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劉徹是歷史上一代有為的君王,他在位期間,創(chuàng)造了西漢極盛時代。但劉徹不僅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并且還是一位杰出的文學家,他擅長詩賦。明代文學家王世貞就特別推崇劉徹的文學才華,認為他的成就在“長卿下、子云上”,由此可見,劉徹的詩賦在歷史文壇還是頗有贊譽的。
西漢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十月的一天,四十四歲的漢武帝劉徹率領群臣到河東郡汾陽縣(今山西省萬榮縣)祭祀土地神。彼時的漢武帝已經(jīng)即位二十七年了,對外,他已經(jīng)基本解決了自西漢初期以來匈奴對中原的威脅;對內,他采取的國家專賣、統(tǒng)一貨幣、重農(nóng)貴粟三大政策,克服了長期用兵造成的生產(chǎn)破壞和財政危機。這時候的西漢王朝無論政治、經(jīng)濟、文化都達到全盛高峰。
祭祀的這一天,儀式結束后,劉徹帶領群臣乘坐樓船游覽汾河,并在船中設宴,與眾臣共飲。秋風蕭瑟中,望見鴻雁南飛,本該豪情萬丈的劉徹,不知怎地生出一股悲秋之情。感慨中,他寫下了這首中國文學史上“悲秋”名作《秋風辭》:
秋風辭
西漢·劉徹
秋風起兮白云飛,
草木黃落兮雁南歸。
蘭有秀兮菊有芳,
懷佳人兮不能忘。
泛樓船兮濟汾河,
橫中流兮揚素波。
簫鼓鳴兮發(fā)棹歌,
歡樂極兮哀情多。
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全詩比興并用、情景交融,首二句寫秋景如畫、葉落雁歸。三、四句以蘭、菊起興,融悲秋與懷人為一。此處說的“佳人”極有可能是指那位“一顧傾人城,再顧傾人國”的李夫人。李夫人死于元狩年間,這么多年過去了,劉徹依舊忘不了她,在這悲秋寂寥之中,又想起了她。
五、六、七句是泛舟中流的生動描繪,詩情復又一振,寫武帝泛舟中流、君臣飲宴的歡樂景象。這一層每句均包含兩個動詞,將“忻然中流”的熱烈場面彩繪得聲情并茂,呼之欲出。
最后兩句是作者此次行幸河東,樂極哀來的深沉感慨。歡樂總是短暫的,過后又是無盡的哀怨之苦。青春不再,人生苦短。
這首詩語言清麗明快,在藝術風格上受楚辭影響較大,前四句兩句一換韻,后四句又另押一個韻,共三個韻。構思巧妙,意境優(yōu)美,歷來受到文人墨客們的贊譽。
聯(lián)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