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知雄守雌

《莊子》優(yōu)游自得的哲理

 

《雜篇·卷十下·第三十三·天下

 

引言:這一節(jié)以《天下》命名?!疤煜隆笔沁@一節(jié)開頭的兩個字?!疤煜隆笨梢灾钢袊纳鐣?,也是指統(tǒng)治天下的道術。中國人是怎樣認識世界的?怎樣理解人生的?中國人的思想觀念、價值體系如何?《莊子·天下》給予了高度的概括和總結,因此《天下》又稱為中國最早的哲學史,思想史。

《天下》認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薄耙弧笔鞘裁??“一”就是一定之規(guī),就是客觀規(guī)律,就是宇宙法則。只有天人、圣人、神人、至人才能掌握它。而“百官以此相齒,以事為常,以衣食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為意,皆有以養(yǎng),民之理也?!惫芾硖煜?,要始終把操勞百姓的衣食,作為官員最重要的事情;把生產(chǎn)儲備,搞好民生,當作頭等重要的大事;把關心老幼鰥寡孤獨等弱勢群體,使他們皆有所養(yǎng),才是關乎民生的大事。原初之道家,提倡無為,則不是虛無的,不搞迷信崇拜,不寄希望于鬼神靈異,不講齋戒科儀,不搞念經(jīng)打卦,總以民生為第一,這就是中國古代人的思想,最可貴的,以民生為本的思想。

《莊子·天下》說:“舊法、世傳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搢紳先生多能明之。”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詩》《書》《禮》《樂》不是儒家一門一派的典籍,是全民族的文化遺產(chǎn),是中國人價值觀的濫觴。做人要“以仁為恩,以義為理,以禮為行,以樂為和,薰然慈仁,謂之君子?!笔侵袊说奈幕?,中國人的世界觀,這些可貴的思想,就記載在這些典籍之中,世代相傳的流淌在中國人的血液中,鮮花般盛開在中國大地上。

當然儒家與道家還是有區(qū)別的,儒家重禮儀,道家求自適;儒家講進取,道家講無為;儒家關心社會,道家觀照人生。道家與墨家也大不相同。道家主張,清靜寡欲,虛淡無為;墨子主張親歷親為,通過擯棄靡費奢靡之風,免除繁文縟節(jié),消除戰(zhàn)爭和流血,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宋钘、尹文“不累于俗”、“不飾于物”、“不茍于人”。宋、尹,的思想脫離實際,雖然他們有口飯吃就滿足了,但是他們還是常常吃不飽飯,雖然如此,他們?nèi)匀徊煌煜隆?/span>彭蒙、田駢、慎到這些人,提倡無心,主張“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飄風之還,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無非,動靜無過,未嘗有罪?!?/span>這種觀念,忘記了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動物。人不是樹葉,可以隨風飄搖;人不是石磨,不能任由人拖拽。人有思想意識,有是非對錯觀念。有對錯,有曲直,你就會自覺的選邊站。事事不用心,一切都無所謂,很難做到。理念、形勢、人情、良知、環(huán)境都會迫使你選邊站。

莊子善用寓言故事,喜歡用看似虛浮荒謬,荒誕不經(jīng)的言論,不著邊際的言辭,放縱不羈,無拘無束的文章來闡發(fā)獨特的見解。他論述“道”,博大精深,深廣而暢達;他論述“道”的和諧、妥貼,而又深邃遙遠。他對于事物變化的反應和解釋如他的思想一樣汪洋自肆,沒有止境,又不免茫然暗昧,讓人難以理解。

惠施學富五車,能言善辯,但是不安于道,用心不專,被繽紛復雜的客觀世界弄得暈頭轉向,且樂此不疲,不知道回頭,就好像避免響聲,反而弄出很大的響聲;避免影子,反而快走一樣愚蠢。

關尹、老聃,是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者”。老子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span>中國人主張謙和柔順,主張和睦仁愛,而不是張牙舞爪,炫耀武力,鋒芒畢露。“雌柔”是中國人的價值觀。我們不怕打仗,而是不希望發(fā)生戰(zhàn)爭;不希望有兵燹、戰(zhàn)火,不希望擴大矛盾,激化對立,發(fā)生斗爭,不希望和平被破壞。我們不怕事,但是不惹事;我們不怕犧牲,但是我們避免犧牲;我們不炫耀肌肉,但是絕不忘記強健體魄,隨時準備戰(zhàn)勝一切來犯之敵。

 

 

 

天下之治方術者多矣,皆以其有為不可加矣。(“天下”指普天之下,也可以理解為中國社會。“方術”就是“道術”,不是一般的學問,而是治理中國社會的“學問”?!?/span>自軒轅已下,迄于堯舜,治道藝術,方法甚多,皆隨有物之情,順其所為之性,任群品之動植,曾不加之于分表,是以雖教不教,雖為不為矣?!?/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古之所謂道術者,果惡乎在?曰:“無乎不在?!痹唬骸吧窈斡山??明何由出?”“圣有所生,王有所成,皆原于一?!?/span>(自古以來,所謂的“道術”,究意在哪里呢?回答說:無處不在。又問:神由何而降?明怎樣生出來的?“神者,妙物之名;明者,智周為義?!?/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神”指變化莫測的客觀世界。不是指出沒無常,不食人間煙火的神異鬼魅?!懊鳌敝溉说恼J識,人的主觀世界。回答是:神圣自有其由來,王業(yè)自有其成因,都淵源于一個“一”字。“一”是什么?“一”就是一定之規(guī),就是客觀世界,就是宇宙法則。“道”有自己的規(guī)律,“皆原于一”。成敗榮辱,“皆各復其根,抱一而已,無飾于外,降靈接物,混跡和光,應物不離真常,抱一而歸本?!?/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不離于宗,謂之天人;(宗就是根本?!安浑x宗”就是不離根本,這樣的人可以稱為天人?!疤烊恕辈皇亲≡谔焐系娜?,而是尊重自然規(guī)律,順應物質(zhì)世界的變化,不違背自然法則的人。)不離于精,謂之神人;(不離精,就是至精至純的人,這樣的人就是神人。)不離于真,謂之至人。(不離開本真,就是至人。至人是至高、至上、至純的人,道德完備的人?!爸泄胖畷r,有至人者,淳德全道,和于陰陽,調(diào)于四時,去世離俗,積精全神,游行天地之間,視聽八達之外,此蓋益其壽命而強者也?!盵《素問·上古天真論》])以天為宗,以德為本,以道為門,兆于變化,謂之圣人。(以天為宗主,以德為根本,以道為門徑,能夠預示變化的人,稱為圣人。“以自然為宗,上德為本,玄道為門,觀于機兆,隨物變化者,謂之圣人?!?/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天人”、“神人”、“至人”、“圣人”,不是割裂開的,互不相干的,彼此分離的。“神人”必然是“天人”;是“天人”才能成為神人,而后成為至人,而后成為圣人。)以仁為恩,以義為理,以禮為行,以樂為和,薰然慈仁,謂之君子。(是天人,就必然以仁義布施天下,以恩惠造福天下,以仁義作為行動的指南,以禮節(jié)法律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以音樂來調(diào)和自己的性情,達到溫良慈愛的君子的思想精神境界?!熬印笔怯袠藴实?,是有指標的。仁是一方面,義是一方面,禮樂是一方面,謙和有愛心是一方面。缺一不可為君子。)以法為分,以名為表,以參為驗,以稽為決,其數(shù)一二三四是也,(以法律為行動準則和做事的尺度,以名號為標志,就是要名正言順,師出有名;以實踐為驗證,經(jīng)得起檢查,經(jīng)得起考驗,分得清好壞優(yōu)劣,分得清一二三四。)百官以此相齒,以事為常,以衣食為主,蕃息畜藏,老弱孤寡為意,皆有以養(yǎng),民之理也。(百官有次序,做事有專職。把操勞百姓的衣食,作為官員最重要的事情;把生產(chǎn)儲備當作大事;關心老幼鰥寡孤獨等弱勢群體,使他們皆有所養(yǎng),這是以民為本的大道理。原始的道家,不是虛無的,不搞迷信崇拜,不信鬼神靈異,不講齋戒科儀,不搞念經(jīng)打卦,總以民生為第一,這就是中國古代人的思想,最可貴的以民生為本的思想。)古之人其備乎!配神明,醇天地,育萬物,和天下,澤及百姓,明于本數(shù),系于末度,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運無乎不在。(古代的圣人是很實際的,是合于神明的,是效法自然動,是尊重自然,順應萬物的,是澤及老百姓的,是以天道為根本,以法度為節(jié)制的,目的就是六合通達,四時順暢,無論小大精粗,其作用無所不在。)其明而在數(shù)度者,舊法、世傳之史尚多有之;其在于《詩》、《書》、《禮》、《樂》者,鄒魯之士、搢紳先生多能明之。(古時候的道術和法規(guī)、制度,都是有明文記載的,有典章可以查閱的。這些理念包存在《詩》《書》《禮》《樂》中,鄒魯一帶的學者和縉紳先生們,大都知曉。中國古代流傳下來的《詩》《書》《禮》《樂》不是儒家一門一派的遺產(chǎn),是全民族的文化遺產(chǎn),是中國價值觀的源頭。后人企圖把道家和儒家區(qū)分開來,使它們互相割裂,互相對立,相互抵牾,其實是徒勞的,儒家、道家一脈相承。)《詩》以道志,《書》以道事,《禮》以道行,《樂》以道和,《易》以道陰陽,《春秋》以道名分。(《詩》是用來表達志的?!稌肥怯脕碛涊d古代歷史的?!抖Y》用來規(guī)范人的行為?!稑贰酚脕碚{(diào)和人的思想情感的?!兑住肥怯脕碚f明陰陽變化的。《春秋》是用來匡正歷史的。)其數(shù)散于天下,而設于中國者,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中國人的文化基因,中國人的世界觀,就記載在這些典籍之中,流傳在中國大地上。百家之學,都包含在內(nèi),萬變不離其宗。)天下大亂,賢圣不明,道德不一。天下多得一察焉以自好。天下大亂,就是人心亂了,道德亂了,賢者不賢,圣者不圣,道德不一,人人自以為是,各行其是。譬如耳目鼻口,皆有所明,不能相通。(比如耳朵不管眼睛的事,眼睛不管鼻子的事,鼻子不管嘴巴的事,各行其是,互不相干,不能相互配合。)猶百家眾技也,皆有所長,時有所用。(猶如有一百個有特長的人,為了自己的利益,紛紛展示自己的技能,各干各的,互不服氣。)雖然,不該不遍,一曲之士也。(而每一家,都不完備,不全面,不系統(tǒng),都有缺點,都是孤陋寡聞,都在那里各執(zhí)一詞,單打獨斗。判天地之美,析萬物之理,察古人之全,寡能備于天地之美,稱神明之容。(無數(shù)學者,割裂了天地的完美,離析萬物的道理,不能全面地理解古人的思想,既不能理解天地之美,也不能與神明相稱。是故內(nèi)圣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鬱而不發(fā)。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所以,內(nèi)圣外王之道,昏暗不明,心地郁結,無法自由的發(fā)揮。主要原因就是,天下的人各盡所欲,自行其是鬧得。)悲夫!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可悲??!大家各行其是,而不知回頭,必定不能相互協(xié)調(diào),不能融會貫通,只好相互矛盾,相互抵牾。)后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后世的學者,很不幸,既不能見到天地的純真,又不能理解古人思想的真諦,道術就這樣被割裂開來。)不侈于后世,不靡于萬物,不暉于數(shù)度,以繩墨自矯,而備世之急。古之道術有在于是者。(不要用奢侈之風影響后世,“奢侈”之風,不僅指靡費,也指各種學術的雜糅,思想的混亂,各種說教魚目混珠。不要靡費萬物而破壞自然的和諧。所謂“靡于萬物”,就是被自然界的各種各樣的變化弄得不知所措。所謂“不暉于度數(shù)”就是不弘揚“度數(shù)”,“度數(shù)”就是法度,就是禮儀。反而以“繩墨”矯厲。這里的“繩墨”指尊守法律,維護禮儀,以勉厲其志行,應付社會的危難。這是古代道術的內(nèi)涵之一。)

墨翟、禽滑厘聞其風而說之。為之大過,已之大順。(這樣的行為,墨翟、禽滑厘這些人都很喜歡。墨翟,戰(zhàn)國時期宋人。有《墨子》傳世,主張兼愛、非攻、尚賢、尚同、節(jié)用、節(jié)葬、非樂、天志、明鬼、非命等,創(chuàng)立墨家學說。與儒家并稱顯學。禽滑釐,墨子的學生,先投學儒家子夏門下,后轉學墨子。但是他們實行得太過分了,局限性太大。據(jù)說禽滑厘“事墨子三年,手足胼胝,面目黧黑,役身給使,不敢問欲。”)作為《非樂》,命之曰《節(jié)用》;生不歌,死無服。(墨子提倡“非樂”,提倡“節(jié)用”,活著不做樂,死去不服喪。)墨子泛愛兼利而非斗,其道不怒;又好學而博,不異,不與先王同,毀古之禮樂。(墨子倡導博愛、兼利,而反對戰(zhàn)爭,主張和睦相處;又好學而淵博,不立異,不與先王的思想同,又毀棄古代的禮樂。“禮則節(jié)文隆殺,樂則鐘鼓羽毛,嫌其侈靡奢華,所以毀棄不用?!?/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黃帝有《咸池》,堯有《大章》,舜有《大韶》,禹有《大夏》,湯有《大濩》,文王有辟雍之樂,武王、周公作《武》。(對人類而言,禮樂很重要,歷代圣賢君王,都有相應的音樂歌舞流傳下來?!疤旆A其性而不能節(jié)也,圣人能為之節(jié)而不能絕也,故象天、地而制禮、樂,所以通神明,立人倫,正情性,節(jié)萬事者也?!盵《漢書·禮樂志》])古之喪禮,貴賤有儀,上下有等,天子棺槨七重,諸侯五重,大夫三重,士再重。(喪有喪禮,婚有婚禮。鄉(xiāng)間有“鄉(xiāng)人飲酒禮”。禮儀就是規(guī)范人的行為的,就是維護尊卑長幼等級秩序的。比如棺槨,天子七重,諸侯只有五重,大夫為三重,一般士人只有兩重。)今墨子獨生不歌,死無服,桐棺三寸而無槨,以為法式。以此教人,恐不愛人;以此自行,固不愛己。(而墨子,提倡“非禮”豈不是亂套了嗎。他又提倡“節(jié)用”生人不歌,死了不服喪,也不用棺槨。怎么能體現(xiàn)人的尊嚴呢?沒有人情味,不是以人為本嗎。這里對墨子的主張展開嚴厲地批判,對他的“非禮”“節(jié)用”加以否定。其實墨子提倡“節(jié)用”,提倡“非樂”,提倡“薄葬”,正是針對社會奢靡之風提出來的,墨子希望通過擯棄靡費奢靡之風,免除繁文縟節(jié),免除沉重的勞役,消除戰(zhàn)爭和流血,實現(xiàn)人與自然的和諧,本意是好的。)未敗墨子道,雖然,歌而非歌,哭而非哭,樂而非樂,是果類乎?(按照墨子的說法,人死了,該哀不哀,該歌不歌,該哭不哭,成什么體統(tǒng)?。?/span>其生也勤,其死也薄,其道大觳;使人憂,使人悲,其行難為也??制洳豢梢詾槭ト酥?,反天下之心。天下不堪。(生前辛勤勞累,死了又簡單草率地掩埋了事,這種主張?zhí)珱]道理,太不近人情,使人恐懼,使人覺得活得一點意思都沒有,很悲哀,很難讓人接受。如此不是圣人之道,也是違反天理的。按照道家的觀點,享樂是有道理的,厚葬是有道理的,否則活得就沒有意義了,白活了,使人就無法接受。)墨子雖獨能任,奈天下何!離于天下,其去王也遠矣!(墨子所提倡的,雖然他自己能做得到,但是天下大多數(shù)人做不到。如此背離了天下人的心愿,距離王道越來越遠。)墨子稱道曰:“昔者禹之演洪水,決江河而通四夷九州也,名川三百,支川三千,小者無數(shù)。(墨子說:從前大禹治理洪水,疏異江河,溝通了四夷九州的水系,大川三百,支流三千,治理小河無數(shù)條。)禹親自操橐耜而九雜天下之川;股無胈,脛無毛,沐甚雨,櫛疾風,置萬國。禹大圣也,而形勞天下也如此。”(大禹親自參加勞動,親自鏟土,疏導天下的河川,辛苦得連腿上的汗毛都掉光了,風里來雨里去,終于安定了天下。大禹是圣人,如此的辛苦是為了天下人。)使后世之墨者,多以裘褐為衣,以跂蹻為服,日夜不休,以自苦為極,曰:“不能如此,非禹之道也,不足謂墨?!?/span>(后世的墨者,機械的模仿大禹,用獸皮粗布為衣,穿著木屐草鞋,白天黑夜都不休息,以自苦為樂趣,并說:不能這樣,就不是不尊重大禹之道,不足以稱為墨家子弟。)

相里勤之弟子,五侯之徒,南方之墨者若獲、已齒、鄧陵子之屬,俱誦《墨經(jīng)》,而倍譎不同,相謂別墨;(“相里勤”,“姓相里,名勤,南方之墨師也?!?/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五侯之徒”以及若獲、已齒、鄧陵子之屬,都是南方墨家子弟,相互都有分歧。自稱別墨。)以堅白同異之辯相訾,以觭偶不仵之辭相應;以巨子為圣人。(他們相互以堅白同異來相互詆毀,各自炫耀自己的本事,又以有無是非來相互攻毀,用語無倫次的語言相呼應答,把勤儉最甚的人,當作圣人。皆愿為之尸,冀得為其后世,至今不決。(這些人恨不得把自己變成只勞動,只辛苦,無享受,無安逸的活尸體,還要流傳后世。人到底怎樣活著?怎樣活得有意義?他們始終沒有弄明白。)墨翟、禽滑厘之意則是,其行則非也。將使后世之墨者,必以自苦股無胈、脛無毛相進而已矣。(墨翟、禽滑厘的用意是很好的,具體做法卻太過分。這將使后世的墨者,以極端勞苦的方式折磨自己,辛苦自己,也弄得吃不下飯,睡不著覺,骨瘦如柴,小腿上不長汗毛。)亂之上也,治之下也。雖然,墨子真天下之好也。將求之不得也,雖枯藁不舍也,才士也夫!(這種做法是亂人,亂生,亂世,亂國。盡管如此,墨子還是真心的愛天下的,這樣的人實在是難得的。即使辛苦得形容枯槁,也不舍棄自己的主張,真是有才之士?。。?/span>不累于俗,不飾于物,不茍于人,不歧于眾,愿天下之安寧以活民命,人我之養(yǎng),畢足而止,以此白心。古之道術有在于是者。不受俗累,不因為擁有豐富的物質(zhì)財富而夸耀;不苛求別人,不與眾人發(fā)生分歧、對立,希望天下安寧,人民可以活命,百姓可以養(yǎng)家糊口,可以得到溫飽,也就滿足了。這就是自古以來人們最為基本的需求和心愿。)

宋鈃、尹文聞其風而說之。(宋钘,又稱宋子,戰(zhàn)國時期宋國人。與尹文,即尹文子,創(chuàng)始“宋尹”學派。他們同為齊宣王時代人,同游稷下,繼承老子思想,提倡“接萬物以別宥為始?!碧岢觥扒橛选暴p“見侮不辱”的觀點。主張“崇儉”、“非斗”。)作為華山之冠以自表,宋、尹追求“均平”,他們模仿華山,制作了上下均平的帽子,戴在頭上,以此標榜自己?!?/span>華山,其形如削,上下均平,而宋尹立志清高,故為冠以表德之異?!?/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接萬物以別宥為始;(“接萬物”就是迎接萬物,就是適應環(huán)境,注意區(qū)別地域、本末,不違反客觀規(guī)律。)語心之容,命之曰“心之行”。(宋、尹心胸是包容的,胸懷是寬廣的,語言是反映心聲的。)以聏合歡,以調(diào)海內(nèi)。請欲置之以為主。(他們以柔和的態(tài)度和睦眾人,以調(diào)和的心態(tài)看待天下,希望這樣的主張能夠推行天下。見侮不辱,受到欺侮,不以為恥辱,這叫退讓。后退一步天地寬,不計較一時一事的得失。)救民之斗,(主張調(diào)解人民內(nèi)部的矛盾,息事寧人。禁攻寢兵,救世之戰(zhàn)。(“寢,息也。”[清·郭慶藩:《莊子集釋》]禁止攻伐,平息兵火,把人民從戰(zhàn)火中拯救出來,所以宋、尹受到侮辱也不以為然。以此周行天下,上說下教。(宋、尹積極地宣傳自己的主張,希望以此主張教化天下,頒行九州,“上說君王,下教百姓,雖復物不取用,而強勸喧聒,不自廢舍也。”[清·郭慶藩:《莊子集釋》]雖天下不取,強聒而不舍者也。(即使自己的主張不受歡迎,還是不停地勸說人家,調(diào)和矛盾,絕不放棄自己的主張。)故曰:上下見厭而強見也。雖然,其為人太多,其自為太少;曰:“請欲固置五升之飯足矣,先生恐不得飽,弟子雖飢,不忘天下?!?/span>不過,宋、尹還是替別人考慮得太多了,為自己打算得太少了。雖然他們有口飯吃就滿足了,但是他們還是常常吃不飽飯,既如此他們?nèi)匀徊煌煜?。?/span>日夜不休,曰:“我必得活哉!圖傲乎救世之士哉!”(無論白天還是黑夜,他們有句話掛在嘴上:只要我活著,我就堂堂正正的做人,高傲地站立在這個世上,“強力忍垢,接濟黎元,雖未合道,可謂救世之人也?!?/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宋尹”學派,忍辱負重,忘我以救世的思想,值得稱道。)曰:“君子不為苛察,不以身假物。(他們“不苛察”,就是“寬恕”。所謂“不以身假物”,就是不因擁有的物質(zhì)多寡來標榜自己。其實他們窮得一無所有了,還談什么享受物質(zhì)財富。)以為無益于天下者,明之不如已也?!?/span>(他們說,凡事無益于天下的,堅決不為。)以禁攻寢兵為外,以情欲寡淺為內(nèi)。其小大精粗,其行適至是而止。(他們禁止攻伐,止息戰(zhàn)爭,這是外部的行動;以清心寡欲為內(nèi)在的修養(yǎng)。無論從大的方面看,還是從小的方面看,他們的所所作為就是這樣的。

公而不黨,易而無私,決然無主,趣物而不兩,不顧于慮,不謀于知,于物無擇,與之俱往,古之道術有在于是者,彭蒙、田駢、慎到聞其風而說之。公正無私,不結黨營私,平易近人,沒有私心,不犯主觀主義,隨物變化,而不三心二意,沒有顧慮,不耍智巧,不耍小聰明,根據(jù)自然規(guī)律的變化而變化。這也是古代的道術。彭蒙、田駢、慎到對這種道術很喜歡?!芭砻伞比嗣!疤锺墶比嗣??!吧鞯健比嗣?,齊國隱士。三人同游稷下。)齊萬物以為首,曰:“天能覆之而不能載之,地能載之而不能覆之,大道能包之而不能辯之?!敝f物皆有所可,有所不可,(他們認為,道是能夠統(tǒng)領一切的?!?/span>天覆地載,各有所能,大道包容,未嘗辯說。故知萬物有可不可,隨其性分,但當任之,若欲揀選,必不周遍也?!?/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能包之”就是能包容一切?!安荒苻q之”就是無需解釋什么?怎么樣?太陽只能從東邊升起西邊落下,月亮只能在農(nóng)歷十五、十六的時候最圓。天熱冷熱空氣相遇就要下雨。冬天氣溫低于零度,水氣就要結冰。男人女人結合才能生孩子。一切都有它自己的規(guī)律。違反了規(guī)律,破壞了規(guī)律,就要遭的報應。)故曰:“選則不遍,教則不至,道則無遺者矣。”(萬物不出規(guī)律之外,只是你沒有認識罷了。認識不完全,見解多偏見,知識不全面,各有偏廢,各有取舍。但是大道則無遺漏的。)是故慎到棄知去己,而緣不得已。令汰于物,以為道理。曰:“知不知,將薄知而后鄰傷之者也。”所以要審慎地拋棄主觀的東西,必須遵守規(guī)律,不能改變規(guī)律,這就是道理。他們說:強不知以為知,強不懂以為懂,那么你就會為你的錯誤的、片面的認識,付出代價。)謑髁無任,而笑天下之尚賢也;縱脫無行,而非天下之大圣。(“謑髁,不定貌也?!?/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隨意性太強,反而譏笑天下推崇賢人,放任不羈,“縱咨脫略,不為仁義之德行,忘遺陳跡,故非宇內(nèi)之圣人也?!?/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椎拍刓斷,與物宛轉;舍是與非,茍可以免。“椎拍,笞撻也。輐斷,行刑也。宛轉,變化也?!?/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刑罰的輕重,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一切都取決于是非,能夠明辨是非,才能免于刑罰。不師知慮,不知前后,魏然而已矣。不是依靠智巧,聰明,能夠瞻前顧后,才能巍然獨立。)推而后行,曳而后往,若飄風之還,若羽之旋,若磨石之隧,全而無非,動靜無過,未嘗有罪。(無心,一切都無心。因推動,才向前進;因拖拽,而向后退;像風一樣的吹拂,像羽毛一樣的地飛旋,像石磨那樣地任意轉動。因為無心,故能完美無缺,動靜適度,不會有錯誤,不會有偏差。)是何故?夫無知之物,無建己之患,無用知之累,動靜不離于理,是以終身無譽。這是什么原因?這是因為,沒有知覺的東西,就不會有憂患;不使用智巧,就不會感覺累;動靜合于自然道理,終生就不會受到毀譽。慎到等人的觀點,忘記了人是有思想,有感情的動物。人不是樹葉,隨風飄搖;人不是石磨,不能任由人拖拽。人有直覺,有思想意識,就有是非;有是非,就有對錯,有對錯,就有曲直。有對錯,有曲直,你就會自覺的選邊站。事事不用心,一切都無所謂,也不行,認知、理念、形勢、人情、良知、環(huán)境都會迫使你選邊站。)故曰:“至于若無知之物而已,無用賢圣,夫塊不失道?!?/span>所以說,只要把自己變成無知之物,變成土塊,你就是沒牽沒掛,無喜無悲,無憂無慮了,就成了土塊了,不用像圣賢學習,“土塊”不失道。)豪杰相與笑之曰:“慎到之道,非生人之行,而至死人之理,適得怪焉。”(豪杰們相互嘲笑地說:慎到的道,不是對活著的人說的,而是對死人說的。實在是怪異。

田駢亦然,學于彭蒙,得不教焉。田駢,又稱陳駢,齊國人,與慎到齊名。曾講學稷下,主張“齊萬物以為首”,擺脫各自的是非,利害,從“不齊”中實現(xiàn)“齊”。著《田子》二十五篇,列入道家,己佚。田駢受學于彭蒙,得到不言之教。)彭蒙之師曰:“古之道人,至于莫之是、莫之非而已矣。(彭蒙對他說:古時候得道的人,達到了無所謂是非的境界。)其風窢然,惡可而言﹖”(他們的道術,像風吹過一樣的迅速,難以用語言表達。)常反人,不見觀,而不免于鯇斷。其所謂道非道,而所言之韙不免于非。彭蒙、田駢、慎到不知道。雖然,概乎皆嘗有聞者也。(他們常常違反人意,得不到人們的尊敬,仍不免于隨物變化。他們所說的道,并不是直正的道。但是他們還是聽聞過一點道的。彭蒙、田駢、慎到這些人不知“道”,但還是知道一點“道”的皮毛的。)以本為精,以物為粗,(這里說的“本”就是“無”?!拔铩本褪恰坝小?。“精”為妙。“粗”為物。)以有積為不足,(有多少能夠滿足呢?金銀再多也不會滿足,車馬再多也不會嫌多。如果以身寄之天下,則會心滿意足。)淡然獨與神明居,古之道術有在于是者。(秉承恬淡靜篤,清廉虛淡的精神,就是自古以來,修行道術的功課。

關尹、老聃聞其風而說之,建之以常無有,主之以太一,以儒弱謙下為表,以空虛不毀萬物為實。(“老聃”就是老子。“關尹”,“姓尹,名熹,字公度,周平王時函谷關令?!?/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所以稱作“關、尹”。古代的道術,關尹、老聃這些人是很喜歡的?;居^點就是建立在常無、常有的基礎之上,以太一為核心,以柔弱謙下為外表,以空虛不毀傷萬物為實質(zhì)。何謂“建之以常無有”?不是你去建,大千世界不是誰想建什么,就能建什么的,是你的思想建立在客觀事實的基礎之上,有則有,無則無,是就是,非就非。何謂“主之以太一”?“太一”就是道,就是物質(zhì)運動的規(guī)律?!?/span>大道曠蕩,無不制圍,括囊萬有,通而為一,故謂之太一也?!?/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提倡“儒弱”就是不強勢,不盛氣凌人,以謙和容忍為處世的原則?!?/span>空虛不毀萬物為實”,就是自然無為,隨遇而安,自天地以及群物,皆各自得而已,不兼他飾?!?/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關尹曰:“在己無居,形物自著。”(關尹說:沒有私欲,不藏著掖著,大公無私,成功弗居,推功于物,以此為修身的原則。)其動若水,其靜若鏡,其應若響。芴乎若亡,寂乎若清。(像流水那樣暢快地流動;像鏡子一樣的透徹、安靜,有聲音就有回響。忽然加之,像是沒有發(fā)生,寂靜清虛。道無謂有,亦無所謂無;無所謂清,亦無所謂濁。因此有也罷,無也罷,清也罷,濁也罷,又能如何呢?。?/span>同焉者和,得焉者失。未嘗先人而常隨人。相同,必然和諧,不相同呢?也無所謂,不要爭,不要辯,不強求,不勉強,不要爭先,不出頭,不標榜,不自吹自擂,得到可能是失去,失去可能是得到。因此常常隨人后,即所謂和光同塵。)老聃曰:“知其雄,守其雌,為天下谿;知其白,守其辱,為天下谷?!比私匀∠?,己獨取后。曰:“受天下之垢”。老子說:知道雄強,堅守雌柔,愿成為天下的溝壑;知道明亮,持守暗昧,愿成為天下的山谷。中國人主張謙和柔順,主張和睦仁愛,而不是張牙舞爪,炫耀武力,鋒芒畢露。天下“英雄俊杰,進躁所以夭年;雌柔謙下,退靜所以長久?!?/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雌柔”是中國人的世界觀,我們不怕打仗,而是不希望有戰(zhàn)爭;不希望有兵燹、戰(zhàn)火,不希望擴大矛盾,激化對立,發(fā)生斗爭,不希望和平被破壞。只有莽夫,才會盲目行動;只有愚蠢的人,才會把簡單的事情搞得復雜化;只有蠢貨才會把自己陷進漩渦之中,無法自拔。我們不怕事,但是不惹事;我們不怕犧牲,但是我們避免犧牲;我們不炫耀肌肉,但是絕不忘記強健體魄,隨時準備戰(zhàn)勝一切來犯之敵。)人皆取實,己獨取虛,無藏也故有余,巋然而有余。人人都把物質(zhì)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我獨把內(nèi)心的平靜,和心靈的純凈看得比什么都重要。我不藏著掖著,公開透明,像高山一樣,堅定從容,心胸博大。)其行身也,徐而不費,無為也而笑巧;(遵守自然規(guī)律,就能“因民所利而行之,隨四時而成之,常與道理俱,故無疾無費也?!?/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堅持無為,“率性而動,淳樸無為,嗤彼俗人,機心巧偽也?!?/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人皆求福,己獨曲全,曰:“茍免于咎”。以深為根,以約為紀。曰:“堅則毀矣,銳則挫矣”。常寬容于物,不削于人,可謂至極。人人求福,什么好處都占了,而我則樂意委曲求全,避免災禍。以深藏為根本,以儉約為綱紀。所以說:堅硬的易于毀壞,銳利的易于挫折。常常寬容待物,從不侵削別人,應該說達到了頂點。關尹、老聃乎﹗古之博大真人哉!(關尹、老聃,真是古代最博大的真人了。)寂漠無形,變化無常,死與?生與?天地并與,神明往與﹗寂寞無形,變化無常,死生與天地并存,與神明同往。)芒乎何之,忽乎何適,萬物畢羅,莫足以歸。古之道術有在于是者。(茫然何往?忽然何去?包羅萬象,不知道歸屬。這就是古代道術的真諦。)

莊周聞其風而說之,以謬悠之說,荒唐之言,無端崖之辭,時咨縱而儻,不以觭見之也。莊子善于運用寓言講故事,他用看似虛浮荒謬,荒誕不經(jīng)的言論,用不著邊際的言辭,放縱不羈,無拘無束,汪洋自肆地發(fā)表獨特的見解和議論。)以天下為沉濁,不可與莊語,以卮言為曼衍,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他認為天下黔黎,污穢沉濁,沉滯闇濁,“咸溺于小辯,未可與說大言也?!?/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所以能夠用,“卮言”,既不定的,“曼衍”,無心的,荒唐咨縱的,放任不羈的話語,虛遠深弘的說教,無涯無緒的談論,隨時放任而不偏黨的,和氣混俗的耆艾之談,寄之他人,用寓言來闡發(fā)道理,其理深廣,以體現(xiàn)真實的世界。)獨與天地精神往來,而不敖倪于萬物,不譴是非,以與世俗處。(用獨自與天地往來的精神,而不傲視萬物,又不拘泥于是非,與世俗相處。)其書雖瑰瑋,而連犿無傷也。其辭雖參差,而諔詭可觀。(他的著作,雖然奇?zhèn)s宛轉隨和,言辭雖然變化多端,卻奇異可觀。彼其充實,不可以已,上與造物者游,而下與外死生、無終始者為友。他內(nèi)心充實而思想奔放,上與造物者同游,下與忘卻死生,不分終始的人為友。)其于本也,弘大而辟,深閎而肆,其于宗也,可謂稠適而上遂矣。(他論述“道”的根本,博大而通達,深廣而暢達;他論述“道”的宗旨,和諧、妥貼而上達天意。雖然,其應于化而解于物也,其理不竭,其來不蛻,芒乎昧乎,未之盡者。(然而,他對于事物變化的反應和解釋,沒有止境,不離于道,卻又茫然暗昧,不能窮盡。)

惠施多方,其書五車,其道舛駁,其言也不中。惠施,即惠子,姓惠,名施,戰(zhàn)國中期宋國商丘人。莊子的摯友,學問廣博,他的書多達五車,理論駁雜,不精純,觀點亦有不當?;菔┨岢觥?/span>歷物十事”:(一)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nèi),謂之小一。(二)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三)天與地卑,山與澤平。(四)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五)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六)南方無窮而有窮。(七)今日適越而昔來。(八)連環(huán)可解也。(九)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也。(十)泛愛萬物,天地一體也。歷物之意,曰:“至大無外,謂之大一;至小無內(nèi),謂之小一。(他分析事物說:“囊括無外,謂之大也;入于無間,謂之小也;雖復大小異名,理歸無二,故曰一也?!薄爸链鬅o外”,是囊括一切的,是包羅萬象的絕對真理;“至小無內(nèi)”就是具體的,個別的,分析到細微的不能再細微了微觀世界。認識到“至大無外”,“至小無內(nèi)”,是認識上的一大進步,“無外不可一,無內(nèi)不可分,故謂之一也。天下所謂大小皆非形,所謂一二非至名也。至形無形,至名無名?!?/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大小不是形狀大小,要看屬于哪個層面,是絕對的?還是相對的?是普遍的,還是個別的。不論絕對、相對,還是普遍與個別,都包含在那個“一”,及那個“道”之中。)無厚,不可積也,其大千里。天與地卑,山與澤平,日方中方睨,物方生方死。厚度,是累積而來的,沒有積累就沒有厚度。咫尺和千里也是相對的,無咫尺無法延長到千里。如果天指宇宙空間,地指地球,那么它們也是相對的,不可能一樣平;把局部的山和澤,無限放大宇宙空間,地球的這一點起伏可以忽略不計,就能得到“山澤平”的認識。太陽剛剛正中,立馬就會偏斜,小生命剛剛出生,就意味著開始走向死亡。)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大部分相同,必然有小部分存在差異;大部分有差異,必然有小部分有相同。因此完全相同,絕對相同,是不存在的,差異是存在的。父親與兒子,母親與女兒,絕對有差異。一個母親的兒子,同吃一江水,同住一個屋檐下,身體、秉性、喜好,照樣有差別。認識事物就是認識其差別,識人,就是認識人的性格脾氣。)南方無窮而有窮,南方既沒有窮盡,也有窮盡。到了南方,還有南方;到了遠方,還有遠方。遠近是相對的。)今日適越而昔來。(今天才到越國,其實昨天就來過了。似曾相識,久已相望,現(xiàn)實與心靈也是相對的。你從沒有見過長城,但是你心里早有個長城。你想象中的長城。)連環(huán)可解也。(九連環(huán)看是死結,其實是可以解開的。)我知天下之中央,燕之北、越之南是也。(我所知的天下的中央,在燕國之北,越國之南。中國不單指中原地區(qū),“燕國”以北,越國以南,都是中原,都是中國。)犯愛萬物,天地一體也。”(泛愛萬物,天地合為一體。)惠施以此為大,觀于天下而曉辯者,天下之辯者相與樂之。惠施認為這些是大道理,炫耀于天下而引導辯士,天下的辯士也樂于和他辯論。卵有毛,雞三足,郢有天下,犬可以為羊,馬有卵,丁子有尾,火不熱,山出口,輪不輾地,目不見,指不至,至不絕,龜長于蛇,矩不方,規(guī)不可以為圓,鑿不圍枘,飛鳥之景未嘗動也,鏃矢之疾,而有不行、不止之時。(天下沒有絕對的東西,雞蛋壞了就會長毛;畸形的雞可能三足。一個郢都人,足不出戶,以為天下不過如此。一切事物都是在運動的,都是在相互轉化的,都是相對的。所有的事物,都是有條件的。飛在天上的鳥,把它的飛行軌跡放大到無數(shù)倍,總有一刻之間感覺它是靜止不動的。射出去的箭頭,也是一樣的,用高速攝影機拍攝飛行中的箭頭,就能看見它在空中靜止的樣子。)狗非犬。黃馬驪牛三。白狗黑。孤駒未嘗有母。(“狗非犬”自家的愛犬,就不是狗,而是她的孩子;“黃馬驪牛三”,“曰馬,曰牛,形之三也。曰黃,曰驪,色之三也。曰黃馬,曰驪牛,形與色之三也。”[清·郭慶藩:《莊子集釋》]形非色,色非形。說白黑也是相對的,沒有白無所謂黑,沒有黑無所謂白。“孤駒未嘗有母”,以為無稽之談,克隆技術,就實現(xiàn)了“孤駒未嘗有母”。)一尺之捶,日取其半,萬世不竭。一尺長的木棍,每天截掉一半,永遠也截不完。長度可以小到,百分之一,千分之一,萬分之一,十萬分之一,一直到永遠,仍舊可以分割。辯者以此與惠施相應,終身無窮。辯士們用這些辯題與惠施展開辯論,一輩子也沒有辯論完。)桓團、公孫龍辯者之徒,飾人之心,易人之意,能勝人之口,不能服人之心,辯者之囿也。(“桓團”,“姓桓,名團,”[清·郭慶藩:《莊子集釋》]“公孫龍”,“姓公孫,名龍;并趙人,皆辯士也,客游平原君之家?!?/span>[清·郭慶藩:《莊子集釋》]這些人迷惑人心,改變?nèi)诵裕軌蛞钥谏鄳?zhàn)勝對手,卻不能征服人心,他們的理論局限性很大。)惠施日以其知與人之辯,特與天下之辯者為怪,此其柢也。(而惠施依靠他的智慧每天與人辯論,專門制造一些奇談怪論,與之相互抵牾。)然惠施之口談,自以為最賢,曰:“天地其壯乎,施存雄而無術?!?/span>惠施口若懸河,自認為最能干。因此說,天地果真就偉大嗎!惠施有雄心而沒有道術。南方有倚人焉,曰黃繚,問天地所以不墜不陷,風雨雷霆之故?;菔┎晦o而應,不慮而對,遍為萬物說,說而不休,多而無已,猶以為寡,益之以怪。南方有個名叫黃繚的怪異之人,問天地為什么不墜不陷,風雨雷霆是怎么回事?;菔┖敛煌妻o地接受提問,不加思索地加以應對,他解說天地萬物,滔滔不絕,沒完沒了,還嫌說得太少,難免增加了怪異的說法。以反人為實,而欲以勝人為名,是以與眾不適也。弱于德,強于物,其涂隩矣。由天地之道觀惠施之能,其猶一蚊一虻之勞者也。把違反人之常情的事,說成是真實的,想通過辯贏別人而獲得名聲,所以惠施與眾人意見不合。他輕視道德修養(yǎng),努力追逐外物,他走的是歪門邪道。從天地之道來看惠施的才能,就像一只蚊蟲那樣徒勞無益。其于物也何庸!夫充一尚可,曰愈貴道,幾矣!惠施不能以此自寧,散于萬物而不厭,卒以善辯為名。惜乎!惠施之才,駘蕩而不得,逐萬物而不反,是窮響以聲,形與影競走也。悲夫!(惠施那樣的見解,對于人是客觀世界有什么用處呢?做為一家之說是可以的,如果說闡發(fā)大道,那就差得太多了。惠施不安于道,用心不專,被繽紛復雜的客觀世界弄得暈頭轉向,且樂此不疲,落得個善辯的名聲罷了??上?!惠施有才能,但是放蕩不羈,不走正道。陷進物質(zhì)世界里,不知道回頭,就好像避免響聲,反而弄出很大的響聲;避免影子,反而快走一樣愚蠢。實在可悲?。?span lang="EN-US">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莊子·雜篇·天下譯文
天下注
莊子集釋卷十下
《莊子·天下篇》講讀
莊子辣評諸子百家
林語堂《老子的智慧》,序文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