴者:如,天子無介,郊天特牲,天子適諸侯.諸侯膳以犢。三、有以大為貴者:如宗室之量,器皿之度,棺槨之厚,封丘之大,都是以大為貴。四、有以小為貴者:廟之祭.貴者獻以爵.賤者獻以散.尊者舉觶.卑者舉角。五、有以高為貴者:天子之堂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六、有以下為貴者.如最高的祭不用壇,燔柴祭天只在地面清掃出一塊地方為祭。七、有以文為貴者:如天子龍袞.諸侯黼.大夫黻.士玄衣纁裳.天子之冕.朱綠藻.十有二旒.諸侯九.上大夫七.下大夫五.士三。八、有以素為貴者:如,大圭不琢,大羹不和,大路素而越席。大圭是天子祭祀時插在紳帶之間的玉器,不加雕琢。大羹是煮肉汁,不加鹽菜不致五味。大路,祭天用的木車,幾乎不加裝飾,上面鋪的是蒲席。 |
六 追懷親人的音容——家祭禮 現(xiàn)在的中國人已經(jīng)很少有家祭的概念了,由于居住環(huán)境的變遷和殯葬制度的改變,家中已無家廟宗祠、墳祭也越來越少。文學作品和影視劇中偶有家祭的場面,但多經(jīng)過藝術(shù)加工,并不完全符合古時家祭的制度。這里,以朱子《家禮》所載宗祠祭祀制度為例加以說明。 如前所述,周制,庶士庶人無廟,至南宋,出現(xiàn)了祠堂制度,祠堂分四龕,奉高(祖考,及妣,下同)、曾、祖、考四代神主,春秋分冬夏至四時卜吉而祭。元日寒食清明重陽等世俗節(jié)日及祖先忌日也有祭祀。 【祠堂】 《家禮》說,“君子將營宮室,先立祠堂于正寢之東?!薄办籼弥?,外為中門,中門外為兩階,皆三級。東曰阼階,西曰西階,階下隨地廣狹以屋覆之,令可容家眾敘立。又為遺書衣物祭器庫及神廚于其東繚?!钡恰凹邑毜鬲M則止為一間,不立廚庫,而東西壁下置立兩柜,o(︶︿︶)o 唉遺書衣物,東藏祭器亦可?!?/p> 祠堂內(nèi),“為四龕以奉先世神主”。祭器的存儲方面,“床席倚卓盥盆火爐酒食之器,隨其合用之數(shù),皆具貯于庫中,而封鎖之不得它用。無庫則貯于柜中,不可貯者,列于外門之內(nèi)”。 傳統(tǒng)社會中,祠堂的地位極高,“或有水火盜賊,則先救祠堂,遷神主、遺書,次及祭器,然后及家財”。 圖:《家禮》家廟及祠堂示意圖 【祭服、祭器、祭獻】 祭服:四時祭,主人及眾丈夫深衣,主婦及眾婦女褙子。 祭器:四時祭,香案、香爐、香合、茅沙、酒架、酒注一、酹酒盞、盤、受胙盤、匕、巾、茶合、茶筅、茶盞、托、鹽碟、醋瓶、火爐、湯瓶、香匙、火筯、祝版、盥盆、帨巾等。 祭獻:四時祭,果、菜蔬、脯醢、肉魚饅頭糕、羮飯、肝、肉。 圖:家祭陳饌圖 【儀程】四時祭為例 ①時祭用仲月前旬卜日 祭前先占卜。在孟春下旬之首,選擇仲月三旬各一日,或丁日或亥日。主人盛服立在祠堂中門外,西向。。。。。(略) ②前期三日齋戒 祭前需齋戒。祭前三日,主人帥眾丈夫致齋于外。主婦帥眾婦女致齋于內(nèi)。要求每日沐浴更衣,節(jié)制飲酒食肉。不吊喪,不聽樂,凡是兇穢之事皆不得參與。 ③前一日設(shè)位、陳器 祭祀前一天設(shè)神位、陳設(shè)祭器。主人帥眾丈夫著深衣,與執(zhí)事灑掃正寢,洗拭桌椅。在堂西北壁下,設(shè)高祖考妣等位,向南。在堂中設(shè)香案,置香爐、香合于其上。用束茅聚沙鋪在香案前及逐位前地上。在東階上設(shè)酒架,在其東邊放桌子,上面放一酒注,一酹酒盞,一盤,一受胙盤,一匕,一巾,茶合、茶筅、茶盞、托、鹽碟、醋瓶。在西階上放火爐、湯瓶、香匙、火筯,西邊放主桌子,設(shè)祝版于其上。在阼階下東西邊設(shè)盥盆、帨巾各二,西邊的有臺架,再在其東邊設(shè)陳饌大床。 ④省牲、滌器、具饌 查看牲,洗滌祭器,準備祭品。主人帥眾丈夫深衣查看牲,宰牲。主婦帥眾婦女背子滌濯祭器,清潔釜鼎,準備祭饌。毎位需要準備果六品,菜蔬及脯醢各三品,肉魚饅頭糕各一盤,羮飯各一椀,肝各一串,肉各二串,務(wù)令精潔。未祭之前要保持清潔,不要讓人先食及被貓犬蟲鼠所污。 ⑤厥明夙興設(shè)蔬果酒饌 祭祀日黎明就要安排酒饌。祭日當天,黎明起床,主人以下深衣,及執(zhí)事者到祭所,盥洗,然后開始安排祭獻。桌子南端設(shè)果碟,接著相間擺放蔬菜脯醢,在桌子北端設(shè)盞盤、醋碟,盞西碟東,中間放匙筯。在架上設(shè)玄酒(清水)及酒各一瓶。玄酒是其當日取井花水,放在酒西。爐火燒旺,瓶中熱水。主婦穿褙子把祭饌加熱,都要加到極熱,用盒盛出,置東階下大床上。 ⑥質(zhì)明奉主就位 清晨請神主就位。清晨,主人以下各著盛服,盥手,以帨拭干手,到祠堂前,眾丈夫象告日那天那樣站立。主婦在西階下,北向站立。主人如果有母,則站在特別的位置即主婦之前,其它各等親屬皆取北向東上位置。立定,主人從阼階登階,搢笏(把笏插在大帶中),焚香,出笏,念祭辭曰:“孝孫某,今以仲春之月,有事于皇高祖考某官府君,皇高祖妣某封某氏,皇曾祖考某官府君,皇曾祖妣某封某氏,皇祖考某官府君,皇祖妣某封某氏,皇考某官府君,皇妣某封某氏,以某親某官府君,某親某封某氏祔食。敢請神主出就正寢,恭伸奠獻?!蹦钔曛?,搢笏,聚攏櫝,在正位祔位各置一笥,櫝都以執(zhí)事者一人捧之。主人出笏做前導(dǎo),主婦跟從,卑幼在后面。至正寢,放在西階桌子上。主人搢笏,打開櫝,請諸考神主牌位出就位。主婦盥帨后登階,如丈夫這樣奉諸妣神主。之后,都下階回到原位。 ⑦參神 拜請神主。主人以下敘立如祠堂之儀。立定,主人與眾人向神主再拜。如果有尊長老疾者,在其它地方休息。 ⑧降神 神主下人間,迎接神主。主人登階,搢笏,焚香,再出笏,少退,站立。執(zhí)事者一個人開酒,取巾擦拭瓶口,斟滿酒注。一個人取東階桌子上盤盞站在主人左邊,一個人執(zhí)酒注站在主人之右。主人搢笏,跪,奉盤盞者也跪,進盤盞,主人受之,執(zhí)注者亦跪,斟酒于盞,主人左手執(zhí)盤,右手執(zhí)盞,灌在茅上,再把盤盞交給執(zhí)事者。出笏,俛伏,興,再拜,然后下階復(fù)位。 ⑨進饌 主人登階,主婦從之,執(zhí)事者一人以盤奉魚肉,一人以盤奉米麫食,一人以盤奉羮飯跟隨登階,到高祖位前。主人搢笏,奉肉,奠于盤盞之南。主婦奉麫食,奠于肉西。主人奉魚,奠于醋碟之南。主婦奉米食,奠于魚東。主人奉羮,奠于醋碟之東。主婦奉飯,奠于盤盞之西。然后,主人出笏,皆下階復(fù)位。 ⑩初獻 第一次獻。主人登階,到高祖位前。執(zhí)事者一人執(zhí)酒注,立在主人右面。主人搢笏,奉高祖考盤盞,在位前面東向站立。執(zhí)事者西向在盞中斟酒,主人奉之,奠于故處。再以相同的方法奉高祖妣盤盞。出笏,位前北向站立。執(zhí)事者二人奉高祖考妣盤盞立在主人之左右。主人搢笏,跪。執(zhí)事者也跪。主人受高祖考盤盞,右手取盞,祭酒于茅上,再以盤盞授執(zhí)事者,同樣的方法受高祖妣盤盞。出笏,俯伏,拜,興,少退,站立。執(zhí)事者在爐中炙肝,用碟盛之。兄弟之長一人奉之,奠于高祖考妣前匙筋南面。祝取版立在主人之左,跪,讀祝文曰:“維年歲月朔日,子孝元孫某官某敢昭告于皇高祖考某官府君、皇高祖妣某封某氏:氣序流易,時維仲春,追感歲時,不勝永慕,敢以潔牲柔毛,粢盛醴齊,祗薦歲事,以某親某官府君、某親某封某氏,祇食尚饗。”讀完之后拜,興,主人再拜,退,到諸位前,相同的方法獻祝。毎個神位逐位讀祝完畢,兄弟眾男中不做亞、終獻的依次分詣本位所祔之位,酌獻的方法如前,但不讀祝文。獻完后,都下階復(fù)位。 ⑾亞獻 第二次獻。主婦為之,諸位婦女奉炙肉及分獻祭品,如同初獻儀,但不讀祝文。 ⑿終獻 第三次也即最后一次獻。兄弟之長或長男或親賓為之。眾子弟奉炙肉及分獻祭品,如同亞獻儀。 ⒀侑食 即陪侍祖先進饌的意思。主人登階,搢笏,執(zhí)酒注,將諸神位前皆注滿酒,立于香案之東南。主婦登階,插匙飯中,柄向西,擺正筷子,立于香案之西南。兩人皆北向,再拜,下階復(fù)位。 ⒁闔門 即關(guān)上門讓祖先進饌的意思。主人以下皆出門。祝關(guān)門,無門處降簾子也可。主人站在門東,面向西,眾丈夫在其后。主婦站在門西,面向東,眾婦女在其后。如有尊長,則在其它地方休息。 ⒂啟門 稍許,祝三聲“噫歆”(即表示祖先已饗用祭品而且已吃飽),打開門。主人及以下皆入。臨時在其它地方休息的尊長也進入,就位。主人主婦奉茶,分進于考妣神位之前(給祖先用茶安食),祔位由諸子弟婦女進奉。 ⒃受胙 接受祖先留下的胙肉。執(zhí)事者在香案前設(shè)席。主人就席正坐,向北。祝到高祖考前,舉酒盤盞,在主人之右。主人跪,祝也跪,主人搢笏,接受盤盞,祭酒,飲一小口酒。祝取匙和盤,抄取諸神位之飯各少許,奉到主人之左,嘏(祝為受祭者致福于主人)于主人曰:“祖考命工祝承致多福于汝孝孫,使汝受祿于天,宜稼于田,眉壽永年,勿替引之。”主人置酒于席前,出笏,俯伏,興,再拜,搢笏,跪,受飯嘗之。取酒卒飲。主人執(zhí)笏,俯伏,興,站立在東階上,向西。祝立于西階上,東向,告“禮成”,下階復(fù)位,與在位者皆再拜。主人不拜,下階復(fù)位。 ⒄辭神 辭送神主。主人及以下皆再拜。 ⒅納主 收納神主牌位。主人主婦皆登階,把各神主牌位放于櫝中。主人用笥裝櫝,奉歸祠堂如來時的禮儀。 ⒆徹 撤除祭品祭器。主婦回來,監(jiān)督撤饌。酒在盞注等器物中的,皆注入瓶中,都封好,稱為福酒。果蔬肉食都放入家用宴器,主婦監(jiān)督洗滌祭器歸位收藏。 ⒇馂 分胙品。是日,主人監(jiān)分祭胙品,取少許放在盒中,加上酒,都封好,遣仆人執(zhí)書信送于親友。然后設(shè)席,男女分開,按尊卑排成列,面向南。尊者一人先就坐,眾男敘立,為一行,以東為上首,皆再拜。子弟之長者一人稍進,站立,一執(zhí)事者執(zhí)酒注站在他右面,一人執(zhí)盤盞站在他左面。獻者搢笏,跪,起來,受注斟酒,反注受盞,念祝辭曰:“祀事既成,祖考嘉饗,伏愿某親,備膺五福,保族冝家?!笔谟鑸?zhí)盞者,放到尊者之前。長者出笏,尊者舉酒飲畢。長者俯伏,興,退復(fù)位,與眾男皆再拜。尊者命取注及長者之盞放在前,自斟之,念祝辭曰:“祀事既成,五福之慶,與汝曹共之?!泵鼒?zhí)事者以次就位,都斟遍酒。長者進跪受飲畢,伏,興,退立。眾男進。揖拜,退立,飲。長者與眾男皆再拜。諸婦女獻女尊長于內(nèi)如眾男之儀,但不跪。之后,就坐,取肉食。諸婦女倒堂前獻男尊長壽。男尊長酢之如前。眾男到中堂獻女尊長壽,女尊長酢之如前。之后,就坐,取麫食。內(nèi)外執(zhí)事者各獻內(nèi)外尊長壽如儀,但不酢,遂就斟,在坐者皆舉,乃再拜,退。再薦米食,然后相互行酒,間以祭饌,酒饌不夠的則以其它酒饌補上。將要結(jié)束時,主人分胙給在外的仆人。主婦分胙給在內(nèi)的執(zhí)事者。微賤之人都要照顧到,受者皆再拜,飲食完畢后撤席。 至此,四時祭祭禮全過程結(jié)束。 朱子提醒說,“凡祭,主于盡愛敬之誠而已。貧則稱家之有無,疾則量筋力而行之。財力可及者自當如儀?!毕M漓胝吒鶕?jù)自身經(jīng)濟狀況量力而行,只要能對祖先盡愛敬之誠即可。 【其它家祭之儀】 其它家祭情形,如祭初祖、先祖、禰(父)、忌日、墓祭,基本上都是在四時祭的基礎(chǔ)上略有調(diào)整,這里以忌日和墓祭為例原文照錄,不再詳解。 忌日 前一日齋戒 (如祭禰之儀。) 設(shè)位 (如祭禰之儀,但止設(shè)一位。) 陳器 (如祭禰之儀。) 具饌 (如祭禰之儀一分。) 厥明,夙興,設(shè)蔬果酒饌 (如祭禰之儀。) 質(zhì)明主人以下變服 (禰則主人兄弟黲(can3,淺青黑色)紗幞頭,黲布衫,布里,角帶。祖以上則黲紗衫。旁親則皂紗衫。主婦特髻去飾,白大衣淡黃帔。馀人皆去華盛之服。) 詣祠堂,奉神主出就正寢 (如祭禰之儀,但告辭云:“今以某親某官府君逺諱之辰,敢請神主出就正寢,恭伸追慕”,馀并同。) 參神,降神,進饌,初獻 (如祭禰之儀,但祝辭云:“歲序流易,諱日復(fù)臨,追逺感時,不勝永慕……”,考妣改“不勝永慕”為“昊天罔極”。旁親云:“諱日復(fù)臨,不勝感愴……”,若考妣則〈疑四庫缺文〉祝興主人以下哭盡哀,馀并同。) 亞獻,終獻,侑食,闔門,啟門 (并如祭禰之儀,但不受胙。) 辭神,納主,徹 (并如祭禰之儀,但不馂。) 是日不飲酒,不食肉,不聽樂,黲布素服素帶以居,夕寢于外。 墓祭 三日上旬擇日,前一日齋戒 (如家祭之儀。) 具饌 (墓上毎分如時祭之品,更設(shè)魚肉米面食各一大盤以祀后土。) 厥明灑掃 (主人深衣,帥執(zhí)事者詣墓所,再拜,奉行塋域內(nèi)外,環(huán)繞哀省三周。其有草棘,即用刀斧鉏斬芟夷。灑掃訖,復(fù)位再拜。又除地于墓左,以祭后土。) 布席陳饌 (用新潔席陳于墓前,設(shè)饌?cè)缂壹乐畠x。) 參神,降神,初獻 (如家祭之儀,但祝辭云:“某親某官府君之墓,氣序流易,雨露既濡,瞻掃封塋,不勝感慕……”馀并同。) 亞獻,終獻 (并以子弟親賓為之。) 辭神,乃徹,遂祭后土,布席,陳饌 (四盤于席南端,設(shè)盤盞匙筋于其北,馀并同上。) 降神,參神,三獻 (同上,但祝辭云:“某官姓名,敢昭告于后土氏之神,某恭修歲事于某親某官府君之墓,惟時保佑,實頼神休,敢以酒饌,敬伸奠獻,尚饗?!保?辭神,乃徹而退 |
七 祭祀萬世之師表——釋奠禮 【釋奠的概念】 《禮記·文王世子》:“凡始立學者,必釋奠于先圣、先師?!?祭祀孔子的儀式是傳統(tǒng)祭禮中最重要的人鬼之祭之一。稱為釋奠之禮。 釋奠之禮在四季仲月上丁日舉行,稱為四大丁祭。古時國學,除春、秋仲月例行的釋奠禮外,從后齊開始,每月朔日,國子祭酒要帶領(lǐng)博士以下及國子諸學生以上,太學四門博士、升堂助教以下,太學諸生,到大成殿階下“拜孔揖顏”。 自漢代始,共有十一位帝王、前后十八次到曲阜孔廟祭祀過孔子。漢高祖劉邦即位十二年經(jīng)過曲阜時,用太牢之禮祭祀孔子,開帝王祀孔之先河。到了東漢,除了曲阜孔廟繼續(xù)祭祀孔子之外,各郡縣的學校開始祭祀孔子。開始,祭祀對象比較混亂,以先圣周公先師孔子為祭,唐太宗貞觀二年,廢周公,以孔子為先圣,顏淵配享。后有反復(fù),高宗后,孔子在國學祭祀中的獨尊地位再也沒有發(fā)生變化。貞觀四年,令各地州學、縣學都要建孔廟以敦行儒學,自此,祭孔儀式普及全國。 何為釋奠?《禮記》鄭玄注曰:“釋奠者,設(shè)薦饌酌奠而已,無迎尸以下之事?!?孔穎達曰:“直奠置于物,無食飲酬酢之事”。就是說,這種祀儀沒有尸,將祭品直接放在神主前,致祭者之間也不需要酬酢。儀式相當簡略。除了釋奠,還有一種“釋菜”之禮,釋奠有音樂而無尸,釋菜則連音樂也沒有,僅僅是在神主之前放一些蘋、蘩之類的菜。據(jù)說此禮已在唐宋之際亡佚。 隨著歷代對儒學的提倡,釋奠禮越來越復(fù)雜。劉宋元嘉初首次提出使用舞隊,為“六佾”,即周制諸侯的等級。南齊時正式使用軒懸之樂、六佾之舞。明孝宗弘治十七年,由六佾上升為八佾,籩豆等禮器的數(shù)目盡與天子等同,從此釋奠禮無比尊崇的規(guī)格即正式確立。 圖:釋奠孑遺:韓國成均館釋奠禮 【獻官·配祀·祭器·祭獻·樂舞】 唐初州縣之學釋奠,主祭者多由學官自己擔任。唐太宗貞觀二十一年規(guī)定,釋奠于春、秋的仲月舉行。國學釋奠,以國子祭酒為初獻,祝詞稱“皇帝謹遣”,司業(yè)為亞獻,國子博士為終獻。州學,以刺史為初獻,上佐為亞獻,博士為終獻。縣學,縣令為初獻,縣丞為亞獻,主簿及縣尉等為終獻。這種“國學遣官釋奠、州縣之學由守令主祭”的模式,為后世所沿用。規(guī)格更高的是皇太子親自釋奠,皇太子自為初獻,國子祭酒為亞獻,司業(yè)終獻。 釋奠之禮有三個不同等級的陪祭層次:第一等級是四位最杰出的孔門弟子,即顏淵、曾參、子思、孟軻。稱“四配”。第二等級是十二位孔門佳學,即顏淵、閔子騫、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貢、冉有、季路、子游、子夏、有若、朱熹。稱“十二哲”。第三等級是孔門弟子七十九人,稱“先賢”。歷代對儒學有杰出貢獻的學者七十七人,稱“先儒”。與四配、十二哲不同,從祀的先賢、先儒,都只有牌位,沒有塑像。 祭器、祭獻、樂舞(明制為例)正、配(顏子、孟子、曾子、子思)位:尊三、籩八、豆八、簠二、簋二、登二。從祀兩廡各籩二、豆二、簠一、簋一。 幣:白色。 牲:牛羊豕各一,配位共羊豕各一。 酒齊:犧尊實以醴齊,象尊實以盎齊,山罍實酒。(泛齊、醴齊、盎齊、緹齊、沈齊合稱五齊,為周禮所載五種發(fā)酵程度不同清濁不同的祭祀用酒。) 粢盛:簠實以稻粱,簋實以黍稷。 籩豆之實:籩實以石鹽、干魚、棗、桃、榛、菱、芡、鹿脯。豆實以韭葅、醯醢、菁葅、鹿醢、芹葅、兔醢、筍葅、魚醢。從祀,籩實以栗黃、鹿脯,豆實以菁葅、鹿。 樂舞:(明洪武六年,詹同、冷謙作曲,仲呂立宮) (-5 -6 表示低音 5 6,一字一音,每字四拍) 咸和(迎神) -6 3 2 1 -6 1 2 1 大哉宣圣 道德尊崇 3 2 1 -6 2 1 -5 -6 維持王化 斯民是宗 典祀有常 精純并隆 神其來格 于昭圣容 寧和(奠帛) 自生民來 誰底其盛 惟王神明 度越前圣 粢帛具成 禮容斯稱 黍稷非馨 惟神之聽 安和(初獻) 大哉圣王 實天生德 作樂以崇 時祀無斁 清酤惟馨 嘉牲孔碩 薦羞神明 庶幾昭格 景和(亞終獻疊奏) 百王宗師 生民物軌 瞻之澤洋 神其寧止 酌彼金罍 惟清且旨 登獻惟三 于獻成禮 咸和(撤饌、飲福) 犧象在前 籩豆在列 以享以薦 既芬既潔 禮成樂備 人和神悅 祭則受福 率遵無越 咸和(送神、望瘞) 有嚴學官 四方來宗 克恭祀事 威儀雍雍 歆格惟馨 神馭旋復(fù) 明禋斯異 咸膺百福 【釋奠儀程/據(jù)明集禮】 官員:執(zhí)事,贊引,贊禮,獻官,分獻官,監(jiān)禮監(jiān)祭官,應(yīng)祀官,樂正,司尊者,執(zhí)爵者,奉爵者,掌祭官,傳贊,讀祝官,捧幣者。 諸位:洗二個在東階的東面,盥洗在東面,爵洗在西面。罍在洗東面,加勺,篚在洗西面,南肆蓋上巾。執(zhí)罍篚者位于其后面。設(shè)揖位在廟南門外。初獻在西,東向,亞終獻及祝在東,西向,北上,祝位稍后又設(shè)三獻官席位于殿下東階東南,西向,北上分獻官位在其后面。祝位于庭中稍北,學生位于庭中北向西上。設(shè)初獻飲福位于東序,西向。又設(shè)祝位于殿上前楹閑,西向。開瘞坎(用以埋牲、玉帛的坑穴)于廟殿之北,容方及深度夠取足容物。南出陛,設(shè)望瘞位于瘞坎南面。三獻官在南,北向西上,祝在東面,西向。 凡行事執(zhí)事官升降皆從東階。 所謂“古者非君非父非師,但再拜而已,故禮莫重欲四拜”,拜兩次,稱“再拜”。明釋奠儀,前后皆四拜(同正旦朝賀),飲福用再拜之禮。 時日 以春秋二仲上丁日行事 ①齋戒 皇帝齋戒(闕)。三位獻官及各執(zhí)事官都散齋二日,致齋一日(省官為初獻,翰林院官為亞獻,國子祭酒為終獻,學官為分獻)。 ②降香 祭前一日的清晨,有司立儀仗,百官穿公服侍班。皇帝服皮弁服升奉天殿,奉香授三獻官,三獻官捧香,由中陛,從中道下,出至午門外,放置在龍亭內(nèi)。儀仗鼓吹導(dǎo)引到廟學。 ③陳設(shè) 釋奠前一日,有司按規(guī)定完成陳設(shè)。 ④省饌 釋奠前一日,三獻官著法服和執(zhí)事官集于初獻齋所中。執(zhí)事者陳設(shè)禮饌在廟門之東南,南向。贊引引三獻官就省饌位查點饌品后,再引到省牲位。執(zhí)事者牽牲,查看后,到神廚,查看鼎鑊。祭器是否洗滌干凈,牲是否肥美。然后殺牲,執(zhí)事者以盤取毛血放在饌所中。然后烹煮牲體。有司掃除殿之內(nèi)外后,返回齋所。 ⑤正祭 釋奠日(春秋二仲上丁日)丑前五刻時,執(zhí)事者入,準備好祭品。贊引引獻官、應(yīng)祀官各著法服(當為公服)就位,然后引監(jiān)禮監(jiān)祭官。樂正率樂工就位。贊引引三獻分獻官就殿下席位,北向站立,贊禮稍前,唱:“有司謹具,請行事?!?/p> ⑥迎神 贊禮唱:迎神。樂正舉麾(指揮的旗子),樂工開始奏咸和之曲。贊禮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獻官及在位者皆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樂止。 ⑦奠幣: 贊禮唱:“奠幣”。贊引引獻官到盥洗位前,搢笏、盥手、帨手,出笏。到文宣王神位前,樂工奏寧和之曲,贊禮唱:“跪”。獻官搢笏,北向,跪,上三次香。執(zhí)事者捧幣,向東跪,授予獻官。獻官受幣,贊禮唱:“奠幣”。獻官興,奠幣于神位前。贊禮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獻官依此行禮。然后到四配神位前,依次逐位上香奠幣如同正位之禮,全部結(jié)束后,樂止,復(fù)位。 ⑧進俎: 贊禮唱:“進俎”。執(zhí)事者舉俎登東階,樂工奏樂(闕)。贊引引獻官至文宣王神位前,搢笏,把俎進于神位前,出笏。然后依次進俎于四配。再復(fù)位。 ⑨初獻: 贊禮唱:“行初獻禮”。贊引引獻官到爵洗位前,搢笏。洗爵、擦拭爵,把爵授予執(zhí)事者。然后同樣滌拭四配的爵。贊引引至到酒尊所,司尊者把冪取下,執(zhí)爵者以爵進授,酌滿犧尊中的泛齊。以爵授給執(zhí)事者。以下四配之爵酌酒方法相同。獻官出笏。贊禮唱:“詣文宣王神位前,樂奏安和之曲”。獻官至神位前,跪,搢笏,三上香,三祭酒,奠爵,出笏。奏樂停止。贊禮唱:“讀?!?。讀祝官持版進于神座之右,北向,跪,讀祝文。奏樂,贊禮唱:“俯伏、興、平身”。稍候,“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奏樂止。然后引至四配位前上香、祭酒、讀祝如上面的儀程。 ⑩亞獻、終獻 禮如初獻,惟不讀祝。 ⑾分獻 終獻后,贊禮唱:“分獻官行禮”。贊引引分獻官到盥洗位,搢笏,盥手,帨手,出笏。然后到爵洗位,搢笏,執(zhí)爵者以爵進授,分獻官受爵,洗爵、擦拭,把爵授給執(zhí)爵者,出笏。贊引各引分獻官到殿上十哲及兩廡從祀先賢神位前,分獻官跪,搢笏,奠幣,三上香,三祭酒,奠爵,出笏,俯伏、興、平身,稍后,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再復(fù)位。 ⑿飲福受胙 贊禮唱:“飲福受胙”。贊引引初獻官到飲福位。鞠躬、拜、興、拜、興、平身,稍前,跪,搢笏。奉爵者進授爵,獻官受爵,祭酒,然后飲福酒,以爵置于坫臺上。奉俎者進俎。獻官受俎,以俎授予執(zhí)事者,出笏,俯伏、興、平身,鞠躬、拜、興、拜、興、平身。 ⒀徹豆 贊禮唱:“徹豆”。樂工奏咸和之曲。掌祭官撤去豆,贊禮唱:“賜胙”。傳贊唱。已飲福受胙者不拜,亞獻官以下皆行再拜之儀,鞠躬、拜、興、拜、興、平身。樂止。 ⒁送神 贊禮唱:“送神”。樂工奏咸和之曲。贊禮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獻官以下皆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贊禮唱:“祝人取祝,幣人取幣,詣望瘞位”。讀祝官取祝,捧幣者捧幣,到望瘞位投入其中。 ⒂望瘞 贊禮唱:“望瘞”。贊引引三獻官到望瘞位。贊禮唱:“可瘞”。東西面各二個人以火炬燎火燒祝及幣,等燒到一半的時候,用土把瘞坎填埋一半。贊禮唱:“禮畢”。獻官及以下按序出。 至此,釋奠禮結(jié)束。 圖:丙戌民間釋奠·曲阜·春祭 |
八 公祭、民祭、家祭——祭禮復(fù)興展望 我們是誰,我們從哪里來,我們要到哪里去?祭禮復(fù)興,就是讓我們開始重新思考這些問題。中國需要真正的祭禮,我們需要真正的、民族原生的儀式來安置、撫慰我們的靈魂、情感和心靈。當我們再次走向久違了的神位,親人、先民與賢者靈魂安息的地方的時候,我們將逐漸找回自己,找回斷裂的文明,找回我們心中的華夏。 等級制度的宣揚不能成為抹殺祭禮文明意義的理由,道統(tǒng)秩序的昭示并不影響我們繼承民族禮儀的雨露華菁,對既有文明,虔敬學習基礎(chǔ)上加以謹慎的批判繼承,這已是當今社會基本的文明素養(yǎng)和起碼的文化傳承技能。 祭禮復(fù)興,約有三類: 1 公祭 掌握公共權(quán)力的政 府,是否應(yīng)該祭祀特定的民族人文先祖,納稅人的財力是否可以用于以公民集體的名義表達對文化祖先的尊敬。是否祭、誰來祭、如何祭。理念、服制、預(yù)算、儀程,我們漢服復(fù)興者將在今后對此提出我們的觀點。以公民和納稅人的名義,以華夏文明傳承者的名義,我們將提出我們認為理當踐行的公祭理念和方案。 2 民祭 民間團體性祭祀。一群社會公民自發(fā)對某個人物表達懷念與敬意的方式。例如祭祀屈原、岳飛、袁崇煥、黃宗羲......先賢、英烈等所有民間認為應(yīng)該懷念的人。民間集體性祭祀,是公民社會成長的可貴現(xiàn)象,是民間自發(fā)而堅定的文化理念表達,也是非常值得關(guān)注的民間信仰、道義與情感的風標。 3 家祭 對逝去的親人表達思念的儀式。不僅是祖先,對于逝去的父母等長輩、亡妻亡夫兄弟姐妹等平輩、子女等晚輩,皆以肅穆溫暖的儀式祭奠。家祭的再興,將帶來祭義的重溫和華夏祭祀文明真正的回歸。 古人云,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祭禮復(fù)興對于華夏文明復(fù)興的意義,已無須多言。 以下,我們將詳細闡述家祭與民祭的詳細操作方案供各界參考。 九 家祭之禮操作方案 (一)家祭的準備 家祭方案以朱子《家禮》為藍本,根據(jù)當今社會的情況加以調(diào)整和必要的簡化。意在尋找到一個既莊重肅穆又切實可行的對逝去親人的紀念儀式方式。方案力求簡單、節(jié)約,重在表達對親人的愛敬之誠和思念之意。 【適用的對象】 已故的長輩:如祖先、已故的父母、已故的其它長輩已故的平輩:亡夫、亡妻、已故的兄弟姐妹等已故的晚輩:逝子、逝女、其它晚輩 溫馨提示:家祭方案是以通用方案,具體祭祀時需根據(jù)不同的對象酌情損益調(diào)整。且祭祀儀節(jié)意義各有不同,如祭后之馂(分胙),祭長輩時為長輩的子孫的關(guān)愛和賜福,祭平輩和晚輩時為一家人的溫馨聚餐。因為父母懷念逝子,祭獻后可不闔門,而在祭品前看著逝子進餐。愛子食后,父母再食。方案不是教條,家祭,惟能盡愛敬懷念之誠即可。 【時間及頻度】 按祭義,“祭不欲數(shù)、數(shù)則繁、繁則不敬”,家祭原則上并無限制,只要對親人有懷念之情,隨時可以舉行以盡心意。但也不宜過于頻繁?,F(xiàn)提出以下時間點供參考: 四時祭:說法不一,這里取“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時。俗節(jié)祭:世俗節(jié)日時祭祀。如元正、寒食清明、端午、重陽等。忌日:親人的忌日時祭祀。墓祭:親人墓地、骨灰存放地的祭祀。 本方案以四時祭為例,附帶忌日、墓祭參考儀程,其它祭祀需酌情調(diào)整。 【祭祀人員】 酌情確定。一般來說,以家中相關(guān)人員參加,原則上不需其它人員參與。按照長幼順序確定主祭(兼初獻)、亞獻、終獻各一人。視情況也可不用三獻皆備。需要時,選定讀祝一人,執(zhí)事一人。 【祭祀準備】 1 時間的選定 結(jié)合各種情況,確定祭祀時間。不用占卜。確定后通知安排參祭者準備。 2 沐浴齋戒 祭前一日為齋戒日。沐浴更衣,素食,停止各種娛樂和瑣事,意在安凝神思,為家祭見到親人做好準備。 3 祭服的準備 莊重肅穆的漢服。推薦男子著深色深衣,女子著深色深衣或褙子。用料樸素、無紋飾為佳。 4 場地 家中騰出適當房間,布置一桌,桌前放若干普通草席即可(桌前一席為奠席)。也可以在庭院中布置。 方案中考慮到現(xiàn)在的居住條件,在祭祀房間設(shè)祭桌一張,奠席一張,執(zhí)事席及讀祝席各一張,祭者合用祭席一張,三獻按順序先后出來至奠席進獻,然后返回祭者席。 *關(guān)于席子擺放和坐法:一切以神主為中心,席子應(yīng)正席而向。參祭者皆面向神主位方為誠敬。另外,行禮非燕居,祭祀正坐于席時不應(yīng)脫鞋(鞋子也應(yīng)保持清潔方為敬)。 5 祭器的準備 ①神主牌:可自制,以木制,上用墨書寫“先考××之位 孝子××奉祀”(舉例) ②香爐一盞、香若干:上香用。普通小型香爐。 ③酒一瓶(壺)、酒爵若干:用于三獻。普通白酒。 ④普通的家用瓷制食器:盤、碟、碗、杯、匙、筷等若干 ⑤祝文:宣紙一張,以毛筆書寫正楷祭文。 ⑥笏一支。 ⑦盥盆一個,毛巾一條。 *關(guān)于笏:“古者貴賤皆執(zhí)笏,其有事則搢之于腰帶”(《晉書》輿服志)。古制,五品以上通用象牙,六品以下兼用竹木。宋明笏多有彎曲,便于縉笏?!抖Y記·玉藻》:“笏度,二尺有六寸。其中博三寸,其殺六分而去一”。笏上窄下寬,長二尺六寸寬三寸,窄端寬二寸五分。按周制,一寸為2.31厘米。則分別為長60.06厘米,寬6.93厘米,窄端寬5.775厘米。建議用竹或木自制。參考圖片: 6 祭品的準備 所謂“蘋蘩蘊藻之菜可以薦鬼神”“鬼神饗德不饗味”,祭品以本地出產(chǎn)的普通家常蔬菜、水果、肉食等制作即可,也可以制作受祭者生前喜愛的菜肴。祭品應(yīng)新鮮、洗凈、烹飪至熟,原則上不宜用過多烹飪花樣,清蒸、水煮等清淡烹飪方法為佳。加適量鹽等調(diào)味料,以便神主進用和祭后分胙,避免浪費。祭品宜在祭祀日清晨制作,保持新鮮,熟食應(yīng)保持溫度,制作后裝盤待獻。 建議準備: ①新鮮時令水果若干盤。洗凈。 ②新鮮普通肉食若干盤。如,豬肉(水煮,加鹽等適當調(diào)味即可)切盤一盤。完整的普通淡水魚(水煮加鹽)一盤。整雞一只(中等,水煮加鹽)。牛肉切盤、羊肉切盤等也可考慮制作。 *小三牲:豬肉、雞、魚稱“小三牲”(另說雞鴨魚,也有一片豬肉代豬或雞蛋代雞的說法)。建議以小三牲(豬肉切盤、整雞一只、整魚一條)為三獻的祭品。順序為豬肉初獻、雞亞獻、魚終獻。 這里需要注意,祭獻時應(yīng)把祭品頭部如魚頭朝向神主牌位,尾對神主是不誠不敬的。 ③時令新鮮蔬菜烹熟,若干盤。建議以水煮,整形或切大塊。 ④本地的主食若干碗。如米飯、饅頭等。 ⑤糕點等其它食物:酌定。 特別提示:世俗節(jié)日時還可采用餃子、元宵、粽子、月餅等為祭品。 這里說點題外話,如果我們從祭品的角度來重新看待被我們吃膩了的粽子、月餅等節(jié)日食品,就會有不一樣的感覺。祭禮的流失,使這些民俗食品祭祀屬性的一面被完全剝離,完全成了世俗節(jié)日食物。而失去了祭祀文化內(nèi)涵的節(jié)日食品,總有被吃厭的時候?!疤靸r粽子”“天價月餅”的出現(xiàn),更是對華夏傳統(tǒng)祭義最徹底的背離。家祭的復(fù)興,或可促使這些節(jié)日食品回歸應(yīng)有的文化定位,起到“食”盡其用的效果。 圖:家祭操作方案示意圖 (二)家祭儀程 ①擇期 擇定日期,通知相關(guān)參祭人員做好準備。 ②齋戒 祭前一日為齋戒日。沐浴更衣,素食,停止各種娛樂和瑣事,清心安神。并采購各種祭品原料,清洗祭器,書寫祝文,為家祭做好準備。 ③設(shè)位陳器具饌 家祭當天,清晨起床后,烹制、準備各種祭品,裝盤,熱食保溫,備好待獻。放在祭桌以外的另一張桌子上,或用一個大的食盒盛放。在離祭品較近的地方設(shè)執(zhí)事席。布置好場地,擺好祭桌,席子,香爐。參祭者沐浴,更換漢服。此時,神主牌位暫放在另一個房間,即平時存放的房間。 ④奉主就位 就是將神主牌請出。按順序盥手,拭干。在存放神主牌的房間站定。主人搢笏,焚香一只,奠于香爐中,然后出笏。念祭辭:“孝兒某(以祭考妣為例),今以仲春之月(時間),有事于皇考皇妣,敢請神主出就正寢,恭伸奠獻。” 念完之后,搢笏,捧牌位,轉(zhuǎn)至祭祀房間。其它人按長幼順序跟隨。到祭桌前,主人將牌位安放妥當,一般的順序是左考右妣。 ⑤參神 拜請神主。主人與眾人坐在祭者席位上。向神主牌位行再拜之禮(即拜兩次)。 ⑥降神 神主下人間,迎接神主。主人出,搢笏,焚香,奠于香爐中。再出笏,少退,站立。執(zhí)事開酒,斟滿酒爵。主人搢笏,跪在奠席上,執(zhí)事跪在執(zhí)事席上,進爵,主人接過,灑于席前地上。再把酒爵交給執(zhí)事。再拜。退回祭者席。 ⑦進饌 主人和主婦出,主人搢笏,雙雙跪于奠席上,執(zhí)事按照主食、肉食、蔬菜、水果的順序依次取祭品,一盤盤奉予主人和主婦,二人接過,依次獻給神主。此時并不獻完,而留三道肉食為三獻之用。建議留小三牲為三獻祭品(豬肉初獻、雞亞獻、魚終獻)主人出笏,二人退回祭者席。 ⑧初獻 第一次獻。主人出,搢笏,跪于奠席上。執(zhí)事在爵中斟酒,主人奉之,奠在席前地上。執(zhí)事取初獻祭品進與主人,主人奉之,獻給神主。讀祝跪于讀祝席上(特別提示:此時讀祝應(yīng)面向神主位),展開祝文,念祝文曰:“維年×月×日,×孝子××敢昭告于皇考皇妣:氣序流易,時維××,追感歲時,不勝永慕,敢以潔牲柔毛,粢盛醴齊,祗薦歲事,以皇考皇妣,祇食尚饗。”讀完之后拜,興。主人行再拜之禮,退回祭者席。 ⑨亞獻 亞獻者出,按照相同的方法將酒與亞獻祭品奠獻神主。 ⑩終獻 終獻者出,按照相同的方法將酒與終獻祭品奠獻神主。 ⑾侑食 即陪侍神主進饌。主人出,搢笏,執(zhí)酒,將神位前酒爵皆注滿酒。主婦出,插匙飯中,擺正筷子。兩人再拜,復(fù)位。 ⑿闔門 即關(guān)上門讓神主進饌。眾人皆出門到另一個房間。祝關(guān)門,無門處降簾子也可。 ⒀啟門 稍許(建議三分鐘),打開門。眾人返回就位。主人主婦奉茶,分進于考妣神位之前,給神主用茶安食。 ⒁受胙 接受神主留下的胙肉。主人出,到神位前,搢笏,正坐于奠席上。祝取神主位前酒爵,跪,授予主人,主人祭酒,飲少許酒。祝取匙和盤,抄取神位前的主食少許,奉給主人,嘏(祝為受祭者致福于主人)于主人曰:“考命工祝承致多福于汝孝子孫,使汝受祿于天,眉壽永年,勿替引之?!敝魅税丫凭舴旁谙?,行再拜,跪,接過飯吃一點,取酒喝一點。然后拜,興。復(fù)位。 ⒂辭神 辭送神主。祝宣布“禮成”,全體再拜。 ⒃納主 收納神主牌位。主人出,焚香,奠于香爐。然后捧牌位返回牌位安置房間,安放歸位,返回祭祀房間,眾人跟隨。 ⒄馂 分胙品。祝念祝辭曰:“祀事既成,××嘉饗,伏愿某親,福壽永年”。眾人再拜。然后分用祭品,全家聚餐即可。餐后,清洗祭器,打掃祭祀場地。 至此,家祭四時祭全過程結(jié)束。 (三)忌日祭與墓祭 1 忌日 著普通衣服即可,也可著布制深色或白色深衣、褙子等,參考儀程: ①齋戒:忌日前一日沐浴齋戒,禁葷,停止一切娛樂。 ②具饌:清晨具饌。酌情準備少量祭品,也可用逝者生前喜愛的食品。 ③請神:取出牌位,焚香奠于爐,再拜。 ④進饌:獻祭品,祭酒,再拜。 ⑤進獻:只獻一次,祭酒,再拜。 ⑥闔門:關(guān)門。待少時。 ⑦啟門:啟門。奉茶。 ⑧送神:奠香。再拜。 2 墓祭 墓地或骨灰存放處的祭祀。服飾如四時祭,男子深色深衣女子深色深衣或褙子,儀程前增加灑掃環(huán)節(jié)、后增加祭后土環(huán)節(jié)。參考儀程: ①擇期:如四時祭 ②齋戒:如四時祭 ③具饌:準備祭品,以食盒盛之。因為在現(xiàn)場,所以祭品不宜過多。建議準備:主食一份(一碗米飯或兩個饅頭)、肉食一盤(切肉一盤)、水果一盤。同時各取米肉果少許另裝一盤以祀后土。做好后用食盒裝好,搭乘交通工具到達墓地。 ④灑掃:到達后,在墓前設(shè)席,行再拜之禮。繞墓三周,砍除雜草,添新土,整理墓地環(huán)境。之后在墓左側(cè)整理出一小塊區(qū)域以做祭祀后土之用。 ⑤參神:眾人于席上正坐,行再拜。 ⑥降神:主人出,搢笏,焚香,奠于香爐中,執(zhí)事進爵,主人奠酒,再拜。返。 ⑦三獻:同四時祭。不同的是,三次獻分別獻主食、肉食、水果。即三獻把所有祭品獻完。獻前皆祭酒。初獻后讀祝文為“×親之墓,氣序流易,雨露既濡,瞻掃封塋,不勝感慕……” ⑧辭神:眾人再拜。 ⑨祀后土:一獻即可。奠酒,獻祭與后土,讀祝為:“××敢昭告于后土氏之神,某恭修歲事于××之墓,惟時保佑,實頼神休,敢以酒饌,敬伸奠獻,尚饗。” ⑩徹:撤除祭品,打掃場地,返回。墓祭的祭后分胙不在墓地進行,回到家中分胙即可。 *關(guān)于燒紙錢:古禮沒有燒紙錢的做法,燒紙錢是魏晉以后逐漸產(chǎn)生、唐代開始流行的祭祀風習。傳統(tǒng)祭祀是以玉與幣(即帛),獻后填埋。據(jù)考,漢代開始出現(xiàn)以真錢隨葬之風,稱為“瘞錢”。魏晉后隨著造紙術(shù)的發(fā)展,民間逐漸以紙代寓,五代時紙錢已經(jīng)用雕板印刷大量生產(chǎn),后來還出現(xiàn)了以紙涂薄錫糊成的所謂“元寶”。到了現(xiàn)代,更發(fā)展為“面額”巨大的所謂“冥幣”。紙錢的出現(xiàn)反應(yīng)了民生的疾苦、民間對于財富的渴望,也是民間祈福祖先和托庇于祖先心理的反應(yīng),舊時貧苦在祭禮喪儀上的折射。歷代對紙錢多有批判之聲,清人顧日新《紙錢》詩“紙錢雖多人不拾, 寒難易衣饑換食, 勸君莫把紙錢嗔,不比鑄銅能殺人?!?朱子在《家禮》墓祭中也沒有設(shè)計燒紙錢的儀節(jié)。 我們反對在墓祭時燒紙錢,灑掃、祭獻已足夠表達對親人的懷念。若仍覺不足,可參考“瘞幣”的祭法,在墓地一側(cè)挖一小坑,以一小塊普通白色絲綢先奠于神位,最后連同祝文一起填埋即可。(也可焚后埋之但需注意防火) |
十 民間祭禮操作方案 (一)民間祭禮的準備 民間祭禮簡稱民祭,是民間自發(fā)的祭祀儀式。集體舉行,不同于政府舉辦的公祭,亦不同于私人的家祭。民祭方案以傳統(tǒng)釋奠為參考,加以必要調(diào)整減省。 【適用的對象】 凡是民間認為應(yīng)該紀念的人,皆適用此方案。如文化先賢、革命先烈、民族英雄等。本方案是通用方案,而祭祀對象的生平、思想等各有特點,有些也長期積累了特有的祭祀方式,建議實施時可結(jié)合具體的祭祀對象對方案進行靈活損益調(diào)整。如祭屈原時增加粽子、楚辭等內(nèi)容,祭袁崇煥時增加紀念其抗金事跡等內(nèi)容。再如,祭祀屈原時可用將祭品投入江河的方法。 【文物保護的問題】 傳統(tǒng)祭法是將祝文奠幣等焚燒掩埋,但考慮到民間祭祀多是祭祀歷史名人,場所多在文物保護單位,我國文物建筑以木結(jié)構(gòu)建筑居多,防火等級很高,所以我們不提倡民間祭祀時在文物現(xiàn)場使用明火,故方案中未采用焚燒的方法。 特別提示:漢服復(fù)興者及其它民間祭祀?yún)⑴c者,應(yīng)帶頭遵守國家法律、誠懇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chǎn),祭祀活動應(yīng)該嚴格在國家文物保護法規(guī)的框架內(nèi)操作。祭祀活動的全過程應(yīng)充分考慮文物的安全、完整、文物風貌、場所環(huán)境的保護,主動接受和充分配合文物部門的全程監(jiān)管。 【祭祀人員】 贊禮一人:祭祀儀式主持者讀祝一人:讀祝初獻一人:主祭兼初獻官。亞獻一人:亞獻終獻一人:終獻 分獻酌定:若有配祀對象,可酌情設(shè)分獻。執(zhí)事若干:負責引導(dǎo)、奉爵、奉幣、盥洗等祭祀輔助工作。細分為: ·贊引一人,負責引導(dǎo)獻官行進,出位,復(fù)位。 ·司獻二人,負責協(xié)助獻官進獻。司獻分別奉香、幣、酒爵、祭品等給予獻官。兩人相互配合工作。 ·司洗二人,一個責協(xié)助參祭者盥洗凈手,一個協(xié)助獻官洗爵。人員不足時,也可以設(shè)少量執(zhí)事,每人身兼數(shù)職,可自行靈活安排。 樂者若干:負責祭祀音樂演奏。有條件地,可安排小型古樂隊,也可以使用琴箏等簡單的古樂器,演奏曲目酌定,原則上應(yīng)莊嚴肅穆、切合受祭者思想事跡、切合祭祀主題。參禮者:其它參加祭祀的人。 全體參祭者約在十數(shù)人以上。 特別提示:樂者應(yīng)正席面向神主位演奏,而不是面向祭者。祭禮中,一切以神主為中心是祭祀示敬的原則。樂者也不例外。公祭中方位的朝向不敬已是固疾,極易影響民間祭祀的做法,在此強調(diào)幾個朝向的重點: 1 祭品頭部應(yīng)朝向神主 2 讀祝官應(yīng)正席面向神主讀祝,向神為敬反之則為作秀 3 樂者也是祭祀?yún)⑴c者,也應(yīng)正席面向神主演奏,否則也為作秀。 4 所有席子設(shè)置應(yīng)取正位向神主。 *我們堅決反對祭祀秀。內(nèi)心沒有對祭祀對象真切懷念和敬意的人,不應(yīng)參加祭祀。需牢記,祭祀是為了向受祭者當面表達敬意和懷念,不是故意做樣子給別人(包括媒體)看以取得贊美。祭祀時應(yīng)心無旁騖,心中只有神主,而不是“觀眾”。不誠不敬,動機不純,則不應(yīng)組織祭祀和參加祭祀。是否誠敬的一個重要的試金石是:在沒有人知道、沒有媒體報道的情形下,是不是還愿意祭祀? 民間祭祀的可貴,就在于其信仰的誠懇和懷念的真誠,這正是它超越時下許多公祭的地方。如果民間進行祭祀作秀,則淪落到連作秀的、醉翁之意不在祖先的公祭都不如——至少在公祭秀場上文化搭了臺經(jīng)濟唱了戲,好歹還創(chuàng)造了一些旅游就業(yè)、拉動了一點GDP. 而民間作祭祀秀,又能留下什么呢? 【祭祀準備】 1 時間的選定 選定時間,通知所有參祭人員。同時做好場地的聯(lián)系工作。 2 沐浴齋戒 祭前一日為齋戒日,禁葷,停止娛樂和瑣碎事務(wù),追思受祭者的生平、思想,誠懇地為祭念做準備。 3 祭服 民間集體祭祀,推薦款式:男子:周制士玄端。白絹中單。黃裳。玄冠。白色大帶(四寸寬),紳長與裳齊黑色緣邊。黑色舄。瓀珉。組綬。持笏。女子:褖衣。素紗(白色)中單。褖衣為黑色,深衣制,赤色緣,袖收祛。若無褖衣,一般的黑色赤緣深衣亦可。持笏。提示:玄端(含明制忠靖服)為男子禮服,女子不應(yīng)著玄端祭祀。 原則上,參祭者皆應(yīng)著祭服、持笏。贊禮和三獻官必須著祭服。觀禮者可不做要求。 祭服參考圖: 4 祭器的準備 ①香爐一盞,香若干:奠香用 ②草席若干條:普通草席。所有草席鋪設(shè)時應(yīng)正席向神主位(包括樂者席),面向神主方為誠敬。另外,行禮非燕居,祭祀正坐于席時不應(yīng)脫鞋(鞋子也應(yīng)保持清潔方為敬)。 ③幣一束:即白色絲綢。綢幅無需寬大,一米以內(nèi)即可。 ④酒一壺(瓶)、酒爵若干:祭酒用。普通白酒。(傳統(tǒng)祭祀用酒五齊,發(fā)酵方法不同,制作有難度,暫不推薦。) ⑤普通的家用瓷制食器:盤、碟、碗、匙、筷等若干。 ⑥祝文:宣紙一張,以毛筆書寫正楷祭文。注意,祭文首先是寫給神主看的,不是書法技巧展示作品,應(yīng)用正楷工整書寫方為敬。 ⑦笏若干支:原則上參祭者皆應(yīng)執(zhí)笏。祭義,笏“主於敬”。凡事人皆執(zhí)笏,事死如事生。 ⑧盥盆一個,盥器一個,毛巾若干條:建議用干凈的淋洗式的凈手方法,而不用眾人以一盆反復(fù)洗手的方式,以表誠敬。洗時司洗澆水,祭者洗手,然后用清潔的毛巾擦干。 ⑨洗爵盆一個,洗器一個:洗酒爵用。普通水盆,普通盛水器,用時司洗持盛水器,獻官持爵,澆水清洗,再用清潔的口用紙巾吸干。 ⑩食盒一個:大型容器,放置祭品用。祭品做好后裝入,攜帶至祭祀現(xiàn)場。 ⑾執(zhí)事盤若干個:普通托盤,放置香、酒、酒爵等用。放在司獻席旁的地上。 4 祭品的準備 同家祭祭品(見第九部分)。以主食、肉食、蔬菜、水果等為主。并以神主墓地所在地的本地出產(chǎn)為宜。另外,祭祀對象生前喜愛的食物也是很合適的祭品?;蛘邔ζ溆刑厥庖饬x的地方的食品,例如,東莞及遼寧興城(明寧遠城)的地方特產(chǎn)祭祀袁崇煥,即是很有深意的祭品。某些約定俗成的祭祀專用品,如祭屈原時的粽子,也很合適。如恰逢民俗節(jié)日,節(jié)日食品也可用以祭祀。需要注意,祭品需符合神主生前的生活習慣,例如,其生前是素食者,祭祀用肉食進獻則為不敬。 所謂“鬼神饗德不饗味”,祭品能表誠敬即可。 圖:民間祭祀示意圖 (二)民祭儀程 ①擇期 確定祭祀時間和場地,聯(lián)系場地,主動通報祭祀現(xiàn)場的文物監(jiān)管部門,通知參祭人員。 ②齋戒 祭前一日全體參祭者齋戒。禁葷。沐浴更衣。停止一切娛樂活動。追思受祭者的生平、思想,洗滌祭器,制作祭品,熟悉禮樂,書寫祝文,落實各項祭祀準備事務(wù),誠懇地為祭念做準備。 ③陳設(shè) 祭祀日清晨,全體參祭者著祭服至神主墓(祠、廟等)前列隊肅立。主祭宣讀祭祀時文物保護、環(huán)境衛(wèi)生等注意事項。事安排好祭臺、擺放好祭品。鋪好席子。做好準備后,贊禮、讀祝及各執(zhí)事盥手,拭凈。就位。皆正立。 ④就位 專體參祭者列隊(三獻在前)在盥洗位盥手、拭凈。樂者就位。贊引引三獻官到獻官席位前正坐就位。其它參祭者在祭者席上正坐。贊禮唱:“有司謹具,請行事?!?/p> ⑤迎神 贊禮唱:“迎神”。樂者開始演奏音樂。贊禮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參祭者皆行再拜之禮。樂止。 ⑥奠幣: 贊禮唱:“奠幣”。樂者奏樂。贊引引主祭(初獻官)出,到奠席前。贊禮唱:“跪”。獻官搢笏,跪,上三次香。司獻捧幣,跪,授予主祭。獻官受幣,贊禮唱:“奠幣”。主祭奠幣于神位前。贊禮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主祭依此行禮。樂止,贊引引主祭復(fù)位。 ⑦初獻: 贊禮唱:“行初獻禮”。贊引引主祭(初獻官)出,到洗爵位前,主祭搢笏,在司洗幫助下洗爵、擦拭爵,把洗好的爵授予司獻。主祭出笏。贊禮唱:“詣××神位前”。贊引引主祭至神位前,主祭搢笏,跪,司獻進香,主祭上香,再將香奠于香爐。司獻斟滿酒爵,進爵,主祭接過,祭酒于地,奠于祭臺。主祭出笏。奏樂停止。 贊禮唱:“讀祝”。讀祝官面向神主位(注意,一定要面向神主位),跪于讀祝席上,讀祝文。讀完后,收起祝文,放于面前地面上。 奏樂,贊禮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讀祝官和主祭向神主位行再拜之禮。 ⑧亞獻、終獻 禮如初獻,惟不讀祝。 ⑨飲福受胙 贊禮唱:“飲福受胙”。贊引引主祭到奠席。主祭搢笏,跪。讀祝取祭臺上酒爵(初獻爵),進于主祭,主祭受爵,祭酒,然后飲福酒,再拜。 ⑩送神 贊禮唱:“送神”。樂者奏樂。贊禮唱:“鞠躬、拜、興、拜、興、平身”。全體再拜。 ⑾分胙 參禮者分胙,將祭品分用進餐,注意保持環(huán)境衛(wèi)生,態(tài)度應(yīng)端正肅穆。 ⑿灑掃禮成 分胙后整理祭祀現(xiàn)場,收拾好祭器,將現(xiàn)場認真打掃干凈,恢復(fù)其本來面貌。檢查現(xiàn)場文物保護情況,與管理單位認真交接并致感謝。 至此,民間祭祀儀程全部結(jié)束。 (漢民族傳統(tǒng)禮儀“祭禮”復(fù)興操作方案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