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峻岫)
(原文)
子路問于孔子曰:“臧武仲率師,與邾人戰(zhàn)于狐鮐,遇敗焉,師人多喪而無罰。古之道然與?”孔子曰:“凡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謀人之國邑,危則亡之。古之道也,其君在焉者,有詔則無討。”
臧武仲,臧氏,名紇,亦稱“臧孫”,謚武,魯國大夫,封邑在防,今山東費縣東北。此人矮小,足智多謀,孔子曾說過:“若臧武仲之知”[《論語·憲問》]就是一個完美的人?!佰ァ?,周武王封的曹姓國,在山東鄒城。后稱邾、泗為魯國文化的中心地區(qū)。臧武仲的父親臧宣叔,曾經(jīng)輔佐魯成公、魯襄公。因此臧武仲幼年長于宮中,深受魯宣公夫人的喜愛?!懊蠈O惡臧孫,季孫愛之?!盵《左傳·襄公二十三年》]后來臧武仲領(lǐng)兵打仗失敗了。“臧武仲率師,與邾人戰(zhàn)于狐鮐,遇敗焉,師人多喪而無罰。古之道然與?”魯襄公四年“冬十月,邾人、莒人伐鄫,臧紇救鄫侵邾,敗于狐駘。”[《左傳·魯襄公四年》]狐駘古地名,在今山東騰縣東。這一場戰(zhàn)事,臧武仲打敗了,死了很多人,“國人逆喪者皆髽,魯于是乎始髽。國人誦之曰:‘臧之狐裘,敗我于狐駘。我君小子,朱儒是使。朱儒朱儒,使我敗于邾?!盵《左傳·魯襄公四年》]魯國女人梳著辦喪事的發(fā)髻,舉國一片怨聲載道。子路問孔子:臧武仲打敗了,并沒有受到懲罰。是不是符合道義?孔子說:“凡謀人之軍,師敗則死之;謀人之國邑,危則亡之?!?/span>孔子說:凡是侵略人家的軍對,打敗了,就滅亡了;凡是侵犯人家國家的,打輸了,也就亡國了。為什么臧武仲打敗了,沒有受懲罰呢?“古之道也,其君在焉者,有詔則無討。”出兵是有“詔書”的,是領(lǐng)了君主的命令出兵打仗的,不是臧武仲的擅自行動,“詔,君之教也,有君教則臣無討?!盵三國·魏·王肅注《孔子家語注》]打仗有勝,有敗。只許勝利,不許失敗,命令好下,執(zhí)行起來卻是難上加難,無人敢打保票。所以,盡管臧武仲打了敗仗,死了很多士兵,卻沒有受到懲罰。
按上級的命令行事,不是下級擅權(quán),叫做“出師有名”,在理上。但是“有詔”,有命令,由上級負責,不等于你可以掉以輕心,可以玩忽職守,可以大不經(jīng)意,可以輕易失敗。決策錯了,是上面的事;執(zhí)行不力,是下面的事。上下級,各有責任,各有擔當,同心同德,將士用命,戰(zhàn)無不勝。否則“有詔”打了敗仗,你依然是罪責難逃,依然會受到良心的譴責。打仗、做事總有成有敗,有功者獎,有歉者罰,有罪者懲。該罰誰?就罰誰!該打誰?就打誰!獎懲不阿,國法不容。(署名原創(chuàng))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