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理论片,69视频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成人app,国产1级毛片,刘涛最大尺度戏视频,欧美亚洲美女视频,2021韩国美女仙女屋vip视频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蘇州紅豆考

蘇州紅豆考

一、宋代之前的蘇州紅豆

紅豆,古稱相思木、相思子。 西晉時左思(約250-約305年)作《吳都賦》,贊吳地:爾乃地勢坱圠,卉木蔓。遭藪為圃,值林為苑。異荂蓲,夏曄冬蒨。方志所辨,中州所羨?!辈⒘信e所產(chǎn)之草、木、竹、果,其中提到“楠榴之木,相思之樹”。后晉人劉淵林(劉逵)注《吳都賦》謂:“相思,大樹也,材理堅,邪斫之,則有文,可作器,其實赤如珊瑚,歷年不變?!贝颂幩浿跋嗨肌?,是蘇州紅豆的最早歷史記述。

相思木的典故,出自南北朝時,梁·任昉(460-506年)的《述異記》,云:“相思木 , 昔戰(zhàn)國時,魏國苦秦之難,有民從征戍秦不返,妻思而卒,既葬,冢上生木,枝葉皆向夫所在而傾,因謂之相思木。” 以后唐代詩人王維(701—761年)有《相思》絕句“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愿君多采擷,此物最相思?!?王維的詩以紅豆喻思情而傳誦于世。 明·李時珍的《本草綱目》(1578年)錄“相思子”,釋名謂:即“紅豆”。

唐宋年間蘇州的紅豆,可見于唐·陸龜蒙的詩與有關北宋時蘇州東禪寺的記述。

唐懿宗咸通十一年(870年)陸龜蒙(830-881年)與皮日休(830-902年)同游虎丘時,陸龜蒙作《和虎丘寺西小溪閑泛三絕》,其中一首七言絕句,專門描述了虎丘的相思樹,詩曰:“樹號相思枝拂地,鳥語提壺聲滿溪。云涯一里千萬曲,直是漁翁行也迷?!?唐時蘇州不僅在虎丘有相思樹,在其他地方也有種植。同年陸龜蒙還有一首《齊梁怨別》也提到了相思樹,詩曰:“寥寥缺月看將落,簷外霜華染羅幕。不知蘭棹到何山,應倚相思樹邊泊。” 唐代蘇州的這些相思樹,有的大概一直延續(xù)到明清。關于虎丘的相思樹,在清乾隆年間陸肇域與任兆麟編纂的《虎阜志·巻六·物產(chǎn)》(1790年)記有虎丘的相思子,謂:“相思子,即《吳都賦》所注‘實如珊瑚,經(jīng)年不變’的紅豆;唐陸龜蒙詩中的‘樹號相思枝拂地’的相思木。”

宋代蘇州的紅豆樹,見載于清康熙年間,吳江人鈕秀的《觚?!罚?700年),鈕秀講了北宋時異僧遇賢在蘇州相門內(nèi)東禪寺種紅豆的故事。遇賢因為喜歡豢養(yǎng)白鴿,人稱“白鴿禪師。《觚?!喍ぐ坐澕t豆》謂:“吳門東禪寺白鴿禪師,偶拾紅豆,種之寺內(nèi),指而囑曰:‘汝宜速長,但他日不許無故開花。世變有大小,則花開有疏密?!衿錁湟褦?shù)圍?!?這株宋代的紅豆,至清康熙時生長還十分茂盛,鈕秀稱“樹已數(shù)圍”,后來大概到乾隆、嘉慶年間漸枯衰。

二、蘇州紅豆的種名及命名由來

紅豆為豆科蝶形花亞科紅豆屬的喬木,這一屬植物世界約有100種,我國產(chǎn)35種,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云南地區(qū)。

蘇州的紅豆,在《中國樹木志》與《中國植物志》中稱為“紅豆樹”。學名的拉丁文為:Ormosia hosiei  Hemsl. et wils. 或為Ormosia taiana  C.Y.Chaio.。這是紅豆屬中分布于緯度最北的一個種,比較耐寒。別名為何氏紅豆、鄂西紅豆、江陰紅豆。紅豆樹因木材堅硬細致,木紋美麗,常用于制作高級家具,在浙江又與亨氏紅豆(Ormosia henryi)統(tǒng)稱為花梨木。

紅豆樹的分布范圍,主要在陜西(南部)、甘肅(東南部)、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四川、貴州等地。

紅豆樹在南方地區(qū)為常綠喬木,在蘇州地區(qū)冬季落葉(附圖-1)。

紅豆樹的定名,最先由英國學者赫胥黎(Hemsley W.Botting  1843-1924年)與威爾遜(Wilson Ernst Henry 1876-1930年)命名,學名為Ormosia hosiei Hemsl. et wils.。依據(jù)拉丁文中種名“hosiei”的音譯,在我國有“何氏紅豆”之稱。又因最早在湖北、四川發(fā)現(xiàn),1937年出版的我國第一部《中國樹木分類學》稱其為“鄂西紅豆”。

以后,我國植物分類學家焦啟源(1901-1968年),在江蘇江陰首次發(fā)現(xiàn)冬季落葉的紅豆樹,將其命名為Ormosia taiana C.Y.Chaio.。1937年金陵大學教授陳嶸(1888-1971年)在著《中國樹木分類學》時正式用“江陰紅豆樹” 的名稱,拉丁名用焦啟源的定名。并謂:“江陰紅豆樹,產(chǎn)江蘇江陰顧山,栽在園內(nèi),但樹齡已老,樹干僅余半爿。此外常熟徐市附近育嬰堂有二株,高約五丈,生長旺盛,在民國二十三年(1934年)適值大旱,然結子較他年為多云。又無錫塞門及常熟白茆亦各有一株云?!?近代1985年鄭萬鈞主編的《中國樹木志》與2004年出版的《中國植物志》,確認鄂西紅豆與江陰紅豆為同一個種,定名“紅豆樹”。

 陳嶸所指的這株“江陰紅豆”,現(xiàn)仍保存在江陰市顧山鎮(zhèn)紅豆村,近年長勢茂盛(附圖-2)。相傳為南北朝時梁朝昭明太子蕭統(tǒng)(501-531年)手植,則距今有1400多年樹齡。在元代曾遭雷擊,主干枯萎,后在原樹主干四周,呈環(huán)狀萌發(fā)出四株根蘗。又經(jīng)歷數(shù)百年,現(xiàn)保存的二株分株,干徑分別已為78cm與57cm,間距約2 m ,粗的一株在干徑基部又形成二個分枝。由于管理與保護措施得力,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又在老樹南面7-8 m 處,長出二株根蘗苗,這二株新株,2013年樹干直徑,已分別達到25cm與27cm ,并于2015年首次開花。蘇州現(xiàn)有明清時期的古紅豆,都屬“江陰紅豆”這個種。

三、明清時期的蘇州紅豆

      明清時期及民國初年可查到的資料,記載蘇州紅豆有14株?,F(xiàn)作如下考證:

(1)東禪寺紅豆  

 東禪寺這株紅豆種植年代,據(jù)傳為宋異僧遇賢(922-1009年)手植。遇賢,俗姓林,長洲人,早年先在嘉禾(今嘉興)出家為僧,后回蘇州東禪寺。因為喜歡豢養(yǎng)白鴿,人稱“白鴿禪師”。宋·朱長文《吳郡圖經(jīng)續(xù)記》(1134年)謂:“僧遇賢,姓林氏,常以酒肉自縱,酒家或遇其飲,則售酒數(shù)倍於他日,世號為‘酒仙’。而能告人禍福,必驗。與符治疾者,必痊。建隆二年(961年)來居是院,創(chuàng)佛屋,修路衢,無慮用錢數(shù)百萬。雖稱丐於人,而人不知其所從得者。蓋其容似靈巖智積圣者,而每與人符,以陳僧為識,或謂為后身,其塑象今存院中。”  宋時的中國佛教禪宗史《五燈會元》(1253年)則介紹遇賢謂:“酒仙遇賢禪師,姑蘇長洲林氏子。……唯事飲酒,醉則成歌頌、警道俗,因號‘酒仙’。 ……師于祥符二年(1009年)上元凌晨,浴罷就室,合拳右舉,左張其口而化?!?nbsp; 清·鈕琇的《觚?!罚?700年)則記述了東禪寺紅豆的種植與歷年開花狀況,《觚?!分^:“吳門東禪寺白鴿禪師,偶拾紅豆,種之寺內(nèi),指而囑曰:‘汝宜速長,但他日不許無故開花。世變有大小,則花開有疏密’。今其樹已數(shù)圍。人所見者;崇禎九年(1636年)小開,十七年(1644年)大開,隨遘國變;順治十六年(1659年)小開,有鎮(zhèn)江之擾;康熙十二年(1673年)復開,是冬滇黔寇作?;ㄉ玷?,莢小于槐角,霜后莢落,其子深紅可愛?!?/span> 東禪寺遇賢所植的紅豆,自宋經(jīng)元、明兩代,再至清康熙時,這株紅豆此時已歷經(jīng)700多年。

明末清初徐崧與張大純纂輯的《百城煙水》(1690年)謂:“東禪寺在新學東南。吳赤烏年間(233-251年)陳丞相捨宅建,名鎮(zhèn)國院。唐大中間(847-860年),勅改東禪明覺寺。元至正間(1341-1368年)毀,洪武間(1368-1398年)重建。內(nèi)有林酒仙象,即宋異僧遇賢也?!?正文后,徐崧引述同時代人姚士黌(1690年舉人)、張大受(1660-1723年)的詩,證實明末清初,東禪寺雖已荒蕪,但宋代的紅豆樹依然健在。姚士黌詩《同臞庵(徐崧)先生過東禪寺》曰:“茂苑城東古剎開,凄凄滿目半蒿萊。門迴玉帶河流急,地接文星閣影來。花雨欲飄新講席,煙霞猶護舊香臺。金輪自古無消歇,紅豆依然石畔栽?!?張大受詩《同臞翁過東禪》曰:“閑隨徐孺叩禪扉,綠樹陰深翠滴衣。石上棋殘柯已爛,壺中酒盡錫偕飛?;ㄩ_紅豆驚棲鳥,堂廢清溪剩落暉。聞有魚蝦傳異跡,那堪釣叟上寒磯?” 康熙時,東禪寺的紅豆已漸顯老朽,但有萌蘗孽生。當時被清初蘇州經(jīng)學家惠周惕(約1646-1695年)移植一株,種植于自宅階前,即后來的惠周惕紅豆。

明清時東禪寺的位置在現(xiàn)蘇州大學內(nèi)文星閣附近。 據(jù)馮桂芬纂的《同治蘇州府志》(1882年)載,東禪寺在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都進行過重修,但在咸豐十年(1860年)卻毀于兵燹。

東禪寺紅豆的枯衰時間大概在清乾隆、嘉慶年間,據(jù)道光五年(1825年),蘇州藏書家黃丕烈(1763—1825年)為常熟瞿紹基(1772-1836年)《芙蓉山莊紅豆冊頁》的題詩表明,在此前早已衰亡(附圖-3)。黃丕烈的詩記述了當時蘇州“葑水”、“南圃”的惠周惕紅豆與常熟的芙蓉莊紅豆。詩曰:“東禪衰朽留南圃,六十年來一再開。記得甲申春去后,如蘭館里幾徘徊。 賦罷新詩添新畫,付與香閨著意描。不似忘庵老人筆,淋漓水墨寫豐標。 東來探勝西莊地,壁上奇葩照眼明。識是禪師今白鴿,也隨天女散花行。 艷稱南國相思子,葑水虞山恰兩枝。黃面瞿曇無眼界,色空空色已多時”。黃丕烈在第一首絕句后注:“東禪寺紅豆久不存矣”。 其“東禪衰朽留南圃”是講東禪寺紅豆的分枝留在蘇州葑水之南的惠周惕紅豆。

東禪寺紅豆后來在顧震濤的《吳門表隱》(1834年)與姚承緒撰《吳趨坊古錄》(1839年)都有記述,《吳門表隱》謂:蘇州城內(nèi)有四株古紅豆,其中一株,即東禪寺紅豆,謂:紅豆,“一在城東酒仙堂,宋白鴿禪師手植。” 《吳趨坊古錄》謂:“宋異僧遇賢,號林酒仙,嘗居之,今留象寺中。寺有棋盤衖、紅蝦池、蟹眼井、清溪堂、紅豆樹諸勝?!?

2惠周惕紅豆   惠周惕,字元龍、研溪(約1646-1695年)?;菡?/span>紅豆,是由東禪寺紅豆的分蘗苗移栽而來。1690年康熙時的《百城煙水·長洲》引載了張大受(字日容  1660-1723年)回贈惠周惕詩《次元龍見贈韻》,提到了這株紅豆,詩曰:“子云寂寞老江潭,最喜風流近舍南。紅豆按歌邀我聽,黃花攜榼從君探。” 當時張大受居匠門(相門)溪上與惠周惕的居宅相近,惠周惕詩《東城水莊贈張日容》曰:“ 紅橋綠樹接澄潭,巷北君居我巷南?!?

以后,在乾隆時阮葵生的《茶余客話》與嘉慶時江藩的《國朝漢學師承記》都記載了這株紅豆苗移栽的故事。 《茶余客話》(1771年)謂:“蘇州城內(nèi)東南有東禪寺,舊植紅豆樹,相傳白鴿禪師所種,老而朽矣,久之復萌新枝。惠元龍移一枝入階前,自號紅豆主人,繪‘紅豆新居圖’,題而和者百數(shù)十人。” 《國朝漢學師承記》(1818年)謂:惠周惕“海內(nèi)學者,稱為紅豆先生。初,研溪先生由東渚邨,遷居城東南香溪之北,郡城東禪寺有紅豆一株,相傳白鴿禪師所種,老而枯矣。至是時,復生新枝,研溪先生移一枝植階前,生意郁然。僧睿目存為繪‘紅豆新居圖’。自題五絕句,又賦紅豆詞十首,和者二百余人。四方名士,過吳門者,必仃舟訪焉,因自號紅豆主人?!?/span> 惠周惕子惠士奇(1671-1741年),自號半農(nóng)人,孫惠棟(1697-1758年)字松崖,祖孫三世傳經(jīng)。 “鄉(xiāng)人稱研溪先生曰‘老紅豆先生’,半農(nóng)先生曰‘紅豆先生’,松崖先生曰‘小紅豆先生’。”

惠周惕紅豆在乾隆七年(1742年)盛開,沈德潛編纂的《元和縣志》(1761年)記曰:“惠待講士奇宅,在學宮南清溪,中有研溪書屋,庭植紅豆樹,樹分自東禪寺,六十年一花,東禪寺既遭伐,惟研溪書屋獨盛,乾隆壬戌年盛開?!?道光十四年(1834年)《吳門表隱》則記有:紅豆“一在升龍橋南,惠太史周惕宅,周惕少從酒仙堂分拆栽成?!?/p>

道光后,這株紅豆的命運,據(jù)《蘇州史志資料選輯》顔世和的《紅豆書莊小考》稱:在庚申年(1860年)毀于兵燹。顔世和引證清宣統(tǒng)《吳縣志稿》曰:“紅豆書莊,惠吉士周惕宅,在城東南冷香溪之北,……鐵干從霜皮,有參天之勢。庚申兵燹,樹被伐,遺址僅存?!?又引證日本學者高倉正三在1939-1941年寫的《蘇州日記》謂:高倉正三當時訪問過惠周惕的后裔惠樂民,稱舊居沒有紅豆樹。 則惠周惕紅豆從康熙年間到道光時,僅生存了不到200年。這株紅豆后人在記述中,又常與吳衙場的紅豆混淆,吳衙場紅豆今尚健在。顔世和考證:“惠周惕紅豆書莊遺址,應在如今唐家巷附近的讀書灣。” 這一考證的依據(jù)是充分的。(附圖- 4)

(3)白茆紅豆    白茆紅豆,在常熟市白茆鎮(zhèn)芙蓉村,錢謙益故居的遺址上。 錢謙益(1582-1664年)字受之,號牧齋,晚年又號蒙叟,為明末清初著名文學家、詩壇盟主。晚年與一代才女柳如是(號河東君  1618-1664年)結合,白發(fā)紅顔,成為一時佳話。錢謙益在白茆的別業(yè),有明嘉靖年間種植的百年紅豆,時人稱“紅豆山莊”。錢、柳常遍請詩壇名流前來吟詩,文采風流,盛況空前。順治十八年(1661年)錢謙益壽八十,適紅豆花開,距前次花時二十年,逐與邑中諸名士賦詩,以志其瑞。《百城煙水》(1690年)記有常熟的紅豆山莊與錢謙益的紅豆詩,謂:“紅豆莊,為錢宗伯牧齋先生別業(yè),以紅豆樹得?!?/span> 并附錢謙益詩十首。詩前,錢謙益謂:“紅豆樹二十年復花,九日賤降時結子才一顆,河東君遣人探枝得之,老夫欲不誇為已瑞,其可得乎?重賦十絕句,更乞同人和之?!?/span> 1-3首曰:“院落秋風正颯然,一枝紅豆報鮮妍。夏梨弱棗尋常果,此物真堪薦壽筵。 春深紅豆數(shù)花開,結子經(jīng)秋只一枚。王母仙桃余七顆,爭教曼倩不偷來。 二十年來綻一枝,人間都道子生遲??蓱獪婧P塵日,還記仙家下種時?!?/span>

紅豆山莊原為錢謙益外公顧玉柱(1522年進士)的祖宅,錢謙益幼年曾在此讀書,清順治六年(1649年)與柳如是移居紅豆山莊。 此處原名“芙蓉莊”、“碧梧紅豆莊”,始建于宋末元初。明正德年間(1506-1521年)顧玉柱祖父顧松庵(顧立)建別墅,周邊近里繞堤種木芙蓉數(shù)百,翠葉紅葩,掩映水際,故取名“芙蓉莊”。 明嘉靖年間,顧玉柱從閩東移植荔枝,并增植梧桐于莊中。傳顧玉柱次子顧耿光(字介明,號曲江)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從海南移植紅豆樹,與梧桐相錯,故改名為“碧梧紅豆莊”。 關于這株紅豆的來源,有二個版本。其一是,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進士顧鎮(zhèn)的《支溪小志》謂:“紅豆樹在芙蓉莊,嘉靖中顧曲江耿光從海南移植,大可合抱?;ㄩ_時雪英爛熳,奇香郁烈,結子名相思,殷紅如火齊,子美所夸鸚鵡粒也?!?nbsp; 其二是,道光五年(1825年)舉人趙允懷編纂的《支溪詩錄》(1840年),則輯錄顧茂位詩《次鄧丹丘芙蓉莊午日韻》,在這首詩的“記得當年風雨夜,相思花發(fā)滿南樓”句后,自注:“紅豆即相思子也,先伯祖曲江公移自樊城,栽于南樓之佛閣,順治已丑歲(1649年)其花盛開,予曾為之一宿?!?顧茂位是顧玉柱的曾孫,早于頋鎮(zhèn)近百年,應見到伯祖父顧耿光,其說較為可信。再從現(xiàn)代生物學角度研討這株紅豆來歷,顧茂位的說法也為可信。因為“江陰紅豆”是紅豆屬中最耐寒的一個種,湖北是其主要分布地區(qū),植物學上亦稱“鄂西紅豆”。因此來自湖北西北部的襄樊之說應為實。

清道光四年(1824年)白茆紅豆盛開,常熟“鐵琴銅劍樓”著名藏書家瞿紹基(1772-1836年)、瞿鏞(1794-1846年)父子,邀請數(shù)十好友造訪紅豆山莊,并折得紅豆花一枝?;伥氖喜貢鴺呛螅慕B基請畫家楊旭畫《紅豆花圖》(附圖-5),瞿麟畫《紅豆村莊圖》,畢琛畫《柳如是儒服小像》,孫原湘題十首《紅豆詩絕句》,裝成冊頁。第二年又請言朝標題寫紅豆村莊來歷,蔣因培等人題詩。是夏又請?zhí)K州藏書家黃丕烈題四絕句于上?,F(xiàn)冊頁存常熟博物館。

白茆紅豆自1661年錢謙益80壽辰后,在清代260多年歷史中,據(jù)傳曾開花9次。紅豆樹隨山莊的荒廢,亦多經(jīng)刧難,但仍然保存到現(xiàn)在。常熟地方政府已建“紅豆山莊遺址”旅游景區(qū),紅豆樹取得了更好的保護。

白茆紅豆在清代的生長狀況,根據(jù)史料,摘記三則如下:

王應奎(1683-1760年)《柳南隨筆》謂:紅豆莊紅豆“樹大合抱,數(shù)十年一花,其色白,結實如皀莢,子赤如櫻桃。順治十八年辛丑(1661年)宗伯壽登八十,而是花盛開,蓋距前次開花時已二十年矣。邑中名士咸賦詩記事。至康熙癸酉(1693年),再花,結實數(shù)斗,村人競取之。時莊已久毀,惟樹存野田中耳。今樹亦半枯,每歲發(fā)一枝,訖無定向。聞之土人,所向之處,稻則歉收,亦可怪也?!?/p>

孫原湘(1760-1829年)在《芙蓉莊看紅豆花詩》的小序中謂:“吾鄉(xiāng)芙蓉莊紅豆樹,自順治辛丑花開后,至今百六十又四年矣。乾隆時樹已枯,鄉(xiāng)人將伐為薪,發(fā)根而蛇見,遂不敢伐。閱數(shù)年復榮,今又幢幢如蓋矣。今年忽發(fā)花滿樹,玉蕊檀心,中挺一莖,獨如丹砂。莖之本轉(zhuǎn)綠,即豆莢也。辛烈類丁香,清露晨流,香徹數(shù)里,見日則合矣。道光四年(1824年)五月記?!?詩曰:“詩仙當日隱雙臺,綠樹晴搖的雪堆。紅豆莊中人去久,春風花又為誰開?!?/p>

道光四年編纂《支溪詩錄》的趙允懷(1825年舉人)因去浙東,未見到紅豆開花。直至道光十五年(1835年)才去芙蓉莊走訪,據(jù)村農(nóng)介紹,知悉紅豆樹尚能開花,但花不多,且不結子。趙允懷在《支溪詩錄》,對顧茂位《次鄧丹丘芙蓉莊午日詩》詩的按語中曰:芙蓉莊紅豆“至道光甲申(1824年),又爛然盈樹,游人雜沓。時予在浙東,頗以不得見為恨。越乙未(1835年)八月始訪其處,寒水平池,石橋橫臥,樹在村農(nóng)徐姓者屋后,大可合抱。徐云每數(shù)年中亦必一二次開花,但不多,且不結子耳?!?/p>

4)東山楊灣紅豆  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吳縣人金友理,世居太湖東山,撰《太湖備考·巻六物產(chǎn)·木之屬》記紅豆,謂:“紅豆,《本草》名‘相思子’,樹高一二丈,葉似槐,實似皂莢。莢中子似蠶豆,鮮紅可愛,藏久不變。東山楊灣姜氏塋有一本。” 此紅豆在后未見再有記述。

5)薛一瓢紅豆   清道光二年(1822年),長洲張霞房撰寫的《紅蘭逸乘·巻四》載:“葑門踏車衖口薛一瓢宅中,有紅豆樹一枝,宋時物也,彭氏取子種之,越五十三年始花,結子頗多?!?張霞房,名張紫琳,字禹書,號霞房,乾隆年間諸生,嘉慶五年(1800年)肄業(yè)平江書院?!都t蘭逸乘》所載多為吳中佚聞遺事,其在《凡例》中謂:“無嵇之言不錄;他書多見者不錄;郡志已載者不錄;凡他邑之事有關吳中者悉采以備參考?!?有關這株紅豆的記述,可信度較高。張霞房的這段記述說明:

 一、蘇州城里在宋代除東禪寺紅豆外,還有一株紅豆樹。至張霞房所記時,應有600年以上樹齡。

 二、這株紅豆的位置,在葑門踏車衖薛一瓢宅內(nèi)。 薛一瓢,名薛雪(1681-1770年)字生白,號一瓢。吳縣人,蘇州名醫(yī),乾隆年間與葉天士齊名。踏車衖已無查考,據(jù)潘君明《蘇州街巷文化》有一段記述,謂:“木杏橋,北出羊王廟,南至南園。其北口有橋,弄以橋名。東邊農(nóng)田、桑地間,為清代名醫(yī)薛雪故居。”  此處地處葑門內(nèi),與《紅蘭逸乘》所述紅豆位置相近。案此說,薛一瓢紅豆應在現(xiàn)木杏新村附近。

三、清時已有人用紅豆播種繁殖,且已開花結子,因而當時蘇州的紅豆樹,可能還有一些,但未見記載。 這株紅豆此后在蘇州的史料中再未見記錄,不知何時毀沒。

6)元墓山寺紅豆  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顧震濤編纂的《吳門表隱》謂:“鐵樹即紅豆,郡中祇有四樹,一在元墓山寺內(nèi);一在城東酒仙堂,宋白鴿禪師手植;一在升龍橋南,惠太史周惕宅,周惕少從酒仙堂分拆栽成;一在吳衙場明給諫之佳宅內(nèi),后易宋、易彭,今為吳刺史詒谷所居?!?

 元墓山在蘇州城西光福鉦的西面五里,與鄧尉山西南相連。山有唐代建的天壽禪寺,宋時改為圣恩禪院,明正統(tǒng)八年(1443年)賜天壽圣恩寺。根據(jù)顧震濤的記述寺內(nèi)有過紅豆樹,但無其他資料可考證。

7)吳衙場紅豆   吳衙場紅豆,是目前蘇州城內(nèi)唯一保存的明代古紅豆(附圖-6)?!秴情T表隱》載明,這株紅豆在吳衙場吳之佳宅內(nèi)。 吳衙場在蘇州城東,葑門內(nèi)。吳之佳,字公美,長洲(蘇州)人,世居蘇州,明萬歷八年(1580年)進士。初為襄陽知縣,后授刑部給事中,天啟(1621-1627年)初,贈太仆寺少卿。以“敢諫”著稱,時與昆山人張棟、吳縣人葉初春,被稱為“吳中三諫”。吳衙場紅豆自明代吳之佳至今,樹齡應在400年左右?,F(xiàn)在的位置在吳衙場37號民宅內(nèi),因栽培環(huán)境比較郁閉,生長明顯衰老。近年蘇州綠化管理部門,采取措施后,已有新枝萌發(fā)。這株紅豆在近代記事中常與惠周惕紅豆混淆,實際是二株不同地點的紅豆。

(8)香山白馬寺紅豆   民國六年(1917年)吳縣胥口香山人徐翥先撰《香山小志》,其在物產(chǎn)巻記謂:“紅豆,一名相思子,白馬寺有一本,咸豐年(1851-1861年)開花,鄉(xiāng)人呼為鐵樹”。此后再未見記述。

(9)周瘦鵑紅豆   周瘦鵑(1895-1968年)現(xiàn)代著名作家、園藝家,其故居“紫蘭小筑”園內(nèi)的紅豆近年多次開花結實,生長茂盛。 20世紀20年代周瘦鵑由上海來蘇州,購得鳳凰街王長河頭3號原清代書法家何紹基裔孫何維構的第宅“黙園”。 據(jù)傳這株紅豆,當時為好友蘇州著名收藏家,“過云樓”第四代主人顧公碩(1902-1966年)相贈。按此說法,紅豆的樹齡約有百年?,F(xiàn)在植株干徑為24cm,大體相符。

(10)曾園紅豆   曾園在常熟城西,是原明代萬歷年間監(jiān)察御史錢岱(1541-1622年)所建第宅“小輞川”部分遺址,據(jù)傳紅豆為錢岱時遺物。 錢岱,常熟人,字汝瞻,號秀峰,官至山東巡撫,年四十四,疏請終養(yǎng),遂告假歸。因雅慕唐代詩人王維的為人與所建園居“輞川別業(yè)”的景色,故歸里后,悉顔以輞川諸勝建園,名小輞川。 至清同治、光緒年間,刑部郎中曾之撰(1842-1897年)在部分小輞川遺址上,建園“虛廓村居”,一名“虛廓園”,俗稱“曾園”。占地約二十畝,水木清華,臺榭參差,為江南古典名園之一。曾之撰子曾樸(1872-1935年)為清末民國初年著名文學家。在曾園內(nèi)的古紅豆,保存在“壽而康室”(曾樸紀念館)庭園前,近期在1992年、 2012年、2015年三度開花。

(11)臨水居紅豆   在常熟西門大街,現(xiàn)常熟美術館院內(nèi),紅豆為明代御史錢岱小輞川“臨水居”別業(yè)遺物。

錢岱在常熟的“小輞川”位置與景色,在明代屠?。?545-1605年)的《小輞川記略》與清代佚名的《筆夢敍》中都有細緻記述?!缎≥y川記略》謂:“先生居在邑城西,居之前有池四,繞池之外有田,田外有河,河外有城,勝擅一邑?!?《筆夢敍》謂:小輞川“在西城九萬圩西偏。城河自南門依城趾直西至此,而繚繞回環(huán),中多曲港。方為之洼,圓為之沼,俱與城河通。圍以高垣,甃以水門。水門時啟閉,容游船出入。” 宅園,占地近二百畝,臺館亭閣,軒榭堂樓,有四百之眾。故現(xiàn)美術館內(nèi)紅豆與曾園紅豆都在小輞川范圍內(nèi),同為明代遺物。

(12)舊山樓紅豆   在常熟北門外報慈橋半畝園趙氏舊山樓遺址內(nèi),此處現(xiàn)為報慈小學。半畝園原為明副都御史吳納與吏部郎中魏浣初的兩處舊址,在清乾隆、嘉慶年間由常熟著名學者、藏書家趙用賢(1535-1596年)的裔孫趙同匯(1745-1811年)購得擴建。 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同匯孫趙奎昌(1802-1832年)于舊居東辟地半畝,營治“半畝園”。清同治年間奎昌子趙宗建(1828-1900年)建“舊山樓”為藏書處。據(jù)《虞山鉦志》(2000年)載,舊山樓紅豆“系清乾隆年間,趙同匯自江陰老宅中,分植于所辟的總宜山房園中,樹齡約200余年。”舊山樓在1998年自然坍塌,紅豆依然保存健在。(附圖-7)

(13)虞山紅豆   在虞山公園,樹齡約100年。

(14)鳳凰山紅豆   鳳凰山紅豆,在張家港市鳳凰山(河陽山)與鷙山(支山)之間的鄧家宕香花浜?!渡持蘅h志》(沙洲縣現(xiàn)為張家港市)稱:據(jù)傳梁昭明太子簫統(tǒng)在河陽山永慶寺讀書時,常去鷙山,在山坡種過二株紅豆。至明時御史徐?。?431-1503年)建私宅移紅豆于此。老樹早枯,后發(fā)新枝,保存至今。

四、蘇州紅豆現(xiàn)狀

蘇州現(xiàn)在保存有百年以上的古紅豆8株。另外在蘇南地區(qū)還有江陰2株,無錫市1株。 紅豆在20世紀80年代后,常熟開始育苗繁殖。江陰顧山已建成紅豆樹苗圃。進入21世紀作為旅游景區(qū)開發(fā),常熟白茆、江陰顧山、無錫東港都在建紅豆園。新栽紅豆樹的種源多數(shù)從江西、湖北等地引入。無錫東港的紅豆園,依托紅豆集團的經(jīng)濟實力,從浙江、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引入200-300年樹齡的古紅豆數(shù)十株。 現(xiàn)根據(jù)21世紀初園林與林業(yè)部門對古樹名木的調(diào)查資料,將蘇南地區(qū)11株古紅豆現(xiàn)狀記述如下:

                          蘇南地區(qū)古紅豆現(xiàn)狀

 

樹齡(年)

干徑Cm

冠徑m

高度m

吳衙場紅豆

蘇州吳衙場37號

  350

  86.6

  5.5

  13.0

周瘦鵑紅豆

蘇州王長河頭3號

近100

  24.0

  8.5

   8.5

白茆紅豆

常熟白茆鎮(zhèn)芙蓉村

  458

  65.0

  8.0

  10.0

曾園紅豆

常熟曾園

  350

  59.0

 10.3

  11.0

臨水居紅豆

常熟西門大街美術館

350

59.0

6.5

11.0

舊山樓紅豆

常熟報慈橋報慈小學

  220

  60.0

 15.0

  15.0

虞山紅豆

常熟虞山公園

近100

  18.2

  4.8

   6.5

鳳凰山紅豆

張家港鳳凰鎮(zhèn)支山村

  203

  41.4

  8.0

  11.5

顧山紅豆

江陰顧山鎮(zhèn)紅豆村

 1400

 120.0

 10.0

  13.0

長涇紅豆

江陰長涇鎮(zhèn)河東村

  100


  6.0

  10.0

東湖塘紅豆

無錫東湖塘鎮(zhèn)

80

  16.0

  6.5

   8.0







                                                               9169字

蘇州農(nóng)業(yè)技術學院   蔡曾煜    2015年月11月

  附圖7幅

 關鍵詞    蘇州   紅豆史

     紅豆古稱相思木,蘇州在西晉左思的《吳都賦》與唐代陸龜蒙的詩篇中早有記述。蘇州的紅豆正式名稱是“紅豆樹”,又名何氏紅豆、鄂西紅豆、江陰紅豆樹,是我國35個紅豆種中分布最北的一個種,蘇州現(xiàn)存的8株古紅豆都是這個種。在明清的文獻中,記述過14株蘇州紅豆,本文對著名的東禪寺紅豆、惠周惕紅豆、白茆紅豆、吳衙場紅豆、曾園紅豆等進行了歷史考證。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nèi)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紅豆和紅豆山莊
【書樓】錢謙益紅豆山莊:紅豆生書樓,廿年得一顆
再讀《柳如是別傳》
蘇州的文化藝術——吳歌
蘇州城:充滿鐵與血的軍事重鎮(zhèn)
互動吧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熱點新聞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xù)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lián)系客服!

聯(lián)系客服